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圓夢天宮:中國空間站的科技探索之旅
- 張偉 董琪編著
- 692字
- 2025-01-09 17:17:08
“天空實驗室”空間站

“天空實驗室”(圖片來源:NASA)
1973年5月14日,美國成功發射了“天空實驗室”(Skylab),這是美國第一個空間站,也是當時發射到太空的最大單體宜居空間。“天空實驗室”由“土星5號”運載火箭的末級改造而成,由“阿波羅號”飛船往返運送宇航員和補給物資。“天空實驗室”總重近80t,有效載荷為11.8t,前后接納了3批宇航員,共9人,第3批宇航員在軌最長生活和工作時間為84天。“天空實驗室”雖然體量大于“禮炮號”,但在功能上兩者基本相當,同屬于試驗性空間站。

“天空實驗室”(美國,1974)
1973—1979年,“天空實驗室”開展了270余項科學實驗。在空間生物學方面,宇航員們研究了多種活體動植物,包括老鼠、蜘蛛和果蠅,這些研究有助于了解生物在太空環境中的適應性和變化。宇航員們還進行了金屬熔化、金屬焊接和晶體生長實驗等空間材料加工工作,取得了大量的科學數據,同時也開展了軍事相關任務。此外,宇航員們還進行了國際首次艙外活動。值得一提的是,“天空實驗室”還接納了中學生的實驗項目,將這些實驗帶入太空,宇航員們記錄了作物生長和季節變化情況。

“天空實驗室”空間科學活動(匈牙利,1973)
“天空實驗室”還攜帶了多種科學儀器,用于觀測太陽和進行其他類型的天文觀測。宇航員們通過進行空間環境觀測拍攝了18萬張太陽活動的照片,獲得了一些有記錄以來質量最佳的太陽圖像。這些圖像幫助科學家們更好地理解了日冕的結構及其活動變化,并推斷出太陽耀斑的形態特征。此外,通過對地球的觀測,“天空實驗室”還獲得了4萬多張地球的照片,這些照片不僅有助于地球科學研究,還對環境監測、資源管理等領域具有重要意義。

“天空實驗室”空間站標簽圖(圖片來源:NAS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