第11章 太極拳格斗基礎小序拳論之以柔克剛(九)
- 太極拳格斗真經
- 護駕居士
- 1022字
- 2025-02-14 11:35:24
何以柔勝剛強?在這個具體事兒上是不好展開的,就好像說水滴石穿一樣,那不得十年如一日且萬億的水滴么,好像根本上又是以多取勝了,又或者有言老年人能把年輕力壯的打出去就是以柔克剛,然而老年人并不是柔的代表,似乎更是弱的代表,好像小孩子才算是先天至柔的,其實這個以柔克剛需要放在道上理解,例如用技巧和力量去對比,很多人說技巧也是需要力量的,其實也就是技巧的高下屬性,剛開始運用技巧的人肯定是笨拙的,也就是身體還沒有適應虛無的感知力,總是不由自主的去一記拼殺,就好像優秀的搏擊運動員會越來越嫻熟,在同等的體能儲備下,技能包越多的越能勝利,然而運用技能也是靈活機動的,也就是要有抓機會的能力,要不再高的本領也會栽跟頭!
拳論里重點強調兩點,一是:人剛我柔謂之走,我順人背謂之粘,這是比較具體的東西,就是不與對方較勁,與敵手應該是若即若離的狀態,就好像兩個人談戀愛,遠了就涼涼了,誰能有隔空打牛的能力,又不能緊緊的栓在一起,就好像很多拳擊手互相抱住了對手而不能完成攻防轉換,太極拳的法則是腰腿換勁,不以單獨的肢體運動為根本,其實大多格斗都是類似的講究,腰如果卡住了什么都不靈了!其次第二點就是虛的東西了,叫人不知我,我獨知人,你可以看到優秀的格斗武術家都有這個體會,也就是預判能力和控場能力,李小龍的格斗思想精髓也是提前感知對方的動作并做出最佳的反應,很多格斗選手上了擂臺都需要做好一點就是入靜,進而能感知一切的變化,能因敵變化才能獲得最終的勝利,當然這種格斗技術僅限于一對一,最多也不能對付幾個,并且僅限于徒手格斗技術,若是遇到幾個手持短兵的流氓,建議還是要量力而行的,即便是綜合格斗選手也不一定能應付的,這就是術業有專攻了,格斗選手及武術家與殺手或者戰場搏殺是不一樣的,做人最主要的就是要能認清現狀并做出正確的判斷和選擇。
古代的武術家多半都是文武雙修的,其文詞境界也是登峰造極的,能將技術及精神層次都概述到拳論之中,有許多拳論還有兵法的影子,例如蓄勁張弓,發勁放箭,又言:彼不動,己不動,彼微動,己先動。格斗就是要保持應有的狀態,手的快慢都得歸屬神的調動,拳論總結為:心為令,氣為旗,腰為纛;神為主帥,身為驅使。刻刻留意,方有所得,打架走神或者神情恍惚比技術不全面要命,那怕你抱頭鼠竄也比癡傻了強,總之這拳論與兵法一樣重要,優秀的武術家都是近乎道的,也可以品讀一下道家經典如《道德經》或者醫家經典《皇帝內經》等,都是對武者大有裨益的,拳技都需要精神的內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