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98年中專畢業季:小七的論文格式與答辯之旅》
書名: 紅星七子闖天都作者名: 益洲ZYP本章字數: 3683字更新時間: 2025-02-01 16:22:47
《98年中專畢業季:小七的論文格式與答辯之旅》
1998年的5月,陽光開始變得熾熱,空氣中彌漫著一種緊張而又充滿期待的氛圍。23歲的小七站在中專生涯的最后一道關卡前——畢業論文格式的整理與即將到來的答辯。
小七所在的中專學校,校園里的樹木郁郁蔥蔥。那一排排的楊樹像是忠誠的衛士,見證著一屆又一屆學生的成長與離去。小七的宿舍位于校園角落的一棟舊樓里,房間不大,四張上下鋪的床和幾張破舊的書桌就占據了大部分空間。
小七學的是化工專業,他的畢業論文圍繞著化工生產中的一個特定工藝流程展開。這個選題是他經過深思熟慮后確定的,在研究和撰寫的過程中,他投入了大量的心血。然而,當面對論文格式這個看似瑣碎卻至關重要的環節時,他才發現自己面臨著諸多挑戰。
5月的第一個星期,小七開始認真對待論文格式問題。他從學校的圖書館借來了一本厚厚的論文格式規范手冊,那手冊紙張有些泛黃,散發著陳舊的氣息。小七坐在宿舍的書桌前,逐字逐句地研讀。
論文的字體要求是宋體,小七在自己那臺老舊的打字機上,一個字一個字地敲打著。他的打字技術并不熟練,每打一段文字都要花費不少時間,而且還經常出錯。有時候,一個不小心按錯了鍵,就得重新開始一行。他的舍友們也都在忙碌著自己的事情,宿舍里回蕩著打字機的噠噠聲和偶爾的抱怨聲。
小七知道,論文的標題格式有著嚴格的規定。標題需要居中,字號要比正文大,而且字體要加粗。他反復調整著標題的格式,在白紙上打印了一遍又一遍,只為找到最完美的呈現方式。
除了字體,論文的行距也是一個讓小七頭疼的問題。規范要求行距為固定值20磅,小七在打字機上摸索了好久才找到設置行距的方法。但每次調整行距后,他又擔心會不會影響到頁碼的布局。
說到頁碼,小七更是小心翼翼。頁碼要設置在頁面的底部居中位置,而且從正文開始編號。小七在計算頁碼的時候,總是擔心自己算錯,他反復核對,確保每一頁的頁碼都準確無誤。
在引用參考文獻方面,小七也遇到了不少麻煩。他需要按照規定的格式,列出作者、書名、出版社、出版年份等詳細信息。他的參考文獻來源廣泛,有些是從學校圖書館借閱的書籍,有些是從專業雜志上剪下來的文章。整理這些參考文獻時,小七發現自己之前在記錄一些信息時不夠細致,導致現在需要重新查找部分資料。
5月中旬,小七的論文格式基本成型,但他知道這還遠遠不夠。他拿著自己打印好的論文初稿,去找他的指導老師李老師。李老師是一位嚴謹的學者,他戴著一副金絲邊眼鏡,眼神中透著對學術的敬畏。
小七懷著忐忑的心情走進李老師的辦公室。辦公室里彌漫著淡淡的茶香,李老師正坐在辦公桌前批改作業。小七小心翼翼地把論文遞給李老師,說:“李老師,我已經按照要求整理了論文格式,但我還是擔心有很多地方不符合規范。”
李老師接過論文,仔細地翻閱著。他的眉頭時而緊鎖,時而舒展。過了一會兒,李老師抬起頭來說:“小七啊,你在字體和行距方面做得還不錯,但是參考文獻的格式還是有些問題。你看這里,作者名字的寫法應該是姓在前,名在后,中間用逗號隔開。還有這里,出版社的名稱應該寫全稱。”
小七認真地聽著李老師的批評和建議,他的臉漲得通紅。他知道自己在細節方面還是不夠細心,于是他趕忙回到宿舍,按照李老師的要求對參考文獻的格式進行修改。
在修改參考文獻格式的過程中,小七發現有些書籍的信息很難獲取到完整的內容。他不得不再次跑到圖書館,在書架間穿梭,尋找那些可能被自己遺漏的信息。圖書館里很安靜,只有他的腳步聲和翻書的聲音。他的額頭上冒出了汗珠,但他沒有絲毫的懈怠。
隨著5月接近尾聲,小七的論文格式終于達到了比較滿意的狀態。然而,他還沒有時間休息,因為答辯的準備工作已經迫在眉睫。
小七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論文內容。他深知答辯時評委老師們可能會提出各種各樣的問題,所以他必須對自己論文中的每一個觀點、每一個數據都了如指掌。
小七的論文主要探討了化工生產中某一環節的節能優化措施。他首先重新梳理了化工工藝流程,從原料的投入到最終產品的產出,每一個步驟都在他的腦海中清晰地呈現。他在紙上畫出詳細的流程圖,標注出每一個關鍵節點和可能存在的能源損耗點。
對于論文中提到的節能優化措施,小七更是反復思考其可行性和潛在的影響。他查閱了更多的資料,以確保自己的觀點能夠經得起推敲。他還設想了評委老師們可能會提出的質疑,比如某一優化措施是否會增加生產成本,是否會對產品質量產生影響等,并提前準備好相應的回答。
