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本書讀懂中國美學
- 林夏瀚
- 1822字
- 2025-02-13 16:23:18
第二節 老子:“道”之美
老子提出的一系列哲學范疇,如“道”“氣”“象”“有”“無”“虛”“實”“味”“妙”“自然”等,對中國古典美學產生了深遠影響??梢哉f,中國古典美學關于審美客體、藝術創造等一系列看法,以及“澄懷味象”“氣韻生動”“虛實結合”“平淡”等理論,都可以追溯到老子的哲學和美學思想。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又稱老聃,春秋時期楚國人,是中國道家學派的創始人,曾到周朝學習,并做過周朝的史官。
“道”是老子哲學和美學思想的中心范疇和最高范疇。他的思想集中體現在《道德經》一書中。老子所說的“道”是混沌的,是在天地產生之前就存在的,它不依靠外力而存在,它包含著形成萬物的可能性。所謂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即“道”產生萬物。老子說:“道法自然?!钡离m然產生萬物,但它并不是有意志、有目的的主宰?!暗馈辈皇庆o止的、不動的,而是處于永恒的運動之中,因此構成了宇宙萬物的生命。從“道”引申開來,老子還提出了“有”和“無”的統一?!坝小笔鞘挛锏囊幎ㄐ裕簿褪遣町??!盁o”是指無限性、無規定性,指沒有具體形象,卻又是實在的存在?!暗馈笔菬o限和有限的統一,是混沌和差別的統一。
在老子的思想中,“氣”和“象”是兩個同“道”緊密聯系的范疇?!暗馈卑皻狻?,“氣”分化為“陰”“陽”二氣,陰、陽二氣相互交通融合,就產生了萬物。所以萬物的本體和生命就是“氣”,萬物都包含有“陰”“陽”這兩種對立的方面,而在看不見的“氣”中得到了統一。氣形成萬物,而物的形象就是“象”?!跋蟆笔求w現“氣”和“道”的。如果沒有了“氣”和“道”,“象”也就失去了本體和生命,就是沒有意義的東西。人們對于美的探索受到了這種思想的影響,人們在判斷一個事物美不美時,大多時候并不是只看事物的外在形象,而是會透過“象”去品味事物更內在的東西。比如對于一個人來說,我們會撇開外表去看他的品質;對于一件物品來講,我們還會去考慮它的用途,就是這個道理。
老子認為,宇宙萬物都是“無”和“有”的統一,或者說是“虛”和“實”的統一。這種“無”和“有”的概念可以用現實中的事物去解釋,比方說盆子的中間是空的,所以盆子才能盛東西,這種“空”就是“無”和“虛”,而可以盛東西,也就是“有”和“實”。因此,老子認為,世間萬物都是“無”和“有”的統一,“虛”和“實”的統一,有了這種統一,事物才能運動,生生不息。這種思想對中國古典美學影響很大,“虛實結合”成為中國古典美學一條重要的原則,在后來的繪畫和詩歌中也得到了很好的運用,逐漸形成了留白的手法,這使得中國畫有了一種特別的意蘊。齊白石是現代著名畫家,擅畫花鳥魚蟲,以畫蝦最為著名。他的《群蝦圖》就巧妙地運用了留白的手法,整幅圖只用淡墨描繪出幾只蝦,它們似乎在游動,但是整幅圖沒有一絲水紋,又好像滿幅皆水。這種美感就是人們通過對虛、實的處理而體會到的。
老子也談“美”,但這種美的思想也是與“道”密切相關的。老子說的“美”已經明確地與“善”區別開來,同時“美”是相對于它的對立物“惡”(丑)而存在的。老子說:“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薄拔迳薄拔逡簟狈褐杆囆g,也是指“美”。老子認為這些東西刺激人的欲望,使人心發狂,所以應該在社會生活中排除美和藝術。他的這一主張也影響了后來墨子等人,他們對藝術持否定的觀點。老子說:“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辯,辯者不善?!薄按笄扇糇荆筠q若訥。”此處說的“拙”,成了后世藝術家努力追求的一種審美趣味、審美風格。
老子還談到“味”,也是“味”這個概念在歷史上第一次作為美學范疇出現。老子說的“味”不僅僅是吃東西的味道,還是聽別人說話的味道,是一種審美的享受?!暗跗錈o味”是提倡一種特殊的美感,一種平淡的趣味?!捌降笔且环N非常高的藝術境界,要達到它往往需要藝術家大半生的努力?!拔丁弊鳛閷徝婪懂犜谖簳x以后有很大發展,中國藝術各個門類,諸如詩、詞、文、賦、書、畫,都廣泛地運用這一概念,成為最具中國美學特色的范疇之一。

西安樓觀臺老子像 老子西游入秦,在樓觀著 《道德經》五千余言,并在草樓觀南高崗筑臺授經
另外,“妙”這個范疇也是老子第一次提出來的,我們現在經常將“妙”和“美”用在一起。老子的“妙”是和“道”聯系在一起的,指的是“道”的無限性的一面,“妙”出于“自然”。到了漢代,“妙”已經成為常用的形容美的詞語,例如“妙句”“妙音”等,后世繪畫品評也將“妙”定為一種等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