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悅納、接納和縱容、放任

當一個人無論發生什么事情都從自己身上找原因的時候,我相信很多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但這樣的人太少了,所以才需要很多人把生活當修行。

什么是修行?修行就是每天找自己的不足去改正——修正自己的行為(或思想)。

這些年,很多人問我:“找自己的問題,難道別人沒有問題嗎?這樣做,不是越來越看不起自己了!”

其實,找自己的問題有三個層面的內涵:

其一,找自己的不足去改正;

其二,用正確的方式對待別人;

其三,做到前兩點有個前提,就是“悅納自己和悅納別人”。

我們常說:愛=信任+心賞(用心地去欣賞)+悅納+建議+幫助。悅納處在中間位置,卻是一個人能做到信任、心賞、建議和幫助的前提。

我們也常說:你只有改變你能悅納的,你悅納不了的,都不會因你而發生改變。

由此可見,擁有悅納的能力非常重要,而這個能力卻又是最難修行的。當你做到真正的悅納時,你的人生都會充滿光明。

于是,很多學員常會問一個問題:“鄭老師,我都悅納我的孩子了,他怎么還這樣?”

我會說:“千萬別說自己悅納了,你就沒悅納過。如果你真悅納對方了,你不會有一點難受。因為當你真達到悅納的狀態時,你面對一切的發生,面對一切問題和困難,都會是喜悅的,這樣的境界太高了。”

悅納與接納

什么是悅納?悅納就是發自內心地開心接納一切人和事,然后用原則和智慧處理問題、解決矛盾并自我成長。簡單地說就是笑對一切。

今天,我想問問父母們有沒有想過:

你們是否覺得孩子的壞習慣,只要嘴上說一說、罵一罵,孩子就能改掉呢?

你們是關注孩子如何改舊習慣的,還是關注孩子如何建立新習慣的呢?

建立新習慣時,你幫助孩子樹立決心了嗎?

你具備讓孩子樹立決心的愛和原則了嗎?

你看見孩子行為背后的真相了嗎?

你真的悅納孩子了嗎?

如果父母在幫助孩子建立新習慣時,不懂得決心的重要性,也不懂得如何幫助孩子梳理出真相,更不懂得新習慣和舊習慣是沒有關聯的,而總在舊習慣上盯著孩子,那說明你沒有悅納的能力。

在親子關系、夫妻關系等人際關系中,只有悅納了,事情才會變好;不悅納,就只能天天處理事情,但是什么事情都處理不好。這里面還有最重要的一點,悅納了不代表不處理,悅納了不處理就叫縱容。悅納是處理好一件事情的前提。

在給孩子樹立決心時不是講道理,而需要具備包容、理解、悅納的能力,給人以溫暖和力量。

因為悅納的境界很高,很難達到,我們就讓大家先學會“接納”。

什么是接納?接納就是我允許你以個體的身份、以你獨特的生命狀態存在于我的內在。你犯了錯,我接納你,我明白你就該是這樣,我對你沒有評判,至于你的錯誤行為,我們用智慧陪著你、幫助你去獲得想成長和改變的意愿。

接納有個“四步寶典”:

他就該是這樣!

他為什么是這樣?

他是什么感受?

我怎么愛他和幫助他?

接納會促使你走向了解、理解和愛。我們在每一次“接納”別人的過程中去體會喜悅,才能慢慢走向“悅納”。

那接納與縱容、放任有什么區別嗎?很多人在踐行過程中,特別容易混淆。

縱容與放任

什么是縱容、放任?

