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最新章節

書友吧 1評論

第1章 管理細節之一

不即不離,親疏有度

管理背景之一:遠之則怨,近之則狎

孔老夫子在受盡人際關系糾纏之苦后訴苦說:“遠之則怨,近之則狎,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

孔夫子的概括顯然有點男權主義,但他對那些得志猖狂小人的特點概括的確是入木三分,甚為精當。但是,實際上許多人也或多或少地沾染了這種毛病。

君不見,許多人在地位變了之后,頓時就換了一副面孔,臉上的神情也變了,走路的姿勢也變了,說起話來拿腔拿調,看人的眼光也大不同以往。

為什么這些人會有這種作風呢?

首先源自于依賴性。

傳統社會,小人們的生活費用要靠當權者供給,沒有了靠山,他們就會活不下去。非但他們活不下去,一家老小都沒法活,所以被靠山疏遠是事關生死的大事。

由于小人有極強的依賴性,所以一旦得到了他們想依賴的人的青睞,他們就會欣喜若狂,進而難以自持,于是他們又想進一步完全控制所依賴的人。因此他們會不惜一切手段來達到支配所依賴的人的目的。

其次,在傳統的中國社會中,人性受到壓抑,除了皇帝一人之外,其他人都是奴仆。主人翁的意識被扼殺殆盡,而奴性則得到了張揚。

奴性壓抑人性久了,人性就會被扭曲,走向它的反面,因此奴仆一旦有機會做主人,其手段一定會比主人更兇狠。這種人因為對他人依賴慣了,自己的奴性使自卑心急劇增加。極度的自卑又會轉成過敏的自尊,所以一旦受到抬舉之后,他們又會張牙舞爪,裝腔作勢來體現自己的存在。

在封建傳統綿延幾千年,而官本位至今未徹底肅清的中國,出現中山狼作風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此風在今日絕不可長!

洞悉管理情境

國人的依賴性很強,由此產生的奴性又會走向反面形成中山狼作風。被人疏遠時會心生怨艾,而在受人青睞時又沒大沒小。

相應管理對策:恩威并施,保持距離下屬對領導遠之則怨、近之則狎,這對組織具有破壞作用。它會破壞領導的威嚴,使領導對下屬要么指揮不動,要么又礙于情面不好調度。

領導在工作中怎樣與下屬不即不離,親疏有度呢?大家知道,戀人必須保持一點距離,這樣,才能使魅力永恒。距離產生魅力,距離維持魅力,倒像一個“相對真理”。在領導藝術中也應遵循這一點,特別是與下屬相處時,更應記住保持一定的距離。當然若距離太遠,“可望而不可即”,讓人“敬而遠之,望而生畏”,“神圣得不可接近”,似乎也沒人買賬。

中國古代大圣人孔子說過一句話:“臨之以莊,則敬o"意思是說,領導者不要和下屬過分親近,要與他們保持一定的距離,給下屬一個莊重的面孔,這樣就可以獲得他們的尊敬。

領導與下屬保持距離,具有許多獨到的駕馭功能。

首先,可以避免下屬之間的嫉妒和緊張。如果領導者與某些下屬過分親近,勢必在下屬之間引起嫉妒、緊張的情緒,從而人為地造成不安定的因素。

其次,與下屬保持一定距離,可以減少下屬對自己的恭維、奉承、送禮、行賄等行為。

第三,與下屬過分親近,可能使領導者對自己所喜歡的下屬的認識失之公允,管理細節之一管人用人。

不即不離,親疏有度智慧方法干擾用人原則。

第四,與下屬保持一定的距離,可以樹立并維護領導者的權威,因為“近則庸,疏則威”。

作為一名領導,要善于把握與下屬之間的遠近親疏,使自己的領導職能得以充分發揮其應有的作用,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有些領導想把所有的下屬團結成一家人似的,這個想法是很可笑的,事實上也是不可能的,如果你現在正在做這方面的努力,勸你還是趕快放棄。

退一步說,即使你的每一個下屬都與你有八拜之交,親如同生兄弟。但是,你想過沒有,你既然是本部門、本單位的領導,那么,你與下屬除去有親兄弟般的關系以外,還有一層上下級的關系。當部門、單位的利益與你的親如兄弟的下屬利益發生沖突、矛盾時,你又該如何處理呢?

