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天下誰人不識君 完 (兩更合一)
- 回到1978年,我從養豬開始
- 盤古斧
- 5303字
- 2025-02-11 22:43:13
“一代知青!兩代人!”
這非常張揚的黑大粗的字體,讓趙東陽腦袋有些發昏。
這標題。
他寫的。
可怎么刊登這里?
他又認真仔細的看了看。
沒錯啊。
其實當初他就是想要交個任務而已,戴凱既然開口了,他自己也有點對這個事情感興趣,抒發自己心中所想,再融合一些后世綜合出來的想法。
可是也只是想要發出小小的聲音而已,沒想天下揚名啊。
這事情太大了。
他扛不住。
做人,還是要低調一點,要是太張揚,死得快啊。
趙東陽深呼吸一口氣,仔細的看了自己的文章,甚至一字一字的讀出來,是他的文章,這其中的核心思想和意境都沒錯,只是讓人去潤色了不少,還增加了很多數據來論證。
沒錯。
就是數據。
沒有數據,這就是空談而已。
但是有了這些數據。
這就是一篇是非常拿得出手的論文了。
一代知青!兩代人!
這兩代人,其實指的不是歲月代表的兩代人,而是兩個不一樣的時代,意思是,知青所經歷的,是兩個不一樣的時代,而不一樣的時代,要善用知青的能力
文章從一開始。
他先肯定了上山下鄉的成就。
不能只看到知青所經歷的苦。
沒看到知青下鄉之后,在農村突出的表現力。
十年之間,將近兩千萬的知識青年的上山下鄉,給廣大農村帶來了非常大的變化了,多少知識青年的執著,為農村掃盲,給農村發展做規劃,為生產貢獻出自己的生命。
作為一個農業大國。
農村,生產大隊,是核心之中的核心,是基數最大的一個階層。
可十年之前的農村。
十年之后的農村。
還是有區別的。
知識青年上山下鄉,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這教育是互相的,農民教會的知識青年什么是踏踏實實的干活,是如何去吃苦耐勞。
而知識青年教會農村的,是如何用知識來改變命運,甚至用知識來改進生產情況。
不說別的,但凡是農村的教育基礎,就得益于這些知識青年的奠基,這才有了未來的成功。
而文章的第二階段,是肯定了知青的苦。
上山下鄉的苦,離家背井的苦,還有看不到前方希望的苦……
其實知青的苦,不是沒有人知道。
只是從來沒有人用數據的方式體驗出來。
王初夏的寢室,一共六個姑娘那是全體一起出動,在燕京周圍,采訪了超過一百二十個知青,包括已經回城的,還有依舊在農村的,把知青的生活,用只字片語,用甚至比較中立的一個立場,來體現的淋漓盡致。
而這一篇文章,最關鍵的是第三階段。
知青是應該回城,還是繼續留在農村……
這個問題。
也是所有人都關注的問題。
而趙東陽的這篇文章,并沒有給出答案,如果給出了答案,等于有了立場,不夠公正公平,那么……
這文章,未必能刊登出來。
所謂一代知青,兩代人,這兩代人,代表過去,代表未來。
主打一個肯定過去。
也要去考慮未來。
這就是這篇文章的核心啊。
就是他的觀點過于新穎了一點。
世難有兩全其美的。
他這文章,這觀點,這個想法……
太張揚了。
……………………
“高談闊論就高談闊論,談一談就算了,你還真以數據論證,這不完犢子了嗎?”趙東陽滿臉苦澀的看著這文章,不完美就是一個笑談,太完美了,就是一個立場。
關鍵是王初夏太給力了,直接就鬧了一個天下皆知道,藏也藏不住啊。
“怎么了?”
戴凱看著趙東陽,問:“這個文章有什么不對嗎?”
“我說這個文章不是我寫的,你相信嗎?”趙東陽指著文章,問。
“你不要開這種玩笑!”
