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霸家虎”人設:權和財,不能只靠強硬
- 《金瓶梅》的人性智慧
- 林遙
- 4118字
- 2025-02-07 17:54:12
上文說到,吳月娘反應有些遲鈍,對于人性的判斷常會有失誤的地方,但是吳月娘也有一個自己牢牢把握住的關鍵,那就是她作為家中的正妻,財權是始終要牢牢抓在手里的。
從三個方面來分析,首先吳月娘不是笨人;然后吳月娘對錢財有著過分的貪婪;最后分析吳月娘為什么這么貪財。
首先,我們看一個有趣的細節。
西門慶,作為書里第一主角,而且又是一個浪蕩子弟,到處拈花惹草,還經常到妓院中去胡混,一般來講,作為家中的大娘子,應該對此是很反感的,但在《金瓶梅》小說當中,吳月娘對于妓女的態度,并非如此。
西門慶在當官之后,和西門慶來往的妓女李桂姐,要拜吳月娘當干娘,吳月娘居然欣然接受,還經常留她在西門慶的宅邸之中過夜。
對于西門慶和妓女的來往,吳月娘居然并不禁止,而且還要鼓勵。第二十一回,西門慶發現被他包養的李桂姐,居然私下里還在接待其他客人,于是,西門慶大鬧李家妓院,回來之后,對吳月娘賭咒發誓:“我叫小廝們打了李家一場,被眾人拉勸開了,如今賭了誓,再不踏院門了”,吳月娘的態度卻是:“你去不去,不用和我說。”原書里,吳月娘是這么說的:“你拿響金白銀包著他,你不去,可知他另接了別個漢子?養漢老婆的營生,你拴住他身,拴不住他心。你長拿封皮封著他也怎的?”
這句話是什么意思呢?吳月娘說,你就跟個傻子一樣,花了錢包養這個妓女,但是你還不去她家里,她拿著你的錢,還再接其他的客人。你要知道,你拿錢本就是拴住妓女的身,根本拴不住她的心。
這幾句話說的西門慶心悅誠服說,雖說是后來西門慶依舊去妓院鬼混,算是本性難移,但是,再沒有包養過妓女,對妓女的態度不如之前認真,可見吳月娘的話也是起了作用的。
在這里,也可以看出,吳月娘雖說遲鈍,但她不是笨人。
第一,吳月娘比較了解西門慶,就算賭咒發誓再也不去妓院了,也可能天不亮他就會忘了,所以她權當西門慶這是句氣話。
第二,主要是吳月娘出于經濟上的考慮,要知道西門慶在李桂姐那兒第一次消費就花了50兩,又每月花20兩銀子包養著她。都已經辦了VIP年卡了,卻總不去消費,這不就相當于經濟損失么,真是一個傻瓜。
從這個事兒上,我們能看到吳月娘是很看中銀錢的,任何事都可以給錢財讓路。
其次,我們再看看吳月娘對銀錢的貪婪。
吳月娘對銀錢的關注程度,在這一點上,并不亞于西門慶。
李瓶兒背著丈夫花子虛,把家中的細軟金銀秘密的移到西門慶家中時,書里是怎么寫的?
聽到李瓶兒主動送來一大筆財物,吳月娘大喜過望。本來有些遲鈍的她,智商立刻爆表,跟西門慶說:“銀子便用食盒叫小廝抬來。那箱籠東西,若從大門里來,教兩邊街房看著不惹眼?……夜晚打墻上過來方隱密些。”
看看吳月娘想得多周到——銀子用食盒抬來,沒人注意;那些大件家具到了晚上,再從墻頭上偷運過來,就無人知曉了。
西門慶聽了之后歡喜異常,立即讓來旺兒、玳安、來興、平安四個下人,按照吳月娘說的用兩架食盒,把三千兩金銀悄悄地抬回了家。
然后到晚夕月上的時分,李瓶兒那邊同兩個丫鬟,迎春、繡春,放桌凳,把箱柜挨到墻上;西門慶這邊止是月娘、金蓮、春梅,用梯子接著。墻頭上鋪苫氈條,一個個打發過來,都送到月娘房中去。
能參與這次秘密活動的,肯定是西門慶信賴的人,其中就有吳月娘。但是吳月娘的身份可不等同于潘金蓮和龐春梅,這兩個人不過是伙計和搭手的勞力。吳月娘,可是西門集團當中的二把手,管的就是人事內務,這些財物最終在她的監督下,統統送到她的房中去。
日常的賬目可以委托他人經管,但在大宗財產的歸屬掌握上,吳月娘是一點都不肯含糊的。
在這場財務轉運中,吳月娘指揮有方,調度有序,真正做到了保密、安全、高效。第一,搬運人員盡量要少;第二,財物不能損壞,要鋪上氈子,注意,是氈子而不是席子,考慮的多周到。
在這場財產秘密轉移行動中,吳月娘成了最大贏家。
第七十九回,西門慶死了的同時,吳月娘生下孩子孝哥,在這種時刻,吳月娘產后蘇醒過來,第一件事就是罵她的心腹婢女玉簫,為什么呢?