所以說,與下屬建立過于親近的關系,并不利于你的工作,反而會帶來許多不易解決的難題。

在你做出某項決定要通過下屬貫徹執行時,恰巧這個下屬與你平常交情甚厚,不分彼此。你的決定很可能會傳到這個下屬的手中,他如果是一個通情達理的人,為了支持你的工作,會放棄自己暫時的利益去執行你的決定,這自然是最好不過的。

但是,如果他是一個不曉事理的人,他就會立即找上門來,依靠他與你之間的關系,請求你收回決定,這無疑是給你出了一個大難題。你如果要收回決定的話,必然會受到他人的非議,引起其他下屬的不滿,工作也無法開展。不收回,就會使你與這位下屬的關系惡化,他也許會說你是一個不講情面的人,從而遠離你。

與下屬關系密切,往往會帶來許多麻煩,導致領導工作難以順利進行,影響領導形象。所以,請你記住這句忠告:“城隍爺不跟小鬼稱兄弟。”

大多數領導都希望和下屬建立良好的關系,與下屬的關系非常近,但凡事都有個限度,做領導的也要掌握好與下屬間的距離,太遠了不好,會讓下屬覺得你高高在上、遙不可及,這樣,下屬之間有什么事情你就不會知道了,這時想要和他們建立什么良好的關系是不可能的。太近了也不好,和下屬距離太近時,他們對你就沒有敬畏感了,你對他們好,他們會覺得是理所應當的,有時還會得寸進尺,向你提出很多過分的要求。這樣的領導,豈不是很失敗。因此,領導要把握好與下屬的距離。在非正式場合,可以和他們打成一片,營造比較親密的關系,這有利于聽取下屬的各種意見和了解他們的情緒。在正式場合,就要拉開一定的距離,讓他們感覺到你是領導,公事還要公辦。

錦囊妙計

領導要注意自己的身份,要保護自己的權威,既不能使下屬避若瘟神,也不能讓下屬胡作非為。要做到這點,領導就必須恩威并施,與下屬保持一定的距離。

經典管理實例

朱元璋治理云南

明太祖朱元璋以其鞏固邊疆,擴大國土而為中華民族做出了不朽的貢獻。在明朝初定之時,西南少數民族并不完全歸服,一來天高皇帝遠,中央勢力鞭長莫及,二則少數民族與中原漢族素有隔閡,因此,對此邊遠之地維持有效統治并非易事。

而朱元璋卻能處理好與云南各部的關系,使之歸順中央,從而鞏固政權,穩定邊疆,這與其了解國民特性進行統治密不可分。

面對少數民族各邦,朱元璋處理問題考慮周到。因為這里不僅涉及上下級之間的政治關系,更關系到民族團結與統一的問題,所以,最適合的辦法就是又打又拉,恩威并施。

云南、貴州歷來是少數民族聚居之地,偏西南一隅,從三國起接受中央冊封。

朱元璋初立帝號之時,云南、貴州尚未歸附。1381年,太祖占領云南,設貴州都指揮使司后,仍不能完全控制三省,因此邊疆仍不保。

如何使水東、水西歸順中央,成了明太祖亟待解決的問題。

當時的形勢下,恩威并施之所以是最佳選擇,是因為如果只施恩惠,給予其自治大權,允許邦主自主政事,必然會使他沒大沒小,縱其貪欲,憑借天高地遠,更加肆無忌憚,不但不能起到平安邊疆的效果,更容易形成危及國家安定的不穩定因素;如果只加威力,對少數民族各邦嚴加統治,那么,哪里有壓迫,哪里就有反抗,尤其少數民族,天生性情不馴,加之民族主義成分,舉兵反叛大有可能,到那時,剛打下來的江山便又風雨飄搖,朱元璋欲成帝王大業更是難上加難了。

所以朱元璋既與其保持距離,又稍加拉攏,略施恩惠,使云南各邦得以馴服。

當時朝廷駐貴州鎮守的部督馬燁趁水東、水西兩邦改換首領之機,想“改土歸流”,廢掉水西、水東土司,改置郡縣。因此,他將水西的女土司奢香抓來,鞭撻凌辱,欲以此挑起云南水西水東諸邦怒氣,來制造出兵借口o此事一出,水西四十八部彝民都紛紛欲反,這使明太祖認識到武力并不能解決問題,對待云南各部還要采取撫慰政策。

