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幸福的月子,踏實的豆子——原始安全感影響孩子的一生
- 資深心理師育兒手記:給孩子最好的安全感(0~3歲)
- 胡慎之 曾路
- 4535字
- 2025-02-12 17:18:38
豆媽記錄:幸運,豆子是個不哭不鬧的乖寶寶/第10天
我發覺,生孩子是件很愉快的事,不像別人說的那樣。大家都說,生孩子很辛苦,孩子生下來以后會更辛苦,好多新媽媽恨不得把剛生出來的寶寶重新塞回肚子里。我卻沒有這樣的想法,干嗎要塞回去呢。每天看豆子吃吃喝喝,在他睡著的時候研究一下他的小臉蛋,多有樂趣啊!
可是,我們院兒里的果果媽和安安媽不同意我的想法。果果和安安是和豆子同月出生的兩個女寶,她們倆確實不讓她們的媽媽省心,每天要哭好幾次,而且每次都能聲音嘹亮地哭夠半個小時。兩個寶寶白天哭得好像還沒那么厲害,一到夜里,那音響播放一般的效果,簡直讓她們的爸爸媽媽無奈至極!安安寶貝尤其厲害,會哭得聲嘶力竭,小臉兒憋得通紅,經常哭到接不上氣來,讓人看著揪心。這倆女寶都得在大人抱著時才消停,所以她們的媽媽和外婆要整夜輪換著抱她們。哎,寶寶這樣,真是好讓人心焦。
得知與豆子同齡的寶寶的狀況,我十分慶幸自己運氣好,俺家豆子那個乖啊!一般來說,豆子有需要的時候就咿咿呀呀地哼唧兩聲,偶爾等奶吃的時間長點兒,會來段兒洪亮的。豆子滿月時,給豆子剃胎毛的阿姨聽見豆子的哭聲說:“很斯文啊,像個女孩子。”豆子在大部分時間里會安靜地呼呼,醒來時也不鬧,他總是平靜地看我和豆爸在他跟前表演、獻媚,眼睛倍兒亮。
月子里的豆子真的很好養。究其原因,還要感謝豆爸和我自己。
其一,豆爸和我身體健康,吃嘛嘛香,這為豆子的身體打下了扎實的基礎。
其二,豆爸和我早在豆子還是胚胎的時候就開始為他建立安全感了。
回顧整個孕期,我的心理狀態一直比較平和,我的心情以憧憬、愉快、淡定為主。偶爾感到焦慮、煩躁,我會及時向豆爸傾訴。托豆爸具備專業心理咨詢師素養的福,他總能見招拆招,化解我心中的負面情緒。而且,豆爸很注意消化工作帶給他的壓力,從不將負面情緒帶回家。
值得多記一筆的是,作為專業人士,豆爸的眼光和行為都很有前瞻性。在我懷孕期間,我曾要求豆爸洗碗、掃地,想借豆子的東風充分“奴役”豆爸一把,但被豆爸嚴詞拒絕了。他說:“這是為了預防你將來得產后抑郁。知道產后抑郁是怎么來的嗎?原因之一就是產后承受不了待遇突然變化,心理落差太大。”他堅持要我過平常的生活,保持平常的心態。我也堅持認為這是他想要偷懶的學術借口。不過我承認,從事實的角度看,這個借口還是有一定道理的。
其三,我在月子里感受到的幸福,讓我有足夠好的心情養育豆子。
說起這一點,就一定要感謝豆爸和我爸爸媽媽了。我產后的第二天早晨,豆爸從家里趕來,為我送魚湯。他推開病房門時,一大束鵝黃色的迎春花先進來了,那個嬌嫩欲滴,我感動得要死。我很意外,很意外。這個牛高馬大的男人細心起來不得了,不僅帶來了新鮮的花,還自備了漂亮的玻璃花瓶,有點涼意的病房里頓時充滿了春意,哪兒還有什么抑郁呢。老公一束花,抑郁散光光。
閨中密友打來關切的電話,怕我產后出現情緒頻繁波動的狀況。根據她自己的經驗,大多數月子里的女人都很敏感,遇到一點小事就會想很多,還凈想不好的。可是我真不這樣,老公關心我,爸爸、媽媽無微不至地照顧寶寶和我。除了吃、喝、睡、喂寶寶,就沒啥需要我操心的事了。我的好情緒會感染寶寶,他也踏實著呢。
除了這三點外,為寶寶鋪好安樂窩、多了解喂養寶寶的知識、沉著應對紛繁的小狀況、及時滿足寶寶的需要,都會給寶寶帶來安全感,這里就不多說啦。
