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優秀是鼓勵出來的
- 英才是怎樣造就的(第3版)
- 王金戰 隋永雙
- 5226字
- 2025-02-10 17:33:13
教學的藝術不僅在于傳授本領,更重要的是善于激勵、喚醒和鼓舞。
——第斯多惠
優秀從何而來?要我說,當一個學生反復遭遇失敗的打擊,他就變成了差生;所以讓差生變好其實很簡單,就是反其道而行之,即讓學生反復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差生就變成了優生。
記住每個學生的名字
我上高中時,有幾位老師到畢業時都叫不出我的名字來。一個學生要是優秀的話,老師能叫不出他的名字來嗎?因此,我很能體會到學生的那種失落感。所以,初當教師,我就給自己定下一條規矩:從第一節課起,就要能隨口叫出班上所有學生的名字。于是,就有了下面這個故事。
記得那是1982年,在沂水一中,第一節數學課課間提問,我隨手指向了一個學生:“陳長法,請你回答這個問題。”
結果,他很驚訝我能叫出他的名字,從那以后他看我的眼神馬上就不一樣了。
這個學生后來考上了大學,還念了研究生,現就職于青島海關。
1995年,我調到青島二中。在這之前,我們師生有十多年沒見面了。有一天,我用公用電話試著給他打了一個電話,我問:“你是陳長法嗎?”他說:“是,你是哪一位?”
我說:“我是王金戰。”
我就聽到電話那頭激動地喊了起來:“王老師!”他馬上就問我在哪里,知道了我的地址之后,他很快趕到我那兒。中午我們邊吃飯邊聊天,陳長法說:“王老師,你知道我為什么對你印象這么深嗎?那次上第一節課,我們同學都不知道你的名字,你就點我的名字,就記住我了!而且我是你給我們上第一節課時被點名的學生,我就覺得自己在你心里是有一定的位置的。為這件事我就感激你!”
我在沂水一中教過的第一屆學生畢業20年慶典時,我回去了。有幾個學生問我:“老師你還記得我的名字嗎?”當我把他們的名字脫口說出來的時候,學生都感動得掉眼淚,說:“20多年,老師你還記得我!”
中學是孩子性格形成的一個關鍵階段,老師的一舉一動都會對他們產生正面或者負面的影響。雖然這些影響老師有時無法察覺,但會留在學生心里。
我要求自己記住每一個學生的名字,一是為了方便教學,二是表示一種尊重,一種責任心。現在有些老師點名不叫名字,而是叫號,上課就喊1號起來回答,2號起來回答,就像叫犯人一樣。試想一下,一個老師教了一個學生半年,竟然叫不出這個學生的名字,這個學生會怎么想?
后來我當教導主任,當校長,我就要求老師們兩周之內必須把自己學生的名字都記住。
教學講究情感互動。記住名字,看似是一件小事,但要知道,一個老師不用看花名冊,第一節課就能把學生的名字脫口而出,對學生的心理影響是很震撼的。你是老師,你就得用心去打動學生,學生才會尊重你。這是教育的功力之一。
羅恩·克拉克先生26歲時曾獲美國最佳教師獎。他講過一件有關美國前國務卿希拉里夫人的故事,有一次,羅恩·克拉克老師應邀帶著全班37名學生去白宮,時任總統的克林頓和夫人希拉里接見了他們。學生們參觀了白宮,并與總統和夫人交談。當同學們列隊與總統及夫人告別的時候,克拉克先生注意到,希拉里夫人叫出了每位學生的姓名!而學生們當時也記住了這位后來就任的美國國務卿。
一句話的力量
我剛調到青島二中的時候,接了高一一個班的數學課。這個班有個男孩,很單純,很可愛,老是笑瞇瞇的,但就是學習不行。不過,在寒假前的期末考試中,他的數學成績有所提高。
盡管不是班主任,我還是在每一個學生的期末試卷上寫下了一段評語。這個評語看似不重要,但是,當學生喜歡你這個老師的時候,這一句評語就會影響他們在寒假中的學習心態。
通常,我給學生寫的每一個評語,都要考慮這個學生的學習基礎及其性格,然后仔細琢磨寫什么樣的話最容易打動他。
因為這位學生的期末考試與平日水平相比有很大的提高,于是,我在他的試卷上寫了這樣一句話:“我在青島的第一個春節,因為你這次期末考試的成功而快樂。”
就這么一句話,學生看到后,對他父母說:“這個老師對我太好了。他剛調到青島,第一次在青島過年,因為我這次考得非常好,他就覺得這個年過得很愉快,我一定要把數學學好!”
