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5天 人體氣機的升降出入

2月23日

◎高血壓病人致命三點

今天照例八點半到大藥房,藥房門口已排滿了病人。

第1個病人,患有高血壓病,是個婦女,由她兒子陪著來看病。

這病人高血壓,頭暈目脹。老師說她的脈象上越,亢旺得很,而下邊卻空虛,所以腰腳無力,頭重腳輕。

老師直接叫我開天麻鉤藤飲,天麻15克,鉤藤15克,石決明30克,梔子12克,杜仲30克,桑寄生15克,川牛膝20克,黃芩20克,首烏藤(夜交藤)30克,茯神15克,生牡蠣20克,菊花8克,川楝子15克,竹茹20克,生麥芽15克,澤瀉6克。3付。

這個方子是在天麻鉤藤飲基礎上,加了川楝子、生麥芽順肝氣的藥,再用竹茹、澤瀉、牡蠣增強平肝降逆之力,并用菊花易益母草,病人以目脹頭暈為主,“聞之菊花能明目而清頭風”。

這個病人后來回了短信,反饋良好。很多病人吃中藥調好或好轉了,不會主動再向醫生反饋,所以我們也不方便記錄醫案。

這個病人的兒子發短信來說:“余老師,您好!我媽喝了3付藥后,臉上的紅光就消退了,眼睛也不脹了,血壓也降到輕中度的水平。而我吃完你的藥,雖然血壓降得不大,但胃口卻好多了,現在頭暈基本都沒有了。真是醫林出余浩,患者福音到。這里真心向老師致敬!致謝!”(此為3月3日收到的短信)

天麻鉤藤飲方歌曰:天麻鉤藤石決明,梔杜寄生膝與芩,夜交茯神益母草,眩暈目脹與耳鳴。

天麻鉤藤飲是專治肝陽上亢、頭痛眩暈、目脹、失眠,而下焦卻空虛、腿腳無力的。里面有天麻、鉤藤、石決明平肝息風降逆;梔子、黃芩清肝經之熱火;杜仲、桑寄生補下焦肝腎;首烏藤、茯神寧心安神;再有益母草、牛膝活血利水,引血熱下行,從小便排出。

古人稱此方為平肝降逆,專治肝陽上亢、頭痛眩暈、失眠的良方。

現在肝陽上亢、腎水虧虛的人很多,頭重腳輕,血壓高,眼花,失眠,目脹,所以老師運用這個方子的頻率也很高。

關于高血壓病人的醫囑,老師最常交代的就是不要生氣。確實,生氣常可直接升高血壓。高血壓病人最致命的傷害有三點:第一就是激動易怒,第二就是突然用力過度,第三就是吃得太飽,撐住了。尤其第一點傷人最重。

這里有一首清代大學士閻敬銘的《不氣歌》,挺有意思的。大家生氣前,不妨高歌一曲:

他人氣我我不氣,我本無心他來氣。

倘若生氣中他計,氣出病來無人替。

請來醫生把病治,反說氣病治非易。

氣之為害大可懼,誠恐因氣把命棄。

我今嘗過氣中味,不氣不氣真不氣。

◎芍藥甘草湯治療肝郁引起的大便秘結

便秘怎么辦?現在便秘也成為常見病了。

這個女病人便秘得非常厲害,從高中到大學畢業,一直為便秘所苦,非常煩躁,眼睛也有些脹突。老師一摸她脈,就說她肝脈郁得很厲害。

老師又說,人體不單肝脈歸肝所管,而且所有管腔、通道,通通都要歸肝所管,都要靠肝的推動疏泄作用。

然后老師又斷病人有慢性咽炎。病人說,老覺得咽喉有東西吞不下去,又吐不出來。這不正是梅核氣嗎?梅核氣乃痰氣結于咽中,是胸膈郁熱與痰濕交結的結果。這時既要寬胸中郁氣,又要散咽中痰核。

老師便叫我寫上兩個合方,梔子豉湯加半夏厚樸湯。梔子豉湯是《傷寒論》的名方,專治心煩懊惱、睡臥不寧,可以清膈上郁熱。而半夏厚樸湯是典型的治梅核氣名方,能令痰氣舒達,方歌稱:痰凝氣滯此方除。

接著,老師又重用白術40克,火麻仁40克,白芍20克,健脾氣,潤腸道。芍藥甘草湯就兩味藥,可以治療肝郁拘緊引起的大便秘結。

最后,老師還交代了醫囑,叫病人常舉手疏肝,練習甩手功,在家中每天都抽出時間來做做廣播體操。

全方為:梔子10克,淡豆豉30克,半夏15克,厚樸12克,茯苓15克,生姜20克,蘇梗10克,白術40克,火麻仁40克,白芍20克,炙甘草10克。

這方子從上焦胸膈熱煩,到中焦痰濕交結,以及下焦便滯不通,一路都理順下來。這不正是《清靜經》里講的“降本流末,而生萬物”嗎?

