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西路軍指揮使,種師道
- 覆宋:從單挑水滸英雄開始
- 半縷春風
- 2218字
- 2025-03-07 06:30:00
“諸位兄弟,一路走好。”
所有的梁山軍士,都看著那一堆堆燃燒著的的火團,看著站在火堆不遠處,默不作聲的大頭領宋江。
沒有人知道此時的他,心里想的是什么。
是為了這些躺在火堆里的兄弟惋惜,還是在思考回京之后,能憑借軍功得到什么封賞?
當初梁山嘯聚山林,聚成一團烈火,可如今征方臘一戰,這團火熄滅了大半。
五日后,張叔夜大軍開拔,班師回朝。
軍隊自然是不能夠開進皇城的,所以梁山眾和其他宋軍一樣,只能在東京城外駐扎候著。
能夠進入皇城的,只有那些具備排得上號的官職人員。
“陛下,如今江南道方臘叛賊已經伏誅,國內已定,依照和金人盟約,是該我朝舉兵北上,收復燕云十六州了!”
宋廷,皇宮御花園內,宋徽宗趙佶沉浸于描摹院內的一塊巨大太湖石,身邊蔡京則是小心提醒道。
聞聽蔡京諫言,宋徽宗手中筆鋒在畫卷左側,飛快提筆落下幾字,這才停下手中動作。
“北伐之事乃大宋之根本,且勢在必得,然今國庫空虛,若要北上伐遼,怕是難以支撐大軍消耗!”
宋徽宗一開口,蔡京就揣摩到了皇帝陛下的意思。
仗是一定要打的,但是我現在的金庫里面沒有錢,該怎么辦吧?
蔡京和身側的王黼暗下偷偷的交換了一個眼神,后者頓時心領神會。
“陛下!”
“燕云自古以來,隸屬中原,乃中原大地抵抗北方蠻夷天然屏障,如今我大宋舉正義之師,收復故土,此乃天下人共賀之舉!
既如此,何不從民間募集北上伐遼之資,讓天下之民盡皆參與到此光宗耀祖之舉?
依臣之見,只要朝廷一紙文書下達,百姓定當踴躍捐贈,慷慨解囊!如此一來,既能使民享有復土之榮譽,朝廷也可解國庫空虛之急!”
宋徽宗坐在位上,聽到王黼的提議,頓時眼前一亮。
是啊,既然國庫里沒錢,那就從百姓手里‘借一點’嘛!
國家沒錢了,那就再苦一苦百姓!
反正之前修建御花園,收集天下奇石異木珍花的時候,所謂的生辰綱、花石綱,不都是從百姓手里摳出來的嗎?
“此舉甚妙!”
“正如王愛卿所言,燕云乃中原故土,那么身為中原宋民,自然有責任參與到收復故土之壯舉中!
又不需要他們舉身投軍,只需略微捐出一些家資,就能助朝廷大軍北上!屆時燕云復宋,百姓者,豈不與有榮焉?”
“陛下所言極是,臣深感佩服。”
宋徽宗趙佶很是滿意的點了點頭,自認為三言兩語之間,就解決了宋軍北上伐遼的軍費緊張問題。
“如此,擬詔告示天下,大宋不日北上伐遼,收復燕云!”
“臣謹遵圣命!”
待趙佶說完,蔡京立即恭維。
片刻之后,宋徽宗似乎又想起了什么。
“軍費之事可解,但今童太尉故去已久,王愛卿作為接替童太尉之人,朕實不知王愛卿以為,當朝之中,誰人可為北伐領兵之人,何人可舉之?”
童貫此前一直都是宋徽宗趙佶用兵的第一人選,不然童老陰人也不會成為歷史上軍權最大的太監。
現在童貫被趙權早早的就削了腦袋,伐遼之事,由王黼全權接任。
所以宋徽宗又開始對于選誰來做北上伐遼的主將,又有些拿不定主意了。
畢竟現在主導伐遼的最高當權者是王黼,王黼是個文官,雖然能做個跟隨隊伍的監軍,但當不了上陣的戰將啊。
蔡京聽到宋徽宗的遲疑,心里略微思索一番,定下一人。
“陛下,何不令應道軍承宣使種老將軍,任此次北上伐遼大將?”
“老種經略相公?”
蔡京嘴里吐出這么一個名字之后,宋徽宗這才想起來大宋還有這么一號人物。
“沒錯。”
“種老將軍經略西軍已久,和西夏黨項大小戰爭數十場,可謂戰功赫赫,且此人熟悉北境軍事,若是以種老將軍為將,必然可勝任北伐之事!
除此之外,還可將今日即將入城的張叔夜,調于任種老將軍帳下任職,二者必能助王大人伐遼一臂之力!”
“如此,倒是個好提議!”
宋徽宗較為滿意,種師道此人他知道的,只是疏于過問軍事,所以一時間想不起來而已。
種師道早年間曾拜大儒橫渠先生張載為師,后來靠著祖上軍功蔭庇,從了官。后又自己考科舉,當了個文官,最后一路靠著政績,成了西路軍指揮使,帶領西軍鎮守大宋西北。
“朕即日下詔,命老種經略相公速速回京述職,屆時與張叔夜軍一道,同王相北上伐遼!”
王黼雖然身為宰相,屬于文官。
但北宋早就習慣性的讓文官來帶領軍隊了,可以說是大宋特色。
問就是武將帶兵太危險,朝廷這邊不敢放任不管。
所以北宋只要是大軍出動,那必定是要讓文官來當主帥的,就算實在不行,也會在主將頭上,放一個文官監軍,來監督軍隊。
宋徽宗剛說完,身邊大伴疾步上前,跪倒在地。
“啟稟陛下,海州知州兼江南道剿匪都統張叔夜,已于今日班師回朝,現領數位將士,正于宮外待詔!”
“張叔夜回來了?擺駕,傳張叔夜入宮!”
不多時,等候在宮外候旨的張叔夜等人,便在領路太監的帶領下,入了皇宮。
“臣張叔夜,不負圣望,已誅江南道賊首方臘,平定杭州、秀州、信州等地之亂,特回朝復命!”
張叔夜沒有過多贅述,只是簡單將自己這次平定叛亂的結果報了上去。
宋徽宗聞言,心里很是高興。
整個江南掀起禍亂,大大的影響了朝廷的稅收,弄得人心惶惶,國家動搖。
現在叛賊都被剿滅了,他這個當皇上的肯定高興。
“張愛卿此番平叛,勞苦功高,朕心甚慰,不得不賞!”
正要開口封賞,趙佶卻見張叔夜原本跪在地上,剛立起來的半個身子,當即再次拜倒在地。
“陛下,此次平叛,非是微臣一人之功,乃將士們上下一體,勠力同心,才得以剪除匪患,若要賞賜,望陛下垂憐。臣身后之人,俱是此一役中,立戰功者!”
“既如此,諸位愛卿平身,朕自當會論功行賞!”
趙權自己都不知道,當初殺了童貫、高俅之后,到底還是改變了一些人的命運。
即便宋江等人在征方臘一戰中,死傷巨大,但是終究沒有讓宋江等人的軍功,被他人搶了過去。
“臣,叩謝圣恩!”
聞聽皇帝圣諭,張叔夜和身后的宋江等人,立即叩恩言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