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府上,姬信很罕見地強打精神和女兒們玩耍。
春耕的體力消耗之大,超出了姬信的想象。原本都是姬信高高興興和女兒們追逐,現在姬信跟一條慵懶的老狗一樣,勉強跟上女兒們的行動節奏。
女兒們最初沒有注意到,等玩了一陣,看到姬信這么敷衍。長女就停下腳步,拉著姬信說道:“爹爹,講講外面的故事。”
姬信心中大喜,覺得閨女真的長大了。他就展開三個馬扎,坐在閨女們的中間,說起他見過的一切。
此時的陜西地區還沒到溝壑縱橫的程度,然而鎬京也談不上是完全的平原。說起黃河以北的大地,講述著地平線這個從王浩然這里聽來的名詞,姬信忽然覺得有所感悟。
但兩個小丫頭卻完全不懂老爹講了些啥,老二就鬧著說道:“爹爹,講故事。”
姬信一個天天耕地,練兵,打仗的家伙,哪里知道什么故事。便向王浩然求助。王浩然想了想,就從后世隨便找了幾個,譬如《三只小豬蓋房子》《金斧頭和銀斧頭》《龜兔賽跑》《狐貍和葡萄》。
這些故事要么逗得兩個小丫頭哈哈大笑,要么讓兩個小丫頭感覺到緊張。
度過了溫馨的一天,姬信將閨女們送回王宮。兩個小姑娘在老爹面前歡聲笑語,回到宮中立刻就變了另外一個模樣。她們本就穿著這時代中比較正規的服裝,此時看上去就更顯得嚴肅禮貌起來。
王后邑姜看到自己的兩個小侄女回來,詢問她們是否吃了飯。聽聞吃過了,然后便命宮女給兩個小丫頭梳頭。梳頭的時候,邑姜自己也解開盤起的長發,一起梳了起來。這下原本嚴肅的氣氛登時溫和許多。
“信公子給你們講故事了嗎?”邑姜邊梳頭邊問。
老二聽到這個問題,立刻笑道:“娘娘,爹爹給吾等講了好幾個故事。”
“講來聽聽。”邑姜微笑著命道。
這四個故事可都是21世紀依舊保留的兒童經典,小丫頭們說得開心,邑姜與旁邊的宮女們都是第一次聽到,也被故事所觸動,好幾次連梳頭的動作都不禁停下。
梳理完頭發,邑姜安排宮女照顧兩個孩子去睡。自己則到了周王的寢宮。
姬發此時正坐在臥榻上想事情,見到姬發依舊是皺眉沉思的樣子,邑姜拉住姬發的手,“大王,吾今日聽到幾個小故事,愿與大王分享。”
姬發也想放松一下,就點點頭。等聽完這四個第一次聽到的故事,姬發放松了許多,他索性躺下,回味著故事中的意味。尤其是那個狐貍與葡萄,令姬發回想起群臣的種種。
在爭權奪利方面,很多臣子的表現與那吃不到果子就說果子酸的狐貍別無二致。
突然間,姬發問道:“這是何人所言?”
“是信公子講給他女兒的故事。”
“哦……”姬發猛然坐起身。這四個故事立意非常無邪,都在歌頌善的一面。而且對于人性的理解也很深刻。他真的沒想到,傻弟弟姬信竟然可以講出有這樣深度的故事。
……難道自己的傻弟弟竟然開竅了?
一夜無話。第二日上朝。大周天子端坐,大臣將各種朝政進行稟告。三公最先,之后就是五司。
司馬、司徒、司空、司士、司寇為五司
其中,司空掌水利、營建之事。司徒掌行內政和民生。
現在太宰姬旦出任太傅,直接領導司空與司徒。按照之前姬發與姬旦談起姬信的功績,自然要由司空與司徒提及此事。
果然,此時春耕已經收尾,等介紹完本職工作,姬信這個額外插入的事件就被提起了。
由于姬信功勞過大,司空閎夭說完具體內容之后,竟然就停了下來。
商周時代并不存在長桌旁邊坐滿人的會議方式,群臣都是坐在厚厚的席上,而且一個人坐一個席。這也是后世“席位”這個詞的來源。
如此坐下的模式,使得眾人沒辦法交頭接耳。群臣中不少人是第一次聽到此事,他們驚訝,卻因為席位的特點,沒辦法交頭接耳。
姬豐是一定要挑事的,他等了一陣,見到閎夭沒有繼續說下去,便帶著的確有的訝異神色問道:“司空,之后呢?”
閎夭無奈下,只能含糊地說道:“請大王賞賜司馬。”
話音剛落,大殿內有人說道:“大王,臣以為司徒所言不合適。”
眾人訝異看過去,見到開口的竟然是姬信。當然,群臣并不知道,姬信所說的,乃是他們并不知道的王浩然的意思。他們都以為素來輕佻的姬信又要搞事了,那些反對姬信的大臣心中暗喜。覺得很快就可以找到機會攻擊姬信了。
姬豐更是歡喜。他覺得自己或許還是看錯了姬信,以為姬信轉了性子。若是姬信一言不發,姬豐也拿姬信沒辦法。但只要姬信認為司徒閎夭看法有誤,就給了姬豐無數的機會。
感受到眾人關注的目光,姬信心中其實挺爽的。雖然他也為大周出生入死,也有過很多成功。但是那些戰場上的成功,卻是在大周整體失敗的局勢下干出來的。
姬信聽說過一些事,大部分諸侯與大臣都以為,姬信或許是個災星。因為姬信表現得越出色,就意味著大周越倒霉。
這一次,再不會有人這么評價姬信。在如此正面的事情里露臉,姬信真的非常開心。
而且王浩然提出的看法,讓姬信感覺自己的格局也提升了很多,更是信心大增。連帶著聲音都變得平和有力。
眾人就聽姬信說道:“大王,不在其位不謀其政。臣是司馬,此次只是受命行事。有功當賞,也當賞定策的太宰,以及司徒,司空。以及辦事的團體。臣不過辦事團體中的一員,司徒言說當賞賜吾,吾以為司徒所言并不合適。”
一時間,大殿里安靜下來。當眾人聽到姬信說司徒所言不合適,基本認為姬信是不服氣,要找碴。
此時聽姬信說完,才發現姬信說得竟然沒錯。按照大周的賞賜制度,閎夭提出賞賜姬信,是真的不合適。
姬旦最初聽到姬信主動開口,就忍不住握緊了拳頭。只是他看向旁邊席位的姜子牙,就見姜子牙一副老神在在的模樣,并無絲毫緊張。才勉強安心了一點。
此時聽完姬信的看法,姬旦覺得所有重擔全部放下了。因為這段正大光明的話,誰說出來,都沒有付出最大辛苦,功勞最大的姬信親口說出來有說服力。
司徒閎夭雖然看起來被姬信指責了,但是閎夭同樣感受到了極大的輕松。姬信看似批評了閎夭,實際上是給閎夭解了套。
也不管其他人會怎么說,閎夭當即開口,“大王,司馬說得是。臣以為可按司馬所說,論功行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