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鬧星空:讀西游 識星座
- 徐剛著繪
- 923字
- 2025-02-10 16:20:12
中國星座概述
華夏先民是世界上最早觀測星空的民族之一,甲骨文中就出現了“火”、“鳥”等星名。與西方人在夜空中勾畫出神靈與怪獸的圖像不同,中國古人依據“天人合一”的思想,在頭頂上構建了一個由中國古代官吏和世俗事物構成的“星空帝國”。這里有金碧輝煌的宮殿、四通八達的路網、烽火連天的戰場、熙熙攘攘的街市、阡陌縱橫的農莊、倉廩殷實的府庫、珍禽嬉鬧的苑囿,甚至連惡臭撲鼻的豬圈與茅廁都被一網打盡。西晉初年太史令陳卓匯總整理全天星座,形成一個包含283個星座1464顆恒星的星座體系。
由于中國星座數量龐大不便記憶,古人又將全天星座分為“三垣二十八宿”,化繁為簡,便于學習和掌握。三垣是紫微垣、太微垣和天市垣,這里“垣”是墻垣、城垣的意思。每一垣都有左右兩道垣墻環繞,就像是星空中的三座城池。紫微垣位于以北天極為中心的拱極星區,是天帝和他的子嗣、后妃們居住的宮殿。太微垣是天帝與大臣們處理政務的地方,相當于天庭最高行政機構。天市垣是一座貿易市場,堪稱“天上的街市”。
二十八宿是古人為觀測太陽、月亮和行星的運行而選擇的28個參照星座,類似西方黃道十二星座。二十八宿又分為四組并與動物形象相配,分別為
東方蒼龍(亦稱青龍):角、亢、氐(dī)、房、心、尾、箕;
北方玄武(龜蛇纏繞):斗(dǒu)、牛、女、虛、危、室、壁;
西方白虎:奎、婁、胃、昴、畢、觜(zī)、參(shēn);
南方朱雀:井、鬼、柳、星、張、翼、軫(zhěn)。
在“三垣二十八宿”體系中,二十八宿不僅是單獨的星座,除三垣外的其他星座也都分歸二十八宿統領,每宿下轄一個到十幾個星座不等。
明朝后期,西方傳教士帶來了歐洲先進的科學知識,明末徐光啟組織編纂的《崇禎歷書》依據西方星表、星圖增設了23個中國無法觀測的南極附近星座,中國星座成為覆蓋全天的完整體系。同時《崇禎歷書》還對原有星座做了調整,廢止了部分以暗星為主的星座,減少了一些沒有觀測數據的暗星,增加了部分傳統星座中沒有但已精確測量的恒星。清代的恒星觀測沿襲了徐光啟時的思路,至道光年間,全天一共300個星座,3240顆星,這就是今天我們所說的中國傳統星座。

★ 戰國早期的曾侯乙墓漆箱,龍、虎圖案中央為一個“斗”字,二十八宿名稱環繞四周。這是迄今所見最早寫有二十八宿名稱的文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