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楊耕踏進利民集團的大會議室時,立刻意識到事情遠比自己想象的復雜。離發標書的時間還有20多分鐘,能容納30人的會議室已經快坐滿了,其中至少有一半都是楊耕的老相識,國內做管理軟件的幾大廠商悉數到齊。
飛捷的幾個代表一如既往地表現著他們的激情,坐在離主席臺最近的客賓位置。弘智的人看起來有些拘謹,默默地坐在后排;楊耕回頭無奈的看了一眼隨他一同前來的趙世友,快步走到橢圓形會議桌的側后方,坐了下來。趙世友也緊跟幾步坐在了他的旁邊,神情有些尷尬,仿佛是對自己情報失誤的一種歉意。他迅速的拿起楊耕旁邊的茶杯,向會議室的飲水機走去。楊耕環視了一下四周,不禁暗自苦笑,加上自己代表的瑞和,今天可以開個軟件行業研討會了。看來年底大家都殺紅了眼,誰的日子也不好過。楊耕不禁暗嘆一聲:沒說的,只能刺刀見紅了。
楊耕回頭看了一眼剛剛倒完水的趙世友:“老趙,看來邀請見面的不只我們瑞和啊,趁著還有點時間,向在座的哥們要點名片吧?”趙世友愣了一下,馬上反應過來,從懷里掏出一打名片,向弘智的人快步走去。
楊耕知道這個項目的時候是昨天中午。當時他正習慣性的處于午飯后的大腦缺氧狀態,商州代理商趙世友的電話打了進來:“利民集團的ERP項目要啟動了!計劃過完元旦開始實施,明天邀請我們見面。”
聽完這個消息,楊耕不但完全清醒了,甚至臉色也開始微微泛紅。楊耕太需要這個項目了,現在是2000年的11月30日,還有一個月!楊耕暗暗咬了咬牙,銷售部的超額獎就靠這個項目了,他這個部門經理一定要給兄弟們一個驚喜。電話里,楊耕簡單的向趙世友了解了一下利民的項目情況。趙世友倒是自信滿滿,兩年前,利民集團總部就從他的明瑞公司采購過瑞和的財務軟件,這兩年的服務也沒出太大的差錯,財務部的人上上下下都混了個臉熟。現在把財物軟件直接升級成管理軟件也應該是順理成章的事。楊耕雖然清楚事情不可能這么順利,但還是被老趙的樂觀感染了,急匆匆地和分公司總經理田云舒打了招呼,帶上技術人員小戴直接殺奔商州。
路上楊耕又給老趙打了幾個電話,讓他通過財務部了解一下對手的情況以及利民集團內部都有誰參與這個項目。還沒下車,老趙的消息就回來了:項目是總經理親自抓的,信息中心牽頭,財務李總監也是項目小組成員。對手情況不清楚,不過李總監說還是會支持我們的,估計對手也強不到哪去。
當趙世友拿了一把名片回來的時候,利民集團的五位領導也魚貫而入。看得出,每個人坐什么位置,在利民內部早就約定俗成了,沒有人敢隨便簪越。五個人中楊耕只認得財務部的李總監。最后落座的一個人引起了楊耕特別的注意,因為只有他穿著利民的藍色工作服,給人的感覺像是剛從車間被匆匆的拉過來。此人30歲上下的年紀,身材矮壯,面色有些黑瘦,目光中有一種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倨傲,在會議室的一群西服中顯得特別扎眼。
隨著幾個人的進入,會議室安靜下來。“工作服”首先發言,他向大家介紹了在座的五位,正中自然是利民集團剛由常務副總裁提上來的總裁方云義。胖胖的方總看起來很和藹,臉上也一直掛著微笑。其他依次是財務李總監、生產的馬副總、銷售的陳總,而“工作服”本人是這次信息化選型的聯絡人,叫李富強,剛剛從生產部門調到信息部當主任。
接下來方總裁的發言使楊耕的心情壞到了極點。這次的ERP項目雖然也包括物流、財務,但卻以生產管理作為主要內容,而楊耕心理清楚,瑞和的現有產品在生產方面幾乎不能用,新產品出來最少還需要六個月時間。
其他人的發言楊耕幾乎沒聽進去。大約半個小時后,進入軟件廠家提問時間,飛捷的一個Sales迫不及待地拋出了自己的問題:“關于下一步方案的設計,按照我們飛捷公司的工作流程,必須有一個詳細的調研過程,這才是對待客戶負責的態度,請問,可不可以安排時間調研?”
