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什么是偏見
- (美)戈登·奧爾波特
- 1166字
- 2025-01-17 14:10:39
暴動與私刑
大多數暴動都發生在社會局勢劇烈變化的時候。但單獨只是變化并不足以造成暴動。暴動的發生必然以業已存在的敵意和根深蒂固的被攻擊群體“威脅論”為土壤。我們已經說過,暴動發生之前,必然存在長期且激烈的言語敵意。
我們已經發現,暴動者通常是社會經濟地位較低的人,且相對年輕。從一方面說,這可能是因為這些階層的原生家庭對規矩(自控力)的教導不多;從另一方面看,這或許是因為教育水平不高,才會誤會生活條件惡劣的真正原因。當然,擁擠、不安全和貧困的存在確實是直接刺激因素。整體而言,暴動者通常是邊緣人士。
可以想見,暴動與其他所有種族沖突的形式一樣,以真實的利益沖突為基礎。當一大群貧困的窮人和同樣貧困的白人競爭數量有限的工作機會時,我們很容易就會發現,競爭真實存在。不安全感和恐懼會讓個體暴躁易怒,但即便利益沖突如此明顯,我們也會發現,只把其他種族的人當作威脅并不符合邏輯。一個白人,當然也可以像一個黑人一樣搶走另一個白人的工作。因此,在同一地區,不同種族群體之間的利益沖突并非完全真實。人們肯定是會先形成內群體和外群體競爭的感覺,才會把這種利益爭奪解讀成種族之間的競爭,而非個人之間的。
由此可見,暴動的根源在于,業已存在的偏見在一系列不同環境中被強化和釋放。
我們已經說過,私刑主要出現在歧視和種族隔離早已根深蒂固的地方,且私刑通常依靠恐嚇實現。此外,私刑的發生還有另一個必要條件:當地執法不力。私刑無法被禁止,實施私刑的人即便身份曝光也很少被逮捕,更是幾乎不會受到懲罰,這反映出警察、法院等執法機關的默許。
私刑分為兩種,第一種是所謂波旁私刑,也就是“義警私刑”。如果一個黑人犯下了某種罪行,或者說被懷疑犯下了某種罪行,那么一群有權有勢的公民就會組織起來,對這個人悄悄處以私刑。這種私刑的用意是重申黑人與白人之間的既有隔閡,提醒黑人要順從、聽話、溫馴,要活在對優越白人的絕對敬畏中。長久以來,這種“禮貌的私刑”主要發生在設立已久的黑人聚集地區。
另一種是暴徒私刑,相對于第一種私刑,暴徒私刑通常發生在社會結構不穩定的地區,比如當地白人和黑人必須為一份工作競爭的地方。或許兩個種族的人都是農民,生活同樣清苦,但他們并沒有團結起來共同解決問題,而是展開了激烈的競爭。暴徒私刑通常是極其兇殘的獸行,例如性犯罪或誣告,極盡殘忍和狠毒。很多實施私刑的人會聚集起來,每個人都想給讓指控對象“嘗嘗厲害”,因此對受害者的虐待會極端殘忍,慘絕人寰。
如此前所述,這種讓人毛骨悚然的殘忍行徑在很大程度上是文化習俗的影響。在某些地區,沒有受過教育的社會邊緣男性曾有“獵人”的傳統。對于這項傳統,也如之前談到的一樣,執法部門也會持有縱容和放任的態度。在私刑過程中,如果人們情緒高漲,就會理直氣壯地搜刮、破壞黑人的居所和店鋪。
隨著歷史變遷,私刑出現的頻率現在已明顯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