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0章 枕戈待旦

1月28日,是1979年的農歷春節。

祖國各地的各族人民,在這個我國每年最重要的傳統節日里,家家戶戶全家團聚,歡天喜地辭舊迎新;全國的城市鄉村張燈結彩,鞭炮齊嗚慶祝佳節。而在劍拔弩張的邊疆,軍人們職責所在,面對迫在眉睫的嚴峻戰爭環境,需要執行戰備值班任務,無暇組織節日慶?;顒?。只是炊事班在除夕夜特地加了幾個菜,連隊熱熱鬧鬧的組織了會餐。沒有舉杯暢飲,沒有表演節目,也沒有慶祝儀式,部隊秣馬厲兵,一切從簡。但在晚上連隊會餐后,在師指所在的村寨院壩里,師部舉辦了簡單的電影晚會,放了兩場電影。

這是我第一次在部隊,而且又是在國境線上過春節,也是我一生中度過的最獨特,也是最有意義的一個春節。

春節剛過,大批的作戰物資繼續源源不斷的到達連隊。我把上級統一配發的出國作戰使用的帆布背囊和毛毯(這次打仗我們沒有背背包),還有雨衣、高腰防刺解放鞋(鞋底加了一層鋼板)、防滑鞋碼、綁腿帶、急救包、尼龍吊床等等物品,分發到連隊每一個戰士手里;把戰區軍用地圖、指北針、野戰被復線、便攜式電話單機及電池、紅藍綠三色方型信號燈,手電筒、攀登繩索、砍刀、鐵鍬鐵鏟、防毒面具等工具器材補充到各班排。為每個班的班長和副班長按規定的攜帶量佩發了沖鋒槍子彈,連隊干部也補給了手槍子彈。

各連軍械員兼文書收到師后勤部下發的申報裝備耗材和師政治部下發的統計傷亡情況的登記表,這兩張表出國作戰時要用,其它的文件、報告、計劃和各類報表等,則出國前必須清理歸檔。同時,按師通信科的要求,我配合連隊干部,組織了全連各排、班裝備器材的全面檢查,確保電話單機、線料的電氣性能合乎要求,作業工具齊全完好,耗材充足,指導保養工作并對訓練中損壞的立即送修或進行更換。

我按照部隊的規定,收集匯總了相關數據。由于戰區氣候炎熱、多雨、潮濕,通信裝備易受潮,技術性能均有不同程度降低的特點,我還制定了連隊出國作戰期的裝備器材保障計劃,上報給連隊干部,并按規定的基數為各班排補充了武器彈藥和通信器材。

我們這次出國作戰的線料,主要以超輕型被復線為主。這種線料有效通信距離為15-20公里,重量為每公里7公斤,比輕型被復線輕一半,便于攜帶。我全力以赴、小心翼翼,雖然忙得不可開交,但總算有條不紊地履行了自己的職責,圓滿地做好了自己的工作。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一旦發起出國作戰行動,因戰場條件限制炊事班不便于野外點火做飯時,則需要以食用條件極其簡單的單兵口糧(壓縮干糧與罐頭的經典搭配)提供能量。2月上旬,師后勤部陸續向各參戰部隊下發了單兵口糧。單兵口糧是我軍多年來研制的761壓縮干糧和各種軍用罐頭,壓縮干糧分油質和粉質兩種;軍用罐頭主要有午餐肉罐頭、紅燒豬肉罐頭、酸辣菜罐頭、糖水菠蘿罐頭等品種。

單兵口糧主食安全可靠,攜帶方便,熱量配比足夠,食用時不受場地和時間的限制。但品種較為單一。除壓縮餅干外,還有少量最新研制的脫水快餐米飯,塑料袋真空包裝,撕開后用開水泡一泡立即就能吃。我嘗過,感覺口感一般,聽說是給大家試用征求意見的,還未批量生產。而輔食副食很少,軍用罐頭均以馬口鐵包裝,便于在戰時由單兵攜帶,不過技術兵種普遍沒有配備多用途匕首,食用時開啟不太方便。

