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8章 雙管齊下的整頓

攻下集慶之后,朱元璋將其改名為應天府,也就是現在的南京。此刻元廷將主要精力都用于平定北方叛亂,朱元璋在長江南岸所受到的壓力相對較小,但此處也不是任由朱元璋拿捏的軟柿子。

在長江中下游,除了有各路官軍之外,還有徐壽輝和張士誠的兩支義軍,他們的實力都比朱元璋強,所占的地盤也比朱元璋大。盡管外部強敵環伺,但對于此時的朱元璋集團而言,最大的危機并不在于此。他們的問題是如何處理內部的各種矛盾,比如說義軍的腐化該如何處理,論功行賞的尺度該如何把握,已經到手的利益該如何轉化為戰斗力,等等。

前文我也說過,義軍之所以能刺激底層民眾跟著他們造反,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放任搶劫,這不但可以釋放人性最深處的惡,還可以用這樣的方式強令底層百姓繳納投名狀,通過這種方式把他們綁在身邊,更可以讓他們借此跨越階層。

但在義軍形成一定規模之后,再這樣做就有問題了。常言道:“得民心者得天下。”這句話固然有不少的說教意味,但有一點我們無法否認,如果一支軍隊永遠像蝗蟲一樣,每到一處就大搞“三光政策”,那么這支軍隊無論有多么強大,等待著他們的都將是老百姓的反抗。從古至今,無論中外,還沒有哪一支軍隊能夠通過這種方式獲得最終的勝利。都說元廷殘暴,但他們之所以能夠建立統治秩序,必然有不少人在與他們合作的過程中得到了好處,否則這個政權根本建立不起來。

對于朱元璋而言,拿下應天府也只是成功之路剛剛起步,如果就此放肆、墮落,那么他們早晚會喪失民心。如果應天府真被這幫驕兵悍將搞成了人間地獄,朱元璋還能放心地把此地當作大本營嗎?肯定是不能了。因為當地不甘壓迫的底層民眾必然會自發地組織起武裝力量,專門找朱元璋控制力薄弱的環節下手。如此一來,朱元璋的統治成本就會變得非常高,原本幾個士兵就能輕松控制的縣城,現在可能要放幾百個士兵才能勉強控制。到那時,朱元璋能勉強維持住應天府的統治就已經不錯了,哪里還有繼續擴張的實力呢?

可問題就在于,如果不允許軍隊搶劫,士兵會不會有一種受騙的感覺呢?想當初,你朱大帥忽悠我們參軍的時候可是說了,只要拿下集慶,飯管飽,錢管夠,把我們刺激得兩眼直放光。現在集慶拿下來了,你還正兒八經地改了個名字叫應天府,卻跟我們大談軍隊紀律建設,整天令行禁止,這也太欺負人了吧?

一旦軍隊有了抵觸情緒,他們就容易在訓練時裝模作樣,然后在戰斗中出工不出力。到那時,朱元璋拿什么打天下呢?

擺在朱元璋面前的難題就是:當軍隊和百姓的利益發生沖突時,我該支持誰?朱元璋對此的應對方法是分兩步走。

第一步就是告訴軍隊:搶劫百姓是不對的,我們也是老百姓,不能自相殘殺。

打下應天府之后,朱元璋準備立刻攻打鎮江,但在大軍即將出征時,卻發生了一件大事:原本被任命為攻打鎮江的總指揮徐達,突然因違反軍紀被朱元璋抓了起來,眼看就要開刀問斬。

原來,在攻下應天府之后,徐達嫌朱元璋給自己的封賞太少,整天滿腹牢騷,給部下的承諾遲遲無法兌現,對于徐達本人的威望更是一種打擊。在這樣的背景下,徐達的部隊就出現了各種違法亂紀行為,而徐達對此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由于徐達是朱元璋的發小,更是朱元璋最為倚重的心腹大將,所以負責紀律監察的官員惹不起徐達,對于這種行為也不敢管,只得悄悄地上報給朱元璋。

朱元璋得知這一消息之后氣壞了,立刻把徐達叫過來大罵了一頓。面對朱元璋的責罵,徐達也很委屈,他仗著自己和朱元璋從小相熟,那是大嘴一張,什么難聽的大實話都說出來了。翻來覆去就是言而無信、對不起兄弟、讓自己沒面子之類的話。

朱元璋就這樣靜靜地聽著,結果卻越聽越失望。朱元璋心想:“徐達你有難處是不假,可你有沒有站在我的角度上思考過問題呢?永遠都是一種打工仔思維,這樣的人能有大局觀和大視界嗎?這樣的人真值得我委以重任嗎?”

