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硯進(jìn)城趕回江宅的時候,卻是剛好在門口遇到了從汪園返回的小姐、少夫人等人。
書硯便連忙在道旁行禮,尋江沁說明情況,并轉(zhuǎn)達(dá)了江河明日請她去城外西甲莊一趟的話。
江沁正因為王微的事,有一肚子疑問要問江河呢,哪里等得了明日,看看天色還早,便也令福伯給她備了馬,跟書硯一起騎馬趕往西甲莊。她身邊的采薇這幾個丫環(huán)都不會騎馬,便都沒帶。
書硯趁著老管家福伯給江沁備馬的當(dāng)兒,連忙回了一趟書香園,取了江河讓他拿的那些剩余肥皂,全都打包裝在一個包裹里。
等他們趕到城外的田莊時,這邊的別院也已經(jīng)打掃完畢,江河一個不留,把所有人都請了出去,與江天一兩個在廳中暢談,確定練兵的許多細(xì)節(jié)。
江沁趕到后,與江天一見了禮,便把江河單獨叫到后面的內(nèi)院廳堂里去說話。
“姐姐怎么這么著急就趕來了,都不回去歇下腳?”對于江沁都不等明日便趕來,江河也十分好奇。進(jìn)了內(nèi)院后,便立即問道。
江沁冷笑了一聲,盯著江河道:“我這不是著急來給你江二公子報喜來的嗎!”
“報喜?”江河不禁有點兒莫名其妙,“不知喜從何來?”
“恭喜江二公子中了汪園詩會的頭名。”
“姐姐這可說笑了,我都沒去,哪里便來的中詩會頭名?”江河對此是當(dāng)真驚訝莫名,難以置信了。
簡直開玩笑,我都沒去,居然還能中了詩會頭名,暗箱操作也不是這么操作的啊!再說他跟汪汝謙也就關(guān)系一般,沒什么交情。除非是……王微,但王微有這么大能量嗎?
“江二公子您人雖未到,但詩卻到了!”江沁仍是有些冷嘲熱諷地道。
聽她提起詩到了,再加上江河剛才又想到了王微,一時也不禁略有心虛,問道:“卻不知是小弟的哪首詩高中了頭名?”
“你說呢?”江沁反問。
江河聞言,不由更加有些心虛地尷尬一笑,猜測道:“是那個王微姑娘以我名義發(fā)的詩嗎?”
江沁冷笑道:“你果然心知肚明,你既然早與這王微相識,為何提都不跟我提一句?”
江河訕笑道:“這也不是什么大事,就是前幾日去黃山偶然遇到的嗎,她當(dāng)時是跟汪汝謙一起的,我那日回來不是講過嗎?”
江沁道:“你只講遇到了汪汝謙,可沒講遇到王修微。而且我不信你們當(dāng)日沒單獨相處過,否則她為何對你這般在意?你也好大的膽子,居然敢打汪汝謙女人的主意!”
“我沒有!”江河連忙叫屈道,“再說她也不是汪汝謙的女人,汪汝謙不過就是個舔……嗯,她的一個追求者而已。”
“那你呢?”江沁冷笑問道。
“我真沒有。”江河又連忙給自己辯白。
他目前對于王微,還真沒動過歪心。一來是他剛穿越過來不久,許多東西都是才捋順,暫時還沒這方面心思;二來則是他受前世記憶所影響,認(rèn)知中一直下意識覺著王微是名花有主的,后來會遇到一個很愛她的許譽卿,故而也就不打有主之花的主意。
“沒有?”江沁半點不信地冷哼一聲,從懷里掏出王微送的那本詩集,一把拍到江河懷里,“吶,你王姑娘送你的詩集,還囑托我一定親手交給你。”
江河接過手,看了眼封皮上的《浮山亭草》四字,笑道:“只是送詩集而已嗎,朋友間的正常禮物,又不是什么定情物!”
