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轉眼來到二月上旬。
在新生隊再一次輸掉一場關鍵比賽后,史密斯教練將大家聚集到一起。
“很遺憾,由于未能按照計劃,贏得這比賽的勝利。
我們徹底失去了打進錦標賽的可能性。
等到積分賽排名賽打完,剩下賽程將是橘縣本地的交流賽。”
史密斯教練當眾公布這個了這個消息,這一度讓大家都陷入到了沉默當中。
積分排名賽雖然還在進行,可是能夠打進錦標賽的名額只有32個。
大洛杉磯地區,總共有一百多所私立高中,大家一起競爭32個進入錦標賽的名額。
相比較數千所大學競爭32個名額的NCAA錦標賽,高中聯賽的競爭強度并不大。
可是,費爾蒙特預科學院新生隊,終究還是實力不濟,未能早早獲得打錦標賽的積分。
而最近幾場卡位戰,又沒能取得勝利,進而失去了晉級錦標賽的可能性。
如今提前得知被淘汰出局的消息,固然會讓人感到沮喪,但確實也怪不了別人。
要怪,也只能怪自身實力不足,沒能幫助球隊贏下足夠多的比賽。
有一說一,CIF錦標賽對加州各大高校的普通球員很重要,那是一個能夠讓他們盡情展示自身實力的比賽舞臺。
由于打完錦標賽,這個賽季就到此結束了。
高校普通球員如果不去打AAU,那么就要等秋季學期,新賽季開啟,才能重新回歸籃球隊,重新參與籃球比賽。
新生隊中的高二學生,因為要從新生隊畢業,轉投二隊、一隊。
那么新生隊錦標賽期間的表現,無疑就是他們報名參加一隊、二隊的答卷、檔案。
如今缺了這么一次考試機會,履歷上相比其他球員也少了一些重要經歷。
到時候一隊、二隊招新,球隊教練挑選新成員,他們這些過去成績一般的,自然更容易被淘汰。
不少新生隊的高二生,如今就是在擔憂他們的未來。
而馬龍考慮的跟他們雖有些類似,卻完全不同。
馬龍因為錯失打錦標賽的機會,而變得心情低沉。
主要是驟然間聽聞沒有了像錦標賽這種強度更高比賽,導致沒辦法讓他以賽代練,進一步提升實力。
本來,馬龍就覺得積分排名賽強度不夠。
接下來錦標賽沒得打,反而要打一些沒有任何含金量,只是用來濫竽充數的邀請賽……
這更讓馬龍提不起興趣。
為此,馬龍只能私下里找史密斯教練聊一聊。
一方面是找史密斯教練排憂解難,另一方面是找他指點迷津。
“馬龍,我知道你很想進步。
但這個賽季還未結束,你需要繼續認真對待每一場比賽。
至于你想要挑戰高難度,以此提升自己。
這個沒問題,我有計劃,在這個夏天帶你去打AAU。
不知道你意下如何?
放心,一切費用都由我來承擔。”
史密斯教練本來就要找馬龍談論參加AAU的相關事宜。
這種時候馬龍主動找上門來,史密斯教練也就快人快語,直截了當的跟馬龍把事情說清楚。
在史密斯教練介紹AAU之前,馬龍對AAU了解的并不多。
只是前世聽別人說過,像科比、詹姆斯、安東尼、韋德這些球星,最開始就是在AAU出名、發跡的。
另外,也曾在小球時代的球星嘴里聽他們提起過AAU——某些隊友菜得像AAU,球隊輸球像在AAU打球。
這讓馬龍下意識的覺得,AAU好像跟CBA一樣……
現在聽完史密斯教練對AAU的介紹,原來是業余體育賽事,那沒事了!
不得不說,形容的還很貼切。
青少年,業余比賽,有年齡限制,三級聯賽,天才可跳級,商業聯盟,主打巨星籃球。
了解完AAU的比賽規則和聯盟運行方式后,馬龍頓時倍感興趣。
AAU按不同的年齡分組,球員通常只能參加同年齡的比賽,唯有天才可以選擇跳級。
聯盟分為三級賽事,每級賽事都有一個全國冠軍。
參賽球隊只要有實力,可以從三級聯賽一路打到一級聯賽。
而在一級聯賽打出名堂的球員,基本上都能獲得耐克、阿迪等大品牌的青睞。
馬龍本來就想要挑戰自我,參加高強度的比賽。
這個夏天,跳級參加AAU,無疑能夠在高壓環境下,進一步壓榨自身的天賦,促使自己變得更強。
又因為,馬龍不是本土球員,缺少人脈和根基,背后沒人力挺,也沒有跪人扶持。
進入NBA之前想要在商業方面有所成就,就不得不借助AAU這樣的舞臺。
“教練,那接下來就拜托你了!
對了,我希望能夠參加U18的賽事,我想要跟更強的球員交手。
教練,不知道這件事會不會很難辦?”
馬龍下定決心要打AAU,同時又將想要跳級的想法告訴史密斯教練。
“沃特法?”史密斯教練聽聞馬龍要跳級,心里仿佛被人揪了一下。
“我把U16的人員配置都組的差不多了,基本上就等你這么一個核心。
現在你告訴我你要甩開其他人,打U18?
你小子可真浪費我一片苦心。”
史密斯教練心里頗為郁悶,不過下一秒,靈機一動,計上心頭。
“打U18完全沒問題,但你要從替補打起。
畢竟那是別人的球隊,我無權做主。
而且,我并不覺得,他們會認為一個16歲的高中生,具備18歲頂尖高中生的實力。
如果你無法證明自己的實力,無法說服你所在球隊的教練。
那么你只能努力訓練,爭取早一天得到教練的認可。
作為你現在的教練,我覺得你應該從U16打起。
你還有好幾年的高中生涯,你完全可以更加耐心一點。
而且,AAU賽事熱度最大的是U16和U17。
18歲的頂尖高中生,往往要去各地參加表演賽,商業賽,而不是參加U18的比賽。
你知道麥當勞高中全明星賽,喬丹經典賽,耐克籃球峰會這些賽事嗎?
如果你在U16,U17的比賽中大放異彩,你也會像往年的四星高中生,五星高中生一樣,受到邀請。”
“原來如此!那我聽教練的吧!”
馬龍聽到U18含金量不高,而且有可能從替補打起,頓時就心生退意。
能打首發,肯定要打首發的。
AAU的游戲法則就是贏者通吃!
又因為商業氛圍比較濃厚,比較注重球員個人實力。
成為球隊核心,能多刷一些數據,即便沒能贏下比賽的勝利,也是穩賺不賠的好事。
為什么有些人總強調“查查我的數據”,事實證明數據確實能夠帶來收益。
考慮到,U16,U17的關注度和商業價值相對更大一些,如今馬龍又處于這樣的年齡。
打同齡人好歹還有機會虐菜,打高年級的雖然有挑戰性,卻有可能被虐。
綜合考慮之下,練級這種事情不應該太著急。
有時候還是得務實一點,先把籃球的理念搞懂。
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慢慢的往高處走,這樣才能走到山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