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0日拂曉,漫山遍野的濃霧徐徐襲來,硝煙交融在乳白色的霧靄里四處飄浮,越南又開始了一個陰沉沉的早晨。
一夜的露營,我身上蓋的毛毯、頭上戴的帽子和腳上穿的鞋子全被露水打濕了,可我無暇顧及,將濕毛毯折好收進背囊里,參加了連部的碰頭會。當天,西線云南方向我第14軍攻占了越北重鎮老街;第13軍39師115團繼續進攻谷珊西山。
谷珊西山地形南陡北緩,群峰疊嶂,由215、349、380、402等大小十余個高地組成,各高地各自獨立,怪石重迭,高地之間,谷深巖陡,無路攀登。山上林木繁多,藤草密布。一條寬約10米,深40至50公分的小河從東、西、北三面環繞群山。保(勝)沙(巴)公路由群峰南側山腰通過,為越北谷珊通往柑塘、沙巴的一道天然屏障。
該屏障向北延伸出一條南北長約1500米,東西寬約50-80米的丫形山脊,山脊分叉處是重要制高點215高地(戰后得之:高地上構筑有17個碉堡、58個火力點,駐有越軍192團1營營部帶第2連),是進入谷珊的必經門戶。115團1營領受艱巨的任務,以“舍我其誰”的英雄氣概猛撲上去,一場惡戰即將爆發。
連隊按指令迅速架設了305高地第39師前指至瓦窯第13軍前指的線路,和305高地至炮觀1.8公里的線路。
305高地離戰場很近,冷槍冷炮不絕于耳。山頂連部貓兒洞里那部電話機,經常伴著槍炮聲鈴聲大作。由于戰場態勢不斷變化,各級指揮所轉進頻繁,電話里不時傳來架線或撤線的指令。連隊干部指揮若定,調度有方,按照上級的命令輪番派出架線班。戰友們忙碌無懼的身影,奔波在戰場的各個角落。
上午時分,高地左側大約3里外的沙巴公路上突然響起了一陣炸雷似的猛烈爆炸聲,沖天而起的濃煙持續了個把小時。對于這次爆炸,我的戰地日記上只記了只言片語:“從四處彌漫的嗆人硝煙中,似乎嗅出某種不祥的味道。”沒有記錄具體情況(當時并不知道)。從戰后的相關資料中才了解到詳情:原來是友鄰部隊停靠在公路上的一個幾十臺軍車的輜重車隊,油罐車、軍需品、彈藥車、救護車成一字長蛇陣擺放,停靠間距太小,被越軍82迫擊炮擊中油罐車引起連鎖爆炸,損失很大。
我還從通信參謀事后擺的龍門陣中得知:當時在現場附近的我師偵察連曾火速派一個排馳援,搜剿附近山洞,用越語喊“繳槍不殺”之類。結果搜出來的盡是遇襲后隱蔽在此的我們自己的司機和押運人員,越軍特工偷襲得手后早已逃得無影無蹤。
客觀地說,我們的對手決非等閑之輩。久聞越軍那些打了幾十年仗的老兵油子,個個兇猛好斗,心歹手黑。而長期處于和平環境的我軍久疏戰陣,加上參戰部隊中新兵比例不小,若論單兵軍事技能,也存在一些技不如人的地方。
濃霧漸漸散去,太陽火辣辣地懸在半空。連隊干部召集大家,傳達了上級通報:開戰以來,參戰部隊發揚我軍的光榮傳統,干部戰士英勇頑強,經受了實戰的考驗,取得了豐碩的戰果。但也暴露了一些問題,有一些血的教訓。通報的戰例中,有我軍戰士按照部隊傳統嚴格執行群眾紀律,路過越南村寨時秋毫無犯,卻無緣無故被老年村民或小娃兒背后打黑槍的;有善良的我軍士兵救護受傷的越南女村民,反遭那個賤人殺害的;還有越軍特工利用我軍愛民親民的思想,化裝成平民百姓偷襲和殺害毫無防備的我軍落單戰士或后勤人員等。損失較大的有:18日東線某師前指行進途中被混在民工隊伍中的越軍特工偷襲;19日東線某團指被化裝民工混入的越軍特工突然襲擊,均造成官兵傷亡。
非戰斗減員對參戰部隊的心理影響不容小覷,這些教訓引起了部隊的高度重視,上級要求各單位要根據新的情況,及時總結經驗,調整戰術,戰斗結束后要迅速肅清殘敵,確保作戰部隊后方和運輸線的安全。
師政治部還下發了一份油印的戰地快報,刊名《鐵流》,傳播戰斗勝利的消息,其中一篇報道,通報表彰了在龍金戰斗中犧牲的師偵查科參謀的英雄事跡。這份《鐵流》,干部戰士爭相傳閱,我還帶在身上,隨后幾天巡線時給各個維護組傳閱。