總的來說,媽媽具備良好的心態對寶寶來說很重要,爸爸也要有所貢獻。
心理師爸爸的分析:如何為寶寶建立最初的安全感
父母要從寶寶出生起,就開始為寶寶建立安全感。寶寶在潛意識里是可以感受到一切的,父母的平和情緒、和諧關系等都將起到關鍵作用。
原始的安全,對于寶寶來說,太重要了。
這種安全不是僅指沒有生命危險,而是生理安全、心理安全和環境安全的總和。一家人歡天喜地地迎接寶寶的到來,寶寶是會感覺到的。想讓寶寶感受到安全,就要為寶寶創造具有安全感的條件。
媽媽的安全感高,寶寶的安全感也會高
在豆媽懷孕的時候,豆子就已經能感受到豆媽的情緒了。情緒反應會直接影響人體的體液平衡程度。心理會直接影響生理,這也是相由心生的道理。寶寶還未出生時,讓寶寶與媽媽連接在一起的是臍帶,臍帶中流淌的是血液、淋巴液、組織液等。媽媽情緒不穩定可能引起神經系統、免疫系統等的反應,以及體內一些物質的釋放。在媽媽肚子里的寶寶很敏感,吸收了這些因媽媽情緒不穩定而產生的物質后,自身就可能會不穩定。
所以,未出生的寶寶的安全體驗來自媽媽的心理滿足和生理滿足,而媽媽的心理滿足和生理滿足大部分來自家庭成員的照顧、對愛的體驗以及對自我情緒的調節。媽媽的心理調適對胎寶寶很重要。
孕期媽媽的心理狀態,與別人對她的期待以及她自己對自己的期待有著必然關系。我們都知道,憤怒和焦慮的產生是因為期待沒有被滿足。憤怒是對別人的攻擊,而焦慮和抑郁是把攻擊的矛頭轉向自己。
如果家庭中的所有人都希望寶寶是個男孩,那么媽媽就會希望通過生個男孩來滿足自己的價值感(當然,這本身就是一個問題),也會害怕自己生的不是男孩。在這樣的環境中,媽媽就會有強烈的焦慮情緒。但生男生女不是媽媽可以控制的,媽媽如果不知道如何調整情緒,就會感到很無力。這樣的無力感會直接影響胎寶寶的發育,也會給胎寶寶帶去不安全感。反之,如果媽媽的安全感很高,那么胎寶寶也一定能感受到許多安全感。
爸爸的陪伴和孕前的充分準備
懷孕的媽媽如果沒有丈夫的陪伴,就會產生許多情緒反應。有句話是這樣說的:“一個焦慮的母親和一個缺席的父親,幾乎百分之百會培養出有情緒障礙的孩子。”這句話雖然說的是一些兒童在成長過程中的現象,但也適用于形容一些寶寶還未出生的家庭的情況。
在夫妻關系不穩定的家庭中,有些夫妻會通過生個孩子來穩定夫妻關系。我不能評價這樣的方式是對的,還是錯的,但我并不認同這種做法。家族關系和家庭對孩子的期待會在孩子身上體現出來,這已經是不需要再證明的心理現象了。假如一個孩子在沒有出生之前就背負上維護家庭關系、完成家庭成員對自己的期待的責任,那這個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注定比其他孩子承擔更多。
夫妻同心,其利斷金。懷孕的豆媽如果感受不到我的愛護和體貼,就會有不被滿足的感受。這種不滿足會轉化為憤怒或者抑郁的情緒。假如我和豆媽沒有做好迎接這個新生命的準備,那么我和豆媽也就會陷入對未來的擔憂。所以一個家庭在迎接新生命前要做好物質和心理上的雙重準備。豆子是在一個相互協作,沒有太多附加條件下出生的寶寶,他自然能體驗到足夠的安全感。因此,打算做爸爸媽媽的人要在備孕之前問自己幾個問題:
一、我們真的準備好了嗎?我們是否相愛?
二、疾病、災難等都不會影響我們照顧孩子、愛孩子嗎?
三、我們對于孩子的性別真的只是好奇而不是期待嗎?
四、我們是在很自由、輕松的環境中決定要孩子的嗎?
五、我們的家人是否也做好迎接新生命的準備了呢?
六、我們確定生孩子不是為了滿足自己的“黑暗動機”(比如為了得到房子和金錢,為了更好地拴住誰,為了爭取家庭地位,等等)嗎?
