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南優二號
- 回到1978年,我從養豬開始
- 盤古斧
- 3335字
- 2025-02-12 23:02:16
時間慢慢流轉。
一轉眼,走到了一九七八年的年底了。
十二月下旬。
外面的風風雨雨依舊在激蕩,但是這并不能影響向陽大隊的平靜生活。
農村人。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他們沒有這么多時間去關注那些大事情,他們更加愿意關注的是自己的一畝三分地能不能種植出更多的莊稼來了,自己家養的雞鴨豬能不能長大。
在這個思想并沒有開放出去的年代。
大部分農村。
追求的,都只是溫飽線。
吃飽飯才是第一位。
能在過年過節,有肉吃,有新衣服穿,在很多人看來,就已經是一個很幸福的事情了。
事實上,大部分生產大隊,都做不到如今的這個要求,大多數都是餓著肚子的。
向陽大隊也做不到。
但是一直在努力。
八百畝水田,無法讓向陽大隊實現溫飽的問題,那么就需要更多的水田。
向陽大隊的梯田大開墾,還是引起來了不少熱度,公社,包括縣里面,都表揚了趙大隊長的奮斗精神,讓趙大隊長狠狠的刷了一波好感啊。
這周圍的山,不是沒有開墾梯田的潛力,只是花費太大了,一般的生產大隊,農忙的時候沒時間,農閑的時候不愿意干,在他們大部分人看來,這是沒有希望的土地。
所以很少會有人在沒有希望的土地上浪費自己的力氣。
向陽大隊敢去做。
還能做成。
自然是值得獎賞的,為此,趙大隊長還去縣里面,領回來了一份獎狀,一個錦旗,這是縣里面對向陽大隊這種開墾精神的認可。
這也讓向陽大隊在梯田開墾上,更加努力了起來了。
“第一生產隊,開墾了三十畝。”
干了這么久,大隊開始算賬了,好的要表演,不好的就要批評了,余文濤的算盤啪啪響,一邊算,一邊說道:“第二生產隊,二十六畝,第三生產隊二十三畝,第四生產隊三十一畝,第五生產隊,二十五畝!”
“這是目前我們的戰績!”
“一共是一百三十五畝!”
“這還遠遠沒有達到我們的要求!”
“所以接下來,我們需要更多的努力。”
趙大隊長是很霸道的一個人:“接下來,在年底之前,每一個生產隊,必須要開墾二十畝,我不管你們付出多大努力,不管你們是不是日夜奮斗,必須要達到目的,達到目的,年底分紅增加百分之十,達不到目的,你們生產隊年底分紅,就扣掉百分之十!”
年底分紅是一個生產隊一個生產隊分的,每一個生產隊都不一樣,但是總體來說,生產大隊有分配的生殺大權,如果從生產大隊得到的分配少了,他們內部工分再多,也沒啥用。
“我們第四生產隊,保證完成任務!”
趙江海這一次是真拼了命了,不僅僅身先士卒,還用盡了各種各樣的辦法來激勵鼓勵第四生產隊的隊員,讓他們投入了更多的熱情。
總算是為第四生產隊整理一個面子。
“我們也保證完成任務!”
幾個生產隊之間,差距不是很大,哪怕是開墾出來最少梯田的第三生產隊,那也是因為分配的地方遇上了石頭層,就是下面是土壤,但是上面蓋了一層從山上落下來的石頭層,要把這一層石頭給清掉,才能把這些土地給開墾出來,導致落后了不少。
他們自認為,動起來,也不會比任何人差。
趙東陽也參加會議了,不管怎么說,他也是大隊的干部,副業隊長也是生產隊長,和幾個隊長,算是平起平坐的。
當然,這只是暫時的。
他能養好豬,那么他這個副業隊長,大家都認,他要是養不好,那么他就是只能掛著趙大隊長家的兒子這個名字在大隊部耀武揚威而已。
不過趙東陽對向陽大隊的社員還是的比較刮目相看的。
他以前一直認為。
向陽大隊的干不成大事情,一群上不了臺面的人,就懂得窩里橫,支書和大隊長不妥,一隊和二隊鬧脾氣,三隊和四隊打過架,五隊天天和稀泥……
但是現在,他算是刮目相看了的,農民的淳樸,果敢,耐勞,團結,在這一次開墾,發揮的淋漓盡致。
他去過開墾現場。
梯田開墾,從來都不是輕易能干的活,山是斜坡上去的,想要形成梯坡,那是需要開山的,要挖土,要鑿石頭,危險的地方,還要掛著繩索去炸開石頭。
如果不夠團結,沒有信念,這樣的活,干幾天,估計就大多數人都撐不住了。
另外就是他這個老子,有點本事啊。
不愧是能在半島戰場上,殺出來的英雄連長,有些事情是有異曲同工之處,攻打敵人陣地是攻堅戰,開墾梯田也是攻堅戰,上了戰場,這趙江山同志,那是沒慫過的。
有勇有謀。
勇,敢為大家所不敢,沖鋒在最前面,最苦最累的活,他都承包下來了,最危險了,比如要炸開半山石,他也親自上陣了。
謀,是規劃有度,有力氣沒地方使,那是做不成事情了,要規劃的妥妥當當,要把每一個生產隊都放在最合適的地方,發揮出最大的作用力。
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他做到的。
難怪,他起起落落的,但是依舊能在這個大隊長的職務上,屹立不倒,讓向陽大隊大多數人都對他信服。
………………
會議之后。
大家都拿著自己的筆記本,魚貫而出,趕緊回去分發任務去了,畢竟這和年底即將分紅有很大的關系的。
趙東陽也準備起身回學??纯础?
