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前,兵器工業企業長期形成的一套嚴格而行之有效的以指令性計劃為主的管理制度,已無法適應國內工作重點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的新的形勢。1994年初,按照國家相關改革政策和上級安排,建設集團開始著手現代企業制度試點的準備工作,并與改制、改組、改造和加強內部管理結合起來,突出重點,全面推進。在安全生產管理方面,為配合現代企業制度試點,建設集團制定下發了《關于開展安全性評價的通知》,安全性評價工作在公司范圍內全面展開。
3月,公司對組織機構進行了大規模的調整,技安環保處與生產處合并為生產技安處,合并后,技安環保處降格為生產技安處下轄的一個業務室。當時生產處位于工廠一號門內的公司辦公大樓,而技安環保室則在公司二號門的技安環保大樓。由于生產處負責全公司的生產計劃、調度和能源調配,日常工作頭緒繁多,具體管理業務十分繁忙,對偏居一偶的技安環保室鞭長莫及,無暇顧及,處于天高皇帝遠的放任自流境地,技安環保室里的內部管理相對松懈。
在這種情況下,安全性評價工作的推進,要面對十分復雜的情況。工廠幾十年的傳統管理,造成百年老企的安全管理硬件軟件欠賬多,頭緒多,條件差,人手缺,投資量大,工作量大,客觀上困難非常大,單位里普遍存在畏難情緒。為此,要以一室之力出面組織協調全公司的安全性評價工作的確困難重重。我們下基層檢查摸底,時常被車間領導以生產任務忙為由,派個無關緊要的人應付了事。我們經常碰了一鼻子灰后,還得咬牙堅持。
5月,西南兵工局又聘請我擔任論文評審專家,參加了“西南兵工局1994年安全、消防、職業衛生學術研討會”。6至9月,為了申報國家二級企業,公司組織編制了《建設工業集團企業標準》,我是安全環保方面的項目編委之一。
在企業標準中,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分為《安全生產工作規范》和《安全生產管理規范》兩大部分。其中《安全生產工作規范》匯編了公司安全生產、防火和工業衛生及勞動保護等41項標準,明確了各部門的安全生產職責及各級人員的安全職責;《安全生產管理規范》匯編了安全生產管理、防火管理、環保管理等38項企業標準,規范了各職能部門、生產車間、工段及班組、崗位各個環節在安全生產工作和安全生產管理方面的工作要求、檢查與考核等內容,突出了政策性、科學性與系統性。建立健全了公司的安全生產責任制及規章制度體系。
9月,公司提出安全性評價工作需要落實責任,明確重點,加快進度,并開會進行了重新布置,從公司相關業務單位,抽調了各個專業的17名工程技術人員,組成公司安全性評價專業組集中辦公,生產技安處指派我在專業組中重點參與組織協調工作。專業組制定計劃,對公司的22、23、24、36、51、52和53等六個重點車間進行對口服務、督促整改。當年,公司全年投入300萬元資金,對檢查評價期間查出的事故隱患進行了逐項整改。
11月,建設集團被國務院確定為兵器工業唯一參加全國現代企業制度百家試點的企業,與中國的國有企業同步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從傳統的工廠制企業逐步改制成為按《公司法》運行的公司制企業。我在工作的許多方面均有建樹,尤其是在寫作方面的盡情發揮,使我漸漸在企業薄有名聲,引起了領導的重視和關注。正因為處于轉型期的企業的求賢若渴,給了我在更廣闊的舞臺上大展拳腳的機會。當年底,我被評為“1994年度建設集團先進工作者”。
1995年,建設集團的改制工作取得豐碩成果。
7月,建設集團與中國北方工業深圳公司作為發起人,采用募集設立的方式,設立了深圳北方建設摩托車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更名為“重慶建設摩托車股份有限公司”),公開發行了1.2億股“深建摩B股”,并在深圳證券交易所成功上市,成為中國兵器行業首家成功發行B股的企業。
9月,通過一年多的現代企業制度試點,建設工業(集團)公司依法改組為國有獨資公司,更名為建設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當年,公司摩托車產銷量分別突破100萬輛,成為當時中國摩托車行業年產銷量突破100萬輛的三家企業之一,名列第二位。建設集團獲得了國家企業管理最高獎——全國優秀企業(“金馬獎”)。
為適應公司制企業的現代管理需要,安全性評價工作也加快了進度。1995年初,建設集團下發了《三年安全性評價計劃》,制定了安全性評價工作分三年逐步實施的總體部署。我積極協助生產技安處的領導,按照工作計劃,做了大量的基礎管理和文字工作,組織多期專題培訓班,培訓基層技安員骨干,并經常深入重點基層車間,督促隱患整改工作。同時,我和技安室的師傅一起,以安全性評價工作為契機,在公司內廣泛推行了“安全生產標準化班組”活動。
1996年,為迎接香港回歸,國家給公司下達了“976工程”任務,試制生產了95式5.8毫米自動步槍,裝備解放軍駐港部隊。這款極具中國特色,具有世界同類產品先進水平的新武器,令我們軍工人無比自豪,也激發了我把筆觸延伸到了兵法研究領域。
