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曲阜孔家
書名: 大明:朱元璋撿到了我的手機作者名: 咸魚拌飯醬本章字數(shù): 2056字更新時間: 2025-02-01 00:38:45
國子監(jiān)乃是大明最高學府,其生員大多出身不凡、學業(yè)出眾。
這樣意氣風發(fā)的年輕翹楚,多是自命不凡、目空一切,做起事來,常有不顧后果之舉,讓這些人抱團出頭,最大的麻煩并非成不了事,而是把事情鬧得太大了。
畢竟年輕氣盛,一個收不住,將國子監(jiān)給砸了,抑或是跑去宮門扣闕,這種事他們可太能干得出來了。
而朱元璋又是個暴烈脾氣,遇到這種情況,他可不會手軟。
雙方正面沖突,那些生員們指定是倒大霉了,更有可能還會牽連到他們。
郭允道此刻將道理說開,眾尚書細一思索,立馬點頭同意。
朱元璋的魄力無需論證,真惹急了他,干脆將科舉再次停了,那反而得不償失。
“此計不妥,咱們還是另想計策吧!”連提出計劃的劉仲質(zhì)也后怕起來,縮著脖子連連搖頭。
眾人沉默下來,繼續(xù)冥思苦想,可一時之間想不出其他高招,場面倒沉悶下來。
卻在這時,主人翁李信沉聲開口:“我倒有一計,或許能讓陛下改變主意。”
此言一出,五雙眼睛齊刷刷望過去。
李信幽然一笑到:“你們想想,分科取士,對哪一戶人家損害最大,又有哪戶人家能有此權(quán)望,能勸住陛下。”
聞言,禮部尚書劉仲質(zhì)當即說道:“李公說的是……曲阜那位?”
“不錯,衍圣公身為孔家嫡傳,他是最不愿意看到儒家式微的,若讓他出面勸諫,或許能夠勸諫陛下取消這分科取士!”李信立馬點頭道。
山東曲阜孔家,孔圣人之后,在世間讀書人心中享有極高地位,更為歷代朝廷看重,欽封衍圣公,無論名望地位,抑或是在科舉的關(guān)聯(lián)程度,這孔家后人都有資格,也有意愿出面牽頭。
“由衍圣公出面勸誡,此計甚妙!”其余幾位尚書稍一思慮,立馬點頭附和。
劉仲質(zhì)更是激動不已,當下便主動請纓道:“我這就回府,給衍圣公寫信,邀他進京!”
其余幾人連聲催促道:“此事宜早不宜遲,還望劉公多多擔待!”
劉仲質(zhì)與眾人點頭應(yīng)承,信心滿滿道:“諸公放心,孔家新任家主年輕果敢,最是銳意進取,此番由我出面,他定會答應(yīng)進京勸諫!”說著,他朝眾人拱了拱手,再不停留半刻,徑自退了出去。
目送他離開,其余五人長噓口氣,俱都一臉釋然。
“有衍圣公出面,定能勸阻圣上收回成命。”
“陛下便是再不愿意,也得顧慮孔家聲望。”
……
曲阜城中心,夫子廟巍峨而立,作為儒學祖庭,它承載者千年禮義傳承,被天下讀書人視作朝圣之地。
孔廟之側(cè),是一座氣勢非凡的豪闊府邸。
這府邸占地廣闊,建筑恢弘,朱門高聳盡顯衍圣公府氣派,庭院深幽彰顯千年文脈典雅厚重。
此刻在府邸后院,新晉當家的孔家家主孔訥,正負手而立。
自去年上任衍圣公孔希學病逝后,這位年紀二十余歲的孔家嫡傳便坐上家主寶座,成為新一代孔家家主。
孔訥年紀雖輕,但聲名卻是不小,自小飽讀詩書,在學識教化方面頗有造詣,他很早便被視作孔家希望,世人對他的評價,更在其已故父親之上。
此刻站在院中垂首靜立,孔訥的臉上卻帶著些許憂慮。
作為孔家嫡傳,他這個新晉家主,其實稍有些名不副實。
究其原因,歷代孔家家主,都要襲承衍圣公爵位,可他孔訥已當了大半年的家主,如今依舊還沒收到朝廷的襲爵圣旨。
孔訥心知肚明,他孔家在朱天子那并不討喜,皇帝這是有意敲打。
可敲打歸敲打,總不能一直拖下去啊!
孔家內(nèi)部已有風言風語,更有些支脈旁系蠢蠢欲動。
這般局面,孔訥如何能不憂慮?
“家主,家主!”
卻在這時,府內(nèi)小廝急促跑來,振聲呼稟:“京城……京城來信了!”
聞聽“京城”二字,孔訥立馬轉(zhuǎn)過身,朝那小廝快步迎去,問道:“可是襲爵一事已有下文?”
說話間,他徑直接過書信,就地打開。
可掃了一眼書信,孔訥的眉頭擰得更緊了。
這封書信并非是襲爵旨意,而是禮部尚書劉仲質(zhì)發(fā)來的邀請信,信中說陛下欲改革科舉,進行分科取士,削弱儒家勢力,故而邀他前往金陵,共敘機宜。
“哼,陛下當真是不打算給我孔家活路啊!那么多年前的事,他當真還記恨不放么?”
暗自呢喃幾句,孔訥將這書信放下,負手踱起步來。
心思敏銳的他,怎么看不出劉仲質(zhì)這“共敘機宜”是什么意思,他更能猜到,那些朝臣高官們并非心里惦念孔家,而只是將他衍圣公府當作工具。
可工具又如何,無非都為了自身利益,各取所需罷了。
當下正值風口浪尖,若能趁這機會一鳴驚人,他孔訥自會名聲大燥,到時這衍圣公之銜,自也非他莫屬了。
一連踱了幾步,孔訥終于停了下來,抬頭看了看后院門頭那塊“同天并老”匾額,他深吸口氣,而后重重吐出。
“來人,備車!”
快步走出后院的同時,備車的命令聲已率先傳了出去。
……
“孔家家主進京了?哼,這孔家當真賊心不死啊!”
武英殿中,看著毛驤遞來的密報,朱元璋一臉冷意。
對于孔家,朱元璋早有不滿。
洪武元年,徐達攻克濟寧后,時任衍圣公的孔克堅卻稱病不愿朝拜,只派了當時的孔家嫡子孔希學進京覲見。
為了這事,朱元璋可是生了好陣子氣。
后來孔克堅終于被逼來了京城,朱元璋為了彌合南北,忍著惡心將衍圣公爵位賞賜下去。
事情雖已過了多年,但朱元璋心中仍存芥蒂,而當下,孔家進京參合這科舉之事,更是將這芥締擴大了無數(shù)倍。
“這孔訥……倒真有幾分膽氣,只可惜……走錯了道,再努力也無甚大用,你既要瞎摻和這件事,那便別怪咱不客氣,新賬舊賬一起算,我看你這孔家傳人有何能耐!”
說話間,朱元璋眼眸一凜,從眼底深處迸發(fā)出森冷殺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