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修煉不停,修行也要講個勞逸結合。
既然現在傷病皆痊,眼下也無要緊之事。
一大早,安懷戎吃過飯后,離了寧兒,打算去靖安司處理王員外一事的首尾。
念及心湖中仍有人在生著自己的悶氣,見自己許久不出聲回話,現在已經開始在自己心湖中撒潑打滾起來了。
不斷用頭撞著石碑,龍首本就傷痕遍布,此刻好像真的流出血,洇濕了龍首額頭之處。
安懷戎不解,自己只不過是沒隨臨淵的意,甘心吃軟飯罷了,他就這般模樣?
何況臨淵昨天還想要奪舍自己呢,自己都沒找他算帳。
此刻正在半路,于是挑起話頭:
“臨淵,你給我的那塊龜甲到底有什么功效,竟能修補神魂?”
“就是只第七境左右的水裔蛻下來的片甲而已。可以因為所修持的功法涉及神魂,或是妖族自身的本命神通,所以才有這樣的功效。”
臨淵果然停下,眼仁帶紅的望著石碑龜裂處,那是血跡干涸,結痂成鎮妖二字。
或者說,臨淵比安懷戎見識多過許多,他是知道的,是寫的乃是:
鎮
妖魔邪祟禁絕於此
天雷地火永鎮斯碑
擅近者殛觸動者滅
乾坤正氣恒古長存
鎮妖二字是要分開來讀,而這鎮字,代表的就是這碑的功效。
與之相應的,臨淵已修行千年有余,上古之事雖不甚了解。可大乾立國不過八百年,他還是知曉一些始末的。
這石碑當然不止這一處碑文,這只是其中一段兒,出自某位星君之手。
不知為何,臨淵不再糾結方才一事,反而慢慢向安懷戎講述著這石碑的來歷。
“為何叫星君?”
安懷戎再問。
“因為修士跨過龍門境后,初有星感,須選用一顆主星,以此輔助日后修行。
通常選用黃道與天赤道附近的二十八星宿中一顆。
一宿之內,往往包含數個星宮,星宮算是人們統計星區的最小單位了,一個星宮包含數星。
而一旦修士與主星綁定,便是金丹境,往后是元嬰。
直至與主星合為一體,便可稱之為“第七境”了。
第七境名稱很多,只因一句話,天下之治方術者多矣。
雖說整個玄黃界的修煉體系大多是以道家典籍來命名。
無論是武夫與煉氣士者要走過的:
練身三境:登山、培風、扶搖。
還是煉氣士往后的:
練氣三境:龍門、金丹、元嬰。
第七境乃至于往后的:
紫府、天象、神庭三境。
大多都道意昂然。
可第七境卻截然不同,玄黃界人族初始修行,只有武夫一條路子,而后的煉氣一道,前六個境界大多是由道家發現并推廣的。
而第七境卻是合眾家之力,找到與主星遙相呼應的方法,以至于和主星合二為一。
所以單第七境就有:道太一、劍逍遙、儒浩然、墨天志、兵無形,佛劫濁、妖歸墟……等稱謂。
除了最開始只要躋身第七境便可有名,墨家往后,包括墨家,皆是要參加第一次“天下清妖”取得戰功后才有專名的。
后來第七境修士越來越多,百家皆希望自己能得‘專名’,卻也不好在名字上作多刪增。
因此第七境也就有了個專門的名字:萬象境,或者直接叫:第七境。
而第七境既然是與主星合為一體便可晉升,那么紫府境,便需要你占據整個星宮。
將選中你星宮中的星作為主星的人,打到自愿放棄與主星相連,或者感化他,奴役他。
總而言之,整片星宮皆由你控,就可晉升紫府了。
相應的也可稱他為星君、真君了,前綴因其主星宮或星宿而定,后綴因其道統而定。
譬如角宿平道真君,角宿平道星宮、又上道修,自然如此稱呼。
此刻龜裂之處的碑文,正是由他所刻的,刻于最后一次天下清妖。”
