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
書名: 晚唐霸主作者名: 迷惘的小羊羔本章字數(shù): 2057字更新時間: 2025-02-09 09:46:58
面對胡先鋒來勢洶洶的這一刀,灌注了全身最后氣力的這一刀,朱瑾還想閃身躲避。
原本拉住胡先鋒的王彥章,眼疾腳快,在后邊一腳就把胡先鋒絆倒了。
“嘭”的一聲,早就是強弩之末的胡先鋒,一頭栽倒在地上,身子抽搐了幾下,便失去了生息。
王彥章蹲下身,試探了一下胡先鋒的鼻息,搖搖頭道:“死了?!?
圍觀的眾軍漢不禁一片嘩然。
朱瑾一個小小的軍中馬夫,竟然以下犯上,把胡先鋒殺死了!
有的士兵反應過來,趕緊聲討朱瑾。
“你,竟敢殺害胡將軍!”
“快抓住他!”
王彥章是一個講義氣的人,趕忙橫著一支鐵槍,擋在了朱瑾的身前,環(huán)顧四周,宛如惡虎一般瞪著周圍要沖上來的唐兵。
“某看誰敢動!”
“……”
王彥章身上所散發(fā)出來的氣勢,一時間把在場所有軍漢都震懾住了。
“大哥快跑,跑得越遠越好!”
唐末五代時期,雖然有著“下克上”的傳統(tǒng),弱肉強食,但朱瑾一個大頭兵,哪里能敵得過軍法?
一向治軍嚴謹?shù)耐跆幋?,定然無法容忍得下朱瑾這樣叛逆的士卒。
然而,朱瑾卻是很有擔當。
他一把推開了王彥章,掃視著在場的一眾軍漢,面容嚴肅的喊話道:“兄弟們,咱們宋州正在遭受偽齊賊軍的侵害!”
“胡先鋒見死不救,他該死!”
“只是張刺史的軍隊一旦戰(zhàn)敗,宋州定然遭受兵燹,我等的父母妻兒,鄉(xiāng)親四鄰也一定會被賊兵所蹂躪?!?
“當此時,但凡是有些血性的健兒,都應該站出來迎一迎賊兵的刀劍?!?
“我朱瑾自知必死,然,與其死于軍法,被自己人所殺,還不如捐軀赴國難,多殺幾個賊兵再死!”
話音一落,朱瑾就握著自己手上那一把染血的環(huán)首刀,轉(zhuǎn)過身,大聲喊“殺”,頭也不回的朝著睢水那邊的戰(zhàn)場沖過去。
朱瑾的這一番話,也給予了不少軍漢觸動。
王處存到宋州募兵,募集到了不少宋州當?shù)氐膬豪伞?
他們自然不能眼睜睜的看著家園破碎,父母妻兒遭受賊人的欺凌。
每個人的心中,都憋著一股子火氣,急需要宣泄出來。
“殺!“
有了朱瑾的帶頭,他們都嗷嗷直叫,以猛虎下山的勢頭,撒開腳丫子,飛也似的跟在朱瑾的身后。
“弟兄們,跟我沖!”
王彥章也義無反顧的跟著發(fā)起沖鋒。
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
哪怕是其余大唐義武軍的將士,也都跟打了雞血一樣,紛紛沖了過去。
有第一個,就有第二個、第三個,以及無數(shù)個。
大唐健兒們,從來都不缺乏向死而生的膽氣!
朱瑾所引發(fā)的連鎖反應,那是讓王處直始料未及的。
“怎么回事?”
王處直被嚇得一愣一愣的:“沒有本將軍的命令,何人擅動!”
他很是惱火,想要追查緣由,未曾想越來越多的義武軍將士,已經(jīng)發(fā)起了沖鋒,攔都攔不住。
許多唐軍將士,還以為是王處直下達的進攻號令。
連鼓角聲都不管了。
漫山遍野的唐軍將士,好似赤紅色的浪潮一般,轉(zhuǎn)瞬間就席卷著睢水沿岸的齊軍。
原本還在猛攻睢水防線的齊兵,難以首尾兼顧,已經(jīng)被唐軍沖得陣腳大亂了。
王處直見此情形,只能無奈的下達了全軍出擊的命令。
“擂鼓,進軍!”
“殺!”
河北騎兵開始出動,轟隆隆的鐵蹄使大地輕顫,煙塵滾滾。
早就繞到了齊軍背后的唐軍鐵騎兵,騎著高頭大馬,橫著長槍、馬槊,以雷霆萬鈞之勢,迅速沖垮了齊軍的防線。
他們好似一把銳利的尖刀,將齊軍的方陣一一割裂,沖得七零八落的。
來自大唐義武軍的這支騎兵,戰(zhàn)力相當彪悍。
隔著大老遠的,他們已經(jīng)在馬背上彎弓射箭,以精湛的箭法,把對面的敵兵一一射殺。
稍微近前,他們還使用釘頭錘、流星錘等武器,甩飛出去,對齊軍造成了極大的殺傷。
“噗嗤!”
“唰!”
朱瑾握著殘破的環(huán)首刀,沖在了最前邊,彎腰、橫刀、下劈,三步動作一氣呵成,轉(zhuǎn)瞬間就砍翻了一名敵兵。
溫熱而夾雜著腥味兒的血液噴薄而出,染紅了他的征袍。
他頓感血脈噴張,腎上腺素不斷飆升。
這不是他第一次持刀殺人了,但是身處于這樣紛亂的戰(zhàn)場,上陣廝殺,仍是讓朱瑾倍感亢奮。
這一刻,所有的恐懼、疑慮、緊張、焦躁等情緒,都被朱瑾拋之腦后。
他的心里只有一個念頭——
殺!
戰(zhàn)場之上,敵我雙方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朱瑾旋即搶了一把橫刀,被激起兇性的他,在躲開敵人刺來的一槍之后,一腳踹過去,把對方踹翻在地上,跟著快如閃電的一刀劈下去。
他再次斬殺了一名齊卒。
跟在一邊的王彥章,是久經(jīng)戰(zhàn)陣的老兵了。
王彥章一槍挑飛一個敵兵之后,還欺身而上,使用佩刀割下了對方的腦袋,并懸掛在腰間。
不一會兒,王彥章的身上已經(jīng)掛滿了三顆敵人的首級。
血淋淋的腦袋,面目猙獰,混雜著鮮血的凌亂頭發(fā)還在抖動,看上去分外的恐怖。
這對附近的齊軍起到了一定的震懾作用。
身上掛不下敵人的首級,王彥章就干脆割下對方的耳朵揣到包袱里。
如此行為,被稱為“馘”。
他走動之余,包袱中的耳朵也在滲著殷紅的血液,發(fā)出“啪嗒啪嗒”的聲響。
朱瑾、王彥章等唐兵一路乘勝追擊,追到了一處村落中,遍地都是潰逃齊卒的尸體。
殺紅了眼的唐軍將士,甚至還砍死路邊的農(nóng)夫,割下其腦袋。
這就是典型的“殺良冒功”。
自戰(zhàn)國時期,商鞅變法確立軍功制以來,歷朝歷代都有所效仿。
殺敵的數(shù)量越多,士卒所能獲得的封賞也就越多。
憑證,便是首級、耳朵,甚至是成捆的頭發(fā)。
所以為了升官發(fā)財,不少士兵都奮勇殺敵,有些蔫壞蔫壞的,則是殺良冒功,以此騙取軍功封賞。
對于這樣的事情,朱瑾雖看不慣,卻也無能為力。
亂世的風氣如此,不是能輕易改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