單兵口糧本來是配發給部隊作戰時的給養,但壓縮干糧大家之前從未品嘗過,特別是罐頭,平時較為稀罕。出于好奇,也有不少人領到后悄悄打開嘗了一遍。也難怪,在當時食物多樣性不足的情況下,年輕人實在是難擋美味的誘惑。

大家品嘗后私下交流心得:上海益民食品四廠生產的761壓縮餅干一盒兩包,一包兩塊,咸甜口味,無需任何加工,拿出來就能吃,一般吃一塊(最多兩塊)就能吃飽。就是口感稍差,又干又硬,咬一口滿口鉆,干澀得沒水無法下咽,有點難吃。酸辣菜罐頭是腌制的蔬菜,大致有黃瓜、蘿卜、白菜、青豆等等,雖然也是寡淡無味,但據說能補充維生素,預防夜盲癥。糖水菠蘿罐頭清香爽口,很甜,很解渴;最香的是紅燒豬肉罐頭,肥瘦合適,很好吃,但吃時需要加熱;最好吃的是上海梅林食品廠生產的午餐肉罐頭,給我留下的印象太深了,開罐既食,肉質酥軟,味道香醇,確實好吃。告訴一個秘密:直到現在,我每次吃重慶火鍋,必點一份梅林午餐肉。沒有人知道為什么,其實這里面有戰爭記憶。

隨給養同時運到連隊的,還有各種檔次的香煙。大都是云南、四川和貴州生產的,干部戰士們可以隨便領,只需在司務長那里登記一個領取的品種和數量,說是作戰結束回國后再按照登記數付錢。那時的義務兵的津貼從第一年的每月5元,隨軍齡每年增加一元。但從打仗時的2月份起,每個戰士都提前增加了一元的津貼。當時的兵心思簡單、老實本分,尤其是來自農村的戰友普遍比較節儉,很多戰士都領比較便宜的牌子,如“金沙江”、“朝陽橋”(2角幾分錢一包)等。我領了3條比較好一點的香煙帶到越南,分別是兩條沒有過濾嘴的“大重九”(4角幾分錢一包)和一條有過濾嘴的“紅塔山”(7角幾分錢一包)。后來回國后,連隊并沒有收錢,所有的賒賬一筆勾銷。戰爭中一切為了勝利,錢似乎失去了它平時的價值。

臨戰前部隊開誓師會,戰士寫決心書,是我軍的傳統。連隊召開了戰前誓師大會,學習了師政治部下發的《殺敵立功號召書》,傳達了出國公約,宣布了戰場紀律。我也主動書寫了決心書,還寫了“入黨申請書”,鄭重其事地交給了黨支部。具體內容已經不記得了,但里面有一句話“請黨組織在戰斗中考驗我吧”,始終記憶猶新。

部隊給每個戰士發了一張巴掌大小對折的《供給卡》。我的《供給卡》,封面單位一欄為“936信箱5中隊3小隊”,編號為“01190”(撞巧為兩個0中間的火警號碼)。除了每月領取津貼簽字外,還作為在戰場上離開連隊執行通信任務時,就近在友鄰部隊就餐和補充物資之用。

師政治部還給每個連隊配發了一臺南京無線電廠生產的軍用“熊貓”B-11型10波段16管晶體管手提式收音機,性能相當好。這臺收音機下發后一直由我保管(各連一般都由文書保管)。戰爭初期按要求沒有帶到越南,戰爭后期由后勤部統一安排,送到在越南戰場上我的手里。連隊干部有時也來找我,打開收音機,通過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的短波廣播,了解了戰爭的進程,我國撒軍的聲明全連就是通過這臺收音機收聽的。

這次對越自衛還擊作戰,是抗美援朝后我軍最大的一次軍事作戰行動,以下回憶以作者本人的親身經歷為文。行文中涉及的人沒有寫出姓名,一般以職務或其它代稱。因為時間久遠,記憶偏差,一些細節已經模糊,難免掛一漏萬。加之文中記述的一些往事很難與相關當事人一一核實求證,只好保持口述歷史的原始狀態為妥;還有很多作戰背景、作戰部署和作戰命令當時是軍事機密,作為一個普通士兵并不知情。文中涉及的一些戰場態勢和戰斗經過等等詳細情況,是參考了戰后下發部隊的《來自紅河前線的報告》(昆明軍區政治宣傳部編)、《自衛還擊保衛邊疆英雄譜》(成都軍區政治部編)、《紅河岸邊英雄花》(陸軍第十三軍政治部編)等專題書籍,查閱求證了《戰地黃花——原陸軍第三十九師自衛還擊保衛邊疆作戰紀實》等戰史資料事后補充記敘,以盡量保持戰爭過程的真實和完整。

