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易經管理智慧
  • 曾仕強
  • 3615字
  • 2025-02-17 17:38:47

三、大易管理就是依易理而行

大易管理,其實就是“按照《易經》所揭示的道理,來實施管理”。

但是,“理”不易明。《易經》的道理,實在“很難說”。中國人遇到問題,往往回答“很難講”,就是這個原因。

站在很難說、很難講的立場來講話,代表一種審慎的態度,絲毫不敢大意。不像現代的中國人,搶麥克風,“我有話要說”,然后死抓著麥克風不放,卻在那里亂說話——不但浪費大家寶貴的時間,而且耽誤了正常工作的運行。

中國歷史,代代都出現一些“亂說話”的“英雄”,結果不是不得善終,便是遺臭萬年,豈能不引以為戒?

因為理不易明,所以造成今日中國人“表里不一致”,心里想的和嘴巴說的不一樣。

高級知識分子,嘴巴上批評算命,指稱現代科學昌明,怎么可以迷信?實際上以“聽聽算命的怎樣說”為借口,再拿“算命的說來說去還不是那一套”做掩飾的,人數也不少。唯有明白易理的人,才會光明正大地算命而不掉入迷信的陷阱。凡是自己不能判斷、一味接受算命先生的指點的,不管用的是什么方法,都屬于迷信。

如果有人告訴作者:某位算命先生十分靈驗。作者會開玩笑地告訴這位仁兄,恐怕不是他算得靈驗,應該說是你十分認真地全力配合。被算命的人,聽了算命先生的話,不但完全接受、深信不疑,而且配合度很高,一定要促其實現。然后還要贊嘆算命先生算得十分靈驗,豈不是可笑!

找人算命的人,如果聽了算命先生指點,采取“好的接受,不好的完全拒絕”的趨吉避兇心態,至少可以大化小,小化了地改變未來。這時候自己得到好處,反過來嘲笑算命先生不靈,那也是不公平的事情。

占卜時,如果依據卦象爻辭,分析其中的道理,讓聽者對自己內心的疑難,加以研判、決定,那就不是迷信。

這樣說起來,心里想的和嘴巴說的不一樣,其根本原因,好像就在于不明易理,我們不客氣地說,就是“腦子不清楚”。

頭腦清晰的管理者,能夠把管理知識和管理技巧應用得恰到好處。他明白他所做的究竟是根據什么道理,因而就不會“只敢做,不敢說”,顯得鬼鬼祟祟。

“只敢做,不敢說”并不是“只能做,不能說”,這兩者有很大的差異,必須分辨清楚。前者對自己的所作所為,總覺得有“耍弄人,欺騙人”的味道,不得不另外拿一套冠冕堂皇的說辭,來粉飾自己不得不然的行為。

譬如明明知道根本不可能公平,實在很難擺脫“大小眼”的勢利態度(對不同的人采取不一樣的態度),卻口口聲聲說“公平”;明明知道大家都笑在心里,卻不敢不說“大家都很公平”的假話,有時說得自己都覺得不好意思。

頭腦清楚的人,依據《易經》“無平不陂”(任何我們所認為平的地方,其實都是不平的;譬如水平面,一直起伏不平,除非是死水,否則都有波浪)的道理,自然敢于明說:“如果資源充足、機會無限,當然可以公平;但是管理者所面對的情況,大多屬于資源不足,而機會有限,所以不可能公平。不過,就是因為根本不可能公平,所以管理者才必須公正,盡量求其公平,但不能保證一定公平。”如圖1-10。

圖1-10 合理的不公平

這種看起來含含糊糊的理論,其內涵清清楚楚,稱為“清清楚楚的含含糊糊”,往往正是道理的真面目。因為道理的涵蓋面十分廣闊,很不容易清清楚楚地全部加以包含,一次就能說得清楚。

至于“只能做不能說”,那是對自己的所作所為已經確定其為合情合理,可是每個人的立場不同,感受也不可能一致,因此不說出來,有些人比較好受,也比較有面子;明說出來,有些人固然承認有道理,卻由于沒有面子而覺得難受。這時候為了和諧、圓滿,我們采取只做不說的方式,大家都好,豈非更加符合“你好、我好、他也好”的現代化要求?

頭腦不清楚的人,反對“只能做不能說”,或者行動上秉持“只能做不能說”,嘴巴卻死不承認,一直自欺欺人地稱自己“既然敢做,就敢明說”。

管理者所做的事情,大多數屬于“判斷”。我們常說管理者身份證上面的職業欄,最好寫明“判斷業”,比較合乎事實。

學習管理,如果把管理的定義、各種相關的概念,背得滾瓜爛熟,縱使懂得管理,也無法管到合理的地步。

大家常說管理合理化,卻不重視管理者的頭腦清楚不清楚,簡直是緣木而求魚。

一般人以為“概念既然是判斷所得的結果”,那么,“把概念結合起來,當然能夠判斷”。

不錯,管理學的理論和方法,都是學者判斷所得,慎重提煉出來的各種結果。但是,管理者依據所學的管理理論和方法,卻實在不能保證作出正確的判斷。

考其原因,在于“概念固然是判斷所得的結果,而把概念結合起來,卻實在無法判斷”。

各種理論說起來都能“自圓其說”,說得頭頭是道,但實際上很不容易概括全體。特別是“系統”的觀念,更是“不得不把系統以外的東西排除掉”,自己關起門來,形成一個系統。我們總算有些覺悟,把它稱為“封閉系統”,因而呼吁大家要重視“開放系統”。

《易經》系統大概是世界上最大的開放系統,大到“無所不包”的地步,因為開放到好像沒有系統,令人有“不知所云”的感覺;抱著不知所云的警惕,來探究此時此地的合理解釋,才能夠從無所固執當中,找出擇善固執的決策。運用易理來判斷,雖然開始時非常困難,一旦習慣成自然,也就真的易如反掌了。

外國人如果不明易理,常會取笑“中國人事事都是個案處理”,因而懷疑我們缺乏游戲規則。

實際上,我們可以請教每一個中國人:“請問,你有做人做事的原則嗎?”