◎牙痛大多是胃火上蒸

牙痛不是病,痛起來真要命。這個病人正是牙痛,皺著眉頭來的。

老師摸他的脈象說,你這是寒包火,然后只叫我開四味藥,便囑咐病人拿回去泡水服用即可。

生大黃15克,生麻黃5克,生甘草15克,薄荷10克。

牙痛,大多是胃火上蒸所得。所以用生大黃為君藥,導熱從腸腑下行,釜底抽薪,其熱自退。《用藥傳心賦》說大黃乃滌蕩之將軍,《藥性賦》也說通秘結、導瘀血必資大黃。用大黃導熱下行,六腑以通為順。又因病人有寒邪客于肌表,火郁而不能出。《內經》說火郁發之。這時又需要提一下肺竅壺蓋,則下焦之熱更易下行,故用5克生麻黃,表散肺家之寒邪。又用點薄荷葉,《藥性賦》說薄荷葉宜消風清腫之施。對于牙痛腫脹,既能清利疏導,散去風熱,還能疏肝解郁。用點生甘草,乃調中之國老,還清熱解毒。

小小的方子也是君臣佐使兼備,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啊!

這病人服后,反饋說效果很好。后來又來按這方子再抓藥,很高興。

◎重用白術治魚鱗病

皮肌炎、皮膚脫屑可不容易治。俗話說:治啥別治皮。皮膚病,看似病在皮膚,實則關乎五臟六腑。老師同樣是用臟腑生克的整體觀來治療的。

這個小伙子,上次皮膚脫屑非常厲害,老師還拍了照片。這次病人服完藥后來復診,跟上次照片相比,明顯好轉了很多。老師又拍了照片,以作治療前后對照。

老師說,這類頑固性脫屑、死皮的皮膚病,必須要健脾,培土生金。這是個魚鱗病,白術可治。《神農本草經》說白術有療死肌之功,但必須要重用。于是老師重用白術60克,蒼術20克,再加附子以溫運脾腎,振作陽氣。

我們讀《難經》時體會最深的也是這個道理,為何白術能療死肌呢?因為脾主肌肉,白術健運了脾胃,就能令肌肉恢復生機。如果損傷了脾胃,肌肉、皮膚便因為失去營養物質的供給,而失去生機,就會再生受阻。這叫萬物生長靠供養,失去供養不生長。所以,傷了脾胃的人治療皮膚病是比較困難的,必須先治好他的脾胃。這就是《難經》所說的,損其脾者,飲食不為肌膚。

這是說,一個人吃傷了脾胃,長期過量飲食,這樣最容易得各種皮膚病,且頑固難愈,還特別容易傷風感冒。這是什么道理呢?因為脾胃受損后,由中焦供養到皮膚、四肢精氣的途徑就被切斷了。這就像《孫子兵法》里所說的行軍打仗,糧草斷了,故寸步難行。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皮膚病還沒開始治,先要把脾胃治好。脾胃就是糧倉,水谷精微不能由脾胃供養到肌膚,肌膚腠理開合失常,不僅容易患皮膚病、傷風感冒,而且還纏綿難愈,反反復復。從中醫整體觀來看,這都是脾胃型皮膚病或胃腸型感冒。

這樣我們讀《神農本草經》白術能療死肌就明白了。脾主肌肉,肺主皮毛,土能生金,脾能生肺。用整體觀、臟腑相關來理解這個藥性功效,就更容易到位。

接著老師又加入了他常用的三味藥對,即枳殼、桔梗、木香,調理中焦氣機升降;再加龍衣(蛇蛻)、蟬蛻,取類法象,令舊皮脫盡,新皮復生;還用點黃明膠烊化,黃明膠乃黃牛皮熬成的膠,以皮通皮,膠能滋潤皮膚。

最后,治皮膚病還要照顧到肺的宣發肅降功能,因為肺主皮毛,皮毛開合正常,全在于肺。老師一開始說,治療這個病人必須要發汗,也是這個道理。《用藥傳心賦》說,麻黃表寒邪之汗。故老師用生麻黃與竹茹一升一降,生麻黃宣發肺氣,竹茹肅降肺胃之氣。