戴凱嚇了一跳,趕緊說道:“文章后面表明了,第一作者,重陽,第二作者,燕大xxx三零六寢室,你媳婦再膽大包天,也不敢拿這種事情來開玩笑啊。”
能在這報紙上刊登的文章,哪一篇文章不是經過一次兩次三次無數次的審核的,這是代表權威,也是對天下所有的百姓的負責,誰也不敢在這上面搞鬼。
“雖然我也不是很相信是你寫出來的,但是我問過初夏了,你就是那個重陽,倒是沒想到,你看似不學無術,游手好閑,貪花好色的,還有這一非才華啊!”
陳冬青個子不算是高,但是臉龐顯得有些剛性,短頭發,男兒氣,放到電視劇上,如果演一個花木蘭,應該沒問題的,其實人如其表,這小丫頭的脾性也是很剛硬的。
王初夏是那種屬于外柔內剛的人,外面看起來,溫柔可人,可事實上,性格那是執拗到了極致,認定的事情,天塌下來,也改變不了。
而陳冬青則是是外剛內方,她的品行,四四方方,對的就是對的,錯的就是錯的。
正因為她們之間脾性差不多。
她才能和王初夏玩到一起去,其他的知青,包括戴凱,說是喜歡王初夏,也只是一般的點頭之交,平時多說兩句話的機會都沒有的。
不過她和王初夏不一樣的是,王初夏身體素質其實非常好,畢竟勤練武藝的一個人,單手能收拾幾個男的,悍勇的很,可陳冬青,除了脾氣硬朗之外,身體素質差的很,天生就體弱多病。
“不學無術,游手好閑,這個我認了,但是貪花好色的,這個怎么說?”趙東陽聽到這評價,忍不住撇撇嘴。
“初夏才去燕京上大學多久啊,你就和第三生產隊那小寡婦給攪合在一起去了,你以為我們不知道的,我告訴你,這事情,我給初夏寫信了,你緊著你的皮!”
陳冬青義憤填膺的說道。
她非常有姐妹義氣的。
姐妹去上大學了,她得把自己當成一雙眼睛,盯住了趙東陽這狗男人,她是瞧不上趙東陽,但是姐妹愛不愛,那不是她能決定的,姐妹覺得嫁了,她也認,不然怎么是好閨蜜呢。
可這狗男人敢亂來,她就拼著得罪整個大隊,也把這狗男人給收拾了。
“我們夫妻的事情,關你屁事啊,你關心關心自己,二十幾歲人了,對象都沒有一個,回城又沒下落,等到有資格回城了,到時候三十歲了,看你還能不能嫁得出去,你還真是狗拿耗子多管閑事啊!”
趙東陽看著這丫頭,恨得牙癢癢,卻無可奈何,就王初夏那清冷的性子,朋友一個手能算的過來,陳冬青這小姐妹,她還挺上心的。
“你管我能不能嫁得出去,老娘就算是當一輩子老姑子,也不指望你們這些臭男人,總而言之,我姐妹的事情,就是我的事情,你和她既然結婚了,你就是她丈夫,一天不離婚,你敢背著她和別亂來,我就是拼著最后回不了城,我也把你收拾了,哼!”
陳冬青一度認為,趙東陽是威逼王初夏下嫁的,對趙東陽這狗男人,是怎么看都不順眼的,要是發現了趙東陽什么對不起她姐妹的證據,她不介意大鬧一場。
趙東陽懶得和她糾纏,他問戴凱:“現在這種情況,是屬于風頭火勢的,我是重陽這件事情,你們都給我閉上嘴啊,在向陽大隊,你知我知,她知,再多一個人知道,我和你們沒完!”
“但是這文章已經登上去了,天下人都看得到,不管是城里面的人,工廠的人,還是公社,農村,生產大隊的人,都看得清清楚楚了!”
戴凱笑著說道:“趙東陽,你如今可是天下揚名了,特別是知青們,誰不知道,有一個重陽的,正在為他們搖旗吶喊,天下千萬知青,都要記你一份恩!”
“他們知道的只是重陽,和我有毛關系啊,這樣的揚名立萬的機會,我可不敢要,你不要以為這事情會這么順利就能做成了,四十條,你們忘記了!”