相信任何一個中國人,都會充滿自信地回答:“說學問我不敢,說有錢、有勢我不夠,說有辦法我不行,我就是有原則。”至少到處詢問的結果,證實中國人幾乎都是很有自己的一套原則的,絕對不肯毫無原則地亂變。

中國人有原則,才敢隨機應變;看起來很亂,卻亂得十分有條理。可惜西方人看不懂,現代中國人也跟著迷糊起來。我們看似事事個案處理,實際上貫串其間的,有一個不變的原則。用這個不變的原則,來因應萬變的個案,才是以不變應萬變的真義。

我們常說:現在是信息時代,必須重視信息。管理者眼觀六路、耳聽八方,固然是個好習慣,但偏偏遭遇到現代社會“什么話都有人講,每個人都持之有理”這樣的情景,所以必須慎重選擇、明辨是非,才不致“吸收了一大堆信息,簡直無從判斷”——不聽、不看還好,聽了、看了反而不知如何是好。

沒有人能夠禁止別人亂說話,任何人都可以自己明確地作出判斷。我們可以放心地聽取新聞報道人員報告新聞,卻千萬不可以輕易地接受他們的推測或判斷。因為新聞是事實,判斷或推測則很可能是報道的人自己趁機發表一些主觀的意見而已。這時候,要用自己的頭腦去作判斷。

要做到這種地步,必須明白易理。依據易理來判斷,才合乎中國人的觀點。大家都有共識,社會上不但有共同的語言,而且有共通的語言——這樣,夠水準的裁判增多,社會才有公理可言。

企業組織最大的好處,在于“可以充分運用組織的力量,把不認同組織理念的人,排除在外”。我們只需要“志同道合的少數人”,并不需要“志不同、道不合的多數人”。社會可以多元化,這樣才顯得多彩多姿;企業組織最好一元化,如此才能夠集合同志,顯現獨特的作風。

各種組織各有特色,由此組合而成的社會,自然多元而便于辨識。各種組織要各具特色,成員必須有共識,能夠步調一致。

請放心,現代化的“一元”,不可能像往日一元社會那樣單純;現代社會多元的氣氛,必然會嚴重地影響到企業組織的一元化。在這種情況下,力求多元,就會弄得組織內部亂七八糟、各懷鬼胎;力求一元,才能夠“在多元社會中建立自己的特性”,至少做到易理所秉持的“一之多元化”。

企業管理依易理而行,比較容易產生“一元化的共識”,對于期盼中國人團結一致的管理者,這是最有利的途徑。政府依易理而行,在多元化社會中,比較容易形成“有共識的多數”,對其他的少數產生感應,維持“一之多元化”的局面。

最近聽到有些來自美國的企業管理者,彼此交換意見:“為什么老是把我們(美國)的管理方法介紹給他們?是不是也應該聽聽他們管理的道理?他們這樣會賺錢,必定有一套管理方法,是不是我們也要學學他們呢?”

知己知彼,乃是現代管理者最好的修養。實施大易管理,同時又明確地知道自己在實施大易管理,才是“既敢做,也敢說”的明智管理者。依易理而行,就用不著鬼鬼祟祟,只敢做、不敢說;也用不著嘴上說得冠冕堂皇,實際上另行一套。做一個堂堂正正的管理者,請從實施大易管理,而又頭腦清楚地敢做、敢說開始。

中國內地近年來經濟起飛,每年都能維持很高的增長率。這難道是美國式管理的貢獻?是實施日本式管理的神奇效果?大家心知肚明,都是中國式管理所帶來的。有了這樣優良的成果,為什么還不敢承認自己所采用的是中國式管理呢?

理由十分簡單:因為搞不清楚中國式管理的意思,不知道它所代表的意義為何。凡是看得見、摸得著的管理科學層面,全世界越來越西化,令人覺得自己好像在實施美國式管理;至少也認為,一直在向美國人學習。實際上那些看不見、摸不著的管理哲學層面,各地方都不相同,可以說是差異很大。因此管理者表面上學習西方,骨子里仍然保持中國風格,這也是十分自然的事情。

相信明白大易管理之后,大家會越來越清楚:中國人深受大易管理的影響,凡事求合理,所實施的正是中國式管理。

主站蜘蛛池模板: 石棉县| 武胜县| 海口市| 临湘市| 田林县| 钦州市| 丰城市| 长顺县| 阳泉市| 黑龙江省| 内黄县| 枞阳县| 石家庄市| 五台县| 石棉县| 桐城市| 宝清县| 天镇县| 永川市| 金川县| 苏尼特左旗| 虹口区| 扎鲁特旗| 呼图壁县| 荥经县| 伊通| 襄城县| 高雄县| 微山县| 鱼台县| 沭阳县| 宝应县| 思南县| 正定县| 芜湖市| 古丈县| 宁夏| 陇川县| 陈巴尔虎旗| 纳雍县| 桑日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