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玩味茶事
- 林貞標
- 1080字
- 2025-02-13 16:24:10
綠茶中的奇葩:安吉白茶
大概是在2000年的某天下午,收到好友從上海寄來的一盒茶。記得那天天氣炎熱,事務繁忙,心煩氣躁,故沒把那盒茶當回事。兩天后的下午,我想起了那盒茶,便隨手抓了一小把用大蓋碗泡了直接喝。當水沖下,茶葉在蓋碗中翻騰的一剎那,我被驚呆了。瞬時一股清香如從竹林中吹來,似蘭非蘭,水汽中帶著絲絲清甜。通常我對朋友送的茶禮不會抱太大期待,但這茶還沒入口就已令我神魂顛倒,驚詫不已。等水溫退去,茶葉泡開時更加美不勝收。每一個芽頭分成兩小葉,葉片薄如蟬翼,在水中翩翩起舞,如蘭花仙子一般。湯清葉白,端起碗喝下一口,如飲甘露,妙不可言。我趕緊打電話詢問朋友:“此為何茶?”朋友笑答:“湖州,安吉白茶是也。”她說這茶也是他人所贈,轉過好幾手了。
尋茶無果,難得所愿,只能去翻閱一些資料和途聽一些典故。原來,安吉白茶出自茶仙陸羽隱居的地方——湖州。宋徽宗在《大觀茶論》中記載:“白茶者自成一體,芽黃不多,尤難蒸焙,湯火一失,則已變常品,須制造精微,運度得宜。”這是能夠找到的關于白茶最早的記載,此論究竟是針對以白茶為名的湖州綠茶,還是福鼎白茶而言,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據當地茶農口述:到了20世紀80年代,在安吉縣天荒坪鎮大溪村橫坑塢的半山竹林中,農科人員發現了一棵老茶樹,其生長在海拔八百多米的地方,估計有上百年樹齡。在明前發芽及初開片時,茶葉色白如玉,薄如蟬翼;采摘后采用綠茶的烘青工藝制作;成茶后干茶茶色微綠;沖泡后轉白色,湯色鵝黃,味道鮮爽、甜潤。大家都認為這是一個茶種的優良品,按其形和借歷史上的記載,命名為白茶。
我認為茶樹會根據其生長環境和周圍生態體系的變化,不斷改寫自身基因。這株老茶樹生長在竹林環繞的地方,受陽光照射時間短,陽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條件,長期缺乏陽光,無法合成葉綠素,老茶樹的基因便慢慢地開始變化。關于湯水的清甜,我認為是生態的關系,在竹林周邊生長的植物多鮮爽而清冽,故而有安吉白茶多飲而微寒的說法。近年來,安吉白茶在市面上漸受追捧,據說是茶氨酸含量最高的綠茶,也是這個原因,飲之鮮爽。但是,我認為茶湯清甜是因為缺乏葉綠素恰好減少了葉綠素所帶來的青澀。
然而,真正讓我感到惋惜的是,隨著市場化進程的加快和種植環境的改變,當年我對白茶清純如初戀般的感覺再也找不回了。現在能到手的安吉白茶,帶給我的體驗多半是從風月場從良之后的風塵女子假裝出那一絲羞澀的感覺,卻不經意間露出閱盡人間煙火的老練。
有時,我泡一碗茶端起來,喝得五味雜陳,真懷念當年初遇時翩翩起舞的小白,仿佛那一片云霧繚繞的竹林籠罩在夕陽西下的黃昏中……
2017年初春,細雨紛飛
念安吉白茶初現江湖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