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職業經理人常犯的11種錯誤
- 余世維主講
- 4147字
- 2025-02-19 17:09:21
合格的管理者,為事情結果負責
拒絕承擔個人責任是一個易犯的錯誤
如果一個管理者只對別人提出要求卻不對自己提出要求,那么這些要求是不會產生作用的,而且也是不負責任的。如果員工不能肯定自己的公司是認真的、負責的、有能力的,他們就不會為自己的工作、團隊和所在單位的事務承擔起責任來。
要使員工承擔責任和有所成就,必須由實現工作目標的人員同其上級一起為每一項工作制定目標。此外,確保自己的目標與整個團隊的目標一致,也是所有成員的責任。管理者必須使員工富有活力,以便員工能在工作中有所成就。同時,管理者還應通過各項要求、紀律和手段承擔責任。
一般人失敗的原因往往是不愿意對自己負責,總是從其他人身上找自己失敗的借口。如果仔細觀察,你會發現,這些失敗者天天都在抱怨。例如,一個業績不佳的汽車銷售人員,總是抱怨公司培訓得不夠多、廣告打得不夠大、車子的種類不夠多樣、車子的顏色不夠豐富。但事實上,這對他并沒有任何好處。
管理者擔任管理職務日久容易養成官僚作風,遇事變得謹小慎微,把困難推給他人。這樣下去,管理者的管理職能必然名存實亡,同時也必將失去下屬的尊敬。因此,管理者必須牢記:勇于承擔責任是鞏固地位的最好辦法。
美國企業管理協會分析了1812名成功的企業家,將他們的基本素質歸納為以身作則、能聽取各種意見、能進行正確的自我批評等19個方面。工作中出了差錯,不論是管理者自己直接造成的,還是下屬造成的,管理者都應該勇于承擔責任,這是取得信任和尊敬的唯一辦法。敢于承擔責任,是優秀經理人的重要特點。
斯蒂芬·布朗認為:“管理者如果想發揮管理效能,就得勇于承擔責任。”哈里·S.杜魯門任美國總統后,在自己的辦公室掛了一條醒目的條幅:“扯皮到此為止。”每一位經理都應該效法杜魯門總統的格言。假若你對所在單位的工作成績和效益不滿意,請不要怪罪通貨膨脹或其他外界因素,而應嚴格謹慎地檢討你采用的管理方式。
拒絕承擔個人責任的表現
許多經理染上埋怨自己下屬的毛病,遇事不反省,只怪罪下屬,具體表現為:
◆讓下屬難堪
當你已經連續三次讓下屬難堪而你為此產生快感時,就要注意反省了:這很可能是你內心不安定的表現,就像孩子為引起全家的注意而故意淘氣一樣。
◆抱怨下屬
管理者公開地把自己與下屬相比,進而指責下屬能力太差是不明智的。管理者比下屬的能力強是不需要說明和論證的,一個很淺顯的道理就是:他要是比你強,早就坐在你的位置上了。
◆事業無進展
事業無進展的責任肯定大多不在下屬,這是管理者要樹立的觀念。管理者為此指責下屬會打擊他們的積極性。
◆抱怨自己的忙碌
如果一個管理者經常向下屬抱怨自己有多忙,那就錯了。下屬會認為一個真正忙碌的管理者對下屬抱怨的時間都是不該有的。下屬的想法是:管理者的工作都應該是他的精力所能承擔得了的。
對于管理者的這種抱怨,下屬最典型的說法是:我們也很忙,我們都沒有時間對你說。
管理者正確的做法是:把工作合理地分配出去。
◆對下屬提出問題不予鼓勵
抱怨下屬只提出問題卻不想解決辦法是不正確的。下屬能提出問題就證明他在思考,管理者應該鼓勵而不是指責。