6月的天氣更加炎熱,小七的心情也愈發緊張。他開始進行模擬答辯,他的舍友們充當評委。在模擬答辯中,小七發現自己存在很多問題。
當他站在舍友們面前闡述自己的論文內容時,他發現自己的表達不夠流暢。有時候會因為緊張而說錯一些專業術語,或者在解釋某個概念時變得語無倫次。舍友們也毫不客氣地指出了他的問題,阿強說:“小七,你在講優化措施的時候,語速太快了,我們都沒聽清楚具體的內容。”小剛也說:“你在回答問題的時候,不要總是看自己的稿子,要學會和我們進行眼神交流。”
小七虛心接受了舍友們的建議,他開始對著鏡子練習自己的表達。他放慢語速,盡量讓每一個字都清晰地吐出來。他還練習自己的眼神交流,試圖讓自己看起來更加自信和專業。
除了表達問題,小七還意識到自己對一些專業知識的掌握還不夠深入。在回答舍友們提出的一些深入的專業問題時,他感到有些吃力。于是,他又重新翻開專業書籍,深入學習那些自己之前一知半解的知識點。
在準備答辯的過程中,小七還遇到了一個意外的情況。他發現自己論文中的一個數據可能存在誤差。這個數據是他從一個比較權威的實驗報告中引用的,但經過他自己的重新計算和分析,他懷疑這個數據可能在轉錄過程中出現了錯誤。
小七陷入了兩難的境地。如果這個數據是錯誤的,那么他的整個論文結論可能都會受到影響。但如果要修改這個數據,他需要重新進行大量的分析和論證。小七決定向李老師請教。
李老師聽了小七的擔憂后,對他的謹慎表示贊賞。李老師說:“小七,你能發現這個問題是非常好的。我們做學術研究,一定要保證數據的準確性。你需要重新核實這個數據的來源,如果確實是錯誤的,那就及時修改,并重新調整你的論文內容。”
小七按照李老師的建議,再次跑到圖書館,查找那份原始的實驗報告。經過仔細核對,他發現確實是自己在轉錄數據時出現了錯誤。于是,他重新進行了計算和分析,修改了論文中的相關內容,并對結論部分進行了相應的調整。
隨著答辯日期的臨近,小七的壓力達到了頂點。他幾乎每天都在復習論文內容,練習答辯技巧。他的睡眠質量變得很差,常常在半夜醒來,腦海中還在想著答辯的事情。
終于,答辯的那一天到來了。小七穿上自己最整潔的衣服,帶著精心準備的論文和答辯材料,早早地來到了答辯教室外。答辯教室里已經有幾位同學在等待了,他們的臉上都帶著緊張的神色。
小七坐在教室外的長椅上,手中緊緊地握著自己的論文。他的心跳得很快,他不斷地深呼吸,試圖讓自己平靜下來。他看著其他同學一個個走進答辯教室,又一個個走出來,有的臉上帶著輕松的笑容,有的則表情沮喪。
輪到小七了。他深吸一口氣,走進了答辯教室。教室里坐著幾位評委老師,他們表情嚴肅地看著小七。小七走到講臺前,向老師們鞠躬問好,然后開始了他的答辯。
小七先簡要介紹了自己的論文題目和研究背景,他的聲音有些顫抖,但隨著闡述的深入,他逐漸變得自信起來。他清晰地講解了化工工藝流程,以及自己提出的節能優化措施的依據和實施方法。
評委老師們在小七講解的過程中不時地做著記錄,他們的眼神專注而犀利。當小七講完后,開始進入提問環節。
一位評委老師首先提問:“你在論文中提到的這個優化措施,在實際的大規模化工生產中,設備的更新成本是否會過高?”小七早有準備,他鎮定地回答:“老師,我在研究過程中已經考慮到了這個問題。雖然設備更新需要一定的成本投入,但從長期來看,通過節能所帶來的效益將遠遠超過設備更新的成本。我在論文中也列舉了一些相關的數據進行論證……”
另一位老師接著提問:“你所引用的這個實驗數據,是否具有足夠的代表性?”小七回答:“老師,這個數據是來自于一個在行業內比較權威的實驗報告,并且我在自己的研究中也進行了部分驗證。當然,我也知道任何實驗數據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在實際應用中還需要根據具體情況進行調整。”
在回答老師們的問題過程中,小七逐漸放松下來。他發現自己之前的準備工作沒有白費,他能夠比較從容地應對老師們的各種問題。
答辯結束后,小七走出答辯教室,他的心中充滿了忐忑。他不知道自己的表現是否能夠讓評委老師們滿意。他在教室外焦急地等待著結果。
過了一會兒,李老師走了出來,他面帶微笑地對小七說:“小七,你的答辯表現很不錯,論文內容也比較扎實。恭喜你,順利通過答辯了。”小七聽到這個消息,心中的一塊大石頭終于落了地。他的臉上露出了燦爛的笑容,這笑容中包含著他幾個月來的辛苦努力、緊張焦慮,以及最終收獲成果的喜悅。
1998年的5 - 6月,小七在論文格式的整理和答辯的準備過程中,經歷了無數的困難與挑戰。這個過程不僅是對他專業知識的考驗,更是對他毅力、細心和應變能力的鍛煉。這段經歷成為了他中專生涯中最難忘的回憶,也為他即將踏入社會奠定了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