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2章 洗澡引發的家庭戰爭——過度的掌控不是愛

小豆子故事場景/4歲

外婆又催我洗澡了,但是我想看完電視再去洗澡。后來不知道為什么,媽媽和外婆爭吵了起來。外婆哭了,媽媽把自己關在房間里。

我不知道該怎么辦……

媽媽和外婆的掌控之爭

豆子4歲了,他很“任性”,經常無限期拖延、不收拾自己的玩具,在這種情形下,我們會提醒他。但豆子會把我們的提醒當作“耳旁風”,不理睬,不回應,我們常常會被激怒。

有一次豆子不愿意去洗澡,豆子外婆在一旁不停地提醒他,這激發了豆媽童年時被不斷要求的糟糕記憶。因此,當外婆又一次催促豆子的時候,豆媽忍不住和外婆發生了爭吵:“為什么一定要現在洗澡,難道晚5分鐘不行嗎?”外婆的觀念是“到時間了,他必須要洗澡”。豆媽和豆子外婆的劇烈沖突把豆子嚇壞了,豆子坐在沙發上不知道該怎么辦。

每當豆媽和豆子外婆爭奪掌控權時,家里就會變得很“熱鬧”。豆媽覺得“我和豆子更親近一些,他應該聽我的”,豆子外婆也覺得“我跟豆子更親近一些,豆子應該聽我的”。

對需要掌控感的人而言,別人不按照他們的意愿行動會令他們產生強烈的挫敗感,因此他們無論用什么樣的方式,都要奪回掌控權,這也是很多父母希望孩子乖乖聽話的原因。聽話意味著服從和順從,只有這樣,父母才能更好地控制方向。父母對孩子的掌控和束縛會導致孩子失去自主意識,親子關系不健康。

不讓孩子認同掌控

我們幼年時在原生家庭中被對待的方式總會在我們身上留下印記,其中的一些變成了隱藏的創傷,如果沒有被療愈,創傷很容易被激發。當我們或者身邊的人被曾讓我們感到受傷的方式對待時,我們的記憶會被喚醒,產生記憶中的感受或者將其投射到他人身上,壓抑的憤怒也會隨之爆發出來。所以豆媽在豆子外婆一次次催促豆子去洗澡時,回憶起童年被不斷要求的糟糕感受,她的憤怒爆發了。

豆媽意識到爭吵影響了豆子,于是嘗試主動和豆子解釋,但豆子懷疑是不是自己做錯了什么。豆媽對豆子說:“外婆現在很難受,豆子去陪外婆說說話?!倍棺幼兂闪藚f調她們兩人之間關系的“和事佬”。

我不認同這種方式。雖然豆子害怕長輩爭吵,但他會在聽了豆媽的話后發現自己能影響媽媽和外婆之間的關系。如果孩子在這樣的情況下善于利用照料者之間的矛盾,那么他的頭腦中就會形成一種假象:我是掌控者,可以掌控這個世界的運轉,處在無所不能的狀態里。

克服對失去掌控的過度焦慮

有一段時間,豆子經常拒絕外婆的要求,他會說:“媽媽說過我可以這樣做。”這種拒絕讓外婆覺得自己對豆子的掌控權受到了“威脅”,于是外婆向豆媽抗議:“你不應該這樣教小孩,會讓孩子變得……”

孩子不順從使我們變得焦慮。例如,豆子穿鞋磨蹭的時候,外婆會對豆媽抱怨:“你看,你的孩子現在這么散漫,以后他一定是一個特別散漫的人。”

其實,這個年紀的孩子有些叛逆,會和大人對著干。豆子的外公外婆和豆媽都很在意別人的看法,因此他們對豆子待人接物的方式有很嚴格的要求。然而豆子并不配合,當大人提出要求時,他會直接反駁,這段時間他的口頭禪是“憑什么”“為什么”。

孩子在成長中需要經歷很多事情,很可能會出現失誤,而失誤是成長的一種反饋。我不希望豆子是特別乖巧、溫順的孩子,因為乖巧和溫順反映的是對他人依賴的需要,這樣的孩子離開了家人后有時會不知道該如何思考,也沒有辦法面對挫折。

不被尊重的孩子也不會尊重別人

我在職業生涯中一直研究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發現成年人和他人的關系中有一個非常有趣的配對模式。例如,有些人的職場關系很糟糕,每當上級將任務指派給他們時,他們心里就會產生憤怒。他們有憤怒的感受就是因為他們幼年時經常被別人指揮。憤怒的根源是幼年的體驗,因為他們沒有機會解決或者表達憤怒,于是這種情緒就被深深地壓抑在無意識里,當同樣的情況出現時,憤怒就會重現。

他們不僅不認同別人做出的工作分配,而且會因被要求、命令而憤怒。很顯然,這是他們內心的苛刻控制型父母和順從型孩子的配對模式的重現。順從型孩子覺得自己有能力反抗時,就會反抗包括正常工作指派在內的任何命令,致使他們的職場關系難以維系。

一個沒有被真正尊重過的孩子,長大以后也不會尊重別人,因為他們在重復著自己被對待的方式。7歲以內的孩子基本上習得、內化了所有規則,因此在孩子成長的階段中給孩子受到尊重的體驗是非常重要的。如果照料者一直擔心和焦慮,試圖控制孩子,就不會真正在意孩子的感受。這樣的孩子哪怕獲得了物質的滿足,內心也是孤獨的。

幫助孩子平和、客觀地對待世界

家里養了一只小烏龜,豆子喜歡捉弄小烏龜,也就是把小烏龜當成玩具,時不時地給小烏龜翻翻身。其實這也是孩子探索的過程,但烏龜是有生命的,被戲弄時肯定不舒服。

豆媽意識到了問題,問豆子:“你希望小烏龜是你的玩具還是你的朋友呢?如果它是玩具,那你可以這樣玩;如果它是你的朋友,那你希望你的朋友這樣對你嗎?你希望朋友陪著你玩還是不停地把你扔來扔去呢?”后來,豆子在豆媽的幫助下,慢慢理解了“互相照顧”的含義。有時候烏龜缸里沒有水了,豆子會往里面加水、給小烏龜喂食物,還會和小烏龜說悄悄話。這種對話也是照顧的一種方式。

當孩子能更平和地對待事物時,和照料者特別是和媽媽的關系會更加親密,同時孩子也能更加客觀地看待這個世界,清楚什么事情是自己可以做的,什么事情是自己不能做的。等孩子到了遵守規則的階段,就會意識到規則對自己是有利的,并運用規則來保護自己。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中江县| 工布江达县| 平安县| 皮山县| 松潘县| 兴城市| 徐闻县| 凤城市| 荃湾区| 蒙城县| 闻喜县| 光山县| 塘沽区| 潢川县| 山丹县| 龙口市| 晋宁县| 曲阳县| 内江市| 天峨县| 克拉玛依市| 鹤山市| 浪卡子县| 南安市| 宜章县| 荃湾区| 边坝县| 临朐县| 于都县| 连城县| 漠河县| 神池县| 靖边县| 互助| 佛学| 潜山县| 原平市| 志丹县| 洪雅县| 阜宁县| 玉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