江沁道:“那你可知道,我說那香皂是你親手所做的后,她表現(xiàn)的有多歡喜,簡直藏也藏不住,還誤以為是你托我專門送給她的。”
“啊?”江河聞言,倒是真不由驚訝了,隨后確認(rèn)地問道,“當(dāng)真?”
如果王微因為那日在黃山的相處,真的對他動了情的話,他當(dāng)然也沒有拒絕的道理。這么個大美人,又相當(dāng)于是古代的明星,他若說不動心,那是假的,只是他之前確實一直沒往這方面想過,以致那日在黃山也沒留意王微對他所表現(xiàn)出來的一些細(xì)節(jié)。
“你還跟我裝什么裝!”江沁不由氣道。
江河心中暗自琢磨了下后,問道:“對了,她幫我發(fā)詩的時候可有說什么,是只以我的名義發(fā)的嗎?”
“那不然還能用誰的名義?”江沁反問。
江河道:“姐姐有所不知,這首《九龍瀑》其實不是我獨自所作,只有前兩句是,后兩句是她幫我補的。”
江沁對此便不知情了,聞言不禁稍微一訝后,又冷笑道:“原來如此,你們這都詩詞相和了,還跟我說沒什么。而且她為了成全你,為你揚名,便只署了你名字,這不是為你動了情還是為什么?”
“唉,沒辦法!”江河故作苦惱地道,“誰叫我就是這般英俊逼人呢,活脫脫的‘陌上人如玉,公子世無雙’啊!”
“真是豬不知臉大!”江沁忍不住抬手往他腦袋上敲去。
不想江河手快,連忙一把抓住了她手腕。但江沁反應(yīng)也快,又立即底下一記裙里腿,在他腿上踹了下。
江河無奈一笑,放開了她手,也不在意。她踹的那下,根本不疼。
江沁隨后道:“其實不止那首《九龍瀑》,我也把你從黃山回來那晚作的《詠黃山》用你名義交上去了。不過最后將你評為第一,倒也是出乎我意料之外。”
江河拱手鄭重道:“多謝姐姐!”
江沁道:“不用謝,你不也替我出氣了嗎?我可在詩會上聽人說起,你送了汪守信那家伙一個‘大腳兄’的名號。而且他這次因為你的詩,被查到?jīng)]有請你,還被他二叔罰了禁足一月,在家閉門思過,倒是當(dāng)真解氣。”
江河聞言一笑,倒是沒想到那日在云溪堂書坊門口的事,居然還被人給傳開了。不過現(xiàn)在汪守信應(yīng)該也多半反應(yīng)過來,那日是被他裝失憶給耍了。但他也不在意,知道就知道了,這小子又能拿他如何。
“對了!”江沁又從懷里取出好幾張對折的紙片,遞給江河道:“這是詩會上有人給你送的名帖,說是明日要上門拜會你,今日詩會上的第二名和第三名都在其中。你明日一早,需得早些回去。”
名帖就相當(dāng)于是古人的名片,也叫名刺,最早是在官員中興起,后來便逐漸在讀書人中流傳開了。
江河隨手接過后,順口問道:“不知今日詩會上的第二名和第三名都是誰?”