縱容就是接受不良的人和事,任由問題和事態發展,或對不良的人和事視而不見,不加制止,任其發展。

放任則是不加約束,任憑其自然發展。

放任可能是不會管,不知道該管不該管,而縱容則是會管也不管,該管也不管。

接納和縱容的區別

接納與縱容重要的區別在于:接納后還需要智慧地去處理,縱容是不處理不解決。

比如,有些人覺得自己有拖延癥,很耽誤事,不太好。以前他努力改變,沒有效果,就會否定自己,不接納自己。當他知道“接納”這個詞后,就會跟自己說:“我要接納自己的不完美。”這當然沒有問題,可是他接納完自己后,就沒有后續了,他的接納意味著不去改變了,那就變成了對自己的縱容。我們讓一個否定自己的人先接納自己當下的“做不到”,是因為否定自己是負能量,會讓人沒有改變的動力。在你接納自己當下就該是這樣之后,再去探尋自己做不到的原因,看見真相,你就能在理解自己的同時有動力去改變,堅持改變,那問題不就解決了嗎?

案例:

一位媽媽,最近發現10歲的兒子在每次犯了錯后,會找很多理由來證明都是別人的原因才讓他犯錯的。一開始,她聽到兒子找理由時,都會火冒三丈,認為這孩子犯了錯,還狡辯,怎么這么不敢承擔啊。她先是和兒子講道理,越講兒子就越會找更多的理由,最后她只能以情緒鎮壓,可兒子心里根本不服。

學習之后,她得到了一個概念:她得接納孩子,孩子才會改變。于是,她壓抑自己的情緒和感受,裝著理解孩子,與孩子共情,以此代表自己站在孩子一邊,可心里充滿了擔心焦慮,就怕孩子因此會變本加厲,養成推卸責任不敢承擔的習慣。

這當然不是真接納,但是這一步對這位媽媽的改變是有意義的,這也是她改變過程中的必經階段。她先克制住自己原來用情緒處理問題的錯誤行為,不讓親子關系惡化,讓自己先從“錯”到“不錯”,冷靜下來,才能找到原因,產生智慧。

經過幾次調整,這位媽媽一點點感受孩子,她發現孩子之所以這樣,是因為過去自己面對孩子犯錯時,都會不高興或生氣。孩子特別想讓媽媽開心,特別怕媽媽生氣。于是,他就用各種理由來證明自己沒錯,只要自己沒錯,媽媽就不會生氣了。

看見這一點,媽媽潸然淚下,原來孩子就該是這樣,孩子看似“狡辯”的背后藏著這樣的恐懼和一顆特別愛媽媽的心。

后來,媽媽在遇到類似事件時,首先去擁抱孩子,告訴孩子,媽媽沒生氣。孩子原來激動的情緒一下就沒了。媽媽與孩子有了一次交流,最后媽媽告訴孩子,犯了錯,不怕,媽媽會陪著你一起承擔,陪著你一點點改錯。

所以,什么是接納?接納是看見“他是誰”,不要求他“成為誰”;是愛他如他所是,是從“他怎么是這樣”到“他本就該是這樣”的轉變。他的好和不好都是屬于他的一部分,我愛他,不會因為他做了不好的行為而不愛他。

碰到問題,我接納他,不是說我不去處理,而是要用原則和智慧去處理,即幫助要講時機,建議要有成效。

縱容往往是沒原則沒底線,碰到違背原則的事,明知是錯的,怕他有情緒而不敢面對,不敢堅持,是一種逃避的行為。

一個人只有接納了,才能智慧地處理問題;不接納,所有的處理都可能是在宣泄自己的情緒和要求而已。

很多人認為,接納就是不處理,那才是縱容。而接納了,再去正確地處理,這才是智慧!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蔡县| 浙江省| 桂阳县| 光泽县| 富顺县| 新绛县| 开平市| 邵武市| 睢宁县| 青河县| 连山| 平安县| 皋兰县| 桓台县| 浏阳市| 廉江市| 绥芬河市| 伽师县| 额济纳旗| 西藏| 澎湖县| 威宁| 望谟县| 浦东新区| 酉阳| 东乡族自治县| 高唐县| 治县。| 丰台区| 金山区| 永丰县| 南投县| 房产| 新平| 彰化市| 莎车县| 克东县| 东宁县| 永吉县| 台南市| 瑞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