◎一味降香治胃氣痛

降香是一味良藥,能行氣活血,又能降氣。尤其是現在病人普遍急躁,氣機往上亢逆,這時既需要理氣,又需要降氣。

《藥性歌括四百味》曰:“降香性溫,止血行瘀,辟惡降氣,脹痛皆除。”

降香與丹參配伍,治療冠心病、心絞痛,可活血降氣、化瘀止痛。又因為降香獨特的辟穢化濁之功,所以對于胃腸血濁雜質比較多時,兼有氣郁作痛,這降香的作用就體現出來了。

老師下午收了一大麻袋的降香。老師收購藥材,并不在乎價格,但藥材一定要保真道地。要真貨,不要假貨。因為上次藥商拿來的降香,泡在水里,只有淺淺的色彩。

老師拿出真降香,熱水一倒進去,才一小片降香,整杯開水立即變成紫紅色的了。這是中藥鑒定的知識。如果我們不懂鑒別的話,很容易上當受騙。老師說,藥材買賣里的水很深。實際上,降香就是黃花梨,制作上等家具用的就是它。

這時,我們想到一個醫案,以前古代有窮人替財主打工,得了胃痛、頭暈,找郎中看。正逢地主家用黃花梨制家具,有很多鋸末。郎中便叫這窮人到財主家拿一把鋸末回來,然后每天沖服一點,幾次便好了。

以前曾聽聞“竹頭木屑,皆利兵家”的典故,所謂用藥如用兵,這竹頭木屑也是良藥啊!老師善用竹茹、木香、降香,不正是用竹頭木屑嗎?

老師問我們,降香、沉香的藥性是怎么走的?我們四人都說以下降下沉為主。

老師說,它們是降中帶升,香味皆能醒脾以升清,這沉香、降香,芳香醒脾,辟濁,把穢濁化開,輕清之氣就上升了。所以我們想,胃痛引起的頭痛乃胃中有穢濁氣滯,清氣不能上升,這時用降香降濁氣以升清氣,正是醫案中郎中治病的道理所在。

當然真正增加藥的價值,不單在于藥物本身,很大程度取決于良醫。所謂強將手下無弱兵,良醫手中無庸藥,在良醫的手中,非常普通的草藥都有神奇的功效。正如韓愈所說:“玉札丹砂,赤箭青芝,牛溲馬勃,敗鼓之皮,俱收并蓄,待用無遺者,醫師之良也。”這既是韓愈出彩的人才觀,也是中醫平等的藥材觀。所以古人說:“竹頭木屑,皆利兵家。”關鍵是要看如何用。不是藥好不好,而是你會不會用,會用無棄草,如巧匠無棄木。

◎龍骨調養精氣神

老師說,如果有上好的龍骨,數噸也要收。為什么呢?因為這龍骨是在神的層面上調身體,它能鎮靜安神,治失眠、驚懼、癲狂;還能從氣的層面上調肝氣上逆,平肝潛陽,治療各種肝火上亢、煩躁易怒、頭暈目眩的疾病;還可以從精的層面上來收斂固澀,用于各種遺精、滑精、帶下、崩漏、出虛汗等病癥。

中醫說,人有三寶,為精氣神。調精、調形是初層面的,調氣機是中層面的,調神志則是高層面的。病在精氣層面,比較容易醫,很多藥都可以用。可病在神志層面,卻相當難治。能作用于神志的中藥并不多,如龍骨、牡蠣、茯神、遠志、菖蒲、酸棗仁等,這些中藥都是老師常用、善用的。

龍骨在調養精、氣、神方面都有廣泛的用處,在精它可以澀精止遺,在氣它可以降氣潛陽,在神它可以鎮驚安神。

學好龍骨、牡蠣這兩味藥的功用變化,可以治療很多疾病。當今時代,太需要鎮定從容了。降得浮躁之氣定,乃修學第一功夫啊!也是養生做人第一功夫。

老師也說了,他只需這常見的幾味藥,就可以治大部分疾病。這藥海里面的變化,更是深潭無底啊!