趙東陽冷笑的反問。
“你是覺得,這事情沒希望?”
戴凱頓時有些憂心仲仲。
“希望是有的,畢竟回城是大勢所趨,然……”
趙東陽苦笑,說道:“只是這事情會在什么時候完成而已,是今年,明年,還是后年。”
這段歷史,看似他親身的經歷,事實上,更多的,只是從一些新聞,一些記錄上,看到而已,事不關己,高高掛起,上輩子不知道是不是過于冷漠,對這事情,好像一點關注都沒有。
畢竟那時候,王初夏已經回城了,還把他給帶回去了,他還能說什么呢,有什么立場是說話,他一不是知青,二不是農村人了,三也不屬于城里人……
“我們都是讀過書的,也看過歷史,也都明白一個道理,任何事情,對的錯的,想要做成,不會這么輕易的。
事實上,這事情無絕對的對錯可言,而相對而言,都沒錯,知識青年的上山下鄉沒錯,若無人去關注著廣袤的農村,又如何能建設好國家。
現在他們要回城,也沒錯。
一代人做一代人的事情。
建設農村和建設城市,我們都要去做,知識青年肩負建設祖國的重任,他們不管是留在農村,還是回到城市,只要是更好的建設祖國,那都是對的。
只是對的事情,我們也要用對的方式去爭取!”
趙東陽的話,看起來假大空,好像什么都沒說,但是卻顯得有些振聾發聵。
其實戴凱和陳冬青都不是笨的人,畢竟作為知識青年之中,敢去高考的,都是有一些自信和底蘊的,他們都聽明白了,同樣,他們也信任趙東陽的判斷。
趙東陽的立場,其實是偏向他們的。
但是趙東陽能從農村的角度,從國家建設的角度去把事情一分析,那么很多屬于他們知青的苦楚,他們自己也說不出來了。
其實戴凱和陳冬青這兩個人的性格來說,他們并不認為自己吃了多少苦頭,反而是認為,自己在不一樣的環境之中,的確受到了一些教育。
而且他們都是知識青年。
是讀過歷史,有信仰的一群人,知道如今的和平年代是怎么來的,先輩都能傾灑熱血,亡命無畏,為他們創造一個和平年代,那么他們為什么不能為了建設祖國,在最苦最累的地方工作呢。
“慢慢來吧,這事情,沒這么快有結果的,你們可以等,可以用筆桿子去繼續想辦法,但是不能沖動!”
趙東陽告誡說道:“我們大隊的知青都回來了,那就不要讓他們出去了,熬過這幾個月,估計就有結果了!”
……………………
一代知青!兩代人!的這篇文章熱度還在上升,從城市到農村,引起了非常龐大數量的沸騰。
“羅冰雁同學,我想要知道,這位重陽是誰,我能不能采訪一下他?”
三零六寢室也顯得不安寧。
文章登上去了,她們三零六寢室也火了一把,每天都有人找她們,問重陽這個名字的人是誰,很多人更是想要找重陽出來,做一個專訪。
“我不知道,你們找別人吧!”
羅冰雁那是擠了好久,才從外面的大樓擠回寢室的,寢室外面也有人圍著,畢竟這周圍幾個寢室,都是她們新聞系的女生,女生的熱情,可不會比男生少。
“這陣仗,嚇死我了!”
很快,老二司徒慧也從外面回到了寢室,看她那個狼狽的樣子,好像從哪里逃難回來一樣的。
“這幾天,咱們就別出去找不自在了,讓熱度先散一散下來吧!”
大姐陶玉蓮看人齊了,就說道:“牧馬人的熱度,本來就不錯,各大高校之中,特別是文學圈里面,咱們妹夫,已經是揚名立萬了,作家重陽,已經有了一些知名度了,如今又來了這么一篇稿子,直接卷入了時事之中,稿子上還有我們三零六寢室,我們多多少少出了力,肯定會牽涉進去了,現在還算好的就是,我們是大學生,是做新聞的大學生,能扛得住,只要咱們妹夫的名字沒爆出去,問題不大的。”
“你們說,這事情怎么會鬧這么大的!”