下午,大地被太陽蒸烤,草不搖,樹不動,沒有一絲風,天氣悶熱難當。我在這一天的戰地日記里,忍不住發出了憤怒的質問:啥子季節不分的鬼地方喲,熱得要命,這還是春天嗎?這天的日記里還有“革命軍人要忍耐”的記錄。
戰場日記惜墨如金,這句話當然不是空喊口號的廢話,而是如實記錄了我們戰斗中經歷的嚴峻考驗。
時隔幾十年后,我至今仍清晰的記得那天發生的事。是時,為防敵炮擊和殘敵狙擊,我從中午開始,挽起衣袖和大家一起按指令挖單兵防炮洞(俗稱貓耳洞),做防空偽裝。一直干到傍晚,累得滿身大汗,衣服濕了干,干了又濕,很快后背結滿鹽霜,我感到饑渴難奈,但水壺里的水昨天晚上吃壓縮餅干時就喝光了。
戰場上一般沒有專門的飲用水,戰士們只能從溪流、河溝、稻田里取水,加上消毒凈水片沉淀凈化后飲用。凈化后的水顏色渾濁,既腥又有股怪味道,很難喝卻又不得不喝。而且戰場環境復雜,沒人知道溪流或河溝的上游有沒有沒來得及打掃戰場留下的尸體或其它污染物,說不定不經意間什么水都喝到過。
更糟糕的是,305高地上沒有水源,類似這種缺水或缺糧的情況在戰場上經常出現。盡管警衛連的戰士不時組織巡邏搜山,但下山的曲折小路叢林密布,下了山到外斬河邊的距離也很遠,且這條路地勢平坦,完全暴露在周邊山頭上密林中的火力射程之內。潛藏的少許殘余越軍,曾經幾次伏擊,從多個方向偷襲了下山到外斬河取水的我軍小隊。俗話說:以柔克剛真漢子,能屈能伸大丈夫。既然取水路上布滿了死亡陷阱,那就沒有必要冒著生命危險擅自下山取水,能忍就忍吧,反正一天兩天也渴不死人。
不得已,我在令人窒息的悶熱潮濕中,忍受著令人抓狂的口干舌躁,打起精神盡力完成各項工作。好難過的一天呀!
黑夜像一張網撒向大地,山野間暮靄漸起。那天115團1營攻打215高地的戰斗從3時惡戰到當晚19時許,在殘酷的爭奪戰中,由于地形不利,敵情不明,部隊傷亡較大,只得收兵撤回,重新調整了攻擊部署。
2月21日,又是晴朗的一天。早晨天還未亮,連隊便奉命派人架設了305高地師前指至無名高地115團前指4公里的線路。早7時,前方傳來了一陣急促的炮擊聲,115團1營又向215高地發起猛攻,只用了10分鐘就沖上了215高地。隨后,在強大炮火的支援下,又連克349、402等高地,完全突破了越軍的第一線防御,打開了通向縱深地區的道路。
防守215高地的越軍192團的部隊,被打得喪魂落魄,潰不成軍,多次用明語在電臺上向敵345師呼救:“敵軍攻勢太猛,頂不住了,請求增援和后撤”。此電被我軍截獲,軍區首長尋問是哪支部隊打的?戰后115團一營被中央軍委授予“攻堅英雄營”的榮譽稱號。
這天上午,我們連隊的一個班長架線時不慎從樹上摔了下來,抬回連部經過衛生員簡單處理。好在并無大礙,休息一天后,這條性格剛烈的漢子,很快又重返前線,繼續穿山越嶺架設線路,投入到通信保障的工作中去了。
中午,我饑腸轆轆,可一點食欲都沒有。在305高地上,吃不吃飯由不得你,因為沒有水喝,嗓子都快冒煙了,壓縮餅干嚼在嘴里象包沙,實在咽不下去。
本來上午部隊組織了武裝護送取水,但305高地上首長多部隊也多,取的水量有限,大家自覺以抗美援朝上甘嶺的我軍前輩為榜樣,為滿足一線部隊而相互推讓。連隊炊事班燒的開水都優先供應了架線班的戰士們。
下午,在陽光的照射下,視野相當清晰。大約3點多鐘,有哨兵遠遠地發現,山那面的小村里突然跑出來一個神情古怪的人,只看到那人身材瘦高,分不清年齡,剃了個平頭,黑黢黢的上身只穿了一件短袖衫,下身穿了一條軍綠色的短褲頭,兵不兵民不民的,邊狂奔邊鬼頭鬼腦地四處張望。
哨兵立即發出警報。我們在山坡上挖塹壕的士兵們,一聽情況有異,趕緊丟掉手里的洋鏟或十字鎬,眼疾手快地操起各自的沖鋒槍、步槍或手槍,迅速把子彈推上膛,陣地上立即傳出一片拉槍栓時尖厲的金屬摩擦聲。
