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君章對縣衙的幾門刀法沒有了解,但他知道,無論是捕頭李泰,還是原身父親陳義云,用的都是《八方刀法》。
于是,他也挑了這本。
捕頭嚴選,值得信賴。
“切記不要外傳,后果你知道的。”
庫房門前,老孫看著陳君章手中貼著白紙的木盒,嘴角撇了撇,話止于此。
還以為懂規矩,沒想是個半吊子。
既然不給“指點錢”,那自己也沒有必要勸對方放棄這本十年來只有兩人練成的刀法。
新皂嘛,只有撞破頭吃了疼才能變成老皂。
回到三班班房的校場,陳君章坐在臺階上,打開木盒,翻看著手中印著《八方刀法》的十九張草紙。
其中詳細記載了《八方刀法》的口訣、路數、步伐,每部分都輔以對應的圖畫示例,對于初學者來說,無異于最好的教科書。
“……”
約摸看了有兩刻鐘,陳君章沉默地放下草紙,揉了揉太陽穴,把提煉面板喚出來:
【《八方刀法》的秘籍,可提煉為升品武學,消耗6點提煉點數。】
【《八方刀法》的秘籍,可提煉為練刀感悟,消耗1點提煉點數。】
前一個是將秘籍本體提煉為更高品級的刀法。
后一個則是從秘籍記載提煉出刀法感悟。
陳君章毫無疑問選擇后者:
“提煉?!?
【消耗1點提煉點數?!?
【提煉《八方刀法》秘籍,功不唐捐!獲得刀法感悟:三萬次練刀!】
一瞬間,陳君章感覺自己腦海有什么東西炸開了。
無數段演練刀法的記憶浮現。
在記憶里,自己好似穿越到了一個純白空間。
在純白空間中,自己一板一眼地練起了《八方刀法》,日以繼夜,不吃不喝,從不間斷。
一天演練十次《八方刀法》,每一式,每一路,每一步,都如有神助,做到了絕對的完美無瑕,哪怕是刀法的創造者再世,也不過如此了吧。
十年如一日。
練刀之人不知何為疲倦。
終于,三千天過去,三萬次練刀演練完成!
【《八方刀法》:未入門→大成!】
此前經過一番研究,陳君章已經摸清楚了,面板功夫的熟練度等級只分為四級:未入門,入門,小成,大成。
大成即是最高水準。
練刀三萬,方可謂大成。
陳君章渾身一震,下意識抽出腰間的雁翎刀。
哧呤!
一聲嘹亮刀鳴刺響。
霎時間,一股股如同肌肉記憶般的刀法精要浮現,原本覺得平常的刀器,如今在手,卻有種如臂使指的主宰感。
陳君章有預感,若是那馬家兄弟再來鬧事,現在自己只需一刀就能輕取兩人性命!
“好厲害的提煉感悟,就好像自己真的被關在那個鬼地方地方,練了十年,三萬次刀一樣?!?
陳君章深吸一口氣,壓住心中那個古怪的猜想,看向提煉面板。
又有三道提示緊隨其后出現:
【《八方刀法》三萬次練刀,可提煉為“破限點”,消耗2點提煉點數?!?
【《八方刀法》大成級熟練度,可提煉為“加持”,消耗3點提煉點數。】
【當前提煉點數:1】
果然。
陳君章露出不出所料的笑容,提煉出來的三萬次練刀也能接著提煉成“破限點”和“加持”。
如此一來,只要提煉點數充足,自己豈不是可以隨便滾起雪球了?
可惜自己只剩1點提煉點數,無論是“破限點”還是“加持”都不夠。
從消耗越多,收益越好的規律來看,這《八方刀法》比起自己家傳的《風云吐納法》還要勝過一籌。
努力,努力,多賺取提煉點數。
在心中打氣一番,陳君章便在校場上練起了刀,就像是得了新玩具的小孩,一連演了三通八方刀。
每通練成神完氣足,渾身舒暢,不覺時間流逝,回過神來,已經是日頭正當午。
肚里已有饑餓感,陳君章收刀歸鞘,手握刀柄,走到校場角落,每走出一步,精神更加繃實。
這里擺放著七個練刀用的木樁,最是中間,顏色越深,身上的刀痕越淺。
陳君章走到正中間漆黑如墨的龍紋木木樁前,略微躬身,將佩刀隱于身下。
哧!
腰間的雁翎刀瞬間出鞘,勢如迅雷,快如疾電,積蓄已久的刀光傾瀉而出。
八方刀法·藏刀式!
咔嚓!
龍紋木木樁上赫然出現一道四指深的缺口,在眾多淺淺的刀痕中鶴立雞群!
“還行。”
陳君章滿意地點點頭,這一刀的威力足以將一名具甲士卒連人帶甲一起斬碎。
“吃飯去?!?
陳君章將雁翎刀收回鞘中,轉身離開校場。
縣衙提供一頓午膳。
人是鐵,飯是鋼,況且武道入門之后,陳君章胃口增了五分,對肉食更加渴求。
谷物只能填肚子,吃不飽,滿足不了淬體的索求。
“也難怪幾大武館收徒時,學費里還包含每天一頓的肉食錢,若是沒有每天的肉食補充,淬體入不敷出,哪能增長氣力?!?
“每天都要補充肉食……這就是一大筆錢,皂隸的工食銀歲不過十兩,還一定能發全。尋常衙役,只有正俸暗錢加起來才勉強夠滿足練武需求?!?
“好在自己頗有家資,算上陳義云的撫恤,足有一百余兩銀子,一時半會不用愁吃食進補?!?
對了,
想到這里,陳君章忽然記起來一件事,這一百多兩銀子的家底,有十兩被原身先拿去花掉了。
“我記得去向是……蘇氏商行?!?
……
午膳過后,陳君章特地跑了趟蘇氏商行。
清溪自寧山而下,由南向北直穿縣城,又在縣城中間分出支流,朝西北而去。
整座縣城起初是建在“y”字形清溪的西側,后來才慢慢擴建到東側。
由此,清溪縣天然劃分出三個區域,面積最大的溪東,面積次之的溪南,以及面積最小的溪北。
有道是“溪北貴,溪南富,唯有溪東貧且賤。”
縣衙所在的朱雀坊就在溪北,而蘇氏商行所在的永寧坊位于溪南。
穿過橫跨清溪,連接南北的“富貴橋”,再過兩個坊后就到了永寧坊。
蘇氏商行位于永寧坊東街,占了半條街道,乃是全清溪縣最大,也是唯一的商行。
商行的東家來自郡城的大勢力,清溪縣最大的豪族張家對其忌憚萬分。
哪怕是旗下的營生被沖擊到了也無可奈何,甚至要反過來與商行結交好關系。
因為很多好東西只有蘇氏商行有渠道從郡城運來清溪縣出售,且價格也相對公道。
比方說,原身一月前在蘇氏商行,花了十兩銀子預訂的“琉璃丹”。
算算時間,蘇氏商行的商隊也該從郡城回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