羅冰雁喝了一口水,才幽幽的問:“感覺好像我們闖禍了,學生會,詩社,現在都找我們要重陽的聯系方式不說,好像導員,院系那邊,也在尋找重陽!”
“這稿子投的不早不晚,剛剛好這事情爆發,算是撞上去了!”
王初夏端正在椅子上,正在看報紙,看完之后,把手中的一份報紙給她們看。
她們趕緊的湊過來,一起看。
“南詔那邊的知青,是要置之死地而后生啊!”
她們看著這報紙頭條,忍不住倒吸了一口冷氣。
“之前只是鬧回城,講道理而已,如今已經上升到這個地步了嗎?”大姐陶玉蓮微微的瞇著眼眸,有些不敢相信。
“在座的,你們是知青嗎?”王初夏問。
“我是啊!”
羅冰雁舉手,她上山下鄉時間不長,幾個月而已,就恢復高考了,直接病退回家參加高考,第二年就考上了,但是也算是名副其實的知青了。
“我也是!”
老三老四苦笑的也舉手了。
“我們都下過鄉,你們當初是有什么感覺呢?”王初夏問。
“一開始,熱血,激情,感覺自己為了建設國家,貢獻出自己的能力,青春,那是光榮的,但是后來,慢慢的,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勞動,讓我們失去勞動追求人生的希望……”
幾個知青對視一眼。
微微苦笑。
其實知青是一群比較絕望的人。
王初夏想了想,才輕輕的說道:“知青不怕吃苦,怕的只是沒有希望,我們辛辛苦苦學了這么多知識,所謂知識青年,最低也是初中畢業,不少都是高中畢業的,可卻到了農村,卻一無是處,大部分人都沒辦法去發揮自己的所長,久而久之,那就是絕望……”
“那你覺得,這事情,能成嗎?”
陶玉蓮輕聲問。
“我相信是可以的!”
王初夏倒是有信心,她笑了笑:“不過我們已經出了風頭了,以后要低調點了。”
“但是咱們妹夫的這一篇文章出來了,那是天南地北都看到了,筆桿子好用,大家都是知道的,不然他們也不會堵上門來,他們想要找一個代言人,寫這篇文章的重陽最好!”
“所以從現在開始,我們要學會閉嘴。”
王初夏一開始沒想過事情會爆的這么大的,時也命也,剛好撞上了,直接把趙東陽放在燒烤加上烤了起來了,不過幸好,沒有人知道,重陽是誰。
“事情沒這么簡單的,總有人尋根問底,低調不來了,如果想要保護咱們這位才華橫溢的妹夫,說不定就要讓我們三零六寢室變得高調起來了,我們越高調,他越安全,說句不好聽了,我們背后,始終還有燕大支持我們。”
羅冰雁說道。
“有道理!”
王初夏聞言,也認可了這話,她沉思了半響,本就不是一個優柔寡斷的人,把心一橫,說道:“各位姐姐們,是妹妹把你們拖進這渾水之中了,唯有將錯就錯,得我們直接把事情給承擔起來了
“哈哈哈,本來就不怕!”
“我們認為這就是對了,那就干得了!”
她們嘻嘻哈哈的,大學生,熱情高漲,志氣如虎,絲毫無懼這點風雨。
“好,那我們就干了!”
王初夏有男兒氣魄,一生不服輸,下鄉也好,考大學也好,即使當初結婚,那也是她自己提出來了,她遇上任何事情,都是把主動權放在自己這里的。
“我們接下來,以寢室的名義,冠以作者重陽,先召開一次牧馬人的交流會,不僅僅邀請我們學校的,還邀請各大高校的人來支持,然后再在交流會上,大放厥詞,把我們的觀點,論的清清楚楚……”
“這樣一來,初夏,你這丈夫就當真揚名立萬了,天下誰人不識君了……”
幾個姐姐也笑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