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朝的時候,姬發看了看空著的司馬席位,卻什么都不說。等朝會結束,姬旦向姬發介紹了耕種情況后,主動說道:“大王,信向臣言,或許可10雞子孵化4雞娃。”
雞蛋在古代很長時間叫雞子。商周時代,貴族養雞往往是為了獲取錦雞美麗的羽毛。穩定獲取雞肉與雞蛋,完全超出了這時代飼養技術的能力范疇。所以周王姬發搞不明白姬信的這是要干啥。
負責內政的姬旦只能稍微解釋了一下。說完后,姬旦果然看到姬發臉上露出那種兄長知道“傻弟弟”瞎搞事情后,露出的不耐煩的神色。
姬旦心中很是感慨于姬發的變化。有期待,才會失望。將姬信視為一個傻弟弟,足以證明周王姬發心中已經有了姬信司馬的一席之地。姬信做的任何事,姬發都會將其視為自己規劃中的一部分。
果然,姬發開口了,“信親自在做?”
“信請吾給其十家人口糧。若能孵化出雞子,抵稅。”
“耕種之事如何?”
“信正率領九帳參謀在座。”
“嗯。”姬反映了一聲,卻不對姬信率領一群百夫長,十夫長耕地的事情進行任何評價。
姬旦覺得心中更明白了幾分。百夫長在大周絕非一般人物,姬信那塊50里的封地上,也就能派出最多兩個百人甲士隊。若是養騎兵,把姬信封地上的產出榨干,最多也就能養出50騎。
率領一眾身為甲士的百夫長,十夫長耕地,可以說是輕佻到沒邊的舉動,姬發卻能任由姬信自行其是,由姬發……不,是姬旦與其他王廷大臣來為姬信抵擋政治攻訐。
這就是政治!
“還有5日,便要開耕。”姬發突然嘆息一句。
姬旦沒有吭聲。他可比姬發更懂內政,對農時門清。
5日后,姬信率領著九帳參謀,三百名士卒,趕著100頭牛,抵達了洛地諸侯所在的封地上。
姬發為了容納洛地諸侯,專門將一部分周國諸侯的封地進行了遷移,把熟地讓了出來。并沒有讓洛地諸侯們開墾生地。
洛地諸侯們已經聚集在一起看熱鬧,眼見領頭的是司馬姬信,曾經參與過搞姬信的諸侯們因為心虛,不自覺地往人群后面躲。
其他諸侯們很是親切地上前與姬信打招呼。姬信在馬上一揮手,李金,李木,宋韓虎,宋韓龍,楊戩,雷震,武吉等軍官翻身下馬。開始對著后面的300士卒喊道:“集合!”
不管是軍官還是士卒,全都沒穿鎧甲,一身方便下地的便裝。便是如此,他們整齊的步伐,以及整齊列隊的快捷,讓洛地諸侯們感受到了壓迫力。笑容在洛地諸侯們的臉上僵住了。
姬信看到部隊完成列隊,才從馬上下來。他站在整齊的隊列前,嚴肅地向洛地諸侯們表示,“諸君,吾奉命而來,定會竭盡全力完成耕種!”
這些話的內容倒是沒有問題,可姬信那種使命必達的嚴肅神色,以及背后站成了整齊三個10*10方陣的百人隊,在洛地諸侯眼中,怎么看都不像是要來種地的。
為首的谷侯只能干笑兩聲,“甚好,甚好。”
王浩然看著姬信在這里裝X,心中暗笑。如果是那種精通人情冷暖的老油條,此時就該和洛地諸侯拉拉家常,說說日子的艱難。讓洛地諸侯們感覺到,姬信是出于共同的辛酸,來與洛地諸侯共同承受大家面對的困難。
王浩然發笑,并不是在笑姬信是二貨,而是覺得冷靜型真在做事的時候都挺可愛的。尤其是姬信這種缺乏惡意沖動的紈绔子弟,更滿不在乎事情本身的利益。他們在意的是自己能從完成一件事中得到的自我提升。
畢竟,姬信越強,周王姬發就越是會對姬信委以重任。這不是因為姬發喜歡姬信,而是姬信真的不在意現實利益。
最簡單的證明就是,哪怕是身為司馬,姬信都沒有想過要去搞一個在王廷中的利益小團體。因為姬信根本不懂得這種事情,也沒興趣要建立屬于自己的利益小團體。
正是這種天然傾向,姬發才會冒著其他風險,繼續重用姬信。
就在王浩然考慮著其他事的時候,姬信已經從身邊的侍從手里接過諸多小旗。
耕種,從來不是姬信的長項。現在姬信掌握的相對系統的指揮方式,就是軍事指揮。
姬信轉向一眾軍官,大聲命道:“諸君,你等行事之時,若持續行動,舉紅旗。若是停下,舉綠旗。若是有不解之事,舉黃旗。”
眾軍官聽完,皆是應道:“遵令!”