什么是龍骨?也有病人問,我們說這是古代的大型哺乳動物恐龍、大象、牛馬等的骨骼化石。病人們很吃驚,似乎不相信,這化石不應該收在博物館里面嗎?你們中醫也搞出來做藥。是的,老師說這龍骨現在可是用一點少一點,而且價格一直往上飆升,假貨還非常多。自己要有庫存,才能用到真藥、好藥。

秀梅學過藥材鑒定,曾試過把龍骨放在舌頭上,那龍骨就像磁石吸鐵一樣,立即吸緊舌頭。我們也試了一下,果然舌頭與龍骨緊密地黏澀在一起。這大概就是龍骨能澀精止遺的一大特色吧?用舌頭去試驗,也是鑒別龍骨真假的一種方法。

龍骨質重,像石頭一樣,徐之才《十劑》中云:“重可去怯。”像龍骨、牡蠣、磁石這些質重的藥,能治療各種氣怯病。氣怯就是神氣浮散了,用石類重鎮之藥,能令其歸元安靜。現代很多人心浮氣躁,氣怯,神志不安其位,龍骨用之,就有鎮驚安魂之效。

下午,陽光明媚。我們同老師一起到湖北醫藥學院的百草園收藥,本來想見識各類青草藥的,但卻因為現在正是初春,大部分草藥還是枯黃的,沒有吐綠,所以只能采收一些現成的藥材,如防風、射干,各收集了一大麻袋。

剛從地里挖出來的防風,我們一嘗,是甘甜的。《用藥傳心賦》說,防風乃諸風之必用。防風能祛風,為風藥之潤劑。既治外感風邪、感冒、頭痛、風濕,也治內傷風動,如腸風、肝風,防風都可作為藥引子,而有良效。如玉屏風散治虛人易傷風感冒,川芎茶調散治傷風頭痛,痛瀉要方治肝風、腸風泄瀉,蠲痹湯治風寒濕痹、關節疼痛,防風通圣散治內外不通、大便秘結。這些藥方中都有防風的影子。

至于射干,《藥性賦》中說,射干療咽閉而消癰毒。我們也嘗試嚼服了一下射干,果然咽喉麻辣,流連不去,直到第二天,那種麻辣感覺還沒有完全消去。射干藥力偏重作用于咽喉部位,這是毋庸置疑的。可見古人論中藥歸經作用可能也是親嘗親試出來的。

今晚,我們喝完小米粥,從知粥味回到大藥房,就同老師一起做藥丸子。今晚做的是烏雞白鳳丸。我們四人同老師邊做藥丸邊聊天,對于我們學醫者經常從事腦力勞動來說,干些輕微的體力活便是最好的休息,這大概就是養生中的勞逸結合吧。

一個人要常勞身,常逸心,便真會養生。勞身就是養身在動,逸心就是養心在靜。身體要勤動,心理要放松。

第一次做藥丸,先把藥泥切成塊,然后揉成條,再把藥條捏成一個個丸子,老師把最后一關。他說務必要捏得大小均勻。后來,我們也仿著捏丸子,一個晚上就基本把手法練熟了。

老師又談到中醫八法中的和法。和法者,和其不和也。八法之中,和法為貴。老師的治病思路就是以調和氣機升降出入為主。比如老師用黃芪、葛根、柴胡這些升散的藥時,往往會配牡蠣、黑豆、竹茹這些降濁的藥,升清降濁,令氣機各行其道,恢復正常,就可以治療不少常見病、疑難雜癥。

中醫不是治疾病的病名,而是治人體氣機的升降出入。所以,行醫者絕不應該被病名所嚇住,中醫看的是病人整體的氣機狀態。

比如,人體陽氣郁在中焦,上面燥熱,會有口腔潰瘍、心煩、失眠,下面寒涼,會有小便清長、腰酸腿軟、腳部怕冷,如果針對每個疾病來治療,那不是要吃很多的藥,而中醫卻看到是這個氣機失常,調升降而治之。

老師常說,以自身之熱療自身之寒,使寒熱氣機對流,病人的身體便會一步一步好轉,便會漸漸恢復過來。老師稱這也是和法,調和上下氣機。他喜歡用《內經》開篇這幾句話,來形容用藥治病升降出入的思路,而且經常吟誦。

清陽出上竅,濁陰出下竅。

清陽發腠理,濁陰走五臟。

清陽實四肢,濁陰歸六腑。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沙河市| 洪江市| 柳州市| 安溪县| 丰台区| 邯郸市| 邵阳市| 贵德县| 蛟河市| 宜宾县| 文山县| 游戏| 宁武县| 民权县| 五华县| 安宁市| 大方县| 长葛市| 湖南省| 西畴县| 新宁县| 晋州市| 聂拉木县| 镇安县| 顺平县| 桓台县| 额尔古纳市| 仙游县| 调兵山市| 内丘县| 辉县市| 沙田区| 九龙县| 杭锦旗| 团风县| 清徐县| 咸宁市| 交口县| 长葛市| 错那县| 高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