◆不信任下屬
如果一個管理者經常懷疑某個下屬的能力,那就應該想辦法換掉他。如果管理者事事參與、過問,甚至監督下屬工作,下屬就會因此放棄自己的創造性,完全按照管理者的“正確指示”去工作,而保留自己的知識、經驗甚至靈感,工作時放不開手腳,還要一邊猜測領導的意圖一邊工作。
一個管理者如果用挑剔的眼光去觀察,那么下屬的缺點是很容易暴露出來的,這樣會加重管理者對下屬的不信任,從而加強監督。下屬需要在摸索中成長,只要他還沒有放棄,管理者就該為他提供一個寬松的環境。
◆不能從容面對失敗
每個人都有失敗的經歷。遭遇失敗時,管理者要第一個從陰影中擺脫出來。如果管理者遲遲不能自拔,并因此向下屬發泄,那就會完全失去下屬的向心力。
◆在其他人面前批評下屬
在一個下屬的面前批評另一個下屬是管理者最嚴重的失誤。拿兩個下屬進行比較的結果往往是:評價差的人會因此失去自信心,甚至對以后做不好工作也沒有負罪感,因為管理者已經無數次確認了他的無能。
評價好的下屬也會因用同事的犧牲換取了自己的好評而內心不安,甚至會招致同事的集體排斥。因此,他會有意無意地放松自己,以爭取與同事重新站到一起。
◆不善于聽取下屬的建議
對任何下屬的建議,管理者都應該認真傾聽。在通常情況下,下屬都是經過深思熟慮才提出建議的,如果管理者用一個簡單的“不”字就把他徹底否定了,他會從此失去創造的信心。而管理者的傾聽和討論則會使下屬認清自己的不足,并有機會得到充實和提高。
◆面對失敗一味辯解
對于工作的失誤,管理者應先問問自己:我聽取下屬的建議了嗎?我了解全部情況嗎?我事先提出防范措施了嗎?遇到問題,管理者應先責己,后責人,養成這個習慣之后,就會發現下屬并不像自己原先想象的那么無能。
認錯有助于解決問題
具有責任感是對管理者最基本的要求,它可以消除扯皮、推諉現象,提高團隊效率。在現在的企業組織里,認錯往往就代表著犧牲。但要成為一名優秀的領導者,就應該首先學習如何認錯,如何為事情的結果負起責任。其實,不能由于某人認錯而指責他,也不應該要他負起過失的責任,而應認識到多數情況下,認錯有助于事情的解決。
在一個人犯錯誤的時候,推諉責任,或者無意識地歸于外部的原因,以減輕自己內心的負擔,這幾乎是人類的共性。一般員工這樣做,是可以原諒的,但對于主管,其表現不僅關系到自己的威信,而且關系到公司的整體氛圍。主管要勇于承擔責任,甚至當失敗不是主管本人造成時,高明的主管也會主動承擔責任。因為其他人不會知道也不會關心失敗的內幕,對于失敗的外在結果卻很清楚,主管的任何辯白都可能成為推卸責任的證據,會對其形象產生不良的影響;相反,主動、誠懇地承擔責任則可能會給你帶來勇敢、負責和誠實的好名聲,因為沒有人能不犯錯誤,但很少有人能主動承認錯誤。
培養為事情結果負責的精神
◎案例
孩子哭了
小孩兒不小心撞到桌子上,大哭。不同的媽媽對這件事情的態度是不同的。
有的媽媽的第一個動作是打桌子,雖然這是我們哄小孩兒的常見方法,可是無形之中告訴了孩子:責任在別人。
有的媽媽則把孩子帶到旁邊說:“來,再走一次。一個人跑步會撞到桌子有三個原因:第一是他跑步的速度太快,剎車不及;第二是他的眼睛一直看著地而沒有注意前方;第三是心里面不知道在想什么。你是哪一種呢?”