資料記載:1979年2月8日,中央軍委下達了“中越邊境自衛還擊作戰命令”,采取諸兵種合成作戰戰術,共集結了廣州軍區、昆明軍區、成都軍區、武漢軍區的9個軍29個步兵師(分別為:11軍、13軍、14軍、41軍、42軍、43軍、50軍、54軍、55軍及20軍的58師、廣西軍區獨立師、YN省軍區獨立師、廣西軍區2個邊防團另1個邊防營、YN省軍區4個邊防團另3個邊防營),2個炮兵師(炮1師、炮4師),3個高炮師(高炮65師、高炮70師、高炮72師),以及裝甲兵、通信兵、工程兵、鐵道兵等兵種部隊約56萬人。配屬800余輛坦克、自行火炮和裝甲車,9000余門各種火炮,3萬余輛各種車輛;動員的支前民兵、民工約70余萬人。另空軍航空兵13個師、1個航校、3個獨立團、1個電子干擾分隊,擔負境內巡邏防空任務。海軍南海艦隊在北部灣川島以西各港口集結各型艦艇120余艘及海軍航空兵作戰飛機170余架待命行動,所有參戰部隊于2月9日深夜完成了作戰準備。

資料顯示:越軍以8個步兵師約10萬正規軍以及民兵15萬人應戰。其中,廣西當面部署有越軍第一軍區6個步兵師(駐諒山地區的3師、駐先安地區的325B師、駐亭立地區的338師、駐高平地區的346師,和由中部北上增援的327師和337師。337師只有一個團,即52團參戰),約八萬余人;云南當面部署有越軍第二軍區2個步兵師(駐柑塘地區的345師、從平盧地區出援的316A師),三個團,七個營,一個獨立連,三個公安屯,兩個縣隊,約兩萬余人,分布于黃連山省老街市和柑塘市及萊州省。從實戰來看,越南國小力弱、地幅狹窄、縱深短淺、回旋余地小,一旦邊境一線失守,首都河內將岌岌可危。且越軍缺乏大兵團遠距離機動作戰經驗,攻擊能力很差,但游擊戰術嫻熟。所以越南利用其北部地區山高林密、溝壑縱橫、易守難攻、利于防御的特點,組織邊界“堅固防御”,基本上是分兵據險守點,部隊各自為戰。火炮也不集中使用,多以單炮游動作戰為主。

第39師所在的云南方向為西線戰區。紅河將西線戰區地幅天然地割裂成東西兩個部分,參戰部隊以河為界遂行各自的戰斗任務:第14軍主攻紅河東岸;(14軍于1950年與13軍同時入滇,后一直駐防云南,也參加過兩次中緬邊界勘界警衛作戰和叢林大練兵,對南部邊疆地理民情諳熟,叢林作戰能力很強。)第13軍(加強第50軍149師)主攻紅河西岸;第11軍沿金平——封土方向實施輔助突擊進行策應(11軍是1969年在云南大理重新組建的新部隊,是一個下轄31、32兩個師的簡編軍,此次參戰以YN省軍區獨立師加強該軍)。

第39師在第13軍編成內擔任右翼突擊梯隊,任務是:在馮五寨至龍沙河一帶突破越軍的紅河防線,實施縱深穿插,斷敵退路,阻敵增援,達成戰役合圍。在兄弟部隊的配合下,殲滅柑塘之敵越軍345師。其作戰態勢是:115團為一梯隊。任務是首先偷渡紅河,奪占灘頭陣地,向縱深發展,保證穿插部隊投入戰斗。116團擔任迂回穿插任務。利用115團撕開的口子,插向敵縱深。117團為師預備隊,隨基指跟進,隨時準備加入戰斗。炮兵團組成師炮群以火力支援步兵作戰。