這樣,一來可借機讓土司交出部分權力,去除各部與內地交通之屏障,二來可成就仁君之美名,收買人心,得到百姓擁戴。

盡管馬燁也一片忠心,但這回不得不成為明太祖政治手腕的犧牲品。

明太祖接待了水東土司劉淑貞,聽其悉說馬燁之劣跡和世代守土之功。馬皇后也召見了劉淑貞,并又傳喚奢香進京入朝,予以撫慰。

這使瀏淑貞和奢香備受感動。明太祖進一步問:“汝誠苦馬督都,吾為汝除之,然何以報我?”明太祖已打算用馬燁之性命換取二位土司的歸順。奢香說:

“愿世世皆諸羅,令不敢為亂。”

太祖對此并不滿意,他需要的是奢香對長治久安負責。終于,奢香說道:“貴州東北有河道,可通四川,梗塞未治。愿刊山通道,以給驛使往來。”

這樣云南諸部便可借助川貴之路與內地交通解除了貴州與內地的封閉、中央與云南各部的聯系大大增加了,對其統治也加強了,邊防進一步得以鞏固,國內政局更加穩定。

明太祖斬殺馬燁的同時,冊封奢香為順德夫人,劉淑貞被封為明德夫人。馬皇后又特地賜宴于謹身殿,對奢香、劉淑貞賞賜甚厚,可謂極盡恩賜之能事。

但明太祖心中有數,過于親近厚待必定會使其得意忘形,不服管教,并以為朝廷過于懦弱。因此,朱元璋仍留了一手。

當奢香、劉淑貞離京回歸時,明太祖命令沿途官府在兩路陳設兵力,盡展武備設施,以震懾二女,讓其明白朝廷并非軟弱可欺,而是具備相當實力,若舉兵反叛,下場將不會很好。

明太祖的做法效果極佳。對其冊封厚待,使二位邦主領略了中央愛民之仁德;對其耀武陳兵,又使他們明白朝廷之威德。奢香等人回去后,將朝廷兵力告知各部,于是眾部心中頓生敬畏之情,歸順之心日強;奢香又開通赤水,烏撒之道,立龍場等九驛,可一直通到四川。邊疆得以鞏固,與內地之融通日益緊密。

奢香、劉淑貞入朝也被傳為佳話,太祖體恤民情,除暴安良,愛戴部下也為其自身增添了威名,樹了口碑。

所以,明太祖又打又拉,恩威并施收到了多重效果,充分證明在管理部下時,應洞悉國民遠之則怨,近之則狎的特性,對此特性進行領導,既保持距離,又不忘施恩籠絡人心,這才是周全之計。

高招解析

恩威并施應注意根據實際情況決定恩威的比例,掌握尺度。朱元璋對二位邦主冊封加賞,充分顯示仁德之心;而在“威”的方面,只是炫耀兵力,可見“恩”的成分大些。但這樣達到了最佳效果,即二位邦主的歸順。若“威”再增一分,必會使他們心中不安,伺機謀反,再少一分,則心無畏懼仍舊不馴服聽令。所以領導者要掌握二者結合的尺度。

馬來西亞首富郭鶴年的獎與罰與部下打成一片的領導是好領導嗎?這個問題一直縈繞于眾領導腦際,不得其解。這當然要依不同企業,部下的不同性格以及集體的不同性質而定,但通常來講,與部下保持適度距離的領導更易于實行有效管理。

其原因就在于部下通常有“遠之則怨,近之則狎”的特性,只有保持適度距離,才能保證單位的業務事項在“公”的范圍內得以迅速解決。領導者與部下保持適度距離的有效手段便是“獎”與“罰”的妙用,二者雙管齊下,互為補充,才能確保領導與部下之間的正常關系。

