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1.1.2 理論背景

1.供應鏈質量整合與綠色供應鏈管理的融合是供應鏈質量管理領域的研究熱點

供應鏈質量整合是企業與其供應鏈伙伴戰略性的合作,通過管理企業內與企業間的業務流程獲得產品流、服務流、信息流、資金流和決策流的高效運作;通過管理企業內與企業間質量相關流程達到高質量績效。供應鏈質量整合是供應鏈整合與質量管理相融合的產物,已成為供應鏈質量管理領域的研究熱點。但從文獻檢索的結果來看,以供應鏈質量整合為關鍵詞的高質量文獻較少,且中文文獻明顯少于外文文獻,存在明顯的外熱內冷的研究態勢,因此有必要在這一領域展開針對中國企業的研究。

從文獻分析來看,全球化加速了市場競爭從企業間向整個供應鏈轉變的趨勢,競爭焦點逐漸轉移到供應鏈上下游企業成員間的資源整合上。而全面質量管理指出,質量是供應鏈產品生產和交付過程中的關鍵因素之一,產品質量符合客戶要求對企業至關重要。因此,企業競爭優勢的取得主要靠供應鏈整合與質量管理這兩個重要工具,通過使用上述工具能夠獲得包括質量、效率和創新在內的重要競爭力。在此過程中,由核心企業主導,在整個供應鏈推動全面質量管理,是實現更高質量績效的關鍵。由供應鏈結構及分類可知,制造業供應鏈一般以制造企業為主導,其對自身質量的關注和保障措施能延伸、擴展到各級供應商及客戶并最終貫穿供應鏈。供應鏈質量整合通過上下游企業間資源的優化整合來提升企業的運營效率,并為供應鏈客戶創造價值,成為企業績效和供應鏈績效的新增長點,得到了該領域學者的關注。

綠色供應鏈管理實踐也一直是供應鏈領域的研究熱點,但將其與供應鏈質量整合相結合的研究較少。有關兩者是否存在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的作用關系的研究結論并不明確。全生命周期理論認為,綠色供應鏈管理實踐應貫穿供應鏈的每個環節,涵蓋產品從制造到消費的整個生命周期,關注供應鏈的環境規制并要求供應鏈成員之間長期保持戰略合作。換句話說,就是將供應商和客戶納入產品的生命周期,實現原材料采購、產品設計、制造、交付、回收等各個環節的綠色化。

從現有的研究結論看,綠色供應鏈的構建是企業獲得可持續發展能力與競爭優勢的有效途徑,在實現企業績效增長的同時,減少對環境的不利影響,能在實現成本降低的同時,幫助企業履行社會責任,贏得良好的社會聲譽,這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因素,故而逐漸受到企業的重視。不僅如此,企業在實施綠色供應鏈管理實踐的過程中也意識到,要想實現上述績效目標和環境目標,須針對供應鏈整體開展相關管理活動并積極與供應商和客戶合作。這種緊密的合作關系促使各成員(制造商、供應商及客戶)從中受益。

總結發現,供應鏈質量整合與綠色供應鏈管理實踐都關注供應鏈整體,管理范圍重合,兩者存在相互影響的可能性。另外,上下游企業間的信任、合作是驅動開展質量和綠色實踐的重要關系要素,能夠決定結果的優劣。因此,開展供應鏈質量整合與綠色供應鏈管理實踐關系機理的理論研究迫在眉睫。

2.供應鏈整合與質量管理相融合是管理實踐驅動下的理論創新

供應鏈整合與質量管理相融合獲得普遍認可,并被認為是績效改善和價值創造的關鍵所在,對整個供應鏈及企業個體的成功運作具有重要意義。但研究表明,供應鏈全球性的網絡結構使得在供應鏈全域內實現對質量的管控難度很大。加之核心企業為應對提高客戶服務及生產力的雙重壓力和投資者對盈利能力的期望不斷增長,不得不開展外包業務。這使得供應鏈結構更加復雜多樣,因此供應鏈中的各企業間必須建立更密切、更合理的關系,以確保產品、信息和資金的流動有效運作,確保質量管理在整個供應鏈得以實現。而管理這些關系需要整合再造跨職能和跨企業的業務流程,以及彼此信息共享、業務協調和密切的伙伴關系。可見,供應鏈質量整合是管理實踐驅動下的理論創新,環節間的關系管理是實現管理目標的關鍵。

3.用社會資本詮釋供應鏈企業間社會關系資源,是研究供應鏈管理的全新視角

供應鏈管理通過科學組織上下游企業內外資源共同滿足消費者需求,并最終實現供應鏈績效目標。供應鏈管理研究的視角豐富,如比較傳統的財務管理理論、交易價值理論、委托代理理論等,著重分析供應鏈管理中的質量成本、財務績效和庫存管理等問題。近幾年,關系理論和權變理論在該領域的研究逐漸興起,學者開始關注無形資源對供應鏈管理的影響機理。

基于資源基礎理論,社會資本將企業所掌握的社會關系網詮釋為一種不可替代的、難以被復制的稀缺資源,能幫助企業贏得競爭優勢。目前對社會資本的研究基本沿用Nahapiet和Ghoshal的研究成果,采用三分法劃分維度,并強調關系維度的作用。該劃分符合供應鏈質量整合要求,將企業掌握的最有價值的資源區分開來,能實現供應鏈管理優化的目標。因此,依托社會資本理論研究供應鏈質量整合與綠色供應鏈管理實踐的關系非常契合。

主站蜘蛛池模板: 綦江县| 玉龙| 永兴县| 湖北省| 青河县| 闸北区| 河池市| 平乡县| 泰来县| 商水县| 汉寿县| 潞城市| 辽宁省| 三明市| 都昌县| 六盘水市| 南投市| 海城市| 宝鸡市| 罗平县| 玛曲县| 平果县| 霞浦县| 宁海县| 朝阳区| 休宁县| 大埔区| 万山特区| 邵阳县| 济南市| 奈曼旗| 江孜县| 湛江市| 南开区| 屏山县| 四平市| 师宗县| 鹿泉市| 淮滨县| 清河县| 吴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