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4章 麻煩的日本

胡惟庸被殺了,他的罪名有很多,但翻來覆去也沒脫離“擅權枉法”那一套。直到洪武二十年(1387年),一個做過大明武官的人出面檢舉:胡惟庸曾試圖勾結日本人,陰謀陷害英明神武的大明皇帝朱元璋。

檢舉者名叫林賢,他曾是大明的寧波衛指揮使,正三品官。據林賢說,胡惟庸曾以重金買通他,然后上奏欺瞞朱元璋,說林賢這個官當得不稱職,于是老朱就把林賢的官給罷了。林賢被罷官之后,胡惟庸立刻把他“流放”去了日本,目的是讓他結交日本君臣,等胡惟庸造反時可以引為外援。

過了幾年,胡惟庸找準機會上奏朱元璋,表示林賢過去是被人冤枉的,他這官當得可好了,我們應該重新起用他。朱元璋同意之后,胡惟庸立刻派人去日本找到林賢,并拜見了日本幕府將軍足利義滿,奉上胡惟庸的親筆信,雙方詳細策劃了如何刺殺朱元璋。

林賢回國時,是帶著一支所謂“日本使團”一起回來的,據說是為了向朱元璋進貢,加入大明的朝貢體系中。這支使團有四百多人,全部是武士假扮的,他們帶來的禮品是一根非常大的蠟燭,但卻不是實心的,而是在內部藏了很多武器。

結果呢?自然是“圣天子百靈相助”,朱元璋抓捕并處死了罪大惡極的胡惟庸,日本使團失去了內援,再加上足利義滿并不是日本國王,所以沒蓋國王的章,禮部認為他們遞交的國書不合規,也就失去了進獻禮物的機會。于是,這支使團只得灰溜溜地坐船回家。

按照這個故事所說,林賢告發胡惟庸應該是在洪武二十年,可從洪武二十年一直到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都沒有任何史料記載朱元璋對此事的態度。

洪武二年,朱元璋下令編纂了一本《祖訓錄》,內容是他對后世子孫的訓誡。洪武六年,朱元璋第一次對《祖訓錄》進行重修,并在其中添加了十五個“不征之國”,意思是說這十五個國家不能打。在這十五個國家中,排在第二位的就是日本。

洪武二十八年九月,朱元璋第二次重修《祖訓錄》,并更名為《皇明祖訓》。十五個“不征之國”沒有刪減,但卻在日本的旁邊加了一段備注,大意是說我雖然不打你,但你勾結奸臣胡惟庸,我也不打算和你交朋友,大家就當陌生人吧!而在同年十一月,朱元璋與翰林學士劉三吾等人有過一次談話,其間提及胡惟庸,依然在反復強調胡惟庸是因為“擅權枉法”被殺,沒有只字片言提及他勾結日本人這件事。

這就給人一種錯亂的感覺,同年九月重修的《皇明祖訓》說胡惟庸勾結日本,同年十一月的談話又絲毫不提及此事,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這是因為朱元璋與劉三吾等人談話的重點不在胡惟庸身上,彼時劉三吾在朱元璋手下已經頗得重用,老朱是在敲打他們不要忘記胡惟庸的教訓,千萬不能“擅權枉法”,只是略過了胡惟庸勾結日本人這一環節。

那么,胡惟庸到底有沒有勾結日本人呢?明朝官方的答案是有,而我的答案是沒有,編造這個故事的人根本就不了解日本當時的具體情況。足利義滿是幕府將軍,當時還不是日本國王,要等到后來明成祖朱棣登基之后,因足利義滿向明朝稱臣納貢,所以朱棣主動加封足利義滿為日本國王。編造這個故事的人大概不知這一細節,以為足利義滿在朱元璋時期就是日本國王。

當時的日本處于分裂時期,南、北各有一位天皇。也有人認為,林賢所說的“日本國王”并不是指幕府將軍足利義滿,而是指南朝的征西將軍懷良親王。這個說法也是有一些依據的,比如在林賢的供述中,那支日本使團的團長名叫如瑤,后來此人又多次前往明朝,皆是代表懷良親王向明朝納貢。

盡管人物是對上號了,但疑點依然很多。胡惟庸于洪武十三年正月被誅,而此時的懷良親王正被北方勢力打得上躥下跳,他真有功夫派出一支多達四百人的刺客使團前往中原刺殺朱元璋嗎?他圖什么啊?