姬信見規矩已經立下,才開始分配任務,“楊戩,你負責丈量!”
“是!”楊戩上前,接過三面旗。
“宋韓虎,你負責計算時間。”
“李金,你負責分配統計人數,牛,鐵犁。”
“雷震,你負責巡視,稟報哪里有人舉黃旗。”
“李木,你負責詢問舉綠旗的緣故。”
……
洛地諸侯在旁邊聽著,只覺得姬信好像真的不是來務農的,而是來打仗的。眾人面面相覷,竟然不知道該不該插嘴。或者是不是要偷偷把自己的部眾稍微組織一下,避免姬信突然暴起傷人的時候,沒有準備。
很快,楊戩指揮一個百人隊,開始對當下這位洛地諸侯的農田進行測量。井田制度最初的確是井字劃分,但制度成型后,土地分布已經不再十分規范,而是根據本地具體情況,東一塊西一塊。
根據土地大小,形狀,地勢,確定需要耕種所用的農具,牛,士卒數量,是非常重要的最早準備。這就是楊戩與李金要完成的步驟。
至于計算時間,同樣重要。雖然這時代農業水平低,人民并不知道中國雨熱同期的原理但是搶種搶收已經是勞動人民從無數成功與失敗中總結出來的經驗,但是人民很清楚農耕時間必須抓進。
在《詩經》·七月中,人民就會在耕種前提前準備農具。早一天完成,就增加一點豐收的可能,至少面對自然災害的時候,可以多一點應對的時間。
合理利用耕種時間,盡可能讓鐵犁,耕牛,耕種者們保持最高效率。需要一定的指揮。
隨著軍官和士卒們如同打仗一樣進入耕地區,緊張地忙碌起來。洛地諸侯們都湊上去看。
就見士卒扶著鐵犁,在耕牛牽引下破開泥土,犁出壟溝。耕牛不停,壟溝就持續被鐵犁給切了出來。
只看了一陣,驚嘆聲就從洛地諸侯群中傳出。
雖然商周時代有了不少新的農具,農具卻是木頭,石頭與骨頭制成,效率相當低。說是刀耕火種,并不開玩笑。
想用硬度大大不如鐵的石頭,木頭,骨頭去持續破開泥土,需要非常大的力氣。人類的身體沒有辦法持續提供這樣的力量輸出。即便人類不要命的輸出,木頭,石頭,骨頭也承受不了如此高強度的工作,必然會快速破損。
不過是一頭牛,一個鐵犁,兩名士卒。半個時辰的耕種,犁出的壟溝長度就頂得上一個壯勞動力一整天的量。
這時代的普通農具可是沒辦法持續犁出壟溝,這是一種體力上的浪費。這時代的普遍做法是,一個種子一個坑,或者幾個種子一個坑。
半個時辰的勞動后,負責計算時間的宋韓虎下令休息。負責第一階段耕地的士卒開始接受按摩服務,扶犁耕地是技術活,控制鐵犁的行進,需要扶犁的勞動者付出不小的體力。
另一名士卒負責牽著牛,根據土地的大小,位置,確定行進路線,以及轉彎。
洛地諸侯們真的沒見過這么高效的耕地方式,因為太過震驚,他們甚至忘記要招待姬信帶來的耕種隊,而是叫過來手下的農夫,讓他們確定這種土地能否真的可以種糧食。
農夫們同樣震驚,他們也不敢確定,只能拿了自己的農具,在土質松軟的壟溝里比比畫畫,嘗試找到答案。
不等小心翼翼的農夫們找到答案,姬信這邊已經完成了休息,開始了下一輪耕作。
到了天黑之前,姬信就完成了300農夫在10天都完成不了的工作。
也不管洛地諸侯的震驚,姬信指揮著一部分部下,在下一個耕種區提前布置營地,并且將耕牛的飼料,飲用水,以及士卒的食物與水先裝備好。
原本洛地諸侯們有點想感謝姬信,但是看著姬信的部隊如同打仗一樣,整齊高效地行動著。不知怎么的,洛地諸侯們就不太能說出感謝的話。
關注姬信的并非只有洛地諸侯,一部分比較敏銳的大周諸侯同樣關注著姬信的行動。其中就不乏穩健派的大周諸侯。
作為穩健派中反戰派的核心人物,姬豐每天都收到最新消息。最初幾天,姬豐期待的姬信把事情搞砸的消息一直沒能出現。反倒在之后幾天,姬豐收到姬信的部下越來越熟練,犁地效率越來越高的報告。
姬豐此時再沒有小看姬信的心思,他知道姬信已經不再是個奇怪的公室子弟,而是被周王姬發有些倚重的弟弟。
此時,姬豐趕緊就自己沒有抓住先機進行補救。那些并不反戰的大周諸侯很快得到了消息,司馬姬信展現出了驚人的耕種天分,竟然能夠一天干完別人十天都干不完的農活。
得到消息的諸侯們大多不太相信,卻也有大周諸侯動了心。尤其是那些被迫讓出土地給洛地諸侯的大周諸侯。
這些諸侯當即派遣使者前往洛地諸侯居住地。幾天后,使者們帶回來的消息中,不僅證實了“傳言”完全屬實。還有更多傳言中并未提及的內容。
又過了幾日,大周王廷內出現了不少諸侯。這幫諸侯們都是來告狀的!