整個寒假,學生帶著感恩的心理用功學習,寒假過得很充實。快開學的時候,他父母來到我的辦公室,說:“王老師,真是難以想象,你寫這么一句話,竟然能在孩子的心理上產生這么大的激勵作用。”
后來,這位學生的學習成績有了大幅度提高,最終考入山東一所本科高校。那時候考本科不容易,整個青島的升學率還不到30%。現在,該同學擔任青島一家外貿公司的總經理。
2006年12月,我新浪的個人博客上收到一個學生的來信,這位學生名叫陳皓。我在青島二中任教時,曾經教過她一年的數學。
陳皓同學在信中說,我曾經在她試卷上寫過一句話,而就是這句話改變了她。我的確已經記不起來了,而她卻記得清清楚楚。她在信中說:
親愛的王老師,您好!
今天偶然在新浪網上看到了您的博客,非常驚喜,忍不住提起筆來給您寫信。
給您寫信的原因是,我一直深深地記著您,感激您。10年了,一直想有一個機會見見您,對您當面說一聲謝謝。當年到3班的時候,我是理科試驗班被“淘汰”下來的,那是我學生生涯中最“灰暗”的一段日子。以前一直是尖子生的我,實在有點受不了這樣的反差,對自己的能力產了極大的懷疑和絕望,我當時真的認為自己就是變笨了,就是不行了,我再也成不了高才生了。
就在那個時候,您的一句話改變了我。那是一次數學測驗,比起以前來我考得還算不錯。您當時在卷子上給我寫了一句話讓我一輩子都忘不了,您那句話寫的是:“這才是我心目中的陳皓!”
我想您也絕對想不到,這樣一句對于您來說很平常的話,對于當時差不多打算“破罐子破摔”的我來說,是多么大的精神力量!就是那一次考試,讓我覺得“我還行!還沒有不可救藥,我的老師相信我”。
10年了,您大概不記得自己曾經寫過這樣一句話,甚至您大概連我長什么樣兒都想不起來了,您大概永遠也不會想到,您順手在一個女孩卷子上寫下的這句短短的話,可能改變了她的人生。
那次考試之后,我徹底打消了“破罐子破摔”的想法,憋了一口氣開始為“咸魚翻身”而努力。成績在慢慢回升,當然也不是一帆風順,有時候也有反復,但是每當有困難的時候,我總會想起您給我寫的那句話,它給了我無比的信心和力量。
終于,我成功了。高中畢業,我考到了北京外國語大學,學習4年西班牙語之后,又獲得了美國排名前20的Rice University(萊斯大學)的全額獎學金,并拿到了hispanic studies(西班牙研究)的碩士學位。今年畢業后,我回到了青島,在青島大學西班牙語系當老師。這個系剛剛成立,我是第一批老師中的一員。我的任務不僅僅是教書,還要負責創建一個獨立的系的所有工作,非常有挑戰性。我從美國帶回來了一套很先進的西班牙語教材,是我的美國教授寫的,我在用它來教我現在的學生,目前在中國,這是第一份。
現在我和您也算是同行了,我一直記得您的教育方法,每次不管哪個學生的作業有進步,哪怕是一點點的進步,我都會像您當年一樣在他的作業本上寫下一些激勵的話語。我發現,我的同學們也喜歡找我談心,談自己的學習問題,談自己的理想……每一次我都不停地給他們鼓勵,鼓勵,再鼓勵。我常跟他們說:“你們都不知道自己有多優秀。”這是您給我的啟發,您讓我深深地明白,一個老師的鼓勵和欣賞能對學生起到多么大的作用。我希望把您當年所給予我的,再傳遞給我的學生們。
這就是一句話的力量!
“二戰”時,有一個叫多克的人由于超齡而被拒絕入伍,他覺得很遺憾,就自己報名到野戰醫院做義工,協助醫生救治傷員。日復一日地面對傷痛和死亡,需要很大的毅力,為鼓勵自己也為鼓勵大家,他想好了一句話,就把它寫在了墻上:“沒有人會死在這里。”最初,大家看后都付之一笑。可是,天長日久,傷員和醫護人員甚至院長都漸漸地記住了這句話。傷員因為記住了這句話而頑強地活了下來;醫護人員因為想起這句話而對傷員進行精心治療。一句話改變了一個醫院,也改變了許多傷員的命運。
每個學生都渴望關愛
在山東沂水一中,我教過一位學生叫張元勛。這個學生性格比較內向,遵守紀律,用功刻苦,學習成績很出色。用一句話來說,他就是那種可以讓老師放心的學生。
對于這樣的學生,作為一個班主任老師,還能怎么管他?但是恰恰就是他,讓我感到了不足,感到了自己對學生的關心還有欠缺。
我有一個習慣的做法,就是讓學生定期(大概半年左右)給我寫一封信。接到學生來信后,我一封一封地回信,我希望學生把心里話說出來。我會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解決問題,調整工作方案。
有一次,我收到一封很長的信,是張元勛同學寫的。信中說:“當我看到老師跟一個個同學談話時,我是多么羨慕,也希望這種榮幸有一天能夠降臨到我身上。但是,一次次都失望了。在長時間里,我都感到了一種失落,一種苦惱。我何時也能夠享受到老師的一次關愛呢?”
