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天不亡我朱棣耶
- 大明:長生不死的我成了皇明顧問
- 青石踏浪
- 2414字
- 2025-01-08 11:00:00
當(dāng)張信提及那道來自朝廷的密詔,且言及已故湘王之事時,朱棣終于恍然大悟。
難怪徐良一再勸自己務(wù)必要找到張信,原來其中另有深意。
湘王朱柏乃朱棣的十二弟,自幼與朱棣情誼深厚,常常形影不離,甚至被戲稱為朱棣的“跟屁蟲”。
兩人一同嬉戲玩耍、同席而眠,感情之親密,外人難以想象。
為了確認(rèn)心中揣測,朱棣當(dāng)即起身,雙手?jǐn)v扶起仍然跪地的張信,語帶探詢道:“你與湘王曾是舊識?”
張信朝天拱手,恭敬答道:“洪武三十年,先帝旨意命湘王與楚王一道,征討古州蠻寇。”
“屬下當(dāng)時隸屬湘王麾下,承蒙殿下信重,方能在征討草塘安撫司諸寨時屢立奇功,得以累升。”
他微微抬頭,神色黯然:“不曾想先帝駕崩之后,湘王竟遭奸人所害。”
“湘王生前屢次與臣提起您,并言您治軍有方、治地安民,屬下在北平任職雖時日不長,卻常聽得百姓謳歌殿下之盛名。”
稍頓片刻,張信再度拱手,沉聲道:“卑職不忍殿下步湘王之后塵,為奸人所害。也懇請殿下能早日擔(dān)起清君側(cè)、鏟除奸黨、護(hù)佑皇明江山之重責(zé)。故而冒死前來投效!”
此言一出,朱棣心中百味雜陳。他不由想道:“怪不得徐良在我動身之前反復(fù)叮囑,要我務(wù)必找到張信。”
“原來這背后,竟?fàn)砍吨艿呐f部。徐良此人,當(dāng)真料事如神,宛如當(dāng)世諸葛!”
一旁的姚廣孝見到張信的投效,也算明白了朱棣為何最終放棄北上,改為堅守北平、與朝廷死磕到底。
張信身為北平都指揮僉事,在軍中僅次于都指揮使謝貴,若他此刻倒向朱棣,勢必能起到力挽狂瀾之效。
只是姚廣孝仍然無法確定,朱棣究竟使了什么手段才令張信心悅誠服。
他不禁暗暗思忖:“如此重大之事,殿下先前竟只字未提。看來,他對張信早有謀劃,卻不愿輕易示人。”
朱棣雙手尚扶著張信,只覺心潮難平,激動之余不禁輕顫。
為了尋找張信,他頂著重重壓力、置眾人勸阻于不顧,堅持聽從徐良的建議。
如今得到張信效命,他心中涌現(xiàn)的喜悅幾乎難以遏制,不由在心底感嘆:“天不亡我朱棣耶!”
張信的投誠,恰似于建文帝密布的天羅地網(wǎng)當(dāng)中撕開了一道難以彌合的口子。
先前徐良為朱棣所謀劃的“奪取北平城”策略,此刻再也不是空想。
就在這時,一直隱在暗處的姚廣孝邁步而出,他目光熠熠,拱手道:“殿下,于此危難之際得張將軍相助,實乃大幸。”
突如其來的一道人影,讓張信猛地回頭,當(dāng)見到眼前閃著微光的光頭。
張信心下一凜,語帶警惕:“你是道衍?”
姚廣孝微微一笑,拱手還禮:“正是。日后風(fēng)雨同舟,尚請張將軍多多擔(dān)待。”
張信皮笑肉不笑,一語點破:“朝廷必殺榜上,你位列第二。”
“哈哈哈!”
朱棣聞言大笑,似要化解尷尬,也似在打趣:“和尚,你聽到了吧?這一回可要小心了。”
被當(dāng)面揭破的姚廣孝,不免面色一窘,卻也無言以對。
待三人各自落座后,姚廣孝輕咳一聲,試探問道:“張將軍可知,殿下為了找你,可謂費盡心力?”
張信聞言,帶著幾分疑惑看向朱棣:“殿下找我?”