聽完這個問題,楊耕皺了皺眉頭。飛捷的這個老兄應該是個新手,目的無非是想在利民的領導面前拿一個印象分,但是調研這種事情是不應該在這種場合談的。楊耕抬頭看了一眼這位仁兄,果然比較年輕,應該是剛畢業不久。忽然注意到他旁邊的一個瘦高個也皺了皺眉頭,不滿地看了剛才發言的同事一眼。
“工作服”李富強似乎沒有準備,沉吟了一會,接口道:“調研當然可以安排,但是各位領導時間都比較緊,整個情況我都比較熟悉,大家就調研我吧,為了節約時間,弘智和瑞和一組,飛捷和凱馬一組,每組一天時間,從明天開始,各位有什么意見嗎?”楊耕注意到剛才提問的小伙子突然愣了一下,仿佛在說:哪有這樣干的?楊耕也有些吃驚,暗想“工作服”同志的思維方式還真有些與眾不同。
宣布散會后,心情沮喪的楊耕和趙世友默默地走進電梯。抬頭看到飛捷的幾個人也在電梯里,剛才的瘦高個沖楊耕笑了笑,開口問道:“您是瑞和的吧,我是飛捷的,叫王沖。”
楊耕沖瘦高個笑了笑,聽出他的北京口音比較重,便隨口問道:“聽口音不像是本地人,你在飛捷的華北區?”他知道飛捷的這個省歸華北區管,就像瑞和的北部區一樣,大項目一般會直接派人協助分公司操刀。
“是啊,我是華北區的。”王沖笑了笑,隨手遞上名片。
楊耕低頭看了一下,當看到“飛捷集團華北區大客戶部“幾個字的時候,頭腦中立刻浮現出一個矮胖的身影:馬達!看來這位王沖應該是馬達派來的操盤手了。
楊耕也把手伸進了口袋,想回敬一張名片,手觸到名片盒的一瞬間,又突然改變了念頭。算了,還是不讓馬達知道為好。于是笑呵呵地說道:“不好意思,名片發完了。”
商州是典型的北方城市,這個季節還有些干冷,出了利民的大門,一陣冷風襲來,楊耕不禁裹了裹外套,抬頭看了一眼昏暗的天空,匆忙上了趙世友的車。
“老楊,你覺得這事我們有戲嗎?”趙世友有一個習慣:凡是他不熟悉的,管誰都喜歡叫“總”,凡是他熟悉的管誰都叫“哥”,不過楊耕例外,他習慣于叫“老楊”。雖然楊耕比三十歲的趙世友還小一歲。
楊耕也已經習慣了他這種叫法,接口道:“很難啊,咱們先回公司理理思路吧,又碰上了一個硬茬。”
趙世友的辦公室占了整個公司面積的四分之一,用一種只可以從里向外看的玻璃和員工辦公區隔開。正在公司等著楊耕的小戴沒想到他們會這么快回來,愣了一下,趕緊跟著倆人走進了辦公室。
“這個項目感覺事發突然,對手會不會早就做好局了?”楊耕握著熱氣騰騰的茶杯,首先發言。
“應該不會,我的人經常去利民做服務,我和李總監也經常保持聯系,都沒有得到過消息,這件事應該剛開始運作。我了解的情況是利民新廠區已經蓋好了,估計春節前會搬家。方云義在很多場合都強調過,不但要有良好的硬件環境,更要有良好的軟件支撐,他說的這個軟件就是管理的提升。所以這次ERP選型也算是這個思想的落實。這樣大的事,直接內定的可能性不大。”
楊耕想了想,雖然老趙說的也是實情,但是從現場情況來看,別人肯定把工作做到前頭了,他和老趙是鐵哥們,說話也從不忌諱,于是問道:“但是,我們好像是最后一個知道的,怎么會這樣?”
“我再了解一下。放心,很快就會有消息。”趙世友有些尷尬,訕訕的說道。
“你收集的名片呢?拿出來咱們看一下。”楊耕想知道都是什么人在參與這個項目。
老趙拿出名片后,先是像玩撲克牌一樣在茶幾上洗了一遍,之后輕輕的磕了兩下,最后又放在茶幾上單手迅速的一抹,一摞名片迅速擺出了一個半月形,手法頗有幾分賭神發哥的帥氣。
楊耕逐一看了一遍,除了飛捷是由華北區參與以外,弘智甚至派了總部事業部的人。而凱馬公司雖小,卻來了個公司副總經理,想了想說道:“這幫人肯定昨天就到了,知道消息至少比我們早一天以上。”
一旁的小戴突然道:“凱馬的這個副總我看過他寫的一本書,他是生產制造方面的專家。和他合作的代理是一家高校的公司,算是校辦企業。那家公司以做CAD/CAM(計算機輔助設計/計算機輔助制造)見長。”
“我們分析一下。”楊耕喝了口水。眉頭緊皺的說道:“除掉關系不說,在這個項目中,飛捷最大的優勢是剛剛做的達勝制藥,和利民在一條街上。飛捷在達勝投了血本,幾乎完全是重新開發的,主要是想用來完善他們的V7產品。而凱馬公司雖然小,生產制造卻是他們的拿手強項,背靠部委的科研院所,有幾個教授級的人物。而弘智最大的優勢是有個機械行業的方案。我看過他們的網站,最近在溫州拿了幾個制造業的單子,我們好像什么都沒有啊!”