她是這樣罵的:“賊臭肉,我便昏了,你也昏了,箱子大開著,恁亂哄哄人走,就不設鎖鎖兒。”但這時孟玉樓就在屋里,她是特意來照顧吳月娘的。聽到這話,孟玉樓心里可不舒服了,說什么也不多待了。
從吳月娘屋里出來看見潘金蓮,孟玉樓還抱怨了兩句:“原來大姐姐恁樣的,死了漢子,頭一日就防范起人來了。”
吳月娘生完孩子,剛恢復神智,就因為丫頭忘記鎖上箱子而生氣、痛罵,完全不顧特意來照顧她的孟玉樓的感受。這也反映了她“重財輕義”的性格。
第九十二回,孟玉樓之所以改嫁,原因之一就是因她覺得“月娘自有了孝哥兒心腸都改變”了。雖沒有明說,但從小說的“呼應”技巧來看,我們可以猜想得到,孟玉樓改嫁,與吳月娘當著自己的面罵丫頭不鎖箱子,是有關系的。
西門慶死后“二七”那天,要念經送亡,我們看看這天吳月娘是怎么做的。
月娘吩咐把李瓶兒靈床,連瓶兒的畫像一起抬出去,一把火焚之;把箱籠都搬到上房內堆放;奶子如意兒并迎春收在后邊答應;把丫鬟繡春交給了李嬌兒房內使喚;將李瓶兒那邊房門,一把鎖鎖上了!
李瓶兒最得西門慶寵愛,她的財產也最多,李瓶兒死后,西門慶不準別人動她房中事物,維持原樣。結果西門慶死了還不到半個月,吳月娘就把李瓶兒的遺物盡收己有,把她生前所用的奶媽、丫頭也都另行分配了。
到后來,金兵入侵,山東兵亂,原文寫:“不料月娘睡得正熟,一靈真性,同吳二舅眾男女,身帶著‘一百顆胡珠,一柄寶石絳環’,前往濟南府,投奔親家云理守”。
一百顆胡珠,一柄寶石絳環,半夜驚醒的慌亂中,吳月娘也不忘帶在身邊,可見其貴重。但這是誰的呢?
這些都是李瓶兒從前夫家里帶來的東西,結果都落在了吳月娘手上!
最后我們來看看,吳月娘為什么對錢財這樣在意呢?
起初,西門慶要娶李瓶兒,吳月娘是拒絕的,理由有三:一,西門慶原來和花子虛是結拜兄弟,不好娶這個弟媳,怕人說閑話;二,李瓶兒孝期未完;三,里應外合轉移了李瓶兒的大量家財。
吳月娘說完這些話,說是讓西門慶自己拿主意,但說白了就是不同意西門慶娶李瓶兒。
吳月娘前兩個理由,不用多說,其實她憂慮的重點是上房里收著李瓶兒寄放的東西,西門慶娶了李瓶兒,月娘擔心這些東西就不能由她保管占有了,要還給人家了。她最主要的原因是就是出于經濟上的考慮。
李瓶兒非常有錢,她的財勢逼人,多少會讓吳月娘這個正妻有些自慚形穢,況且因為娶李瓶兒這件事,西門慶和他反目,又增添了他對李瓶兒的嫉妒和排斥。
李瓶兒嫁到西門慶家不久,吳月娘的哥哥吳大舅曾來勸妹妹:“好媳婦就應該尊重害怕丈夫,聽丈夫的話。以后,西門慶干什么事,你別勸阻,他不會出什么亂子的。你什么都不說,錯了怪不著你,對了直接享受,別人還覺得你賢惠。”
月娘說:“我要是早不管他,當個賢德的媳婦就好了,也不會讓他這么憎恨我厭煩我。現在他有了李瓶兒這個富婆,把我這個窮官兒家里的窮丫頭,當成了死人。你也別勸他,隨這個沒良心的怎么對我吧。”說著,月娘就哭了。
從這幾句話可以看得出來,一方是“富貴的姐姐”,一方是“窮官家的丫頭”,正是經濟的原因,導致了西門慶在貧富抉擇中傾向了另一方,所以顯然吳月娘覺得,西門慶娶李瓶兒就是為了錢。
小說寫的是宋代故事,但反映的生活是明代。明代重文輕武,吳月娘父親是清河縣公安局長,看起來社會地位比西門家是高的,但卻沒有西門家有錢。吳月娘一直覺得低人一頭,所以她對錢財的霸斂,始終在第一位。
吳月娘的這種性格,西門慶不知道嗎?
