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慢的藝術
- 活的教育書:孩子歸愛所有
- 作家麥納麥
- 1340字
- 2025-01-31 11:37:47
慢的藝術
殷浩
年輕的時候,對于教育孩子總想著急功近利,在和孩子們的交往中,往往總想著出成效,提高分數,或者盡快改變孩子的不良的行為習慣。慢慢地,隨著年紀的增長,自己也有了孩子,開始反思自己的一些行為,也認識到教育是一種慢的藝術,孩子有時候往往缺少的是關心和愛,需要老師去給予。
班級里有一位孩子A,大家都不怎么喜歡他,坐在教室的最后面,不喜歡的理由我羅列了一下,大概有這么幾點:首先是成績不好,基礎比較差,所以對學習是一種比較放任的態度,平時作業經常不做,做了也是敷衍的。上課有時候會趴著睡覺,從來不做筆記,批評的時候會非常敵對。同學關系不太好,喜歡捉弄別人,但是對別人又很計較。
漸漸地我發現,這個孩子主要是由于自己挫敗比較多,因此把自己放到了差生的行列,自尊心有很強,脾氣很倔強,家長除了給他報個課后輔導班也就不去管他,所以他也就自暴自棄,放任自流。
我想,對待這個孩子,一個是要讓他明確學習的目的,逐步改變他上課不聽,作業不做的壞習慣。
一次考試后,我找了A談話,那次考試他只有二十多分,語文整個作文沒有寫,很多題目空著不做。他起先說不會,后面又說來不及,其實我知道有一部分原因也是因為他不愿意去寫,反正做了也是墊底的成績,他也無所謂了。那天我留下了他,和他談了語文學科在今后工作后的作用,并對那次考試的作文題給他作了一個輔導,讓他明白,寫作文其實也不是那么難寫的,那次后,他答應以后做試卷不會都空在那邊了。雖然他后面的考試還都是不及格的,但是每次寫作文,總會寫上一些內容,這大概也是一點成功吧。
這個學生很大的問題還是在于上課基本不參與,處于游離狀態,于是我想,適當地幫他樹立信心,應該還是有一些作用的。于是,我上課時開始讓他回答問題。剛開始,他很不習慣,因為似乎從來沒有老師這樣提問他,因此,我用了一些非常簡單的問題,一邊的同學們都以為他答不出來,但是如果他能答上一點,我都會表揚他,看得出,他也非常開心。
經過這件事,我深深感到,尊重和贊賞在教育實踐中對學生的激勵作用。正如林肯所說:“每個人都希望得到贊美。”確實,獲得他人的贊賞與肯定,達到自我實現,是人們基本生活需要滿足以后的精神上的一種高級需求。
我也開始做同學們的思想工作,同組的同學因為嫌他成績差,脾氣又不好,都不喜歡和他合作交流,于是我考慮在學習小組合作的時候,與他合作的同學,如果能讓他分數提高,就給獎勵卡,于是,周圍學生們增多了和他的交流,他也慢慢地和同學們有了交流。同學們也對他多了一份寬容。
一次偶然的機會,我在嘉綠苑中學的貼吧里發現了他的足跡,從貼吧里他的發言,看出他還是一個有著許多煩惱,需要傾訴的人。于是,在學習之余,我開始和他聊天,談一談他喜歡做的事情。他開始慢慢親近我了,看到我過來,總喜歡黏在身邊,我想,要喜歡一門學科,是不是就應該先從樹立良好的師生關系,讓學生喜歡上老師開始呢?他和我住在一個小區,找機會我就和他一起回家,他也很樂意幫我提東西,喜歡我用車帶他,事實上,如果不看成績,他真是一個很讓人喜愛的孩子。
轉眼一年過去了,后面一年我該怎么做呢?反思這一個學期來,我對這樣的學生似乎關心還是不夠的,沒有持續性,我想繼續堅持是我下個學期要做的事情。只有飽含對一個孩子的愛和耐心,才會有成果,希望是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