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不吃早餐!
- (英)泰倫斯·基利
- 3602字
- 2025-01-10 17:37:38
1 我生病了
My Diagnosis
2010年5月24日,妻子開車帶我去找我們的家庭醫生,并叮囑我必須拿到診斷結果再出來。因為兩三個月前,我開始覺得口渴,并且越來越嚴重,不僅一天到晚喝水,還總是尿尿,夜里也不例外。在體重下降、肌肉流失的同時,我還感受到一種從未有過的刺痛感。我無時無刻不覺得疲憊,就連早上醒來時都覺得累。我妻子說,很明顯,我患上糖尿病了。我信誓旦旦地表示,如果我們不把這些癥狀當回事,它們可能會自行消失。我的妻子對此非常憤怒,所以醫生是她預約的,也是她開車帶我去看了醫生,確保我按時就診。
我把過往癥狀跟醫生說了一遍,他的判斷跟我妻子一樣,說這些癥狀聽起來有點像糖尿病,我也不得不同意了。于是醫生讓我做了隨取尿液檢測,結果顯示——尿液中有葡萄糖(醫生說的是“液體里有糖”)。我被正式確診為糖尿病。接著他把我的血液樣本送去化驗,結果很快就出來了,我的空腹血糖值是19.3 mmol/l(正常值是3.9 mmol/l到6.1 mmol/l),糖化血紅蛋白(HbA1c)是13.3%(正常值是4%到6.5%,后文詳述)。實際上我已經是重度2型糖尿病患者了。
按理說,這不過是發生在平凡人身上的日常故事。多虧我有一位賢妻、一位良醫,幫我做出正確的診斷,我才踏上了康復之路。但是問題來了,那時候我被告知要吃早餐。
權威說法
英國糖尿病協會(Diabetes UK)是英國主要的糖尿病慈善機構。該機構成立于1934年,當時的名字叫“Diabetic Association”,創始人是作家赫伯特·喬治·威爾斯(H.G.Wells)以及著名的醫生R.D.勞倫斯(R.D.Lawrence),兩位都是糖尿病患者。截至2013年,該協會會員人數已超過30萬,捐贈年收入3,880萬英鎊,并且備受推崇,一方面是因為它對糖尿病所做的研究,另一方面是因為它為患者提供的幫助。下面是英國糖尿病協會在期刊《2型糖尿病健康飲食》(Eating Well With Type 2 Diabetes)中提到的飲食建議:
一日三餐,不要省略任何一餐,每天都要吃早餐、午餐、晚餐。這樣不僅能幫你控制食欲,還能幫你控制血糖。
為了防止我們沒注意到這條建議,英國糖尿病協會和英國國家醫療服務體系(National Health Service,簡稱NHS)還在聯合出版物中用紅色字體重申了一遍:
不要錯過早餐。
另一個重量級組織,美國糖尿病協會(The 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簡稱ADA),擁有44.1萬會員,年度營收2.22億美元,該協會建議糖尿病患者更頻繁地飲食:吃早餐、午餐、晚餐,外加兩頓點心。
糖尿病慈善機構堅定地認為,應該一日多餐,他們同樣堅定地認為,早餐必不可少。因此,在我確診糖尿病后,醫生建議我每天要吃三餐,包括早餐,也建議我經常吃點點心零食。所以,他也是在遵循全球認可的飲食方案。
我的血糖儀
如果不是因為我的醫生當時給了我一個血糖儀,我可能永遠也不會發現他的建議以及這些全球認可的飲食方案有多離譜。這是個便攜式的設備,比手機大不了多少,我可以隨時檢測我的指尖血糖值。由于這個設備能讓患者直接窺探自身疾病的秘密,所以血糖儀之于糖尿病患者,就相當于被馬丁·路德(Martin Luther,1483—1546)用錘子釘在維滕堡教堂門上的《九十五條論綱》(Ninety-five theses):它能讓患者像路德繞過教皇那樣,繞過醫生、國家醫療服務體系和糖尿病慈善機構,用自己的血糖指數去檢驗那些官方的建議是否正確。
用上血糖儀之后,我很快就有了一個意外發現。我發現早上剛起床時我的血糖值就高得驚人,然而這還不是最糟的,如果我吃過早餐,血糖值還會進一步大幅升高到危險的數值。這種血糖值的直線上升雖然不會讓我覺得難受(高血糖值是無聲的殺手),但是長此以往,它會要了我的命。
如果我不吃早餐,我的血糖值在整個上午會降至正常范圍。當然,午餐和晚餐過后,血糖值會再次升高,但是并不像吃過早餐后那樣顯著。我意識到,既然高血糖是危險的,那么對于2型糖尿病患者來說,早餐就是一天中最危險的一餐。同時,在翻閱相關研究期刊后,我發現,我并不是第一個得出這個結論的人。其中一位先驅是丹麥奧胡斯大學醫學系的金斯·克里斯蒂安森(Jens Christiansen)教授。
克里斯蒂安森教授的實驗
圖1.1展示的是,一日三餐、身體健康的一組年輕人24小時的血糖變化。
正如你所見,兩餐之間的血糖值一般是4—5 mmol/l。餐后1小時之內,血糖值會上升到6mmol/l以上,餐后6小時之內,又會回落到4—5mmol/l。

