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糾紛初現,垚覺其異
- 西游:白虎嶺我說了算
- 沒頭腦不聰明
- 2287字
- 2025-03-09 23:27:08
隨著各方勢力的加入,雖然還沒有徹底接觸外界,但村民們的生活也開始出現了轉變。
生產生活的變化,必然會帶來紛爭。
紛爭的開始,源于村里的好吃懶做之輩。
雖然封垚曾經借血妖嶺之事,對這些好吃懶做之輩做了懲戒。
但有的人,因為自小的成長,已經難以改變,并未有什么改變。
原本都沒什么,個人如何生活,終究是自己的選擇。
可玉衡道人和璇光師太這兩人品行表現得過于高潔,沒有哪怕一絲瑕疵,這讓村民們看到了人性的更好的模樣。
光亮多了,黑暗的地方就難以藏住。
村子里開始有人站出來,主動幫助這些好吃懶做之輩,尤其是和玉衡走得近的那些村民。
他們也學著玉衡“日行一善”,主動幫助。
可要改變一個人,更重要是自身的改變,村里有的人在幫助下,的確轉變了。
但有的人,依舊如此,甚至開始習慣村民們的幫助。
而幫助人的人,有的只是短時間的跟風,自己也并不具備長期幫助的耐心和決心。
矛盾糾紛就此引發,幫助者恨被幫助者不知好歹,被幫助者習以為常開始主動索求。
這原本只在小范圍內發生,并不引人注意。
但一旦某種標尺被悄然建立,就會逐漸影響到其他人。
大家開始將言傳身教的范圍,擴大到了那些有些小毛病之人。
比如愛喝酒的瘸腿老獵人,他喝完酒后的醉態,就成了家人鄰居的吐槽對象。
可后來,這種標尺的使用,越來越頻繁。
在某位醫者救助病患之時,沒有成功,為自己辯解了幾句,就遭到了家屬的指責。
“若是璇光師太一定能治好,就算治不好,也不會狡辯!你看你……”
一位之前幫腿腳不便的鄰居打理田地,收取一成收獲的好心鄰居,反被指責:
“你怎么那么斤斤計較,看看玉衡道長,做事情從來不計較得失……”
“唉,現在才知道,要成為玉衡道長和璇光師太這樣的人有多不容易,他們承受的太多了。”
如此這般類似的話語,很快出現在兩個村子之中。
這些當然沒有逃過封垚的神識,原本剛發生小矛盾時,他也沒有在意。
再和平發達的時代,矛盾糾紛的發生,都是不可避免的。
但后來越來越激烈,輻射范圍越來越廣。
最關鍵的,這道德標尺,是以玉衡和璇光為刻度,那就更加不對勁了。
封垚有些感慨,還好自己是藍星來的,在惡劣的網絡環境中斗爭過數十年,否則還一時間察覺不了問題的所在。
畢竟后來的發展,玉衡和璇光,都沒有參與其中,甚至還成了某種意義上的被同情者。
這個玩法,在藍星上,叫做道德綁架。
簡單來說,就是利用社會公認的道德準則或情感標準,通過輿論壓力、情感脅迫等方式,迫使他人違背自身意愿做出某種行為或選擇的行為。
有了結果,再反過來看玉衡和璇光,就顯得極為怪異了。
自己的神識一直暗中關注他倆,因果結界也沒有出現任何警兆,說明他們真的言行如一。
但是在正常的世界里,真的存在這種毫無瑕疵的人嗎?
他們真的太像圣人了。
細細分析兩人的行為邏輯,封垚更加確定,這就是白骨精的后手。
玉衡道長或許不叫這個名字,該叫做“無貪嗔”,而璇光師太,則應該叫做“無嗔癡。”
或許之前,這兩位人物就霍亂過白虎嶺,只要有這兩人加入的村子,很快便會混亂。
以別人為尺教育他人,而不是以自身為尺教育自己。
反而會助長貪嗔癡的產生,就像鍵盤俠能帶起更多普通人的情緒一般。
白骨精就靠著這個,來制造和吸收“貪嗔癡”,比在血妖嶺上用的手段,更加高級。
在這個世界,這個手段或許是無解的。
村民們都沒有受過教育,更沒有經歷過那個說話不用負責的網絡時代。
更何況這兩人的行為,沒有任何可以指摘的地方。
可以稱得上“無瑕之璧”。
但封垚不一樣,在藍星上,要糾正這個問題不可能,畢竟不可能順著網線爬過去懟。
在這里,要讓村民們明智很簡單。
第二日,村民們紛紛收到消息,封爺要在木嶺村土地廟召集大家。
似乎是忙什么大事,最近封爺主動露面的次數越來越少了。
在樟木嶺,沒人不喜歡這長得又好看,又對他們無限好的土地爺,所以許久不見,大家都很積極。
不僅如此,村民們還聽說,玉衡道長和璇光師太也被作為特邀嘉賓前往了土地廟。
最近頻繁發生的糾紛,雖然沒鬧出什么大事,可大家心里都不怎么好受。
大家都希望看到,封爺和玉衡道長、璇光師太的聚集,會解決這些事情,令樟木嶺重新變得美好。
修繕一新的土地廟中,封垚從自己的造像中踏步而出。
“爺,今天召集大家,是有什么事情嗎?”
早已守候在此的李四躬身問道。
“沒什么大事,就殺兩個人。”
封垚的話語依舊平和,但李四聞言卻是一驚。
殺誰?
為什么要殺?
兩人?不會是殺玉衡道長和璇光師太吧?
李四搖搖頭揮去這有些不切實際的幻想,自己的老師早就撤去了對兩人的觀察,哪里還會再動手。
那究竟是誰呢?
李四摸不著頭腦,只能耐著性子等候在側。
很快,山下的村民們陸續上了山。
新設立的土地廟依舊在之前的小土坡,在原有的基礎上,新蓋了豪華的廟宇(指掛滿野獸飾品)。
四合院一般的結構,側殿分別是豬小黑和靈元的居所。
正殿就是正式的神廟,封垚神像立在主位,張三和李四一左一右護法,也被供奉在臺案上。
陸三川的神像,放在側面的臺案上。
廟宇前后方被徹底平整開來,后方作為藥園使用,前方的空地,從之前的籬笆擴得更寬。
這是村民們舉行活動的場所,類似的地方,木葉村也有一個。
村民們陸續來到土地廟,見到封垚就在廟前,紛紛上前行禮。
封垚還是那般溫和,但周身隱隱的散發出的氣息,還是令大家不由得心生敬仰。
現在的封垚,給人的感覺,就像是樟木嶺本身一樣。
直至村民們來得七七八八,玉衡道長和璇光師太才緩步而來。
封垚隨意的坐在土地廟門前臺階,卻給玉衡道長和璇光師太一左一右安排了座椅。
張三上前躬身行禮:“爺,人都到齊了。”
“行。”封垚擺擺手,站起來走到空地中央。
“好久不見,大家想我了嗎?”
“想!”
村民們異口同聲回答,還夾雜著幾聲口哨。
見到這一幕,玉衡道長和璇光師太目光不由一頓。
“最近修行頗有感悟,所以特來給大家講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