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前言

1986年1月28日,美國東部時間上午11:39,“挑戰者”號航天飛機在發射僅73.124秒后,因右側固體火箭推進器的故障,在1.5萬米的高空化成碎片。7名航天勇士魂斷蒼穹,其中包括高中教師克麗斯塔·麥考利芙。麥考利芙的母親目睹女兒在1.5萬米高空中不幸罹難,當時她臉上的表情,至今印刻在我的心頭無法拂去。

挑戰者號之所以解體,是由于高熱氣體從出現故障的固體火箭推進器的外殼接縫處泄露出來,噴到外部燃料艙體上。主液氫燃料艙底部發生爆炸,液氫被點燃,并將液氫燃料推入上方的液氧燃料艙中。與此同時,固體火箭推進器脫離了下支架,開始繞上支架滾動。推進器的機頭捅破了液氧艙。異位滾動的推進器導致整個飛行器逆向氣流旋轉,但同時仍然以1.5馬赫的速度飛行。在巨大的過載下,挑戰者號迅速被撕成碎片。

在火箭推進器的圓形接縫處,有兩個由合成橡膠制成的同心密封圈。當殼體通過螺栓連接在一起時,密封圈被壓縮,起到密封作用,確保氣體不會從接縫處逸出。

但在發射前夜,發射臺氣溫降到了-8℃,比密封圈的最低承限溫度低了13℃,比以往發射氣溫低了18℃。這個氣溫下的密封圈已經硬得失去了彈性,無法很好地密封高熱氣體。推進器點火后,高熱氣體迅速累積,對殼腔形成了壓力脈沖。助推器殼體向外膨脹開來,密封圈受到的壓力變小。但是硬化的密封圈缺乏彈性無法保持密封,一些高熱氣體就泄漏出來,并且將密封圈上超過1/6的部分都氣化了。

設計推進器的莫頓·賽奧科公司的工程師事前已經知道密封圈有問題,并早在7年前就已經將這些問題報告給莫頓·賽奧科公司和美國宇航局的管理人員。事實上,在以前的發射中,密封圈就曾出現過類似的損壞,只是沒有引發災難而已。發射氣溫越低,后果就越嚴重。工程師們已經針對該問題設計了修復方案,但修復方案卻遲遲未得以實施。

工程師們知道密封圈在低溫的時候會硬化。也知道挑戰者號發射時的氣溫比以往任何一次發射時的都要低,遠低于紅色警戒線。簡而言之,這次發射的風險太高了,他們不能對危險視而不見。于是他們寫了備忘錄,發出高危預警信號。他們強烈要求賽奧科公司和美國宇航局的管理人員們取消此次發射任務。在臨發射數小時前所開的緊急會議上,這些工程師展示了最有說服力的數據。他們擺事實、講道理,軟硬兼施,拒絕執行這次發射任務。但最后,管理人員們卻對此無動于衷。

發射時,一些工程師不忍觀看現場直播,因為他們擔心發射臺上會發生爆炸慘劇。但是,隨著挑戰者號優雅升空,他們開始有點安心了。就在挑戰者號解體前的瞬間,看著飛行器已經邁過1馬赫的關口時,一位工程師還說他們已經“躲過一劫”。

管理人員們聽不進去工程師們的抗議,也不看備忘錄,更沒有命懸一線的危急感。他們認為自己更了解情況,認為工程師們小題大做了,他們不相信工程師們的數據和結論。他們之所以進行這次發射任務,是因為面臨著很大的財務和政治壓力。他們對此心存僥幸,希望一切都能平安無事。

這些管理人員不只是愚蠢至極,他們是在草菅人命。他們以為自己才是專家,他們的恐懼、希望和直覺才是準的。恰恰是因為他們的自以為是,七名優秀宇航員的生命以及一代人對太空旅行的夢想,都在那個寒冷的早晨一起灰飛煙滅了。他們篡奪了真正了解情況的工程師們的權力。

而那些工程師呢?當然,工程師做了他們應該做的事情。他們通知了管理人員,并且極力捍衛自身立場。他們經由適當的渠道,調用了所有合適的溝通協議。他們做了在體系內力所能及的事情,只是最后不得不聽從領導的決定。因此,看起來工程師可以問心無愧了。

但是,我不知道那些工程師之中,是否有人會躺在床上夜不能寐,眼前浮現克麗斯塔·麥考利芙母親臉上的慘痛表情,為之前沒有給丹·拉瑟[1]打電話而悔恨不已。

這本書主要闡述軟件開發者的專業精神。書中包含了許多實務性的意見,試圖回答諸如以下的問題:

· 什么是軟件專業人士?

· 軟件專業人士如何行事?

· 軟件專業人士如何處理沖突,應對很緊的工期,如何和不講道理的管理人員打交道?

· 軟件專業人士何時應該說“不”?怎么說?

· 軟件專業人士如何應對壓力?

你還會發現,在本書的實務性意見背后,隱隱體現出一種奮力突破的積極態度。這種態度提倡要誠信,要富有榮譽感、自尊心和自豪感,要勇于承擔作為一名手藝人和工程師所肩負的重大責任。這種責任包括要努力工作,出色完成任務;要擅于溝通,能夠就事論事;要管理好時間,能夠坦然面對艱難的“風險回報”決策。

除此之外,這種責任之中還包括神圣的使命感。身為一名工程師,你比任何管理者可能都了解得更透徹。了解這些也意味著你肩負著要敢于行動的重大責任。

[McConnell87]:Malcolm McConnell, Challenger “A Major Malfunction”, New York, NY: Simon & Schuster, 1987

[Wiki-Challenger]:“Space Shuttle Challenger disaster.”


[1] 丹·拉瑟,美國記者、新聞主播。曾任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的CBS晚間新聞的當家主播,此外也是新聞雜志節目60分鐘的主持人。曾任美聯社記者,自1981年3月9日登上晚間新聞當家主播算起,到2005年3月9日后告別主播臺,擔任此一職位長達24年整。——譯者注

主站蜘蛛池模板: 开平市| 河曲县| 剑阁县| 遂川县| 张家界市| 禄劝| 乐东| 绿春县| 墨玉县| 彰化市| 白水县| 会理县| 汨罗市| 平阴县| 河北省| 隆林| 佛教| 南澳县| 巍山| 邹平县| 长治市| 刚察县| 丰城市| 乐至县| 辽阳市| 蒲江县| 沧州市| 鹤山市| 焉耆| 大石桥市| 玉环县| 泸西县| 滦平县| 抚顺市| 潮安县| 清水县| 南京市| 赤水市| 德阳市| 沐川县| 海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