當然知道!
李瓶兒在書中第一次露面,是李瓶兒因為住在西門家隔壁,所以派小廝和丫頭送來朝廷用的餅和鮮玉簪花,月娘見到有人送禮,立刻“滿心歡喜”地收下,說:“咱這花家娘子兒倒且是好,常時使小廝丫頭送東西與我們。我并不曾回些禮兒與他。”
吳月娘夸贊李瓶兒為人大方,言辭中流露著“不曾回禮”的歉疚,試探問西門慶應不應該與李瓶兒來往。
西門慶馬上就夸李瓶兒:“花二哥娶的這個媳婦,還不到兩年,花子虛一直夸媳婦脾氣好性格溫柔。要不然,也不會把手底下的丫鬟調教得這么好啊。”
西門慶早對李瓶兒垂涎,但越如此,公然夸贊李瓶兒,怕引起吳月娘反感。但又忍不住想夸,于是拐著彎,借花子虛的口夸她,又夸李瓶兒的丫鬟好,很是道貌岸然。但是,這不能成為他經常去花家走動的理由,西門慶于是就說:“你不知,他原是大名府梁中書妾,晚嫁花家子虛,帶一分好錢來。”
小說沒寫西門慶說話時的情態,但從打頭的“你不知”三字上,可以想見他羨慕、覬覦的心理和嘴臉,而最后那句“帶一分好錢來”,直接迎合了吳月娘貪財的心理,勾起她斂財的強烈欲望。
果然,吳月娘為錢財所動,立馬態度急轉:“他送盒兒來,咱休差了禮數,到明日也送些禮物回他。”正是放長線,釣大魚,小投入,大回報。如果李瓶兒手里沒有一大筆錢,吳月娘能禮尚往來,約定明日回禮嗎?可別忘了,在此之前,李瓶兒時常送東西過來,吳月娘沒有回過禮啊。吳月娘和李瓶兒密切來往,正是從聽到西門慶說李瓶兒手里有一大筆錢開始的。
正因為吳月娘與李瓶兒禮尚往來,西門慶與李瓶兒私通的暗線才得以接通。
兩人的對話,各投對方所好,躍然于紙上。
也正是基于這種對錢財的貪婪,吳月娘對財產的控制欲分外強烈,成了名副其實的“霸家虎”。
她與潘金蓮發生的那件著名的“皮襖之爭”,原因也在于此。
李瓶兒的那件皮襖,價值再高也才60兩銀子,跟吳月娘自己所掌管的萬貫家財相比,不過九牛一毛,吳月娘之所以再三強調“就這么件事兒,也不到后院兒告訴我一聲,就算咱們家是個養老院,也得有一個頭目啊,”她爭的不是這60兩銀子,而是她在西門集團中的經濟權利,以及由此奠定的權威地位。
窮家出身的吳月娘,來到越來越富有的西門家,丈夫的心思根本不在她身上,她也越來越感覺到,自家男人靠不住,其他人更靠不住;別的全是假的,只有錢是真的。
這種心理,至今仍在盛行,這不僅是吳月娘之悲,也是人性之悲,社會之悲。
其實,我們現在在職場上,也會遇到這樣的人,處于領導位置,對錢財有著過分的貪婪和控制,應該分給下屬的利益大打折扣、推三阻四,讓隊友離心離德;原本很有智慧,涉及到經濟考量就會做出錯誤的決定,從而讓整個部門跟著背鍋。誠然,身在職場應該追求進步和利益,但是若是把金錢成為心理上一個過重的砝碼,勢必影響團隊的凝聚力和決策的正確率。
但是,吳月娘把持了這么一大份家業,就真的能鞏固地位,幸福一生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