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四節 莊子:自由之美

莊子,名周,戰國時期宋國人,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是老子之后道家學派的另一位代表人物,與老子并稱“老莊”。他的思想比老子更具體、更形象,被聞一多評價為“最真實的詩人”。

“道”生萬物是老子最先提出來的,莊子作為道家學派的后起之輩,也繼承了這一思想。莊子說:“天地有大美而不言。”(《莊子·知北游》)這里的“大美”就是道。莊子認為,對于“道”的觀照就是人生最大的快樂。但與老子不同的是,莊子沒有把“道”作為一種生天地萬物的物質形態,而是將宇宙本源的這種物質形態以“氣”去代替。他說:“人之生,氣之聚也。聚則為生,散則為死。若死生為徒,吾又何患!故萬物一也。是其所美者為神奇,其所惡者為臭腐。臭腐復化為神奇,神奇復化為臭腐。故曰:‘通天下一氣耳。’圣人故貴一。”(《莊子·知北游》)在莊子看來,人的誕生是由于氣的聚合,氣聚合到一起便形成了生命,氣一旦離散,人便死亡。無論我們平時看到的美好的東西,還是腐臭的東西,其實質也不過是氣而已,它們之間是可以相互轉換的。我們平時所說的“化腐朽為神奇”就是這個意思。因此,天地萬物實質都是氣而已。莊子這種思想就是他哲學中的“齊物論”思想,萬物同一,萬物有這種物質上的統一性,可以相互轉化,而不是固定不變的。這也是他思想中充滿辯證性的特色所在。

莊子的美學思想是圍繞著“自由”而展開的。這種“自由”來源于對“道”的觀照,他通過孔子與老子的對話,說明了如何實現這種觀照。有一次孔子去見老子,老子剛洗完頭發,正披頭散發等待它自然晾干。孔子看他的樣子一動不動有如枯木一般,很是不解。老子回答說他在神游物之初的混沌之境。孔子問他如何能達到這種境界,老子舉了幾個例子,他說食草的動物不會因為沼澤地臟了要去更換而煩憂,水里的蟲類不會因為水臟了要換水而煩惱,只是一些小的方面的變化,但基本的生存條件并沒有失去,人心里就不會有喜怒哀樂的情緒。遺棄身上的附屬之物就像遺棄泥土一樣平常,如果能達到這樣就可以進入觀照“道”的境界了。在莊子看來,如果能排除生死得失禍福之類(這些都是凡人所日日憂慮的東西)的憂慮,也就是達到一種“無己”的境界,那就是得“道”了。莊子所說的“至人無己,神人無功,圣人無名”(《莊子·逍遙游》),也是這種境界。他進一步將這種“無己”“無功”“無名”的狀態歸之為“心齋”,或者叫“坐忘”。“心齋”就是空虛的心境,只有心境空虛,排除雜念,才能把握世界“道”的本質;“坐忘”就是不再去考慮形體、五官等外在的生理機制的特點,從世人每天所爭論的各種算計得失中解脫出來。達到這兩種境界也就是達到了“無己”“喪我”的境界,這時才能“觀道”,進入“至美至樂”的自由之境。也就是莊子在《逍遙游》中講的“游”的境界:心外無物,無物無己,天地之間,任思想自由馳騁。

莊子提出的“心齋”“坐忘”境界是中國美學理論上的一大貢獻。我們可以從兩個方面去理解:一方面,從藝術欣賞的角度來看,如果審美者不能擺脫實用、功利等目的,就無法發現真正美的自然。《莊子·田子方》中有個著名的例子“解衣般礴”可以說明這一點。宋元君想要人為自己畫畫,眾位畫師都拜揖而立,恭恭敬敬地潤筆調墨準備著。有一位后到的畫師,不慌不忙悠閑自如地走著,受命拜揖后也不在那站著,而是往館舍走去。宋元君派人去看,見他脫掉上衣赤著上身盤腿而坐。宋元君說:“可以了,這位就是真正的畫師。”“解衣般礴”遂成經典,后世用這個詞語形容藝術家創作時無拘無束、自由發揮的狀態。另一方面,從藝術創造的角度來看,如果藝術家不能排除利害得失等私心雜念,就無法獲得創造的自由和樂趣,也創造不出真正美的藝術品。《莊子·養生主》中也有一個大家熟知的例子,那就是“庖丁解牛”。庖丁之所以能不用眼睛看就可以游刃有余地將一頭牛解剖完畢,是因為他已經有了三年的扎實的解剖經驗了,他熟悉牛的每一個身體部位的構造和特點,因此才能運氣凝神,手起刀落,解牛奪冠。也就是說,庖丁已經把握了“解牛”之“道”,他不用再去像剛開始解牛般戰戰兢兢考慮牛骨位置,牛臟在哪,也不用去想如果解不好會不會丟臉或者失去參賽資格……他能達到這種排除雜念的境界的原因,是他已掌握并熟諳了這里面的規律,于是他在這個過程中獲得的只有解牛帶來的自由和快樂,他到達了一種高度自由的境界,他的解牛過程也像美的藝術品一樣獲得了贊美。我們當代所推崇的“大國工匠”精神,有許多藝術家就是因技藝的嫻熟高超,在藝術創作中達到了高度自由的境界,也就是美的境界。

主站蜘蛛池模板: 贵州省| 防城港市| 无为县| 邯郸市| 当阳市| 延吉市| 渑池县| 郑州市| 恩平市| 芷江| 辽中县| 连山| 锦屏县| 台湾省| 蒙阴县| 吉木萨尔县| 洛扎县| 洞口县| 杭锦后旗| 四子王旗| 玉树县| 安仁县| 淮滨县| 红桥区| 华阴市| 阜平县| 五指山市| 黑水县| 莎车县| 镇原县| 屏山县| 长治市| 大关县| 汾西县| 民丰县| 林州市| 郎溪县| 乐亭县| 罗江县| 札达县| 古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