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3章 童生試

無論這位儒家八品、舉人功名的張子謙張先生心中如何糾結,龍場書院那位“云深不知處”的山長,似乎仍是疾病纏身,始終不曾現身一面。

日子就這樣一天天過去。

大盛成皇十六年。

二月二十三。

龍場縣,童生式正日。

昨夜下了場小雨,邁步走在縣城大大小小的街道上,還能嗅到空氣中交織著的泥土芬芳,也頗清新。

黎明前。

晨光微熹,霧靄沉沉。

沈言換了身漂洗得干干凈凈的灰布長衣,隨身攜帶自己用得最順手的那套筆墨硯臺,不緊不慢,向縣衙所在的方向走去。

少年心中,也難免有幾分激動。

自穿越以來,每日讀書、筆耕不輟的結果,今日便要見個分曉了!

天時尚早,縣城中幾乎沒有行人。

沈言轉過一處街角時——

忽的。

“閑人閃開!”

“閑人閃開!”

自街道另一端,有人大呼小叫之余,卻是帶著種轟轟烈烈的氣勢沖了過來。

沈言趕緊閃避。

忙不迭地后退兩步,再轉過頭,鼻尖便被陣陣猛烈勁風刮過。

一駕馬車在少年眼前,橫沖直撞地狂奔而去,想來適才發話的,正是車轅上那位將手中馬鞭,在半空中噼里啪啦挽了十幾個鞭花的老車夫。

沈言眨了下眼睛。

馬車已然遠去,只從風里,傳來幾道含糊不清的交談聲:

“福老伯,不必這樣快,萬一沖撞了剛才那位行人,就不好了......”

“小公子見諒,不過今個是小公子應試的日子,若然真的耽誤了時辰,老仆我百死莫贖?!?

“......”

再要細聽,馬車卻已然離得遠了。

沈言怔了片刻,旋即,被氣得笑出聲來:

什么人??!

你家小公子要考試,可這通往縣衙的路上,有幾個不是奔赴考場的???

少年一時不忿。

與此同時,耳畔,有人莫名悵然地嘆息一聲:

“唉!”

沈言扭頭望去。

視線中,凍得瑟瑟發抖,卻兀自嘆氣的,卻是位頭發花白,脊背佝僂,大約年近花甲,手中還牽著個十歲上下的小孩子的老翁。

“老先生,您可有什么事情?”

“啊,無事,無事!”

老翁搖了搖頭:

“就是一時感慨,沒想到今年的童生試,連龍場神童都來了?!?

“龍場神童?”沈言一時好奇。

“就是剛才馬車上的小兒,那可是本縣,出了名的神童??!”

花白頭發的老翁頓了頓,繼而語氣感慨道:

“七歲熟讀經典,十歲倒背如流,十二歲時便出口成章,寫出來的詩,本省學政老爺看了,也是贊不絕口。

“今年龍場神童年滿十四,也該到了考取功名,躋身仕途的年齡了。”

說著,邊走邊聊,老翁對這所謂的“龍場神童”,倒很是推崇。

行至縣衙左近,沈言向這位老先生拱拱手,半開玩笑地說:

“令孫今年不過十歲,就能參加縣試,想來比那位神童,還要強上幾分。”

“他?”

老翁一時失笑:

“他才讀了幾本書,識得幾個字啊!

“不是他考,是我來考試,家中這小孫子,無非是跟著他爺爺,過來看看熱鬧?!?

啊?

少年啞然。

童生童生,只要縣試未過,即便六十歲了,也還是要考童生!

......

龍場縣地處西南,文風不盛,每年報名縣試的學子向來也多不到哪去。

故此。

童生試的考棚,就設置在縣衙里。

選一方大院,院北正門大開,為“龍門”。

沈言隨著人群,在這道龍門下方,被幾名穿公服、配腰刀、頭戴烏紗小帽的衙役,從頭到腳,仔仔細細地摸索檢查了一遍,確認沒有夾帶紙張后,這才被放進院中。

隨即,朝拜圣人像。

再然后,眾多白身學子們,就只能在院落中,侍立,靜候。

“這位兄臺。”

忽的,有人拉扯了下沈言的衣角:

“我向你致歉?!?

說話的人衣著錦繡,眉目精致,不過十三四歲年紀,卻是那位大名鼎鼎的龍場神童。

“家中老人心急,不小心冒犯了你,還望閣下不要見怪。”

沈言略一沉吟,隨即壓低了聲音:

“怎么這個時候來找我道歉?”

龍場神童理所當然道:

“自然是因為之前沖撞了閣下,我身為龍場縣案首,更不可能在禮儀上有半分疏漏?!?

案首便是童生試第一。

沈言微微皺眉:

“還沒開考,便知你是本縣案首,莫非......”他豎起一根手指,向上方虛點兩下。

“你可不要亂說!”

小公子臉色微變:

“科考作弊,依律,是要上枷游街示眾的,賄賂考官,罪加一等,更要打廷杖一百,發配煙瘴之地充軍?!?

接著,不等沈言繼續發問,這位龍場神童便繃起臉,眉宇間頗有一分倨傲:

“我才華橫溢,揚名多年,區區一個童生案首,不是手到擒來?”

