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你說,徐良此人如何?(求追讀!)
- 大明:長生不死的我成了皇明顧問
- 青石踏浪
- 2035字
- 2025-01-28 23:00:00
朱棣等人離開徐良事務所,返回燕王府的路上,天色已近黃昏。
夕陽斜落,晚霞映紅了半邊天,映得整座北平城都仿佛燃起了火焰。
街巷彌漫著炊煙余韻,坊市中的人流漸稀,唯有巡夜軍士沿街巡邏,甲胄在火光映照下寒光閃爍。
燕王府的馬車駛過長街,車輪碾壓青石板,發出低沉的轆轆聲。
朱棣端坐在車廂最內側,身形微微前傾,手指有節奏地叩擊膝蓋,眉宇間透出深思。
他并非不信徐良,但事關北平農業、戰備糧草,豈能輕易下定論?
徐良的“化肥”之法,若真能增產三成,那不僅關乎燕王府的糧倉,更關乎整個北方的糧食自給能力,甚至可能影響未來的皇明天下。
姚廣孝端坐一側,低眉斂目,看似一派云淡風輕,實則腦海中仍在思索徐良的理論。
他雖精研佛法,但深知“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的道理。
若徐良所言非虛,朱棣接下來的布局,恐怕會更加深遠,改寫大勢。
坐在對面的朱高熾,寬厚的身軀隨著馬車的顛簸微微搖晃。
他比父親和姚廣孝更早接受新事物,對“化肥”之事充滿興趣。
車廂內寂靜無聲,只有車輪滾動的聲音,以及馬匹的噴鼻聲。
他忍不住開口:“父王,既然徐先生信誓旦旦,我們何不在燕王府內開一塊試驗田,親自驗證此事?”
朱棣目光倏然一亮。
他緩緩抬眸,眼睛看向長子,嘴角微微上揚,露出一抹欣賞的笑意:“你倒是想得周全。”
“父王,徐先生的才能毋庸置疑,但這‘化肥’之事,關系國計民生,我們必須謹慎。”
朱高熾拱手,語氣懇切:“若我們親自試驗,便能第一時間掌握情況。若真如徐先生所言,那便可在北平大范圍推廣;可若是虛言誆騙,也可及時收手,不至于徒耗人力。”
姚廣孝微微點頭,眼中閃過一絲贊許。
朱棣輕輕撫掌,沉聲笑道:“好!既然如此,那便依你所言。”
回到燕王府后,朱棣當即傳令,在府中辟出一塊空地,命人按徐良的法子整地播種,并安排親信日夜監測白菜的生長情況。
為了確保公正,朱棣特意挑選兩塊完全一致的地塊,一塊施用傳統農家肥,一塊則用徐良的“化肥”方法。
兩塊試驗田間隔不遠,由兩名宦官專門看管,確保無一絲疏漏。
他們得知朱棣等人的意圖后,竊竊私語道:
“什么化肥?能讓莊稼長得更快?”
“燕王親自下令試驗,莫非此事當真可行?”
“莫不是江湖術士的伎倆,哄騙殿下和世子的?”
入夜,燕王府書房內,燈影搖曳。
朱棣端坐在主位,目光冷峻,指節輕叩案桌,發出低沉的聲響。
朱高熾坐在他左下手,神情沉穩,手中茶盞微微晃動,卻未曾飲下半口。
姚廣孝則持著一串佛珠,坐在朱棣右下手,閉目垂首,似在沉思。
房中靜謐無聲,只有微風掠過窗欞,吹動燭火輕輕搖曳,映得三人臉龐忽明忽暗。
“如何看?”朱棣的聲音沉沉響起,打破了沉默。
朱高熾緩緩放下茶盞,思索片刻后答道:“若徐先生所言非虛,則北方糧食問題將大為緩解,燕王府可借此固本培元,甚至于——取中原亦非不可。”
姚廣孝抬眸,緩緩道:“世子所言極是,然此事事關國本,切不可輕信于一人之言。‘化肥’此法實在過于新奇,若無實據,妄然推行,恐怕反受其害。”
朱棣聞言,微微點頭,目光深邃如淵:“孤亦未必盡信,只是此策確實過于誘人。”
他目光微轉,冷笑一聲:“若真能增產三成,那北平便不再只是孤的退路,而是奪取天下的本錢。”
他轉而看向姚廣孝:“道衍,你說,徐良此人如何?”
姚廣孝微微一頓,拂袖輕聲道:“此人聰慧,極具遠見,然行事詭譎,似有更深謀劃。”
他頓了頓,語氣低緩:“他若忠于殿下,自是莫大助力。可若另有圖謀,殿下也須防一手。”
朱棣冷哼一聲:“孤豈會信他一人?不過——”
他輕叩桌案,眼中精光閃爍:“他確實比孤見過的那些迂腐儒生強得多。”
姚廣孝輕輕撥動佛珠,低眉沉吟:“此人絕非等閑之輩。”
他抬起頭,神色復雜:“自古治國者,無外乎文、武二道。文官謀政,武將領兵。然而,徐先生——”
他略微停頓,似在斟酌用詞,最終緩緩道:“此人既懂兵事,又通民生,既精經濟,又諳政治,甚至連市井之技都能信手拈來。”
朱高熾若有所思,點頭附和:“不錯,此人不僅言辭犀利,分析透徹,更可怕的是,他的思路,似乎比我們所有人都要快上一步。”
他嘆了口氣,語氣復雜:“無論是遷都北平,還是改革官僚體系,乃至這‘化肥’之法,他每一策都直指弊端,令人無法反駁。”
朱棣聲音威嚴而有力:“你們可曾想過,這樣一個人,究竟是如何練就此等本事?”
姚廣孝聞言,目光微微一縮。
朱高熾也皺起眉頭,沉思片刻后,緩緩道:“他不像是廟堂中人,亦不像是尋常商賈。”
朱棣沒有立刻回答,他只是微微斂眸,指尖緩緩敲擊桌案,發出沉悶的聲響。
片刻后,他說道:“孤懷疑,他與劉基有關。”
此言一出,朱高熾與姚廣孝皆是一震,面面相覷。
“劉基?!”
姚廣孝的眉頭瞬間皺緊,眼中閃過一抹不可思議的光芒。
朱高熾更是驚訝:“父王,您的意思是,徐良此人,與劉伯溫有關?”
朱棣目光森然,緩緩道:“孤只是懷疑。”
他起身踱步至窗前,目光沉沉,低聲道:“當年劉伯溫輔佐太祖,定策平天下,許多計謀令人嘆服。”
他微微側頭,語氣肅然:“但你們可知,劉伯溫在洪武四年被逼致仕,回歸青田后,仍舊有人秘訪于他?”
姚廣孝目光微動,沉吟道:“殿下是指……徐先生是劉伯溫的舊部?”