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共產主義很科學
書名: 商周奮戰錄作者名: 緋紅之月本章字數: 2552字更新時間: 2025-04-05 23:58:55
兩名洛地諸侯的手下跪伏在地,瑟瑟發抖。他們雖然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得罪了大周司馬姬信,但是在姬信突然暴怒,他們踹翻在地的時候,他們便意識到,自己小命不保。
“司馬,這兩人讓吾等殺!”這兩認所屬的柳侯向姬信表完態,就招呼自己的侍衛過來處決這兩個家伙。
“不要!”姬信臉色陰冷的阻止道。
柳侯很是不解。在這個時代,貴族因為情緒糟糕而殺下屬,并不是稀奇事。更何況發怒的乃是大周公室子弟,周王姬發的庶弟,大周司馬姬信。
柳侯其實很清楚姬信為何發怒。耕種經過了15天,除了姬信之外,其他耕種的軍官與士卒已經換了一遍。耕牛更是換了3遍。
此時的姬信累的精疲力竭,卻強撐著繼續指揮耕地。而柳侯的兩個手下卻嘗試勸說姬信休息,立刻惹惱的姬信。姬信暴怒,把他們兩個踹翻。
在柳侯看來,姬信司馬的暴怒完全合情合理。那連個蠢貨竟然打斷了姬信的思路,姬信不拿他們撒氣,又要找誰撒氣?
即便不談這些合理的內容。大周司馬姬信想殺人,殺幾個下人便是。這本就很合理。
姬信此時覺得自己整個人都麻木了。喜怒哀樂全都變得淡薄。唯一還算繼續活躍的情緒,大概只剩下不時爆發的惡意。
阻止了柳侯殺人,已經差不多用盡了姬信最后的自制力。在自己撐不住之前,姬信哀求道:“鬼君,能幫我么?”
王浩然心中嘆息一聲,將姬信的意識移入意識的黑暗中,自己接管了姬信的身體。
疲憊,無力,過多的腦力消耗,讓姬信的身體到了負荷的極限。感受著這些,王浩然卻覺得自己能抗住。他開始處理起耕種的事情。
或許是大周的耕種與王浩然沒有利益糾葛,王浩然心態非常平和,甚至騎上了馬開始巡視。三天后,姬信休息過來了,他問道:“鬼君,若是累了,可以換我。”
王浩然卻笑道:“不必,你再休息一陣。”
這不是王浩然心疼姬信,而是王浩然覺得騎馬真好玩。因為姬信的身體早就習慣了騎馬,王浩然也不必再訓練。
這種騎馬老手的感覺,和騎比較高大的21世紀的電驢有點類似。騎起來的確有點累,但是不騎的話,又不習慣。
總之,只要馬術水平足夠高,馬匹品質好,性格溫順,騎馬很好玩的。
除了滿足了騎馬的新鮮感之外,王浩然這幾天還充分觀看了商周時代的耕種。
使用石頭農具的農民,哪怕是最精通耕種的壯碩農夫,一天最多耕種半畝地。耕種時間也不可能持續一個月。
王浩然小時候背誦古文的時候,《論語》里面說,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這是說,顏回吃的少,干凈的飲用水也少,住的環境很糟糕。別人受不了這樣的艱苦生活,顏回樂在其中。孔子認為顏回很賢。
但事實上,顏回家里有60畝地。放到滿清時代,也是個小地主,至少也是中農。
此時親眼看到了商周時代農業水平,顏回有60畝地,他得雇人耕種。收了地租之后,顏回其實沒多少收入。日子過得清苦,一點都不稀奇。
反觀牛拉鐵犁,因為耕地的士卒組織度高,訓練有素,還有更出色的軍官指揮。在陜西這片土壤松軟的黃土地區,一個鐵犁,只要換牛耕地,一天往往可以耕種10-20畝。50個鐵犁,雖然不到1000畝。700多畝還是能做到的。
計劃要耕種30天,就是2萬畝地。若是靠此時的壯勞力,也得4萬人天(4萬人耕一天)。而人耕地,是刨坑,鐵犁耕地,是直接耕出田壟,其中效率又差了數倍。若是讓此時的農夫耕出鐵犁的效果,估計12萬人天,都可能是少算的。
就算是把大周能控制的人口往理論極限計算,就是300萬人。排除女性,就剩下150萬。排除老人孩子,剩下50萬。再把體力不好的派出,剩下36萬。
一支300人的耕種隊,30天時間的工作量,就頂得上大周三分之一壯勞力1天的工作量。
科學技術的進步,在生產力發展中的影響力,如此鮮明的展現在眼前。讓王浩然這個有自知之明的社會主義巨嬰,不知道多少次稱贊社會主義好,贊美共產主義是真正的科學!