據戰前偵查的結果指向:第39師進攻正面(從馮五寨到龍沙河長約3公里的沿河當面)之敵,系越軍345師一部及其黃連山省隊192團、萊州獨立營和青年沖鋒隊,第一線防御主要據守以248和 230高地為核心的5個山頭。這248高地為當面越軍的主要支撐點,它前臨紅河,后依黃連山脈,兩翼還有230、191、194等4個山峰環護,是越軍東起老街,西至壩灑十多公里紅河防線上的重要門戶。在越南國土幾十公里的縱深內,越軍還另有大量的野戰工事、明碉暗堡、塹壕坑道構成的支撐點式的環形防御體系,儲備了大量的武器彈藥和糧食,妄圖憑險固守,負隅頑抗。其316A師等越軍主力部隊還有長期作戰的經驗和狡詐多變的戰術手段。越軍曾恬不知恥地吹噓:“前有紅河屏障,后有高山依托,至少可守三個月?!?

在對越自衛還擊作戰中,我13軍軍、師兩級都建立了前指、基指和后方指揮所,主要領導均在前指??紤]到部隊十幾年沒有打仗了,基層指揮員普遍缺乏實戰經驗,而大兵團跨境作戰必須有力掌握部隊,及時定下戰斗決心,實施堅定靈活的戰場指揮。所以,采取了逐級向下加強指揮的方式,軍級副職率工作組到師協助指揮,師級副職到團,團級副職到營,連級副職帶主攻排沖鋒。以督促部隊,鼓舞士氣,推動戰斗進程達到目標。

為加強步炮協同,軍、師兩級同時設立了炮兵指揮所。各炮兵群都向步兵第一梯隊的前沿派出了前進觀察所,并單獨建立了通信網絡,實現了穩定可靠的通信聯絡,保證步兵打到那里,炮兵就支援到那里。

我13軍通信兵共有四個通信營部,四個無線電連,四個架設連,十三個通信連,十五個指揮連,共計三千六百九十八名通信兵(其中于部三百八十人)隨隊參加了中越邊境自衛還擊作戰。

我們連隊的有線通信架設作業主要圍繞第39師前指、基指和后指,師前指與三個步兵團指和師炮指、相關技術分隊、后勤分隊和戰地醫院、軍械軍需倉庫、汽車運輸隊等的電話通信聯絡展開。此次戰爭過程的架設作業,以中越兩國的界河紅河為界,大致分為三個階段:一是備戰期間在雞街和洞坪開設的電話通信網;二是戰爭期間除副指導員和一個排長帶一個班(共11人)留在國內保障師后指;連隊主力71人跟隨師前指渡過紅河,在越南戰場開設的電話通信網;三是戰后邊境防御作戰期間在螞蝗堡開設的電話通信網。

我連戰前備戰期間的通信線路架設作業,按照指揮線路由上而下,友鄰線路由右致左的原則,分為兩個階段:一階段是前面已經介紹的從1978年12月29日至1979年元月23日部隊在雞街集結期間開設的電話通信網。二階段是從1979年1月24日至2月16日洞坪農場集結期間開設的電話通信網。這一階段主要以師基指所在的河口縣洞坪農場五隊為中心,往洞坪南加工廠(師前指)和曼峨五隊(師后指)分別架設6條線路為主干,再由洞坪南加工廠和曼峨五隊延伸架設建立有線通信網絡,采用雙線線路架設程式。洞坪五隊往洞坪南加工廠架設了3條線路,距離2.1--3.9公里不等。洞坪五隊往曼峨五隊也架設了3條線路,距離分別為9公里、7公里、9公里,其中輕被復線一條、超輕被復線兩條。以洞坪南加工廠為節點再延伸出4條:一是架設至1.7公里外的70分隊;二是架設至1.3公里外的50分隊;三是架設至2.6公里外的89分隊;四是架設至2.7公里外的85分隊。另外洞坪南加工廠與曼峨五隊之間用單線線路程式也架設了1條專用線路。按規定,步炮協同線路應由炮兵向被支援的步兵進行架設,所以另派出一個架線班到炮兵指揮連,負責開設炮指的線路。這一階段架設的線路根據各部隊待機地域變化作出過幾次相應的調整變動,累計共約80余公里。線路開通后,連隊按地域開設了四個線路維護組,每組3人,按劃分的維護線段實行晝夜維護。