朱元璋這樣想,但他沒說出來。過了許久,徐達的牢騷也發得差不多了,朱元璋心里的想法也大致成型了:“明天我會把你收監,五天后我會對你發起公審,最終的定刑是兩百鞭,你挺住了,我會命人手下留情的。”

徐達頓時就呆住了,本以為可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結果怎么是“小事化大,大事化炸”呢?

徐達畢竟還是一員不可多得的戰將,于是朱元璋只能按下心中不滿,耐心地給他解釋:“咱哥倆是什么關系?現在我需要有人為我分憂,你能做到嗎?”

甭管是領導還是發小,朱元璋把話都說到這份上了,徐達自然只能忙不迭地點頭。朱元璋又說:“你覺得違反軍紀沒什么大不了的,別人也會這么想,長此以往,我們義軍的紀律就得不到保證,戰斗力也會衰減。到時候,我們所有人都會被其他集團淘汰,最終是什么下場呢?干別的事業被淘汰了,我們或許還能回家種地,但如果在爭霸天下的過程中被淘汰,恐怕我們都要成為孤魂野鬼啊。為今之計,我只能‘殺雞儆猴’,如果我從重處罰你,別人看我對你這樣的心腹都如此心狠手辣,他們就不敢再違反軍紀了。你放心,這次你受了委屈,下次我會找機會補償你的。”

朱元璋的說法自然是有道理的,可這樣一來,坐蠟的就是徐達了。原本是朱元璋最重要的手下,現在卻被當眾鞭笞,哪怕朱元璋明確表示這只是做做樣子,但誰敢保證別人不會有其他看法呢?再者,如果徐達手下的士兵發現,帶領自己沖鋒陷陣的徐大將軍被當眾處刑,他們又會有什么想法呢?

朱元璋的意思就是:徐達,把你的面子和里子全部丟光,成全我們這支義軍的美好未來吧!想想過去,想想現在,再想想未來,徐達面色陰晴不定,但最后一咬牙一跺腳,還是點頭答應了下來。他不答應也沒辦法,朱元璋隨時可以給他玩一手假戲真做,難道徐達還敢火并朱元璋嗎?

就這樣,在即將出兵攻打鎮江的節骨眼,總指揮徐達卻被綁在木樁上,一左一右兩個行刑者手握皮鞭,一下接一下地朝徐達身上抽去。

這件事給整支義軍帶來了極大觸動,他們發現朱元璋并不是在開玩笑,而是動真格的。連徐達這樣的心腹都挨了鞭子,其他人犯事恐怕要搭上自己的小命。

大棒揮了下去,下一步就該給幾個甜棗吃,所以朱元璋的第二步就是告訴軍隊:跟著我,升官發財指日可待。

在攻下鎮江之后,朱元璋又派鄧愈攻下了廣德。隨后,朱元璋在眾人的擁戴下稱“吳國公”,設江南行中書省。很多人或許會奇怪,朱元璋稱公,跟下面人有什么關系呢?在亂世之中,很多反賊都喜歡在事業初成的時候搞出各種大新聞,今天你稱個公,明天我稱個王,后天他稱個帝,反正怎么開心怎么來。

老大一副高高在上的模樣,下面的小兄弟們看著也開心。老大稱公,我們就是縣級功臣;老大稱王,我們就是市級功臣;老大稱帝,那可太好了,我們就是王級功臣!大家穿上一身官服,戴著顯赫的頭銜榮歸鄉里,豈不美哉?

