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偉達之道:黃仁勛和他的科技帝國
- (美)金泰
- 821字
- 2025-01-13 14:32:44
乒乓球天才少年
在波特蘭市中心的麋鹿俱樂部大樓的四層,有一個富麗堂皇的舞廳,枝形吊燈從舞廳天花板懸掛而下,天花板上還分布著雕刻裝飾。一位名叫洛烏·博琴斯基的男子在這兒開辦了一家名為“乒乓皇宮”的乒乓球俱樂部。乒乓皇宮每天從上午10點開放至晚上10點,它還有一個為年輕愛好者設立的蓬勃發展的青少年項目。放學后,黃仁勛經常去乒乓皇宮,他發現自己對乒乓球不僅有天賦,還充滿了熱情。在那里,他重新干起了清潔工的活兒,只是這次是為了賺一些零花錢——博琴斯基付錢讓他打掃乒乓皇宮的地板。
這不僅僅是博琴斯基發善心、做好事。他的女兒朱迪·霍夫羅斯特是“乒乓外交”團隊的一員,該團隊于1971年訪問了中國。事實上,霍夫羅斯特和她的8名隊友是自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首批正式到訪中國的美國人。盡管他們輸掉了大多數的比賽,但他們的訪問標志著中美關系的緩和,并提升了乒乓球運動在美國的知名度。博琴斯基認為自己有責任挖掘并幫助有前途的年輕乒乓球選手,并將他們培養成國家級人才。
霍夫羅斯特和博琴斯基都對黃仁勛的技術和工作態度印象深刻。[6]1978年,博琴斯基寫了一封信給《體育畫報》,稱贊黃仁勛是太平洋海岸西北地區出現的“最有前途的青少年選手”。他指出,與雜志中報道的那些家庭每年花費1萬美元參賽的青少年不同,黃仁勛是自己賺取參賽旅費的。
“他是一個全優生,也極度渴望成為一名乒乓球冠軍。他只練了3個月,我建議你們明年要關注他。”博琴斯基在信中寫道。[7]當時,黃仁勛只有14歲。
有一次,黃仁勛去拉斯維加斯參加一場美國乒乓球比賽。城市的燈光和喧囂讓他難以抵抗誘惑。在比賽前,他沒有休息,而是整晚游蕩在拉斯維加斯的街道上。最終他輸得很慘,并且從未忘記那次失敗帶來的痛苦。
“當你十三四歲第一次去拉斯維加斯時,你很難專注于比賽。”黃仁勛在30年后說,“直到今天,我仍然后悔當時沒有更加專注于比賽。”[8]
15歲時,黃仁勛參加了美國公開賽青少年雙打比賽。這次,他很清楚自己不應該分心,并最終獲得了第三名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