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天下誰人不識君 下
- 回到1978年,我從養豬開始
- 盤古斧
- 3431字
- 2025-02-10 23:58:45
十二月的向陽大隊,已經很冷了,大家都穿棉襖了。
外面下雪了。
只是這山里面,看不到雪而已。
向陽大隊,雖然不是四季如春,但是一年到頭沒有看到片雪落下也屬于正常的事情,這就是秦嶺的南北之差,一座秦嶺,隔開了華國南北。
北方大雪飄揚,一山之隔的南方,卻看不到一場雪。
這個天氣,對于趙東陽來說,也是好事,不算冷,也不是很熱,養豬和氣候溫度都有很大的關系,天氣越溫和,越容易生長,但是天氣越冷,甚至越熱,越難做。
趙東陽這時候,一心撲在養豬之上,他還不知道自己抄襲的小故事《牧馬人》已經在文學世界火了起來了,甚至是帶動了《十月》爆火起來。
《十月》這本雜志如今在華國很火。
但是別說向陽大隊了。
涂陽公社都未必能找出來一份《十月》的雜志。
第一,那是因為《十月》的售價不低。
主要是城里面消費水平才看得起。
向陽大隊前幾年報紙都沒有,最近這兩年,才會訂一些報紙,還是公社要求的,不能埋頭苦干,要學會理解政策,所以按照規定,訂一份人民日報就不錯了。
頂多來一份渝都日報。
有時候會從公社,拿回來一些巴蜀時事報。
通過報紙,看這個世界,是如今向陽大隊,唯一能和外面溝通的途徑了。
這么文學范的《十月》,向陽大隊訂不起。
第二,那是因為目前來說,城里面和農村的文化水平差異還是非常大的,農村的文盲程度,還是非常高的,而城里面的人,讀書多了,對文學,更加向往。
所以趙東陽如今不知道《牧馬人》大爆。
其實就他算是他知道了。
他也不會感覺有什么奇怪。
因為這《牧馬人》是經過了市場驗證的。
要是知道,不說《靈和肉》的得獎,就說《牧馬人》這部電影,在華國的電影史上,是引起了多大的風暴,就已經證明了這個故事的好。
這個故事,本身來說,能契合當今社會的時事,甚至是撫平很多人心中的一些傷痛,把大部分人的情緒代入,加上作家能牽動人心,悸動情緒的文筆,能火爆起來,那才是正常的。
當然,如果趙東陽提前知道《牧馬人》的大火爆,他未必會寫給王初夏,他把《牧馬人》寫給王初夏,初心是為了解乏,也為了表現自己的一點心意的。
他并沒有往投稿那邊想,雖然王初夏已經投稿過一次了,但是并沒有引起他的重視。
對于趙東陽來說。
如今的做人宗旨和原則是。
要低調。
現在的趙東陽,其實更在意的是,自己能不能低調的熬過這二十年,說老實話,他是很害怕自己重蹈覆轍,再一次被人關進去,關一天都覺得難受。
他心里面也清楚。
從今年年底開始的改革開放,多少人前赴后繼的倒在了這條路上。
他的目的,是要茍著。
最少,這二十年,他要好好茍著。
過了這風風雨雨的二十年,等到千禧年之后,說不定他能放縱一下,沖進前世沒有引起重視的互聯網事業之中,以先知先覺之優勢,取代二馬,成就一個首富,也不是不可能的。
當然,茍著不代表要一直都窮著。
茍著的意思,是賺錢的時候,要低調,要學會控制風險,最好把責任大眾化,只要能讓向陽大隊扛的責任,他都不會客氣。
為此,他趙東陽也會全心全意,為向陽大隊的社員過上好日子而努力。
比如現在。
他就踏踏實實的投入在自己的養豬大業。
當初他當這個副業隊長。
是無奈之舉。
為了更好的養豬。
而養豬,是為了能讓向陽大隊,過上一個好年。
不求大富大貴。
起碼也能聞到一些葷腥,不能太窮了。
雖然,他已經越來越習慣一九七八年的生活了,比如,吃飯沒葷腥,去哪里都要靠自己的雙腿,沒有手機,沒有電腦,甚至連電視都沒有,收音機都是稀有品。
向陽大隊還是比較窮的,每年最重要的是吃飯穿衣的事情,收音機屬于奢侈品,整個向陽大隊,目前只有大隊部有一個收音機。
最好的輿論節目,估計就是三姑六婆坐在一起,聊哪一家的是非了。
最關鍵的一樣,那就是開大還是要竹片,連紙巾都是屬于稀缺品,每次都要把自己屁股刮的紅紅腫腫的……
想要直接改變。
那是很難的。
但是可以慢慢來,一點點的改變,一點點的讓社會進步,讓向陽大隊進步,也讓自己無風險的過上一點點好日子,在在父慈子孝,合家安寧的基礎上。
日子能過的更好一些。
比如,家里面的房子,能重修過,用水泥鋼筋,搭建現代別墅的,獨立空間,衛生間什么的,應有盡有,看的漂亮,住得舒服。
再比如,頓頓吃得起肉……
這些小愿望。
可以慢慢的實現的。
而現如今,養豬就是關鍵之關鍵。
也是他改變的第一步。
事情做好了。
才有未來。
做不好,恐怕他第一個,就會失去整個向陽大隊的信任,到時候再想要去作甚,就只能想想了,沒有信任,那是什么都做不成的。
所以,他一心撲在養豬場,一個是抓養豬技術的培養,一個就是抓飼料的配置,如今大大小小,幾十個飼料配方,包括青飼料也在培養狀態之中。
如果說,向陽大隊的養豬場,和別的養豬場,有什么優勢,那就是趙東陽超前時代的飼料配方,立下了呵呵功勞,讓短短時間之內,這些豬仔已經長到了將近百斤。
百斤的豬,就算是現在出欄,其實也不虧了,這一次養豬,已經是利益不敗之地了。
“第十九號豬的情況如何?”趙東陽這幾天,都把注意力放在十九號豬身上了,這十九號豬,是四十九頭小豬仔,還有四頭小野豬仔之中,長的最快,最壯的。
過了一百一十斤了。
但是這幾天,突然有些蔫了,吃什么都吃不進去,這可把副業隊的人,給嚇著了。
隨著豬仔越來越大,那就越是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去料理,快百斤的豬,那么是少了一頭,都是損失慘重的,一百多斤肉,省一點,夠全村勉勉強強吃一頓肉了。
“今天好了點!”