周圍霎時安靜了下來。趴在塹壕里的士兵嚴陣以待,持槍默默地瞄準目標,靜靜的等待在場的干部開火的命令。
可是沒有人發出命令。干部們盡管也覺得不大對勁,但沒人輕舉妄動。戰爭中任何意外都可能發生,他們怕誤傷了老百姓,這的確很難說。
戰場上稍一猶豫往往顧此失彼。眨眼之間就有我軍士兵從小村后面的土路上尾隨而出,用越語高聲喊話,還開了兩槍。可惜為時已晚,那個形跡可疑的家伙像個靈巧的猴子,撒開腳丫子飛快地沖進了一片樹林,沒了身影。
我強忍疲倦、饑餓和難以忍耐的口渴,繼續埋頭挖土。又干了一陣,我感到一陣陣的頭暈和胸悶,這大概是中暑的前兆。
我無意間瞅見翻開的泥土中幾朵開在春天的小黃花旁邊,露出幾根黃白色的茅草根。我眼前一亮:咦,當知青時我見過,好像這東西能解渴。便宜迫不及待地從酥黑的焦土里拔出幾根,放在嘴里使勁嚼起來。哪知道又苦又澀,不得不沮喪地吐了出來。
旁邊一個工兵戰士見狀,說山上有一個泥潭里有水,他剛剛灌了水壺。我按他說的地方,趕緊跑去一看,果然有個牛羊吃水的水凼凼,很小,水很臟,尤其是水的顏色非常可疑,說不定里面有牛尿羊尿都有可能。
但渴了兩天了,實在受不了了,顧不了那么多了。我拿出口杯打了一杯渾水,把幾片連隊衛生員發給我們的消毒凈水片加進杯子里晃蕩一陣,硬著頭皮“咕嘟咕嘟”地喝了下去,總算解了渴。
我又灌了一壺水,加上消毒凈水片,送到同樣口渴難忍的連部幾個戰友那里,大家也不講究了,一陣猛灌喝光了水壺。
一直渴得不想說話的戰友們,總算聚在一起聊了幾句。一個戰友抹抹嘴唇告訴大家,他守聽話機時從電話中聽到115團向師前指報告,說他們繳獲了越軍軍械軍需倉庫各一座,在266高地一個山洞里又搜出蘇制冰雹||式火箭彈170枚及大批軍械軍需物資,師前指命令運輸連派車拉走了。
到晚上,除了感覺肚子餓,還好沒有拉肚子。連隊干部大都回來了,大家圍坐一起交流信息:幾天來,我13軍各部攻勢凌厲、捷報頻傳:第38師殲滅了壩灑地區之敵(戰后被中央軍委譽為自衛還擊作戰的第一個殲滅戰);第37師攻克谷柳、保勝;第39師攻占岳山和谷珊西山。至當天,第13軍摧毀了越軍縱深防御陣地,兵鋒已直指越西北重鎮柑塘。昆明軍區前指發出“前作75號”電,通報表揚了表現突出的第13軍,號召全軍區所有參戰部隊“向13軍學習看齊”。
柑塘是沿紅河通向越南首都河內交通要道上的一個重要樞紐,是越南西北部的工業重鎮。這里有一個亞洲最大的露天磷礦,每年磷肥出口達數千萬美元,是經濟落后的越南當時出口創匯的重要基地;柑塘市內還建有一個年產50萬噸的化肥廠和糖廠,戰略地位和經濟地位都很重要。
越軍下令守軍345師不惜一切代價“死守柑塘”,并急調越軍主力316A師迅速東援,欲阻我軍向其縱深發展,以解柑塘之圍。
話說這316A師(越軍數字番號后面的字母,一般A為老部隊,B為新組建部隊)戰斗力強悍,曾獲越南“人民武裝力量英雄師”稱號,是越軍中的所謂王牌部隊。該師駐防在越西北萊州省的平盧、封土地區,受命后出動所屬148團、174團、98團7營和187炮兵團一部,從申淵驅車出發,沿10號公路加速向代乃方向運動。
21日天剛擦黑,316A師先頭的148團兩個步兵營就殺氣騰騰地竄至代乃地區,迅速控制要點,掘壕據守,妄圖掩護主力東進。其后續部隊亦跟進至巴沙地區,伺機而動,來者不善。
代乃位于谷珊西南,南臨外約姆河,北倚谷珊西山群峰,山勢險要,茅草叢生,10號公路(保勝至沙巴公路)蜿蜒從代乃無名高地東南山腰穿過向東北繞行。這條狹長的公路還是我國在援越抗美時期援建的,是東通保勝,南往巴沙的咽喉要道和越軍增援柑塘的必經之路。奪占并控制代乃要隘,分割敵316A師與345師的聯系,對當前戰局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