對于朝堂上那幫官僚而言,如果征伐對象只是某座山的山大王或者某個水泊里的賊頭,那他們通常都會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只要對方不惹出大事,官軍通常不會以他們為首要目標。官軍最喜歡剿滅的就是那種勢力弱小,卻又整出一大串頭銜的反賊,這樣向朝廷邀功時也好說:某年某月某日,我軍浴血奮戰,剿滅自稱某某王的反賊朱老頭,斬首數萬。該反賊勢力東到浙江,西至湖南,北達長江,南抵廣東,極其龐大。

實際上,這所謂的某某王就是個擁眾數千的小賊頭,其中還有八成是婦孺,他只是不自量力地弄了個王級頭銜過干癮;所謂的勢力極其龐大,只是曾在這些地方流竄過而已。但皇帝不知道這些彎彎繞呀,他還真以為有個王級反賊被剿滅了,于是大量封賞,這些“勞苦功高”的官軍們一個個喜笑顏開。至于官軍是如何從擁眾數千的小賊頭身上拿下萬人首級這件事嘛,周圍不是有老百姓嗎?就用他們的腦袋將就湊數吧!黑暗嗎?這就是現實,殺良冒功一向是封建軍隊升官發財的不二法寶。

而對那些與朱元璋實力相當,地盤又相距不遠的反賊而言,朱元璋這個反賊團伙也是不受待見的。大家都還頂著草寇的頭銜四處劫道,你朱元璋居然敢自稱公?你是不是覺得沒官軍注意,你心里不踏實啊?你是不是覺得我們這兒的英雄好漢早晚都會跪在你面前叫你大哥啊?既然如此,我們不如先聯手把你給滅了,省得你在這兒找不自在!

看明白了吧?有多大實力叫多大號,千萬別眼大肚小惹人厭,弄不好就把小命給丟了。

都說元末官軍的戰斗力差,那也得看是跟誰比。就全天下的義軍而言,元軍的確沒本事把他們全部剿滅,可如果元軍打定主意,就盯著其中某一股義軍狠揍,那么這股義軍的命運必然會十分不妙。

比如說徐壽輝,那絕對是元末義軍的旗幟性人物,無論資歷還是實力都是上上之選。早在1351年,徐壽輝就在蘄水(今湖北浠水)稱帝并建立天完政權。什么叫天完呢?就是在“大”字上面加一橫,“元”字上面加個寶蓋,處處壓了大元一頭,夠囂張吧?結果呢?徐壽輝稱帝不到一年,就被元軍打得抱頭鼠竄。因為南方元軍不管不顧,只盯著他一家打,徐壽輝哪頂得住這個壓力啊?

比如說張士誠,那也是元末義軍中大名鼎鼎的人物,雖然在當時比不上徐壽輝,但在南方基本也是坐二望一。1354年,張士誠在高郵稱王,元朝名相脫脫親自率軍圍剿,張士誠被重重圍困,也是險些被打得萬劫不復,但最終因脫脫被解職而僥幸擊潰元軍。

朱元璋稱公時已經是1356年,此時的他有沒有足夠的實力稱公呢?我認為是有些勉強,但對于此時的朱元璋而言,這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畢竟軍隊和臣僚都需要安撫。朱元璋就是用這件事,向眾多屬下傳遞一個信息:只要能讓大家獲得好處,我哪怕是冒著生命危險,也絕不會退縮,因為我相信,你們會保護我。

當然了,朱元璋稱公也是韓林兒的意思,畢竟此時的朱元璋還是龍鳳政權的臣子,自然也不好違拗“陛下”的旨意。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南和县| 波密县| 柳林县| 黄骅市| 江门市| 黔西县| 新密市| 乐亭县| 胶州市| 新乐市| 云浮市| 揭西县| 仁布县| 马公市| 平定县| 盘锦市| 周宁县| 龙川县| 新蔡县| 安仁县| 汉沽区| 新乐市| 正宁县| 永寿县| 达日县| 江油市| 淮北市| 齐河县| 平和县| 安远县| 苏尼特右旗| 黄山市| 乌海市| 革吉县| 望江县| 海宁市| 彩票| 长沙县| 讷河市| 青川县| 印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