從上面的小故事可以看出,好的家庭教育非常注重對孩子責任心的培養,桌子是沒有生命的,媽媽不能把孩子撞到桌子的責任歸咎于桌子,推卸責任是不可取的。
◎案例
背包的一家人
在上海火車站,我曾經看到一家三口旅游,爸爸背個大包,媽媽背個中包,小孩兒背個小包。也許爸爸的大包里面是蚊帳、帳篷、毯子,媽媽那個中包里是家庭用品和生活用具,小孩兒那個小包里面是他的點心和玩具。
看了看旁邊,同樣年紀的小孩兒沒有一個背包的,統統是爸爸、媽媽全權負責。
一個人是應該從小承擔責任的,這樣長大以后才能更好地為自己負責、為社會負責。
曾經有一位警察給一個小孩兒開了罰單,因為小孩兒騎單車時闖紅燈了。警察叔叔可能是罰了一杯牛奶,也可能是罰了兩塊餅干,但不管罰的是什么,最重要的是對小孩兒起到了教育的作用,告訴他從小就應該為自己做過的事情負責。
《孫子兵法·地形篇》中說:“進不求名,退不避罪,唯人是保,而利合于主,國之寶也。”這表明,將帥價值觀的核心是對事業的獻身精神和責任感。進退不以名利為衡量標準,承擔責任無論功過,視保全民眾和士卒為己任,自身的利益服從國家的利益。只有一心為公,視事業如生命的將帥才能擔當大任,成就大業。
作為合格的經理人,必須能調整自己,勇于面對問題,提供解決方案;既要動腦,也要動手,只愿意指手畫腳的人是難有容身之地的。越是高層,就越要對結果承擔責任。
高層主管的領導責任
◆建立愿景與共識
心理學大師亞伯拉罕·馬斯洛曾說:“杰出團隊的顯著特征,便是擁有共同的愿景與目的。”學習型組織中的第三項修煉便是建立共同愿景。唯有高層主管擁有組織的整體掌控權,因此作為組織中的舵手,必須尋找未來的航向,并促進大家達成共識。
◆制定戰略
“戰略決定一切”,《孫子兵法》中說“上兵伐謀”,二者都在表達戰略的重要性。如何在競爭中將組織有限的資源轉化為獲勝的因素,并且合理地調動組織的積極性去實現目標,是高層領導者極其重要的任務。
◆資源匯集與分配
組織必須擁有相關的資源,方能發揮效能。高層主管必須站在企業戰略的高度上,從宏觀的角度去匯集資源,并依照戰略分配資源,使其發揮最大效益。
◆創建與維持企業文化
文化是組織的靈魂,它雖然是看不見摸不著的,卻時時刻刻影響著組織的運作。文化是價值觀、行為、習慣、風俗、典禮、儀式的綜合體,也是所有人員的內在規范,優秀的企業文化可以為企業帶來生命力與內聚力,可以使組織遵循較佳的路徑行進。
以上這些任務有幾個共同點:一是較為抽象,不易簡單地處理;二是不具緊急性,平時不會造成壓力,因此可能拖延再三;三是短時間難以評論成敗,因此檢測較為困難。要評價一位高層主管是否稱職是較為困難的,但是其成敗對組織的影響是巨大的、深遠的,所以高層領導者必須要有兢兢業業、謙虛謹慎的精神,并保持高度的警覺性與危機意識。
中層主管的領導責任
◆建立程序與標準
無規矩不能成方圓,組織要能有效運作,中層主管必須建立必要的標準與程序,并將這些規范移植到組織中,成為組織的職能與習慣,使下屬愿意遵從。
◆設定目標與計劃
中層主管應將公司的戰略目標分解為部門具體的工作目標,并依此制定執行的方案,將任務分配給合適的員工,在合理的預算與時間內實現組織的目標。
◆激勵士氣
人是有感情的動物,心理上認同與喜歡的事情,做起來自然愉快順暢。士氣的提高與下屬的價值觀、喜好、情緒、人格特質有關,如何激勵下屬,調動其積極性,是每個主管的重要任務。
◆培育下屬
如果下屬的能力不足,就無法有效地完成任務。所以除了調動下屬的積極性外,還要培養他們,使其能夠適應工作的要求。現代技術是不斷變化和發展的,所以培養下屬便成為持續性的活動。
中層主管的任務是將抽象的目標轉化為具體的行動,并促使團隊的成員既有意愿也有能力去實現。因此中層主管要實現有效領導,必須要有清晰的思維、嚴謹的計劃、豐富的創意、貫徹執行的毅力,以及融洽的人際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