“呼......”

原來如此。

沈言輕舒了一口氣。

還以為童生的名額,都被你們給預定了,那我還考個錘子?

自己吹自己,還裝得這么煞有介事的干嘛?

緊接著。

少年搖了搖頭,擺脫種種紛亂情緒的同時,眸光又再度堅定起來。

他并不介意所謂案首,但務求通過。

考成童生,才有資格參加接下來的修文府府試,考秀才!

......

稍后,童生試考官,也就是本縣縣令盧鈺,在眾多縣衙官員、當地秀才的簇擁下,受了院中眾多考生一禮。

俯身下拜時,沈言偷眼觀瞧:

這位龍場縣的盧縣令,大約三十來歲,養尊處優多年的身材稍有發福,不過罩在那件繡鴛鴦補服的七品文官青袍下,倒也顯出了幾分地方父母官的氣勢。

其人面容白皙,臉頰有肉,幾捋梳理整齊的胡須飄蕩胸前,確實如人所言,氣質風雅。

隨后,盧縣令帶人回歸內院。

只留下一名差役,念一個考生姓名,聽到有人應聲,內院里的保舉秀才也確認過一遍,這才遞出一個寫了文字的紙袋。

不多時,輪到沈言。

他出聲上前,聽著內院中,高明揚抑揚頓挫地唱了聲“確是此人”后,少年接過紙袋。

眼見上面寫著的是“丙三”。

沈言瞥了眼糊紙燈牌,到第三排第三個的位置上坐下。

等到唱名完畢。

他撕開紙袋,取出其中試卷。

只看一眼,沈言便情不自禁地露出笑意。

兩頁紙上,黑白分明,題目且不談,抄寫試卷的字跡,他可再熟悉不過了。

字體規整,方方正正,通篇全用館閣體......

這分明是抄書鋪的孫老先生手書!

也難怪,數日之前,老爺子便封閉了大門,謝絕見客,連沈言上門抄書的工作都停掉了。

這位孫老先生,為人倒還真是方正不阿。

一笑過后,少年收斂心神,重新看向手中試卷:

童生試的考題,分為三個部分——

貼文,經義,詩賦。

最先是“貼文”題四十道,也就是默寫填空。

沈言無聲閱讀紙面上第一列文字:

“不誠無物。”

“誠者非自成己而已也?!?

這是《中庸》中的句子,中間少了一句,沈言的四書五經,已然小成,早已將其中內容,做到了倒背如流。

他微微一笑,在留空處寫下:

“是故君子誠之為貴。”

第一題便做好了。

之后一題:

“樂只君子?!?

“此之謂民之父母?!?

此句出自《大學》,出題人故意選取了從中斷開,前后不倫不類的句子。

對沈言而言,這種考法依舊毫無難度。

他提筆書寫:

“民之父母。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惡惡之。”

便又算是完成了一題。

后面接連三十八道“貼文”,沈言揮毫潑墨,接連作答,筆下無一絲凝滯。

第二部分是兩道“經義”題,一道出自《四書》,一道出自《五經》。

題目要求考生,各自論述某篇文章中,其中一句所包含的學問、要義。

沈言稍加小心,反復回憶了書院教授的內容。

再結合自身四書五經小成后,反饋到經學本身上的理解。

謹慎落筆,分別寫了百余字的論述。

少年擦了擦汗,抬眼望天,此時才過去了多半個時辰。

天光逐漸放亮。

童生試至多,允許考生在考棚內逗留一天,甚至還可以隨身攜帶干糧清水,唯獨只限一日,天黑便要清理考棚,不給燭火。

隨后依考生多少,多則三五日,少的話,最快隔日便能放榜。

時間尚早,沈言也并不著急。

他抿了一口,隨身水帶中,盛著的涼開水。

隨即,少年將試卷翻到第二頁。

這也是在沈言看來,最難,最需要賭運氣的一部分。

在稀里嘩啦、惹得附近考生,紛紛怒目而視的翻卷聲里,沈言凝神看去:

童生試第三部分,詩賦題。

以“春”為題,做五言律詩一首,不限韻。

春......

這是一個很大的題材,可寫的內容也極多,春花春草春風,有太多文人騷客,曾寄情于這一片美好春光。

不過,若是想寫得恰到好處,合乎情理,又不至于與我這個白身讀書人的身份相抵觸......

穿越前讀過、背過的種種詩詞,過眼云煙般在他的腦海中盤旋。

最終。

沈言提起毛筆,在試卷第二頁上,目不斜視地寫下四個字:

《春夜喜雨》。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中西区| 稷山县| 新建县| 长治市| 霞浦县| 原平市| 马龙县| 龙门县| 武宁县| 滦南县| 白山市| 巩留县| 兴文县| 江达县| 东城区| 朝阳市| 元谋县| 咸宁市| 义乌市| 阜新市| 绵阳市| 石台县| 延长县| 洛川县| 新营市| 四平市| 德清县| 婺源县| 枞阳县| 崇明县| 唐山市| 深州市| 通化县| 托克逊县| 全州县| 平原县| 吴江市| 元阳县| 繁昌县| 卫辉市| 永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