告狀的諸侯們已經事先碰過頭,他們提出的理由很簡單,“大王,司馬姬信竟然給士卒飲酒!”
姬旦聽到這話,心中登時對姬信生出了些埋怨。因為釀酒需要糧食,大周國內不禁酒,卻禁止在規定時間之外釀酒飲酒。
當然,這種規定并不針對貴族。貴族們自己在平日里偷偷釀酒,大周王廷根本不可能隨時去查。但平民可是受到很嚴厲的管制。
就在姬旦考慮著要怎么為姬信辯解之時,姬發竟然開口了。大周之王語氣平淡,“待洛地諸侯耕種完畢,便耕種汝等土地。”
只是這一句話,諸侯們激動的神色平復下來,有些方才表現得過于激動的諸侯臉色中甚至有點小小的尷尬。
姬發并不想讓此事擴展開去,正想引開話題。卻有姬龐開口說道:“大王,洛地諸侯言說,姬信給士卒吃饅頭。臣未曾見過饅頭,只是聽洛地諸侯言說,此乃貢品。”
聽到這話,姬旦都覺得洛地諸侯有些不識好歹。且不說饅頭乃是姬信所做,就姬旦聽到的消息,姬信部下天剛亮就起身勞作,一直干到傍晚。因為耕牛太累,已經換過一批耕牛。然而姬信日日在地頭指揮,士卒們也很是辛苦。
在這種時候,給大家吃些好的,又有什么問題嗎?更何況饅頭雖然是貢品,卻是用平日里百姓都不愛吃的小麥制成。連奢侈都談不上。
姬旦已經確定,現在有不少人將怨氣轉移到了姬信身上。所謂指責姬信,都是沖著大周王廷而來。
就在此時,姬發再次開口了,“春耕日后,吾將大宴諸侯。彼時,吾將饅頭制法賜予諸侯。”
此言一出,便是對姬信不滿的大周諸侯們也不再敢廢話了。凡是大周王廷所賜之技術,必然是最好的。如果此時繼續批評,無禮的就不是姬信,而是諸侯了。
周王姬發又講述了今年出征的事情,之后宴請了大周諸侯。當大周諸侯們看到了白面饅頭,皆是大驚。
白色的食物,在商周時代并不常見。尤其是加工后,還能保持白色的食物,那就更少見了。饅頭拿在手里,熱騰騰,軟乎乎。吃進嘴里,香甜綿軟。
最初,大周諸侯們還拿著饅頭研究。有剝開光滑的表皮,然后驚嘆饅頭里竟然富有孔洞的。有撕開饅頭,可不管怎么撕,饅頭都能保持一定彈性,并不自動粉碎的。
與其說吃,饅頭倒像是玩具了。
不過當最初的好奇結束,品嘗饅頭的大周諸侯們很快就把手里的饅頭吃光了。眾人意猶未盡,卻限于禮數,不能開口多要。
等周王姬發示意侍衛,又給每一名諸侯上了兩個饅頭。諸侯們哪怕知道吃太多,會難受。卻還是忍不住口腹之欲,幾乎把這頓飯吃到了嗓子眼處才停手。
等宴席散去,諸侯們個個因為“暴食”,得到了極大的滿足感。
得知此事的姬豐冷笑著說了一句,“待明日!”便不再開口。
姬豐完全沒有精食的概念,也不懂工業社會的消化學研究。但是根據姬豐幾十年吃粗糧的經驗,只要吃得太多,第二天就沒有不難受的,甚至生大病都很正常。
這次宴請諸侯,大家吃得那么多。必然有許多人要生病。搞不好,還會出現死者。
只要事情到了這個地步,好多事情都有了借口。
然而第二天過去,第三天過去,諸侯們不僅沒有人死亡,連生病的人都沒有出現。
姬豐還不死心,等到第四天,依舊沒有任何壞消息傳來。姬豐在穩健派的私下會議上,看著其他人迷茫的眼神,也是大惑不解。
但有件事,姬豐已經很清楚。此次周王姬發賜予群臣和諸侯的賞賜,定然可以讓諸侯們極為滿意!
也就是說,反對伐商政策的諸侯,很有可能會被動搖。而造成當前局面的,無疑是姬信這個兔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