馬來西亞著名華人企業家郭鶴年就深知“獎”與“罰”的奧妙所在,也正是以此科學的人才管理方法,才有了他輝煌的事業。

20世紀90年代初,有人曾評選出東盟國家的25位富豪,馬來西亞有4人榜上有名,其中就有糖王郭鶴年。

糖業為他奠定了基礎,他又在酒店業,面粉業,化工業等方面大顯身手,成為不折不扣的全能選手。

他管理職員的信條是:“賞罰分明,決不感情用事。”對于埋頭苦干,刻苦拼搏的職員,他賞賜有嘉,一般是以股權相贈;而對于投機取巧,行為失職的員工,則嚴懲不貸。這兩個原則對任何員工都適用,而從不感情用事,有所取舍,推行雙重標準。

一次,郭鶴年主持經理會議,他發現營銷部交上來的拓寬市場的謀略頗有新意,以為又是營銷部經理王某所做。王某因工作業績時常受到郭鶴年嘉獎。這次,郭鶴年見方案實在精彩,便讓小王為大家宣讀講解。

誰知一向受器重的小王競支支吾吾,弄得大家滿頭霧水,不知所云。既然署名是他,為何他不能所答。郭鶴年心生疑惑,覺得其中有詐。

經調查,原來此報告為營銷部一職員所作,是其平日思考所得,而小王則因前一天參加舞會,沒來得及準備,信手拈了一份,交上來,沒料到會被點中。

郭鶴年認識到,這種欺騙行為在公司開創了惡劣的先例,首先,盜他人所想充為己有;其次,欺騙上司,玩忽職守。兩條罪狀相加,罪不可赦。于是他連扣此經理半年獎金,不給年終分紅,并要其在大會上作檢討。盡管王經理曾要他念在以往交情上,手下留情,但他明申“不感情用事”的原則,不改原判。

然后,他又對想出妙計的營銷部職員大加封賞,分與股權,特許其隨時獻計的特權,同時鼓勵其他員工獻計獻策,發揮才智。

這一賞一罰突出表現了郭鶴年客觀公正,以業績為評判標準,與部下保持距離的管理科學性,這為其事業的不斷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

高招解析

恩威并施,保持距離還要注意:領導者要與部下保持距離,應正確運用“獎”與“罰”,其原則就是“不感情用事。”郭鶴年對自己一貫器重的王經理也嚴加懲罰,不計個人感情。而對無名的小職員,大加賞賜,鼓勵其獻計獻策,從而以客觀尺度保持與部下的適當距離,規范了領導與部下的關系,利于公司的發展壯大。

名人談中國人性格:柏楊談中國人的自我膨脹

[柏楊:1920年生,原名郭衣洞,筆名柏楊、鄧克保,河南開封人,著名作家。]

在中國要創造一個奇跡很容易,一下子就會現出使人驚異的成就。但是要保持這個奇跡,中國人卻缺少這種能力。一個人稍稍有一點可憐的成就,于是耳朵就不靈光了,眼睛也花了,路也不會走了,因為他開始發燒。為了兩篇文章就成了一個作家,拍了兩部電影就成了電影明星,當了兩年有點小權的官就成了人民救星,到美國來念了兩年書就成了專家學人,這些都是自我膨脹。

中國人是天下最容易膨脹的民族,為什么容易膨脹呢?因為中國人“器小易盈”,見識太少,心胸太窄,稍微有一點氣候,就認為天地雖大,已裝他不下。假如只有幾個人如此,還沒有關系;假使全民族,或是大多數中國人都如此的話,就形成了民族的危機。

——摘自《中國民族性》,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

品牌:金石海納
上架時間:2014-01-23 17:00:45
出版社:企業管理出版社
本書數字版權由金石海納提供,并由其授權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制作發行

QQ閱讀手機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重庆市| 深州市| 新宁县| 乐陵市| 明水县| 同德县| 明溪县| 阳朔县| 西安市| 佛教| 鄂托克前旗| 文成县| 沁水县| 丰原市| 康平县| 出国| 邹平县| 吉木乃县| 小金县| 梓潼县| 奈曼旗| 岳阳县| 阿拉尔市| 衡阳市| 嵊州市| 新郑市| 桂平市| 正镶白旗| 乐昌市| 和田市| 扎赉特旗| 木兰县| 松潘县| 菏泽市| 舒城县| 城步| 海林市| 长乐市| 黎城县| 兴化市| 沛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