臨淵仿佛進入長久的回憶,這石碑好似與臨淵羈絆極深,此刻喃喃自語:
“至于這石碑的來歷,第一次清妖距今已有十萬年了,這塊石碑也有十萬年了……
至于最后一次清妖,正是在千年前,那時臨淵不過剛剛修行,大乾也是在清妖快結束才建立的……”
安懷戎早知這方世界有類似前世的諸子百家了,而且名字經義也都差不了多少,前身久在辟雍書院學習,他是知道的。
此刻他生疑的是為何不見法家。
臨淵果然好似改了性子,聽聞他有疑慮,停下敘述為他解釋起來:
“各家有了第一個第七境的修士便可為自己的道統重新取境界名,可法家到底是慢上了一步,未能趕上第一次天下清妖,在名字全部敲定的情況下沒能有人晉升第七境。
不過也不算差,至少法家元嬰倒是有別名,刑名,就是法家修士晉升元嬰的稱謂了。
其它的還有陰陽家的:符應,是金丹境的別稱。
雜家的:方殊,是龍門境的別稱。”
安懷戎再問武夫一途,他經脈萎縮,按理來說應當走武夫這一條路,可是暗示之下,寧兒與臨淵皆不許他走這條路。
可聽臨淵所說,武夫一途乃是玄黃界最先發現并走通的修行道路,既然是最先發現,終歸是不至于太差吧。
何況靖安司的同僚,除了符法,其它盡皆是武夫……心中不免有所疑惑。
“武夫一道共九境:
練身三境:登山、培風、扶搖
練氣三境:金石、金丹、元嬰
神意三境:氣盛、無漏、天象
武道是人族見上古妖裔生而能修行所借鑒、融匯而來的,自然是人族的第一條登山大道。
修行起來也最為艱難的,幾乎違背人的本性。
身不長鱗甲卻要與妖獸作比,四肢孱弱卻要與巨象角力……但也正因如此,武夫可謂同境中戰力最高。”
不等安懷戎欣喜,原來自己經脈萎縮后被迫修行的武道竟然這么強。
臨淵馬上又道:
“但是,即使如此我也不建議你單修武道。
不止是因為武夫相比尋常修士少了很多御敵手段,這些都可以打熬體魄來解決。
也不是因為武夫不能御使外物,上天下地多有不便。
而是,武夫共九境,尋常修士共十境,兩者間不單差了一個第七境。
武夫練到最高不過天象境,而尋常修士天象后是有機會步入神庭境,雖說希望渺茫。
可修行一途,宛若負石登山,不進則退就罷了,終其一生所求的不過就是那一絲希望嗎。
換言之,這本就是一條斷頭路。”
臨淵不理安懷戎的失神,兀自再說:
“尋常修士,龍門境后初有星感,修士于金丹境時需選用星宿中一顆星為主星,繼而能抱丹,丹分九品,九品九痕,一品無痕。輔以牽引之法可為練氣三境不可為之事,而境界越深,與主星綁定也就越深,牽引氣機,分野天象也就愈發容易。
他們的金丹乃星宿所化元嬰之蛻,極品金丹內含丹室。
而武夫呢,步入金石境后,武夫洗髓,然后需用丹田氣洗髓伐毛,氣感相較同境修士也弱上許多,若只修此道本不可成丹。
但可淬煉經脈丹田,以此成丹。
換言之有理武夫丹品本就比尋常修士差上許多,不能借助外物,一切都依自身。
不過武夫博殺也不是靠誰的氣機能馭物千里。”
臨淵說到這,幾乎本能的找補了一句,這。話是沒錯的,武夫上陣搏殺起來,比尋常修士厲害太多,牽引氣機反而無用。
也因其入門簡單,所以在尋常軍伍中常見武夫,安懷戎的靖安司同事多是武夫,也正是因為此。
安懷戎點點頭,似這等修行之事,如果沒有人掰開揉碎講給你聽,單憑自己悟性,委實難如登天。
真不知道上古人族修士是如何悟出這些,又從尸山血海中殺出來的,乃至于成為玄黃界第一大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