圖1.1 | 一日三餐的健康人群一天的血糖值變化
21位測試者,習慣一日三餐,身體健康,測試結果取平均值。箭頭標記的分別是早餐時間7點30分、午餐時間12點15分,以及晚餐時間18點。檢測的是組織間液血糖值,與血漿血糖值和血清血糖值接近。
為了搞清楚2型糖尿病患者身上到底發生了什么,克里斯蒂安森教授和他的同事,對13位成年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指數進行監測。他要求這13位患者在一周之內哪天不吃早餐,哪天吃早餐。為確保其他所有條件不變,他要求患者在不吃早餐的當天,多吃一些午餐和晚餐,以確保每日攝入同等的熱量。圖1.2A展示的是這些患者吃早餐日的血糖值變化。
如你所見,這些糖尿病患者從一日之初就處在危險狀態:他們的隔夜空腹血糖接近7.0 mmol/l。再看早餐之后發生了什么。當患者在早餐攝入約600卡路里(大約是整日攝入量的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食物時,他們的血糖值會躥升到10.5mmol/l。雖然會在4個小時之內降下來,但是血糖值的躥升對患者來說是有害的,會使患者死于心臟病和中風的概率成倍增加。

圖1.2A | 吃早餐的2型糖尿病患者一天的血糖值變化
對13位患者進行4次跟蹤調查,取結果的平均值。箭頭標記的分別是早餐時間8點、午餐時間12點、加餐時間15點、晚餐時間18點,以及夜宵時間20點。
此外,克里斯蒂安森教授還指出,在一天的其余時間里,吃早餐患者的血糖值都很不穩定。這種不穩定,不僅會進一步提高心臟病和中風這兩種心血管疾病的發作風險,也會增加其他糖尿病并發癥的發作風險,比如失明、腎功能衰竭,乃至截肢。
現在我們來看圖1.2B。糖尿病患者在不吃早餐期間,早上的血糖值會持續下降,狀態令人滿意。雖然在這期間,他們的午餐和晚餐吃得相對較多,飯后血糖值也高于吃早餐的日子,但是血糖值上升的幅度較小,比吃早餐后的飆升要安全得多。(參與者每天還有兩次加餐,但是上述分析結論并不會因此發生變化。)

圖1.2B | 不吃早餐的2型糖尿病患者一天的血糖值變化
對13位患者進行4次跟蹤調查,取結果的平均值。午餐時間12點、加餐時間15點、晚餐時間18點,以及夜宵時間20點。
可見,克里斯蒂安森教授給出的數據也證實了我的意外發現,即至少對于2型糖尿病患者來說,早餐是危險的一餐。如果你讀過克里斯蒂安森教授的論文,就會知道,對于這一發現他也感到十分驚訝,他和我得出了相同的結論,即2型糖尿病患者不應該吃早餐。
既然如此,為什么醫生還要叫我吃早餐呢?
專欄:血糖儀和2型糖尿病
醫生通常不會給2型糖尿病患者提供血糖儀(只有1型糖尿病患者會拿到血糖儀)。對此,負責向醫生提建議的英國國家衛生與臨床優化研究所(The National Institute for Health and Care Excellence,簡稱NICE)的指導意見是:“醫生不應例行建議2型糖尿病成年患者進行自我血糖檢測。”
NICE會給出這樣的建議,是因為有研究表明,自我檢測對2型糖尿病患者來說沒有意義。但是我覺得該研究并不可靠。不妨思考一下減肥和稱重之間的關系。與那些不稱體重的人相比,定期稱重的人肯定吃得比較少,也會比不稱體重的人瘦得多,這很合情合理。雖然有些研究者無法認同該結論,但是大部分研究者發現,事實就是如此。同理,使用健身追蹤器檢測自己運動量的人,每天行走的步數可能更多,這也是經研究人員驗證的。因此我認為,自我檢測血糖的糖尿病患者能夠更好地控制血糖。
英國糖尿病協會對早餐的建議雖然并不合理,但是作為患者的最佳代言人,該協會也對不給2型糖尿病患者常規配備血糖儀感到震驚。英國糖尿病協會承認,自我檢測的患者 “通常”不會根據血糖儀檢測結果采取相應的對策(往往血糖量了也是白量),但協會方面對此做出了解釋:由于患者“缺乏相關知識,不知道如何看待檢測結果”,才導致了這種情況。同時,專業醫護人員對糖尿病患者的檢測結果也不是特別關心。英國糖尿病協會表示,對血糖進行自我檢測之所以沒能成功推行,是因為“專業醫護人員希望患者進行自我管理”,而“患者希望專業醫護人員在診療過程中根據檢測結果就能夠給出相應的對策”。
但我的情況特殊。我不僅是一位專門研究葡萄糖和脂肪的生物化學研究員,還是一位醫生,因此我不需要別人教我如何解讀血糖檢測結果。我很感謝醫生提供的血糖儀,幫助我控制病情,也讓我發現傳統建議是完全錯誤的。話又說回來,即便你不是生物化學研究員,不是醫生,讀懂檢測結果其實也并不難,每一位2型糖尿病患者都應該學會,以便優化和調整自己的飲食。正是由于率先使用了血糖儀,偉大的理查德·K.伯恩斯坦(Richard K. Bernstein)醫生才領先別人幾十年提倡1型糖尿病患者采取低碳水化合物飲食,現在我們也需要一位伯恩斯坦醫生來為2型糖尿病患者提供幫助。
現在你到任何一家藥店都可以買到血糖儀和配套的試紙,無須醫生處方。因此如果你是2型糖尿病患者,沒有血糖儀,我勸你買一個;同時,如果沒有更好的選擇,就讓這本書成為你的指導手冊吧。順便說一句,檢測血糖最費錢的不是購買血糖儀,而是試紙。我每個月大約消耗60條試紙,每月花費約25英鎊,這個價格已經很便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