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如何科學地反駁
  • (美)克契門
  • 1218字
  • 2025-01-17 14:14:39

證據的分量

調查證據,如果所得的材料還不夠證明題目,切不可中止調查。但是,證明一個題目,究竟要多少證據才夠呢?要回答這個問題,還須仔細研究一下。論證這東西,我們既把它看作一個應用的技術,既把它當作一種技術來研究,而這個技術的最終目的又是“動作”,那么倘若我們的論證還不能使聽者有所動作,我們所有的證據便是不夠。證據夠不夠,完全是看它能不能產生作用。所以證據的分量,會因不同的時間、地點、場合而有所不同。辯論人必須看所辯的題與聽者的關系如何、輕重如何,聽者的成見如何、利害如何,把這一類的事與各方面的種種情形想個周到,然后用自己的判斷力,決定究竟要用若干證據才能有效。這是就實際應用辯論術的時候而言。如果在辯論比賽場中,優劣只是由幾個裁判員決定,那么方法又稍微不同一點。裁判員沒有什么利害關系,也沒有什么成見在心,他所要的不過是一個可以成立的結論,所以只依下面的規則就夠了:

“引出充分的證據,使素無成見的人聽著,能感到滿足,認為合于道理。”這個規則,是一個基本的規則。不單是辯論比賽時可用為決定證據的分量的標準,就是實際辯論,也可以用,不過須加兩個條件罷了:

1.遇有利害關系作梗的時候,須引出證據,把利害關系打破;遇有成見作梗的時候,須引出證據,把成見化除。

2.如果辯論的目的是要使聽者產生實際的動作,便須另引可以使聽者產生實際動作的證據。

加了這兩個條件,這個基本規則便可以隨地應用了。決定證據的多少,只須問以下幾個問題:

1.所有的證據能不能說服沒有偏見的人呢?

2.若有偏見或利害關系,能不能把它打消呢?

3.能不能使聽者產生實際動作呢?

如果這三個問題的答案都是肯定的,自己便知道證據已經夠了。至于日常生活中的道理,為常人所共知的,當然不必去引證據來證明。例如說“秦皇漢武都好大喜功”“中國北方的房屋沒有南方的高朗”……這些事實都是人人所共知的。又如“兩百歲的人,必然是已經死了的”,這種可以推想而知的事,也用不著去證明。

定所需證據的多少,有時還要看一看證據的來源。單從一個地方得來的證據,不可過于專信。人的天性多半自以為是。要想他相信別人的理由,除非張也這么說,李也這么說,許多不相干的人不謀而合都是這么說,然后不能不相信。搜集證據的地方越寬,顯見得調查的工作越精;大家都是眾口一辭,顯見得其中必有真理。所以從一個地方引來的證據,不算夠;必須從許多地方引來,才算夠。

本章所論搜集證據的方法,不單是在論證術里有用。其他例如做生意的人要調查關于商業的什么事件,律師要調查關于法律的什么情形,無論什么地方,只要是關于調查的事,本章所講的方法,都有很大的幫助。

學辯論的人遵守本章的規則,必須一絲不茍。凡可訪查的證據出處,都應該去訪查。照著記錄證據的方法記錄下來。已經記錄的證據,又須仔細研究,依照選擇證據的辦法,選擇一次。選擇過后,必須自己覺得自己論證里的各要領都有了足夠的證據,確實能夠成立,然后算是完工。這一步工作結束了,才能再進一步,講到編要略的方法。

主站蜘蛛池模板: 商水县| 谢通门县| 建湖县| 莱州市| 汉源县| 信丰县| 长乐市| 伊金霍洛旗| 汝州市| 临漳县| 彝良县| 肥城市| 临江市| 大港区| 景洪市| 交口县| 永丰县| 通山县| 东阿县| 偃师市| 炉霍县| 博客| 义马市| 桑植县| 凤山县| 佛坪县| 娄烦县| 东海县| 乐至县| 安阳市| 明光市| 长丰县| 江山市| 海阳市| 达孜县| 雅江县| 正阳县| 西藏| 隆林| 子长县| 安康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