當年,我反復研讀了《孫子兵法》,對這部中國古代的經典兵法產生了濃厚興趣。于是乎,我又閱讀了大量的參考資料,在古代先賢智慧的啟發下,我結合工作實際進行了深入的思考,將自己的認識加以總結提煉,先后寫了《“謀攻之法”及啟示》《用兵入神的前提是掌握變化的趨勢》《什么是“廟算”——信息與預測的重要性》等讀書心得,分別發表在《建設報》上。在此基礎上,我撰寫了學術論文《試論孫子兵法在現代安全管理中的運用》。10月,該論文在SC省勞動保護科學技術學會1996年學術研討會上被評為“優秀論文”,引起很大反響。據會務組張老師告訴我,國內安全生產專家、四川交通大學的曹老教授,審讀我的這篇論文時拍案稱奇,說“獨樹一幟”云云,并親自撰寫摘要。開會期間,我宣讀完論文剛回到座位,CQ市勞動局參會的老師,就來到我的座位,詳細詢問了我的工作情況,互留聯系方式。晚上吃飯時,《四川勞動導報》和《警鐘長嗚》報的主編,都來向我約稿。
后來,這篇獲獎論文又在國家核心學術期刊《勞動保護科學技術》1997年第17卷第3期上發表,并先后被多家學術刊物轉載,還被工廠科技委主辦的《建設科技》收錄。駐廠軍代室的領導通過《建設科技》讀到該文,大為賞識,以“人才難得”的理由向工廠的組織干部部門作出推辭。西南兵工局安全教育中心的黃老師,專程到廠索要文稿,讀后坦言:今后西南兵工局的學術工作,請老弟一定多多關照。
當年,中國兵器工業總公司委托西南安全教育中心組織編寫《職工安全培訓教材》,教育中心領導針對我在1992年就著眼于沖壓安全研究的實際,聘我擔任了該教材的編委,具體負責“沖壓安全”章節的編寫。
那一年,我成為了CQ市科學技術協會會員。還被評選為建設集團“1996年度優秀科協會員”和“1996年度優秀職教教師”,并被黨組織推薦為公司后備中層領導干部人選,成為了公司黨委組織干部部考查培養的對象。
1997年,是公司安全性評價工作的沖刺之年。從年初開始,我與同事們一起,全力以赴地投入到各個專業的檢查整改之中。幾個重大的事故隱患整改項目,如公司眾多洞子車間的電器線路改造,噴涂車間的管道更換,淬火爐廠房的防火處理,33車間的60KW電阻爐改造,計量處大樓的電器線路整改等,我和技安室的師傅們輪番蹲守各個施工現場指導把關,為從系統上抓好企業的本質安全,創造了一個和諧安全的生產作業環境,大家也是夠拚的了。
當年載入歷史史冊的大事件,首推7月1日中國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對重慶人來說,還有一個雙喜臨門的大事,就是6月18日重慶直轄市掛牌。
直轄后的大重慶地貌依舊,城市的景象卻不斷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城市被重新規劃、重新打造;城區被不斷注入現代元素恣意擴張。曾經,到處可見穿逗結構的傳統民居和斑駁陸離的吊腳樓捆綁房,后來,被成片拆遷和鏟平,為鱗次櫛比的高樓大廈所取代;曾經,鑿入山體的一處處防空洞,后來,被開發成為連成一片的地下商城。在高樓林立中保留完好的解放碑的四周,美輪美奐的廣告牌鋪天蓋地;在波浪起伏的城市丘陵之間,新建的隧道和立交橋連接著四通八達的高速公路;在環繞群山的兩江上,架起了多座跨江大橋,貫穿渝中半島,拉伸城市框架;主城區雨后春筍般冒出的步行街人潮涌動,商業區公路上的汽車多得令人咂舌。重慶人又一次煥發出勃勃生機;重慶城掀起了新一輪經濟發展的狂濤怒潮。
重慶直轄市掛牌十幾天后的7月1日,喜悅中的人們,又迎來了香港回歸祖國的喜慶日子,見證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正式成立。香港回歸是“一國兩制”偉大構想的成功實踐,是中華民族的百年盛事。
就在這年喜慶的7月,我加入了SC省兵工學會(2006年更名為CQ市兵工學會)。10月,我獲得了中級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被評為工程師職稱。
安全性評價工作的深入開展,促進了企業從傳統安全管理向現代安全管理的轉型升級。為此,公司于10月份為技安環保室配置了一臺電腦。那時公司用于辦公的電腦還很少,初期能夠熟練運用的人更少。
人年輕時很容易接受新事物,我敏銳的意識到:電腦這種邏輯的機器,可以忠實地執行人類交給的程式,對輸進電腦的資料進行計算,又快又準確,極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是一項實現了互動的高科技管理工具。不盡快掌握新科技的人,有可能落伍遭到淘汰。
11月,我報名自費參加了CQ市技協與公司技協聯合舉辦的“初級微機培訓班”,每天下班后到建設二校去學習電腦操作,一天到晚背“五筆輸入法”表,經過一個月的培訓和練習,初步掌握了電腦操作基本技能,逐步熟悉了辦公軟件的運用。
盡管單位配置的電腦屏幕小,內存少,運行速度也慢,但相對而言,從本質上提高了工作效率,寫稿也比過去方便多了。后來,互聯網開始流行,因電腦屬于比較昂貴的設備,我也沒時間去網吧上網。直到2004年4月我自己購買了家用電腦,才學會了上網。足不出戶就了解國內外的事情,查找資料和撰寫論文,輕輕一點就來了,傳遞信息和投稿相當便捷,使我工作起來如魚得水,效率大增。
12月,公司順利通過了兵器工業總公司評審組的“安全性評價”復評工作,建設集團獲得安全性評價最高級別“安全級”證書。通過全面推行安全性評價,完善安全管理體系,職工的安全意識得到了提高,生產作業環境得到了改善,工廠事故頻率逐漸下降。我們幾年來的辛苦沒有白費,“安全性評價”達到了預期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