“胡惟庸勾結日本人加害朱元璋”基本是子虛烏有,這是學術界的主流認識。在當時對此事抱有疑慮的人同樣很多,但朱元璋依然堅持認為胡惟庸就是打算勾結日本人陷害自己,其目的除了給胡惟庸添加“莫須有”的罪名,還在于朱元璋不太喜歡日本這個國家。

前文里早在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前,我就提過許多他與方國珍相愛相殺的事。老方不斷地給朱元璋添麻煩,但朱元璋最終還是沒有痛下殺手,這與他一貫強硬的形象不符,也給后人留下了許多疑問:“朱元璋為何如此偏愛方國珍呢?”

實際上,這不是朱元璋偏愛方國珍,而是由于方國珍起事時間早,又長期在東海活動,早已與倭寇有了一定的交情。朱元璋之所以留著方國珍,就是希望他能成為大明與日本溝通的橋梁,一勞永逸地解決東部海患。畢竟朱元璋當時的大敵是北方元廷,而不是跳到海里和倭寇玩捉迷藏。

但“樹欲靜而風不止”,朱元璋不想惹倭寇,卻無法制止倭寇不停地侵犯大明海疆。小打小鬧暫且不提,早在洪武二年,就出現過倭寇大規模侵犯蘇州、淮安和山東沿海地區的大新聞。

上文我說過“不征之國”,朱元璋認為此時不宜對日本等十五個國家用兵,可在此之前,日本就曾做出過擅殺明朝使者的事。在這種背景下,朱元璋還一再克制自己對日本的怒氣,可見對于剛成立的明朝而言,跨海攻打日本是一件吃力不討好的事。

對當時的日本而言,他們其實也不太怕中原大國。元朝開國君主忽必烈曾兩次征討日本,結果均是大敗而回。朱元璋在考慮是否征討日本時,自然會借鑒忽必烈的教訓。跨海打日本真不是件簡單的事,而且當時的大明并沒有海軍,長江里的水軍拉到大海里會怎樣?恐怕只有天知道。

心里面的算盤是這樣打的,但話卻不能這樣說,于是在《皇明祖訓》中,朱元璋說日本那地方貧瘠荒涼,打下來也沒什么好處,那地方的人口也不多,根本不足以成為中原王朝的威脅。別看他們現在頻繁擾邊,實際上這是不祥之兆,不用咱出兵收拾,那邊會自亂陣腳的。咱只需要選將練兵,以備不時之需即可。

什么叫阿Q精神啊,朱元璋這不就是嗎?當然了,我并不是說朱元璋做錯了什么,政治家的確不能意氣用事,更不能沖動。相較于元廷,日本對明朝所能造成的威脅確實也很有限。但總有這么些討厭的海蟲時不時冒出來刷一下存在感,實在也令人惡心,朱元璋雖然不對日本使用武力,卻始終在想著通過什么辦法收拾一下日本。

問大臣能得到答案嗎?也許能,但儒生的脾氣大家也該知道,說來說去無非就是“感化”“服膺”“教化”之類的言辭。總而言之,我們是圣人門徒,要學習圣人手段。這種答案在朱元璋聽來,那是標準的“打官腔”啊,要是這種辦法有效,這世上哪還會有爭端呢?武將們的回答更不用聽,無非就是“臣愿提精兵為陛下分憂”之類,聽起來很給力,但并不現實。

朝堂上想不出好辦法,朱元璋就吩咐各倭患嚴重的地方建言獻策。這一招還挺好用,在洪武三年,萊州府同知趙秩上策,說萊州抓到了幾個身份較高的倭寇,他們有資格與日本國王良懷(就是上文所說的懷良親王)直接對話,我們可以借此機會建立溝通渠道。

朱元璋一聽這個消息,便立刻寫了一封詔書,命令趙秩帶著前去宣旨,詔書的內容是希望良懷能夠認清現實,不要與天朝上國作對,只要乖乖進貢,以后大家相安無事豈不美哉?

良懷接到詔書之后,立刻表示愿意臣服大明,趙秩圓滿完成任務,受到了朱元璋的嘉獎。可這份詔書似乎沒起到什么作用,就在這一年的六月,倭寇繼續侵犯大明沿海,從山東一路向西,溫州和臺州都留下了他們燒殺擄掠的身影。

朱元璋氣壞了,立刻遣使斥責良懷不守信用,良懷則無辜地表示:“這不是我干的,我們日本現在分成南北兩派正在打仗呢,這都是那幫北方逆賊做的壞事,別把鍋往我身上甩啊!”