2月16日,星期五,我軍在這一天實行了無線電靜默。而越南當局對即將面臨的懲罰渾然不知,越南總理范文同、副總理黎清毅和阮維禎,以及總參謀長文進勇這天飛往金邊,對剛成立的柬埔寨韓桑林政權進行訪問。

一大早,連隊按指令派出大部分架線班,以龍山預設師前指為中心架設了7條線路:架設2.7公里2條至紅河渡口的渡河指揮所的專線(凌晨舟橋連將進行浮橋架設作業);架設1.9公里至龍山西北側的115團團指;架設2.6公里至馮五寨東側的116團團指;架設11公里至炮兵指揮所;架設0.8公里至炮觀;另架設了一條工兵營至觀察所的線路。117團當晚的待渡地域為洞坪五隊,原洞坪五隊師基指的線路未撤留用。

上午,連隊組織留守人員撤收了帳篷,收拾好行裝。又拆除了宿營地的簡易竹棚,填埋了臨時廁所。中午,第39師各部根據各自的駐地到指定待命(前沿)區域遠近開始行動,山溝里的公路和四周的條條山路上,到處是負重行軍的部隊和支前民工,各個部隊按命令務必在黃昏19點前到達出發陣地。全師機動車輛(包括舟橋連的舟橋車)在洞坪五隊到曼峨六隊之間一線公路邊待命。

我連于中午11點半開飯。飯后,副連長帶幾個人先期到龍山打前站;連隊一分為二:副指導員帶領師后指保障分隊,先把洞坪九隊的線路延伸3.9公里至龍山師前指,又撤收了炮兵指揮連線路(當晚7點半收回),并留在國內負責架設和維護師后指的電話通信網;連長和指導員帶領連隊主力于中午1點半從洞坪農場五隊冒雨出發,下午4點50分到達離河口約3公里的龍山,進入了渡河待機陣地。

戰爭爆發時第39師師前指設在龍山一個狹長的坑道里。師前指所在的山頭上有一個炮兵觀察所,有一條工兵部隊在山巒間開出的可供作戰車輛行駛的急造軍路。公路邊有一個85加農炮陣地,大炮已經缷去了炮衣,烏黑斑駁的高昂炮口直指紅河南岸,隨時準備摧毀越軍的暗堡、工事和火力點。

黑夜降臨,萬籟俱寂,夜空中飄飄灑灑下了一陣雨,雨點非常柔和地撒向初春的大地。當晚8點,龍山指揮所開設完畢。連隊各個架設線路的架線班完成任務后陸續返回。簡單地吃了晚飯后,我們在山坡北面工兵連事先挖好的一排排貓兒洞里待命渡河。

此時此刻,夜幕低垂的紅河北岸茂密的橡膠林中,云集了千軍萬馬。箭在弦上的指戰員們,把生死榮辱拋于腦后,屏息等待報效國家的萬炮齊鳴,戰爭一觸即發。

當晚,一夜無眠,時間似乎走得很慢,我跟隨指導員在綿綿春雨中沿著戰壕一個一個地巡視了連隊的貓兒洞。在靜靜的等待中很少有人說話,無邊的夜色里能夠感覺到普遍的緊張情緒,但戰友們目光堅毅,情緒飽滿,大家知道此去肩負的責任。

主站蜘蛛池模板: 富顺县| 讷河市| 泰州市| 抚州市| 独山县| 儋州市| 珲春市| 阜新市| 威信县| 黄浦区| 济南市| 晋城| 宜阳县| 钟祥市| 石首市| 乐业县| 自贡市| 扶风县| 台北县| 蓬溪县| 惠来县| 渝北区| 兴安县| 乳山市| 宁都县| 泗洪县| 温泉县| 万宁市| 阜平县| 乡宁县| 桃园县| 醴陵市| 资源县| 循化| 甘孜| 祁东县| 台中市| 上饶市| 融水| 弋阳县| 堆龙德庆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