姚廣孝解釋道:“為尋你的下落,殿下幾乎將北平城翻了個底朝天。若不是你自己現(xiàn)身,只怕殿下就要攻打北平都指揮所了。”
“臣自從收到那道密詔后,日夜不安,進(jìn)退兩難。”
張信說著起身行禮,面露愧色:“恰聞北平城有一處‘徐良事務(wù)所’,能替人排憂解惑,且那里的吃食更是天下無雙。”
“屬下平生最愛美食,本想在投靠殿下前去嘗個鮮,誰知誤了時辰,還請殿下恕罪!”
“徐良事務(wù)所?”朱棣立刻捕捉到關(guān)鍵。
“回殿下,正是徐良事務(wù)所。”張信不經(jīng)意間露出滿足的笑容,仿佛徐良事務(wù)所給了他無比美好的回憶。
朱棣恍然大悟,總算知道朱能等人為什么找不到張信了,合著問題出現(xiàn)在自己這里,鬧了烏龍。
他想起自己離開徐良事務(wù)所后,曾特意吩咐朱能暗中派人護(hù)著徐良,以防萬一。
一旦事發(fā),立即將其擄走。
后面朱棣再吩咐朱能等人尋找張信時,都潛意識地忽視了徐良事務(wù)所的存在。
此番烏龍,也正好應(yīng)了那句“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
姚廣孝看著朱棣和張信的神色變化,將“徐良事務(wù)所”五個字暗暗記在心中。
姚廣孝瞧見張信面露滿足之色,不免好奇問道:“張將軍,你在徐良事務(wù)所當(dāng)真待了一整個下午?”
張信緩緩收斂了笑容,正色搖頭:“并非只為了那里的美食。雖說徐先生的手藝當(dāng)真冠絕北平,可更令我震驚的,是他的謀略。”
“謀略?”姚廣孝眉頭微挑,一時心神難平。
張信點頭,轉(zhuǎn)向朱棣抱拳道:“屬下留在那里許久,正是因徐先生提出了一套足以助殿下‘破繭成龍’的計策。”
朱棣似乎有所預(yù)料,微微一笑:“是不是‘擒賊先擒王’?”
聞言,張信心頭猛地一驚:“殿下竟也想到了?”
朱棣緩緩頷首,語氣自信:“孤急于找你,正是因為此計缺一關(guān)鍵之人——若能得你配合,必能奇襲克敵。”
“殿下果然英明!”
張信面露佩服,恭聲道:“屬下今日冒險現(xiàn)身,一則為勸殿下起兵靖難,奪取北平城;二則亦想將徐先生之謀告知。”
“豈料殿下胸中已有成算,真是智近乎神!”
朱棣嘴角含笑,并未多言,心中卻暗自慶幸:“所幸是俺先遇到徐良,否則如今在張信面前就失了先機(jī)了。”
姚廣孝看著二人一唱一和,眼底閃過一抹異色。
他端詳張信,又想到那‘徐良事務(wù)所’,在心里愈發(fā)驚疑:“這徐良究竟是何方神圣?竟能在危險關(guān)頭策反北平都指揮僉事!”
朱棣敏銳捕捉到姚廣孝的表情,朗聲說道:“道衍,如今有張將軍相助,咱們可以重新籌劃如何奪取北平城了。”
姚廣孝輕輕頷首,立刻投入角色:“殿下說得是。若張將軍愿做內(nèi)應(yīng),咱們自可將計就計,教謝貴等人措手不及。”
張信深吸一口氣,稟報道:“他們已定于明日午時圍剿燕王府,殿下須在此之前先下手為強(qiáng)。”
聞言,朱棣目光愈發(fā)堅定,沉聲道:“明日一早,我便對外宣布病勢已愈,召集北平城各路官兵與高層前來慶賀。屆時,孤會于端禮門埋伏八百精銳,一舉將他們擒拿。”
“若要引張昺、謝貴等人齊至王府,還得仰仗張將軍從中斡旋。”
張信起身拱手:“臣必不負(fù)殿下所托。”
當(dāng)下,朱棣與姚廣孝一同送他至寢殿門口。
張信忽然駐足,轉(zhuǎn)身恭聲提醒:“殿下,徐先生曾言,若張昺、謝貴等人遲遲不至,可將家眷佯作被俘,布下誘局,將他們盡數(shù)誘入府中。”
“好!”
朱棣聞言大喜,心里贊道:“徐良所謀,果然妙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