金山最是盡職的人,他幾乎把每天的記錄都整理的條條有理:“獸醫看了,也給吃力點藥,上午總算是能吃了點東西,獸醫說,能吃的進東西,就問題不大!”
“繼續盯著,告訴所有人,這頭豬,必須要二十四小時不離人,要重點關注!”趙東陽說道:“還有,左邊的豬舍要加固一下,另外豬舍每天清洗工作,不能落下!”
“灌溉渠在返修,和新渠勾連,所以現在那邊沒水過來,我們要用水,只能手提肩挑的,這有點麻煩啊!”金山他低聲的說道。
“我知道!”
趙東陽也知道這事情。
當初他選擇這里來養豬,自然是經過多次的斟酌了。
一方面,這里還算是比較安靜吧,養豬對生產大隊的社員生活,影響不算是很大。
第二,就是水源。
這里有灌溉渠,所以水源問題,并不需要擔心。
但是現在,灌溉渠的問題,因為梯田開墾,灌溉渠返修,導致暫時停下來了。
向陽大隊的冬季開墾大作戰,正在進行攻堅戰的狀態之中,五個生產隊,一個不落下,大家都是投入了最大的精力,在這一次開墾梯田之上。
而灌溉渠的返修,就是重整灌溉的路線。
大竹林這邊,是灌溉渠的尾站,從三月坡那邊過來之后,基本上大部分田地都灌溉上了,到了大竹林這邊,基本上就要往回流了。
“這段時間,只能辛苦,我已經讓老漢去公社借一個水泵來用,但是很難,基本上沒有太多的希望,我們早就能憑借著的手挑肩扛,克服目前這個困難,頂多十天,灌溉渠就應該通了!”
“我們盡力!”金山苦笑。
又交代了一些事情,這才走開,走到竹林旁邊,看著豬秀才正在算賬,還和豬秀才聊了一下。
“一月二十八是春節,但是我估計,這豬,養的不夠,出不出欄,還需要考慮一下!”趙東陽最近在要不要在春節之前讓豬出欄,有些糾結。
“如果到一月二十五六,你認為,這些豬能長多少斤?”豬秀才最近態度有些改變了,不知道是不是被趙東陽罵的多了,這老東西有些上心了,算賬,做計劃,管人事,樣樣精通,趙東陽一下就輕松很多,他還是趙東陽最大的軍師,家有一寶如有一老,有事情,問問他,準沒錯。
“一百五十斤,可能做得到,再多就難了,可再給我一兩個月,兩百斤,我是有信心做得到的,我已經調整了能量飼料,追求極致的生長,就是肉質可能比平時養的,差點意思!”
趙東陽斟酌了一下,說道。
“年前和年后,是不一樣的,我們養豬,未來還要看食品站,供銷社那些人的嘴臉,還有信用社那邊,也要該面子的,豬,還是要年前豬欄,讓大家過一個好年!”
豬秀才考慮了一下,說道:“哪怕虧點,起碼,對我們未來,是有好處的!”
春節,在華國,意義不一樣。
年夜飯有肉。
和平時吃肉。
那也是不一樣的。
目前物資短缺,各類型的肉,都少的可憐,每年到了年底,各地的供銷社啊,食品站的,日子就不太好過了,讓人不斷的瘋搶物資。
如果向陽大隊的幾十頭豬,能在年前供應給食品站,給供銷社他們,那么就等于是幫他們解煩憂了。
“那就年前出!”
趙東陽想了想,認可了豬秀才的提議。
他下午,到了大隊部,大隊部沒人,他走到了旁邊的學校,學校里面,除了戴凱之外,還有一個老師,陳冬青,這陳知青在梯田開墾的工作現場,暈厥了兩次了,最后趙東陽幫忙,讓她協助教書,算她每天六個公分,勉強算是溫飽吧。
倒是沒想到,他一來,兩人倒是給了他不少的驚喜。
戴凱和陳冬青把一份人民日報遞給他。
趙東陽看了看著標題。
頓時一陣寒意沖天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