“我們有財務!”趙世友不失時機地補充了一句,這的確是個切入點。
“也對,至少有個釘子在里面。”楊耕苦笑了一聲。“現在的當務之急是發展內線,而且還不能是一個。”
“這事交給我吧,信息中心有個剛畢業一年的小伙子,和我們公司一個叫李小娟的服務人員關系很好,好像有點那個意思。”趙世友挺挺了胸膛。
“美人計啊!”楊耕揶揄道,“不過只有這個小伙子還不夠,如果能夠把李富強搞定,事情會好辦很多。”
“我先了解一下情況吧。應該能找到辦法。”老趙接口道,對于搞人的事,老趙是頗有信心的。
小戴突然接口道:“明天調研怎么辦?我對生產管理也不太熟,咱們分公司也沒有太熟的,要不要向北部區求援,請朱總派人幫我們一把?”小戴看起來有些發怵。
“不用,我們雖然不熟,但是弘智有人熟!”楊耕斬釘截鐵地否定了小戴的提議,“你明天這樣做:盡量讓弘智的人先提問,你順著他們的問題向下問,比如他們問車間計劃怎么生成,你就說能不能讓我們看看你的生產指令單。然后再準備一些怎么問都對的問題,比如準時交貨率啊,車間加班情況什么的。應付一下,只要能堅持一上午,下午就交給我吧,我想到一個辦法,看能不能擺平李富強。”楊耕向小戴交待著要注意的地方,頭腦中慢慢浮現出“工作服”倨傲的目光。
“老趙!”楊耕轉過頭來。“把你所有和利民有關系的兄弟,下午都派出去。了解這個項目能了解到的所有東西,尤其是李富強的背景,還有對手這段時間來利民的情況。越多越好,越細越好!”
晚飯楊耕和老趙照例是在商州的大清花要了一斤餃子,這是楊耕的老習慣,他對餃子一直是情有獨鐘,不但肉、菜俱全,而且省事,20分鐘可以結束戰斗。他對吃飯的態度一貫是能應付就應付,而不鋪張還有另一方面的考慮:瑞和對代理商一貫是比較強勢的,公司的很多人每每到代理商處都把吃、拿、卡、要看成是理所當然,甚至大言不慚地說是‘孝敬’。楊耕從心里討厭這幫鳥人,他清楚,包括老趙在內的很多代理商私下也很煩,只是沒辦法而已,他可不想為一頓飯被人家瞧不起。老趙也清楚楊耕的意思,樂得裝糊涂,每次倆人二十元不到就解決戰斗。
飯還沒吃到一半,利民的消息就傳回來了:項目的發起是在一個月前,利民的方總在北京開一個行業會,會上凱馬的一個老專家被邀作了個關于信息化的報告。方云義聽后頗有感觸,會后和發言的老專家做了一個簡短的交流,回到集團后開始發起這個項目。而李富強被調到信息部一方面是因為這個項目,另一方面也是信息部本來就沒有領導,信息部的三個人一直掛靠到集團辦,被辦公室主任監管。李富強是從生產部部長助理的位置上調過來的,現在是副部主持工作。把他調過來原因還不是太清楚,但是據財務的人講,應該是因為他在生產部主持過CAD項目的實施,而且在生產部提升空間不大,他到信息中心后這個部門就相對獨立了。對手的情況是:飛捷除了今天外,在三天前的上午9:30來過一次,去的是生產部。凱馬的代理在五天前的下午1:30來過一次,也是去的生產部,飛捷怎么知道的項目信息目前還不清楚。
聽完老趙的轉述,楊耕也樂了,問道:“老趙,你的兄弟怎么連人家幾點到的都知道啊?”
“這還不簡單,”老趙一口吞下一個餃子,“進利民的大門是需要登記的,我讓兩個機靈點的小子,下午裝作到利民財務部做售后服務,登記的時候,讓他從頭至尾看了一遍登記記錄。門衛都和他們熟了,也不怎么管。”
“從時間上看,他們做的工作應該還不是太深。總算有點好消息了!”楊耕的眉頭稍稍舒展了一些,三下五除二把眼前的餃子吞了進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