最近學校又增加了五個學生。
二十三個學生了。
他這個負責人,還是要上點心的。
養豬崽子。
教育學生。
這是他的工作。
“東陽,你留一下!”
“嗯?”趙東陽抬頭,看了他一眼,問:“啥事情?”
“有件事情問問你!”
趙江山同志拉開凳子,面對面的對著趙東陽,那慎重的表情,讓趙東陽心中有些緊張起來了。
他最近沒犯錯啊。
他老漢又想干嘛?
“你之前和我提了一嘴,雜交水稻的種植啊,我這一次去縣里面領獎的時候,和農業局的領導聊了一下,他們說,目前大多數都是在定點示范圖那邊種植,我們想要種,不是不可以,但是……”
之前大豐收的時候,趙東陽和就趙江山聊過一嘴,想要換種種植,認為這種是水稻品種的產量太低了,但是目前整個東關,也沒有太好的水稻品種。
趙江山當時不是很耐煩。
但是這事情,倒是放在心上了。
任何對生產大隊有利的事情,他都不會放過的,他也希望能讓向陽大隊的,能有更好的產量,產量越高,代表社員的收入就越好。
這一次,公社把他開墾梯田的行為報上了縣里面,縣領導對他這種為大隊生產力敢于開墾勞動的行為,進行了表彰,他和一個農業局領導坐在一起,就忍不住問了一下。
這一問,還真有些收獲。
“但是什么……”
“不保證產量和品質!”趙江山說道:“如果說,我們種植的雜交水稻,如果產量不能達到預期的,縣里面不會給予我們補償的?!?
趙東陽聽明白了,他記憶之中,雜交水稻品種研發成功,也就是七零年代的事情,但是推廣出去,已經是八零年代的事情了。
新的事情,哪怕是好的,對的,也需要一個接受的過程。
如今大部分生產隊。
是不相信雜交水稻的。
“領導能搞到南優二號的品種的種子嗎?”趙東陽問。
“你怎么知道南優二號???”趙江山有些奇怪。
“你一個大隊長,不關注時事,不關注新聞,怎么能了解新世界新時代的變化,讓你平時多看看新聞,看看雜志,天天閉關鎖國的,怎么可能把向陽大隊發展起來,真把我們向陽大隊看成世外桃源了,咱們也要接地氣才行啊!”趙東陽鄙視了他一眼。
“好好說話,皮癢了是不是!”趙江山眼眸透著兇光。
趙東陽慫了一下,不能和這老家伙講道理,越講越沒道理,他趕緊說道:“之前我在縣里面的一份報紙上看到的,南優二號,是我們國家雜交水稻專家,袁教授選育成功的,第一個在生產上大面積應用的強優高產雜交水稻組合,我聽說,這幾年都在推廣這個,到了七六年,也就是前年,差不多有了二百零八萬畝的定點示范種植田了,這應該是最合適,最能推廣出來的雜交水稻品種。”
“領導推薦的,就是這個南優二號!”趙江山同志有些猶豫:“可種地沒這么簡單,品種或許很好,我也相信雜交水稻是比所有品種都好,要是沒有嘗試過,并不知道,它合適不合適咱們向陽大隊的土壤,氣溫,如果不合適,適得其反的話,那我們想要有一個好收獲,也是很難的事情!”
“冒險,就有希望,不冒險,一直維持原來的產值,別說你開墾出二百多畝地,就算是再給你開墾出二百畝,你也很難保證向陽大隊的糧食生產!”
趙東陽聳聳肩:“你是大隊長,敢不敢去嘗試,你說的算,反正,你要是問我的意見,我就認為,我們必須要去嘗試,必須要改變,才能讓向陽大隊的社員,過上更好的日子!”
“你先回去,我考慮考慮!”
趙江山不是一個優柔寡斷的人,他但凡決定的事情,都會毫無保留,甚至蠻橫的狀態去執行,但是作為一個負責任的人,他肩負向陽大隊這么多人的飯碗,他就必須要小心去決定。
“老漢,看報紙沒有?”趙東陽站起來,正想走,突然問。
“什么時候的?”
“前幾天的!”
“你想說什么?”
“你是一個D員,你都不能以身作則,那么十一三中的精神,如何能貫徹下來到每一個社員的身上啊!”趙東陽淡淡的說了一句,就走了。
十一三中的精神是什么。
堅定了改革開放的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