得知這一消息之后,朱元璋又立刻派人與日本北方勢力聯系,好容易聯系上之后,便要求北方勢力停止派倭寇劫掠大明這一惡劣行為,否則自己將會出兵幫助南方勢力。

北方負責人就是前文提及的足利義滿,他十分委屈地向明朝使者表示:“我們北方勢力才是正統,從不干這種缺德敗興的事,而且早就有向大明稱臣的打算。南方反賊大大的壞,出動倭寇在我們之間制造誤會,望上國皇帝明察!”

這么一來二去,朱元璋也被搞糊涂了,他們誰說的是真話呢?后來又轉念一想,我管他們誰說的是真話呢,只要再出現倭寇,朕就和他們雙方同時斷交。當然了,這招并沒有什么用,在數次溝通無果后,朱元璋表示斷絕與日本南、北雙方的往來。北方勢力并未對此發表什么意見,南方勢力的良懷卻大大不滿,他寫信威脅朱元璋,說如果不重新恢復關系,倭寇活動將會更加劇烈。

良懷為何如此執著于和明朝恢復關系呢?難道他們不向朱元璋稱臣就睡不著覺?當然不是。國與國之間的所有行為都可以和利益掛鉤,良懷喜歡朝貢明朝,是因為每次朝貢他們都能大撈一筆。《明太祖實錄》中記載了一件事:日本人滕八郎前往南京朝拜朱元璋,獻上弓馬、刀甲和硫黃等物,并轉交了由日本僧人進獻的兩匹貢馬。朱元璋非常開心,但他沒有收滕八郎帶來的禮物,反而賜給他大筆白銀;日本僧人進獻的貢馬被朱元璋笑納,并回賜了許多珍貴絲綢。

日本使團每次來明朝,都會帶著一大批禮物前來,然后帶走比這批禮物多得多的回賜。在良懷看來,我寫一封表示臣服的信,再讓使者給你磕幾個頭,就能換回大批物資,還有什么比這更劃算的買賣?當然了,進貢歸進貢,派倭寇洗劫大明沿海這種“無本買賣”還是要繼續做下去的。

面對良懷言語極不恭敬的書信,朱元璋自然不會答應他的要求,并且命令他端正態度,你是做臣子的人,得有個臣子的樣,別總干這種得罪天朝上國的蠢事,這樣容易把自己給作死。良懷大概是滾刀肉,他并不把大明的言語恐嚇放在心上,反而重新寫了一封信,里面沒有什么請求恢復關系的內容,通篇都在大罵朱元璋,這把老朱氣得夠嗆。

可沒過多久,日本那邊又傳來消息,表示良懷已經處于半隱退狀態,這封信是他的政敵冒名所寫,目的是破壞良懷與大明的深厚友誼。從那以后,日本但凡有什么大事小事,我們總能看到各種打著良懷旗號的倭寇勢力,但同時又會出現不少向大明進貢的良懷使團,這可算得上是明初外交史上非常詭異的一幕,正所謂“東南西北盡良懷”。

明初之所以會在外交中鬧出這種笑話,倒不是因為朝臣們水平不夠,而是精力和物力不夠。日本體量太小,無論怎么胡鬧也無法使大明傷筋動骨,但北元不一樣,他們時刻準備著殺回中原,如果不對他們多加防范,反而將主要精力放在日本身上,那就是“丟了西瓜揀芝麻”。

也正是因為元廷吸引了明朝太多的注意力,所以朱元璋根本沒工夫去管周邊小國的事,統統寫進“不征之國”中,努力釋放所謂的“友情”,至于對方領不領情,老朱暫時也管不了那么多。日本的問題,還是留給后世子孫去解決吧!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汶川县| 苏尼特右旗| 丰镇市| 明水县| 毕节市| 平泉县| 吉林省| 崇左市| 古交市| 邯郸市| 来宾市| 仁怀市| 台北县| 藁城市| 庄浪县| 涟源市| 克东县| 锡林郭勒盟| 桓台县| 瑞安市| 杂多县| 上林县| 太原市| 曲麻莱县| 龙岩市| 印江| 崇义县| 德庆县| 阿坝县| 金乡县| 阳春市| 木兰县| 拉萨市| 武定县| 涿州市| 柳州市| 扎赉特旗| 巴楚县| 南川市| 昭苏县| 庄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