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年智慧:季羨林的110個故事
- 梁志剛
- 1567字
- 2025-01-20 14:30:54
三個小伙伴
季羨林小時候是個貪玩的孩子,在官莊老家,楊狗和啞巴小是他形影不離的玩伴。楊狗大名楊繼發,1910年出生,屬狗,比季羨林大一歲,因屬相而得此乳名。他人很本分,一輩子當農民,一輩子沒有上過學,一輩子沒有離開過官莊。啞巴小姓馬,因為他的父親是個啞巴,人們管他叫“啞巴小”,意思是啞巴家的孩子。
季家住在官莊村南,當時離村口還有一段距離,這里算是村外。現在村子擴大,季羨林的故居已經是在村里了。當年季家東邊是一片棗樹林子,西邊不遠處一株大楊樹下是季羨林爺爺奶奶的墳墓,后來他的父親母親也長眠在那里。房后是一個大水塘,水塘邊長滿了茂密的蘆葦。水里有青蛙,有小魚小蝦。樹上有鳥窩,鳥兒在樹枝上鳴唱,夏天還有一天到晚尖叫不止的知了。那時候,季羨林要找小朋友玩,只能進村去找那兩個和他要好的小伙伴。季羨林不進村的時候,他倆必定到村外來找他。三個小伙伴天天在一起。在一起玩什么呢?沒有玩具,村里村外,棗樹林里、葦子坑邊、莊稼地里都有無限的樂趣。春天,在路旁、田埂采野花、挖野菜,還可以到水塘邊掰葦芽、挖蘆根。葦芽嫩嫩的,味道像鮮竹筍,蘆根有點甜味,可以嚼著吃,也能泡水喝。夏天上樹摘杏子,采桑葚,捉蜻蜓,逮知了。樹林里知了很多,他們就找來一把麥粒,放進嘴里嚼出面筋來。這東西很黏,粘在一根長竹竿的頂端,雙手舉著,對準樹上的知了,一粘就是一只。晚上,逮知了就更容易了,只需在樹下點一堆篝火,使勁搖動樹干,那知了就噼里啪啦掉下來了。這種把戲,他們往往要玩到深夜。村子周圍有好幾個大水坑。他們在葦坑里摸小魚小蝦,捉蝌蚪,釣青蛙。如果早晨起得早,還可以在蘆葦叢里撿到又大又白的野鴨蛋。最高興的是玩水,他們經常在水塘里嬉戲、洗澡、打水仗,無師自通地學會了游泳。秋天葦塘蘆花一片銀白。他們在葦叢中捉迷藏,在棗樹林子里打棗子,在地里偷點地瓜、毛豆烤著吃,還可以在豆子地里捉到肥胖的蟈蟈和螞蚱。冬天,他們打雪仗、堆雪人,在結了冰的水面上抽陀螺。在沒有雪的時候,他們會到樹林里揀拾被大風吹落的枯樹枝,拿回家當柴燒,身手敏捷的啞巴小還爬上高高的大樹去掏鳥窩。那年月雖然日子過得苦,但是孩子自有孩子的快樂。
三個小朋友長大以后,走上了完全不同的人生道路,而他們的心始終是息息相通的。季羨林六歲去濟南讀書,從上小學到大學畢業只回過官莊四次,其中三次是奔喪。一次是為疼愛他的大奶奶,一次是為父親,最后一次是為母親。每次都來去匆匆,心情很壞,兒時的朋友再也沒有機會相聚。有一段時間,季羨林因為反對北大那個不可一世的造反派頭頭“老佛爺”,被關進“牛棚”,“專案組”為羅織罪名,兩次派人去官莊調查,企圖把季羨林打成地主分子。楊繼發和鄉親們仗義執言,說:“如果讓全官莊的人訴苦,季羨林應該是第一家。他們家比貧農還窮,連貧農都夠不上。”“專案組”的人只好悻悻而歸。
1973年8月,季羨林帶著老伴和兒子季承、孫子季泓、孫女季清回到官莊,對仗義執言保護過自己的鄉親們表示感謝。他與楊繼發久別重逢,兩人十分激動。讓季羨林感到意外的是,啞巴小的父親八十三歲的馬洪寶老人也來看望他。季羨林連忙站起來給老人讓座敬茶。1982年季羨林再次回到官莊,帶著禮物去看望楊繼發,楊繼發已經是一位七十三歲的老人了。當年的小兄弟如今成了名副其實的老兄弟。世事滄桑,白云蒼狗,令人唏噓不已。他們不約而同地談起了共同的朋友啞巴小。啞巴小當年為生活所迫,成了一名綠林好漢。他練就了一身飛檐走壁的好功夫,躥房越脊如履平地。用手指抓著椽子,把身體懸空,可以在大廟頂上“走”一圈。他打家劫舍,劫富濟貧。可是,“盜亦有道”,他懂得兔子不吃窩邊草的道理,從來不在家鄉作案。后來被官府捉住,打得皮開肉綻,十冬臘月,被扒掉衣服,潑上涼水,倒吊在外邊,過了一夜,居然還活著。真是一條好漢!最終還是被砍了腦袋。說起老話來,他們都為有這樣的朋友而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