如果你們問自己這些問題時,都能說“是”,那你們的寶寶就會有最原始的安全感。
產后抑郁,直接傷害寶寶的安全感
最能降低寶寶的安全感的,莫過于媽媽的產后抑郁癥。如果媽媽每天情緒緊張,心中充滿疑慮、內疚、恐懼,甚至感到絕望,離家出走,有傷害孩子或自殺的想法或行為,那么孩子心中的安全感降低就不難想象了。
媽媽患產后抑郁癥的原因分生理和心理兩個方面。在生理方面,懷孕時女性體內的雌激素水平上升,孩子出生后女性體內的雌激素水平較懷孕時又會明顯下降,這種內分泌的急劇變化會導致憂郁情緒的產生。在心理方面,產褥期女性的情感處于脆弱階段,生產1周后,情緒的不穩定性會更為明顯,女性會因為不適應母親的角色,心理壓力大,進而出現抑郁、焦慮的情緒。事實上,引起產后抑郁癥的心理因素和生理因素是不可分的。產婦的過度焦慮和抑郁也會導致其生理上的疾病發作。
很多女性都會在產后出現憂郁的癥狀。就像寶寶一出生就要哭泣一樣,初為人母的媽媽難免會傷感。從孕期享受熊貓級別的照顧到生產后要去照顧一個肉乎乎的“小玩意”,這兩者之間的差異會讓媽媽產生無助、擔心、失落等傷感的情緒,但是,這些往往并不足以造成真正的產后抑郁癥。據報道,真正的產后抑郁癥發生率為20%左右,從心理學的角度看,很多媽媽患上產后抑郁癥都是因為她們內心有某些沒有被處理的情結在一些情境中被激發出來了。
蘭的女兒剛滿4個月。在女兒剛出生時,蘭的情緒還比較穩定。蘭坐月子時感覺婆婆對孩子有點冷漠(因為婆婆更希望是個孫子,但還是接受了現實),所以蘭對婆婆心存芥蒂。蘭的丈夫工作比較忙,在蘭生下女兒后陪了蘭3天,就出差了。有一天晚上,蘭看著女兒時,忽然產生一個想法——把女兒掐死。她被這樣的想法嚇壞了,但又不能對任何人說,因此,她自責、挑剔、無故地哭泣。她開始指責丈夫沒有陪自己,指責婆婆對自己不好,指責身邊的每一個人。她情緒失控的時候很多,還會在情緒失控時破壞家里的一些東西。
蘭的丈夫不能理解她,這讓蘭更加痛苦。她一會兒像個無助的孩子,一會兒像個蠻橫的潑婦。這樣的狀況持續1個月后,蘭來向我求助。
我對蘭的感受表示理解,并明確地告訴她,她的這些感受是產后抑郁癥的癥狀。在后來的討論中,蘭說出了她心中恐懼的來源。蘭是家里的第三個女兒,她的上面有兩個姐姐,下面有個弟弟。父母都希望家里的第三個孩子是個男孩子,所以蘭的出生令他們失望。這導致了蘭從小自我價值感不高,她感覺父母并不是很愛自己。蘭非常努力地證明自己的價值,忍辱負重地討好身邊的人。當她生了個女孩的時候,她內心的低價值感又一次被激發了,她不知道怎樣處理內心的沖突,所以開始遷怒于身邊的人。而蘭之所以敢遷怒于這些人,是因為在她懷孕期間,家里人把她當作公主照顧。公主變回灰姑娘時,她體會到的挫折感太強烈了。
蘭把所有事情明確地歸納為應該出現的和不應該出現的,因此,她在自己的幻覺和理智之間徘徊。這樣的心理讓她在委屈、憤怒以及自責的情感中糾結。這樣的糾結讓她無所適從,她更加期待身邊那個“愛自己的丈夫”來幫自己解決問題。可是蘭解決問題的方向錯了,離答案越來越遠,也給身邊的人帶來了很多煩惱。女兒出生后,她又一次把自己“變成”了不受歡迎的人,這好像宿命一般。
患產后抑郁癥的原因和消除產后抑郁癥的方案應該從媽媽自己身上找。對媽媽來說,這是很痛苦的,因此,尋求專業幫助很重要。當然,一些懂得自我覺察、自我調節的媽媽會自己修復自己的創傷。上述案例中的蘭意識到自己的問題后,在醫生的指導下通過自我調適,慢慢走出了產后抑郁的陰影,甚至修復了童年時期的創傷。
媽媽的安全感很大程度上來自家庭的支持。除了尋求專業幫助和學會自我覺察外,家人也要多給新媽媽營造輕松愉快的環境,比如盡可能周到地照顧新媽媽,讓新媽媽少做家務活,與新媽媽一起承擔照顧孩子的重擔,多用笑臉和關懷讓新媽媽感覺到溫暖,等等。
寶寶的安全感是父母給的,原始安全感會影響寶寶的一生。患有精神疾病的媽媽可能會有患有精神疾病的孩子,這與遺傳因素的關系很大,但也與這樣的媽媽沒有照顧孩子的能力有直接關系。沒有能力照顧孩子的媽媽會破壞孩子的原始安全體驗,而缺失原始安全感的孩子就有可能成為精神疾病患者。
相互理解、相互扶持的一家人,才會帶給寶寶安全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