姬信休息了7天,親自參與了最后8天的工作。即便是有了之前15天的經驗,最后8天又榨干了姬信的精力和意志力。
等率隊返回鎬京的時候,姬信對王浩然是無盡的欽佩。通過旁敲側擊,姬信得知,王浩然接管姬信身體的7天,工作量一點都沒減少。工作效率,處理事情的精準度甚至比姬信更高。然而姬信的身體反倒能夠得到充分休息。
姬信不得不感嘆,鬼君就是鬼君!
在姬信返回前,關于此次耕種的消息已經傳到了鎬京的大周王廷內。
雖然這些大周高層沒辦法從王浩然的格局看待此次耕種,但是這個工作量卻是實實在在,做不得假。
因為姬信率領300人參與,洛地諸侯們的耕種速度是去年的3倍,只要今年不出現特別的天災。洛地諸侯所在領地的糧食產量將增加3倍,甚至更多。
大周先祖后稷是以精通農業出名。作為后稷后人的姬信表現出驚人的農業天分,這對于大周來說是很震撼性的消息。當然,從政治角度看,倒是不太好評價是否屬于好事。
不過這件事是姬信的功勞,必須要賞賜。這下,連周王姬發都覺得不太好確定賞賜內容。
任何有著完備社會制度的大國,賞賜都有其規定。不能多,也不能少。
當然,以現在的人口,生產力水平,大周歷史上還沒出現過“不賞之功”。然而,根據現在的報告來看,周王姬發一時找不到可以用來賞賜自己傻弟弟姬信的規格。
耕種出能讓數千人吃一年的糧食,這份功勞,是非得賞賜領地,官位。姬信現在是司馬,再賞賜官位,就是三公。這肯定不能賞賜官位。
至于賞賜領地。大周沒有合適的領地給姬信。更何況,姬發對于姬信的使用方向,是讓他繼續帶兵打仗,而不是讓他當個管理地方的諸侯。自然不能給封地。
而且姬信的封地是個啥模樣,姬發從姬旦這里聽說過。如果不是因為禮法限制,姬發是真的想把姬信的封地收回來。
這不是看不起姬信,也不是要虐待姬信。而是姬信這廝根本不需要封地,這快封地在其他人手里,肯定能夠發揮出更好的作用。
如果不賞賜土地與爵位,就只能賞賜大鉞等物件。同時給姬信增加侍衛。可這些也有極限。便是都給姬信加上,也不足以對等姬信的功勞。
姬發便與姬旦聊起此事。姬旦對大哥很忠誠,而且討論的對象又是大哥這兩年非常器重的傻弟弟姬信。姬旦索性談到了“不賞之功”。
據說,大商歷史上有過類似的不賞之功。不過因為立下這種功績的,是婦好娘娘,也就是武丁的老婆。所以事情就這么含含糊糊的過去了。
聽了弟弟的說法,姬發突然生出一股沖動。他很想看看傻弟弟姬信這次能否幫姬發解決這個難題。但想了想,姬發又不敢說出口。畢竟,姬信太輕佻了,萬一他錯誤理解了姬發的意思,最后把事情搞的更糟呢。
最后,姬發決定走一步看一步。畢竟,姬信是姬發的親弟弟,有很多可以通融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