看到張元勛同學的信,我很有感觸。一個優秀的學生,班主任老師還用再去操心嗎?我總是把精力用在一些問題學生身上,卻把這些好學生的心理需求忽視了。一個好老師,對所有學生應一視同仁。而要照顧到每一個孩子的心靈需求,那就得多付出才行。
我就給張元勛同學回了一封信。我在信中說:“看到你的來信,我內心受到一種觸動,因為你的這種想法是我想象不到的。在我心里,你是很守紀律,很有上進心,學習也很好的學生,是讓我最放心的學生。如果咱們班里每一個學生都像你這樣的話,我這個班主任就是這個世界上最幸運的人了!但沒想到你還有這樣的苦惱,我現在理解了。你放心,在以后共同相守的歲月里,無論我是否跟你談話,你永遠是我心目中最好的學生。”
從回這封信后,我與張元勛同學的溝通就多了起來,師生關系也格外好。
張元勛后來考到了天津大學。到了大學以后,他還一直和我保持書信聯系。
后來,他又考到北京大學環境科學專業讀研究生。完成博士論文時,他在論文封面上寫下了“結得桃李,以報師恩”,并將它送給了我。之后,他又去了美國一所大學讀博士后。
激勵方式:我的系列化班會
怎樣帶班?我自鳴得意的一個方式是開系列化班會。
鼓勵學生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有個體方式的,也有團隊方式的。我帶班的其中一個方法是開系列化班會,給同學們以動力。
我的系列化班會是有個性,有特點的,每個班會都有一個鮮明的主題,不搞那種老生常談似的班會,比如上周如何如何,下周如何如何。我確定的班會主題,一定是能讓學生感興趣并實用的,而且是鼓舞人心的。因此每次班會前,我都會認真準備。
有人問:“高三的學生時間更緊張,你還開班會嗎?”我說:“正因為高三時間緊張,所以更應該開班會。學習需要一張一弛,沉悶的學習中間,需要一種激情來調整學生們的情緒和狀態。因為這些學生太苦悶了,天天沉浸在課本里面,說不好聽點兒,他們就是在坐‘文明的監獄’。所以,我通過系列化班會的方式,不斷地激勵學生,喚起他們在學業上、在課外活動中的熱情。”
進入高三,學習驟然緊張起來,沒有充分準備的學生,很容易陷入困境。所以我的第一個系列班會便是“高三生活應該這樣度過”。
主要內容有:
1.高三三大時段的劃分及重點。
2.高三苦,苦到盡頭方知甜。
3.一年之后再相見,幾家歡樂幾家愁。
4.高三學習有訣竅,頑強效率加方法。
通過這一輪班會,學生對高考有了充分的心理準備。接下來老師就該幫助學生制定奮斗目標,以喚起學生對名牌大學的向往。所以我的第二個系列班會便是“高校知識講座”。
光有美好的理想而不付諸行動,就會成為空想。從古到今,成功者和失敗者都不乏幻想,差距就在于行動上。成功者面對1%的希望,卻付出100%的努力;失敗者面對99%的希望,卻被1%的困難嚇倒。所以,我的第三個班會系列便是“狀元之路”。
我帶的12班曾組織過一次班會,被評為“全校精品班會”,并在校電視臺向全校轉播。那次班會是一個辯論會,辯題是“出國留學的利與弊”。雙方各有5名同學。那次辯論會進行得非常精彩,結束后同學們這樣寫道:
為了能夠在辯論會上出色發揮,使辯論會成功舉行,雙方同學都做了周密的準備。反方的5位同學首先向中國青年政治學院的一位辯論高手請教了辯論的技巧,然后以徐默烈家為據點,每周開會一次,進行了合理分工,李博負責為張四維、張亦楠寫論據,上網找經典辯論會的發言稿;張四維、張亦楠負責篩選論據,刺探正方的進展情況;鮑慧穎負責為李博、徐默烈寫稿(李為一辯,徐為五辯)。
辯論當天,由任遠擔任主席,佟小成擔任主持人,陳曦、崔穎等人擔任評委。
李博在一辯陳詞中出師不利,沒有按預定時間陳詞完畢,但同伴并沒有責怪他。接下來,反方漸入佳境,李博和張四維配合默契,張亦楠和鮑慧穎讓侯曉迪和何煦掉入了他們精心設計的陷阱,徐默烈的總結陳詞慷慨激昂。
40分鐘的辯論結束了,評委走出教室,進行評分。那次辯論的結果是反方以微弱優勢獲勝,正方惜敗。
我說過,如果你光把一個不努力的學生交給我來帶,這個學生的進步速度肯定慢。你想,現在一家兩代四口人,爸爸媽媽、爺爺奶奶或姥姥姥爺,有時都管不好一個孩子,我一對一來帶,也未必能好到哪兒去。
但是,我帶50多個學生,就可以管得很好。靠的是什么?靠的是團隊精神。當你把這個學生放到團隊中,他就會被一個具有良好風貌的團隊帶動起來,他的進步速度就會快起來。當然,這種團隊精神,是以發揮學生自主性為基礎、以尊重學生個性為前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