江沁道:“第二名是桐城人方以智,第三……”
“等下,姐,你說是誰?”方以智這個名字一入耳,江河立即不由驚訝地打斷江沁,確認(rèn)問道。
“方以智啊,怎么,你聽說過?”江沁瞧他的反應(yīng),不由問道。
江河迅速在名帖中翻找,很快就找到了方以智的名帖,上面以正楷工整地寫著“方以智”三個大字。翻開名帖,里面名字反面那一頁上寫著其字“密之”,還有籍貫,南直隸安慶府桐城人。
若有功名的,還會寫上某某年舉人,或某某年進(jìn)士。有官身的,則會寫上具體的官職名稱。
另外一頁上,則寫了方以智拜上,明日巳初,過府拜會云云。
方以智現(xiàn)下已是中了秀才功名,不過他卻嫌秀才功名太低,還不夠格做官,所以干脆沒寫。
安慶府在后世也屬于是安徽地界,而且與徽州大有關(guān)聯(lián)。因為后世安徽省的劃分與得名,就是分別取了安慶府的“安”字與徽州府的“徽”字,組合而成安徽,所以時下的安慶府也是一座大城。
這兩地之間,其實還有一條陸路聯(lián)通的徽安古道,便是從徽州通往安慶。不過這路條全是山路,并不好走,再加上有時因地震、山洪、泥石流等自然災(zāi)害,也會阻斷這條道路。
萬歷年間,曾有人出資修繕過這條古道,但時下又因山石崩塌而阻斷不通了。
徽州雖然處于群山包裹之中,但也并不是完全不通陸路,還是有幾條通往外地所開鑿的山路。但因為多是山路,并不好走,所以大部分人出入徽州,還是靠走水路通行。
江河對方以智這個名字當(dāng)然很熟,因為此人乃是后世很有名的“明末四公子”之一,也被稱為是金陵四公子、復(fù)社四公子。
這四公子乃是方以智、陳貞慧、侯方域、冒辟疆,因為這四人頗為交好,再加上四人的父親都是當(dāng)時高官,且皆是在金陵成名,所以被合稱做金陵四公子。
后來復(fù)社成立后,四人也全都加入了復(fù)社,便又有了復(fù)社四公子之稱。至于明末四公子,那就完全是后世的稱呼了。
四公子之中,其實以侯方域與冒辟疆的知名度在后世最高,不過這并不是因為兩人的才名,而是完全得賴于他們兩個分別與秦淮八艷里的李香君和董小宛之間的戀情。
因才子佳人的佳話,才更被廣為人知。侯方域和李香君的故事,甚至在清朝還被人創(chuàng)作成了一出知名的戲曲《桃花扇》。
但在這四人之中,其實是以方以智成就最高,因為方以智后來曾高中崇禎十三年進(jìn)士,被選為庶吉士。
崇禎帝上殿召對時,方以智“語中機要,上撫幾稱善”。后歷任工部觀政、翰林院檢討,并成為崇禎皇子定王和永王的授講官。
而且方以智在后世的評價中,也被冠以了明朝科學(xué)家的身份,曾寫過本《物理小識》,其授業(yè)恩師王宣還曾寫過一本《物理學(xué)》。
不過這師徒二人口中的物理,并不是后世現(xiàn)代意義上的物理學(xué)。是指一切事物之理,不過《物理小識》仍然是一部古代難得的科學(xué)著作,廣泛涉及天文、地理、物理、化學(xué)、生物、醫(yī)藥、農(nóng)學(xué)、工藝、哲學(xué)、藝術(shù)等諸多方面。
甚至在對事物的研究上,方以智還講求“通幾”與“質(zhì)測”。
所謂通幾,是對事物發(fā)生根本原因的探討;而質(zhì)測則是指考察事物變化的原因,并總結(jié)驗證已知規(guī)律,預(yù)測未來發(fā)展變化,這已經(jīng)相當(dāng)于是現(xiàn)代意義上的科學(xué)實驗。
在四公子中,也只有方以智高中進(jìn)士做過官。明亡之后,也堅決抗清,后來失敗,遂心灰意冷,避世出家為僧,專心學(xué)術(shù)創(chuàng)作。
其他三人在明亡之后,雖沒參與舉兵反抗,卻也都堅決不仕清。侯方域曾被逼迫參加清朝的鄉(xiāng)試,他當(dāng)時為免父親受牢獄之災(zāi),被迫參加,但只考了半卷以應(yīng)付,卻沒想到只考半卷也中了鄉(xiāng)試的副榜。
侯方域?qū)Υ撕蠡诓灰眩⒓椿剜l(xiāng)隱居不出,并把自己的書房改名為“壯悔堂”,以示悔過。
江河沒想到方以智居然也參加了這次汪園詩會,立即也不禁如侯方域般,生出壯悔之念。好在方以智因為他得了詩會的頭名來專程遞帖拜訪,倒也是未曾錯過,不然他可真的要好生后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