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看看企業管理的歷史
就企業管理發展的歷史而言,20世紀以前,為“生產導向”時代,重視技術的改進;20世紀初期,為“財務導向”時代,側重財務的規劃與調度;1920年以后,由于生產過剩,企業界紛紛致力于貨品的推銷,意識到消費者的重要性,因而邁入“市場導向”的時代,從“如何生產良好產品”,逐漸轉變為“如何生產賣得出去的好產品”。
市場導向的結果,就是沒有良心。現在電視節目越來越糟糕了,因為如果你做得規規矩矩,觀眾就不看;做得亂七八糟,觀眾就看。所以很多媒體業的從業者就愛老板經常說,自己被“收視率”這三個字害慘了,節目做得很好,收視率降低;節目做得不好,收視率反倒上來了。我們應該好好想一想,市場會把我們帶到一個什么樣的未來。
其實,冷靜地想一想,不難了解生產、財務、市場,以及人事,都是企業管理重要的一環,不是整體。正如荀子所說的:“此數具者,皆道之一隅也。”這些東西都很重要,但是都是道之一隅,“隅”就是角落的意思,它們只是“道”的一個角落,一個部分,誰都不能代表整全的道。無論哪一環節做得不好,亦即任何一隅受到損傷,都是不利于管理之“道”的。
荀子又說:“夫道者,體常而盡變,一隅不足以舉之。”一個角落不能代表全體。你看任何都市,都有比較繁華的地段,而其他地段相對比較冷清,你可以用某一方面代表整體嗎?不可。所以管理者要有整體觀,不能強調某一種導向,以免走入一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