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式總裁(曾仕強作品)
- 曾仕強
- 1141字
- 2025-02-11 16:44:56
山型英雄的特性
山型英雄的代表人物是趙云。趙云原本是公孫贊陣營的,后投入劉備陣營。其勇猛善戰,曾于長坂坡單騎救主,震懾曹軍。又于孫權假借國太病危,要孫夫人帶著阿斗返回東吳,以便當做人質,趁機要求劉備用荊州來換回阿斗時,截江奪斗,再次把阿斗從險惡中救出。后來,劉備自立為漢中王,封關羽、張飛、趙云、黃忠、馬超為五虎大將。關羽聞訊,雖然不滿與馬超同列,卻對趙云沒二話。可見在關羽心目中,趙云的確是一位英雄。其晚年仍追隨諸葛亮,南征北討,并且屢建戰功。風、火、雷消失了,但山依然屹立不動。
山的特性是不動時靜止,但動起來就有排山倒海的力量,而且山型英雄穩固、持久。趙云一路追隨劉備,關羽、張飛、劉備相繼去世后,仍然輔助劉禪,成為最持久的蜀國英雄。他和關羽、張飛共事,平常表現得不如兩位,卻能在緊急時刻有出色的表現,令人佩服。趙云如果始終像一座靜止的山,沒有特殊的戰功,被封為五虎將時,關羽也不會那么輕松愉快地接納他;他若是一直求表現,就會顯得心目中沒有關羽和張飛,恐怕這兩位將軍也不會與他友好相處。
一個人只是靜止,并不能產生大的力量。要成大功立大業,必須能靜也能動,做到不動便罷,一動就有雷霆萬鈞的力量,產生巨大的影響力。
諸葛亮得知司馬懿被削去兵權的時候,心中大喜,寫了一封《出師表》呈給后主劉禪,敘述出山二十一年來,幫助劉備創立基業的艱難,并且表達了出師伐魏、統一漢室的決心。就在他準備點將發兵時,趙云闖了進來,大喝:“丞相!我雖然年邁,尚有廉頗之勇、馬援之雄;此二位古人,均不服老。今北伐點將,丞相為何不用我?”諸葛亮再三勸阻,趙云大怒:“丞相若不教我為先鋒,不如撞死于墻下!”于是脫去盔帽,露出蒼蒼白發,雙目如電,直盯著諸葛亮。
大軍出征,魏軍由駙馬夏侯懋為大都督,命西涼大將韓德為先鋒。雙方初次交戰,韓德看到蜀軍先鋒竟然是年近七旬的趙云,便派出一將,不出三個回合,死于趙云槍下。三將齊出,也先后敗亡。趙云的英勇,一如往昔。可見“山”的力量,并不因時間的流逝而降低。
一年四季中,春、夏、秋三季,都是動的,只有冬季看起來是靜止的。我們設想一下,如果沒有冬季,春季就不能種植,夏季就不能生長,而秋季也不能成熟了。可見冬季的功能,是以一季的靜止,來支持其他三季的動。好比一個人,白天活動了十幾個小時,晚上必須睡八個小時,才能夠恢復體能,這是同樣的道理。
諸葛亮說:“非寧靜無以致遠。”不寧靜,便不能夠致遠,證明寧靜的目的,其實是為了致遠。
老子說:“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不爭是靜止的,莫能與之爭,則是動的。有了靜止的不爭,才具備別人無法與之爭的力量。
山型英雄,不但具有風、火、雷動的力量,而且兼有靜的功能。所以動靜不失其所,顯得動靜皆宜,這是山型英雄之所以勝過風型、火型、雷型的優勢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