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責任比能力更重要(第2版)
- 蔡鯤鵬
- 2372字
- 2025-02-17 17:37:42
一切借口止于“我”,對結果負責
責任寄語
請用結果衡量自己的工作。即使工作態度再好,沒有結果,就是在做無用功,這樣的工作一文不值!
不找借口,拒做“太極高手”
通用電氣前CEO杰克·韋爾奇說過一句話:“在工作中,每一個人都應該發揮自己最大的潛能,努力工作,而不是耗費時間去尋找借口?!钡诠ぷ魃钪校瑢⒉回撠熑蔚脑拻煸谧爝叄瑢⒇熑瓮苼硗迫サ娜藚s數不勝數,我稱這種人為“太極高手”。
以前有一個老總給我講過這樣一個故事:
如果兩個人在交接一根針時不小心將針掉到了地上,不同國家的人會有不同的處理方法。
德國人會在地上畫好格子,并給每個格子編上號,再按照編號一個格子一個格子地找。
法國人非常浪漫,他們喝著香檳,吹著口哨,只等靈感一來,再愉快地找。
美國人性格開放,不拘一格,他們找來掃把掃地,再在掃攏的一小堆物品中找。
日本人講求合作,兩個人你從這邊找,我從那邊找。
中國人則不同,首先不是考慮如何去找針,而是想法推卸責任。交針的人說:“我交給了你,你為什么沒拿好?”接針的人說:“我還沒拿好你為什么就松手了?”兩人相互埋怨、爭吵不休。
我有一個朋友買了一套房子,隔了兩年才去裝修,結果發現房子有些問題:房門外的走廊本來就很窄,墻上又裝上了一個消防箱,就顯得更窄了。
朋友去找物業,結果物業以“我們只負責服務業主,這是開發商的事”為由打發了他。他幾經努力找到了開發商,結果開發商說:“你得找設計院,圖紙是設計師畫的,我們只管照著圖紙建房子。”
朋友又找到設計該小區的設計師,沒想到設計師說:“有意見應該在設計圖紙的時候就說,現在再說還有什么用?”
朋友頓時傻眼:“你設計圖紙的時候,我還沒買房子呢!”
面對壞結果,不要著急推脫責任,而要勇敢地說出“這是我的錯”,才能邁向成功。
美國著名社會活動家沃爾特·米勒在了解了諸多成功人士以后發現,決定他們成功的最重要因素不是智商、領導力、溝通技巧、組織能力、控制能力等,而是責任——一種努力行動、使事情的結果變得更積極的心理。
當年營救美國駐伊朗大使館人質的行動失敗后,當時的美國總統吉米·卡特立刻在電視上鄭重聲明:一切責任在我。就是因為這句話,其支持率驟然上升了10%!可見,遇到責任能夠勇于擔當,你在工作中一定會贏得其他同事的尊重、幫助與支持,你的工作績效一定會更加出色。
工作只以結果論成敗
在工作中,許多員工對責任的理解就是做事,但做不做得成,仿佛跟自己沒有關系。所以,他們工作往往遵循“三事”原則:完成差事,領導交代的都辦了;例行公事,該走的程序都走了;應付了事,差不多就行。
在某企業的年度總結會上,由于業績不佳,老板要求每個部門都說明一下原因。銷售部的經理說:“銷售任務沒有完成的原因在于我們的產品更新太慢,跟不上市場的需求?!边@時新品開發部的經理就起來發言:“新產品少,是因為新產品的開發費用不到位?!必攧詹康慕浝砺牭竭@里站起來大倒苦水:“我們也沒有辦法,公司的現金流一直很緊張。”而采購部經理說:“這不能怨我們,銅的價格漲得很快,我們也沒有辦法。聽說是因為俄羅斯的一個大礦發生了爆炸,才導致原材料價格漲得這么快。”
當各位經理發言完畢后,老板總結道:“各位經理,看來我們公司今年的任務沒有完成,大家都沒有責任,責任都在發生爆炸的那個礦山?那我應該去跟中國駐俄大使館抗議一下,請求他們質問為什么那座礦山會發生爆炸!”
這個案例中的各部門負責人忙于推卸責任,結果問題的根源被歸于“礦山爆炸”,不禁讓人啞然失笑。故事雖然有些夸張,但道理卻講得很清楚:一個只強調過程,不敢為結果負責的人,不可能取得成功。
有些人一聽到“以結果論成敗”,就為自己叫屈:“我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啊。”“我已經盡力了,可是對手太強大了,完不成任務我也沒辦法?!边@些話乍一聽很有道理,但實際上沒有達到預期結果的勞動是不值錢的。從這個意義上說,即使目標再清晰、計劃再完美、工作再努力,沒有獲得上司期望的結果,就是沒有盡到責任。所以,請職場人士用結果衡量自己的工作,以結果論成敗。
張銘是一個剛剛進入婚禮策劃行業的新人,她對這一行充滿熱愛,期望自己經手的每一場婚禮都是完美的,因此她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怎么制造浪漫、驚喜上,而忽略了溝通、落實,結果,她策劃的第一場婚禮就出了大問題。
由于這是一場中式婚禮,一對新人事前要求在婚禮上使用馬匹,并將此條要求寫進了合同。簽訂合同后,張銘為了盡可能地在婚禮中將傳統文化原汁原味地體現出來,花費了不少精力查閱資料,希望將每一個細節都盡可能考慮周到。但在舉行婚禮的當天早上,負責租借馬匹的同事卻打來電話告知,預定的馬匹由于生病無法租借,而當天又沒有閑置的馬匹可用,新郎騎馬去娶新娘的環節只好被迫取消。新郎得知這一消息后,雖然很生氣,但為了不影響婚禮的舉行,也只得暫時作罷,但揚言第二天要去張銘公司討說法。
公司老板在得知這件事后,狠狠地批評了張銘,并對她做了辭退處理。張銘為此感到委屈,覺得自己自始至終都非常努力,怎么也不應該有這樣的下場。
對于老板來說,員工的經驗、努力固然重要,但這并不是衡量員工能力的標準,而是看員工為企業創造了多少價值。如果沒有產生價值,所謂有經驗,只不過是機械地重復罷了,這樣的員工是不可能獲得老板的青睞的。
古羅馬皇帝普布利烏斯·埃利烏斯·哈德良手下有一位常年跟隨他作戰的將軍。有一次,這位將軍覺得自己應該得到提升,便對哈德良說:“我應該升到更重要的領導崗位,因為我的經驗豐富,參加過10次重要戰役。”
哈德良聽后,隨意指著拴在周圍的驢子說:“親愛的將軍,好好看看這些驢子,它們至少參加過20次戰役,可它們仍然是驢子?!?/p>
在職場中,有不少人將資歷與工作經驗畫等號,但老板只認功勞,不認苦勞,如果員工沒有為企業創造應有的價值,即使資歷再老,也只能在基層掙扎。所以,職場人士都必須牢記“沒有苦勞,只有功勞”的生存法則,用結果衡量自己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